登陆注册
4377600000057

第57章 黑雨滂沱(3)

李鸿章明天就要启程了。中午,曾国藩在督署内设宴为他饯行。官场要员和故旧好友聚于一堂,给这位年富力强、功大位显的协办大学士敬献一杯杯美酒,填塞满耳的奉承话。李鸿章甚是高兴,但也微感纳闷:恩师说有大事相托,这些天来除谈遣派幼童出洋留学外,并没有说上几句心腹话。大事,难道就是指的这件事吗?

午后,满天阴云裂开一道缝隙,一缕多日不见的冬阳射进两江督署,好比一副淡墨画就的大观园图,突然加上红绿五彩,眼前的一切顿时光华四耀、富丽矞皇起来。正在书斋里饮茶闲聊的曾国藩见此,情趣大增,笑着对一旁的门生说:“少荃,去看看我们湖南的湘妃竹吧!”

“上哪里去看?”李鸿章显然被恩师的话弄懵了。

“你随我来。”

曾国藩起身,李鸿章随后跟着。在李鸿章的眼里,恩师是明显地老了:臃肿的皮袍里裹着干瘦的身躯,脖颈细长多皱,毫无光泽,就像一截脱水的老苦瓜;背弯着,两个肩膀一高一低,从皮帽里垂下来的花白辫子,稀疏尖细,犹如一只沾了白粉的老鼠尾巴。与二十七年前初次在京师见面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只有稳健沉重的步伐,仍保留着昔日的气概。

曾国藩将李鸿章带到了西花园。这西花园本是李鸿章设计的。当年一把大火把天王宫烧得变成瓦砾场,什么都毁坏了,惟独那艘石舫却不曾受到丝毫影响,依旧好好地停泊在原处。同治四年曾国藩赴捻战前线,李鸿章署理江督,开始筹划重新修建督署。有人建议将石舫炸掉,李鸿章制止了。今天,当他看到浮游在碧波中的石舫时,顿生亲切之感。他兴致勃勃地穿过九曲桥,在石舫上细细地端详了好一阵子,才尾随恩师来到湖岸边的竹林旁。

好一片令人喜爱的竹林!时至隆冬,草木凋零,惟有这竹枝依然保留着满身青翠,真不愧岁寒三友之一。就在这一片大竹林左边,一条曲曲折折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把曾国藩和李鸿章导向了一片小竹林。小竹林前面有一座按荷叶塘农舍形式建造的小房间,专门为赏竹休憩之用,曾国藩给它取个名字叫艺篁馆。艺篁馆里陈设简朴。正中墙壁上悬挂一幅郑板桥的墨竹图,但那不是郑氏的真迹。曾国藩从郑板桥后人手中借来,请彭玉麟临摹一张。板桥的画上还有一首他自题的七言绝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曾国藩对这首诗赞赏不已。彭玉麟写不出板桥体来,曾国藩也写不出,无奈,只得以自己的行草体録下这首诗。裱好挂上后,曾国藩笑着对彭玉麟说:“我们俩人合伙打劫了板桥的珍宝,今后九泉之下如何见他!”

彭玉麟也笑着说:“剽窃者是我。涤丈虽録了他的诗,但没有用他的体。传播他的诗,他还会设宴款待你老哩!”

曾国藩开心地大笑了一阵,他觉得很久以来没有这样快活过了。

曾国藩将门生领进艺篁馆,在中间一张小方桌边坐下。桌面铺了一块白布,上面摆了几样糕点,房子里早生好了木炭火,暖融融的,仆人过来斟好两碗热茶。

“少荃,这就是从洞庭湖君山移来的湘妃竹。”曾国藩靠在棉垫椅背上,指着窗外的小竹林,对李鸿章说,“你以前见过这种竹子吗?”

“没有。”李鸿章答应一声,对着窗外看了一眼,然后走出艺篁馆,进到竹丛中,他要细细欣赏这一片有着神奇色彩的罕见竹林。

对湘妃竹,李鸿章闻名已久。用湘妃竹作骨做成的湘妃扇,是文人墨客普遍爱携带的雅物。他虽不是那种诗酒名士式的人,但也是翰林出身,夏天也爱摇一把湘妃扇。前两年做过一任湖广总督,不过大部分时间不在任上而在战场,故他未去湖南见过活生生的湘妃竹,想不到今天能在江宁城里见到它!

“少荃,你要好好地看一看,这可是从君山上连土一起运来的真正的湘妃竹呀!”曾国藩对着窗外大声说,他似乎很得意,一个人在屋子里吟起刘禹锡的《秦娘曲》来,“山城人少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朱弦已绝为知音,云鬓未秋私自惜。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如何将此千行,更洒湘江斑竹枝!”

是的,这的确是湘江边上的真正的斑竹!只见略带黄色的青皮竹竿上,布满着大大小小的黑色斑点,那黑点极像溅在宣纸上慢慢浸渍的墨痕。把它比作人的眼泪,女人的眼泪,尤其又是舜王的后妃——美丽忠贞的娥皇、女英的眼泪,真是妙极美极!李鸿章轻轻地抚摸着竹竿,感叹着苍筤中竟有如斯稀品,更感叹着人群中竟有如斯富于幻想的湘人,而湘人的代表,又正是屋子里那位已成衰弱的恩师。他一向崇敬老师宏阔的气魄、坚毅的意志,今天他看出了老师的心灵中还深藏着才子般的绵绵情致。

李鸿章一连看了几十根竹子,在竹林中眷恋了半个钟点之久,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艺篁馆,坐在老师的对面。他喝了一口热茶,兴趣浓烈地问:“恩师,这竹子移来多久了?”

“还不到一个月,眼下长得还可以,假若能在这里世世代代扎下根,那就真是一件好事。”曾国藩笑意盈盈。

李鸿章突然觉得,老师对斑竹移到西花园的成功的喜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夺取江宁。

“恩师,您送几根给我吧,让老四把它种到庐州李家寨去!”李鸿章说,那庄重的神态也与当年请求筹建淮军相当。

“行!”曾国藩爽快地答应,“如果明年这批斑竹还能如此枝繁叶茂的话,我一定送六十根给你。你六兄弟一人十根,这里还留五十根,我五兄弟也一人十根。”

这句看似随随便便的话中,包含着怎样的情谊,李鸿章一听就掂出来了。他十分激动地说:“谢恩师!”

“喝口热茶吧!”当仆人来到石桌边,将原先的冷茶泼去,换上热茶时,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少荃,你知道我为何如此喜爱湘妃竹吗?”

“因为此竹是恩师家乡的特产,恩师看着它,犹如回到了家乡。”李鸿章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说得对,但还不只这一层意思。”曾国藩抚须微笑着说。

“还因为此竹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使得它比别的竹子更逗人喜爱。”李鸿章立刻加以补充。

“说得好,但还不完全。”

“那……”李鸿章略停片刻,嬉笑着说,“门生愚陋,实在想不出了。”

以李鸿章的敏捷,莫说两层原因,他一口气说上十层八层都不要紧,但他有意不说了。一来他素知恩师城府极深,恩师心中的意念不是他能轻易道得出的;二来他要在恩师面前保持着虚心求教的晚辈形象,宁可不再猜下去,请恩师赐教,也不要逞强显能,使乖卖巧。这也是李鸿章磨练出来了,恃才自负的淮军领袖,过去对这一点是想都不愿去想的。

“湘人爱斑竹,老朽尤重之,物以稀为贵,且又有舜王南巡,客死苍梧,娥皇、女英寻夫不见,泪洒竹林自投湘江的那一段传说,这的确是斑竹受人喜爱的原因。老朽看重斑竹,主要是从斑竹的身上联想到了一种血性。娥皇、女英明知舜王已死,不可再见,却偏要南下寻找,寻不着,则投水自尽,以身相殉。这是什么血性呢?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血性,是以死报答知遇之恩的血性,是对目标的追求至死不渝的血性!”

李鸿章听着听着,不禁肃然起敬。他的脑子里渐渐浮现出二十七年前的碾儿胡衕书房,恩师在给他讲《诗经》中的借物喻志,讲先贤的品德节操……身为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一等肃毅伯的李鸿章,在恩师的面前,仍有一种当年作学生时的凛然崇敬之感。他在细细地咀嚼恩师今日说这番话的深远含义。

“少荃,这次我们师弟在江宁晤面,说不定是今生今世的最后一面了。”曾国藩的声调突然变了,风卷松涛、浪掀战舰的激昂慷慨被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所替代。

“恩师精力如昔,门生今后求教的日子还长哩!”李鸿章心中怃然,脸上仍泰然无事地微笑着,似不把这话当作一回事。

“你不知道,我的脚已肿了好几个月了。”曾国藩把脚伸前一步。“俗话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这脚发肿是一个极坏的预兆。”

“不要紧的。我回保定后,为恩师寻一个专治此病的良医来。”李鸿章注视着曾国藩伸过来的脚,安慰道。

“不必了。”曾国藩恢复了常态,“这二十年来,我已死过几次了。死,对我来说,不值得害怕。把你从保定请来,是想在死前跟你说几句重要的话。少荃,时势把我们师弟绑到了一起,塞进了一条航船中。”

天空上的裂云渐渐缝合,温暖灿烂的冬日又被阴霾所掩盖,富丽矞皇的两江总督衙门重新变为一幅灰蒙蒙的水墨画卷。李鸿章感觉到胸口有点堵塞,身上添了一分寒意。他肃然答道:“这些年来,门生追随恩师身后做了一点事,虽是时势所促成,但恩师奬掖提携之大恩,门生岂能须臾淡忘!”

“当年在京师初见贤弟之面,老夫便将贤弟许为伟器。丁未年贤弟打马进玉堂,我视你与郭筠仙、帅远燡、陈作梅为丁未四君子。安庆攻下后,我请贤弟招募淮勇,东下上海,后又以苏抚一职密荐。我一生庸碌,无所建树,唯一可安慰的就是看准了贤弟是个可寄重任的大才,要说报答皇恩,留声后世,也仅此一桩而已。”

曾国藩一往情深地追忆着往事,至高至重的由衷赞许,把李鸿章的心情推向激动莫名的峰巅。他以近于哽咽的声音说:“门生微薄之劳,与恩师巍巍功德相比,如爝火之比日月,沙丘之比泰岳,何况这点劳绩,也包括在恩师一生的勋业之中。”

“十年来,湘淮两军、曾李两家为世所瞩目。前人说峣峣者易折,皦皦者易污,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老朽近年来常有忧谗畏讥之患,时存履薄临深之感,这是老朽与生俱来的胆气薄弱、遇事瞻顾的本性,所喜贤弟豪迈坚强,敢作敢为,在心性上胜我多多矣,这是老朽最堪欣慰之处。”

“门生也经常有空虚怯弱的时候,尤当事机不顺、夜阑更深之时更是如此。”李鸿章向以铁腕强硬著称,这是他在人前第一次表示自己也有虚弱的一面。

“我想再硬再强的人,这点灵府深处的怯弱感总是难免的。苏长公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在天地沧海之间是何等短暂渺小,能不怯弱吗?”曾国藩淡淡一笑。仆人过来换上热茶,曾国藩喝了两大口,李鸿章也浅浅地呷了一口。

偏西的太阳被阴云压抑多时,终于又挣扎出来了。它的金黄色的光辉照在洪秀全留下的画舫上,也照在从君山移过来的湘妃竹上;它照在曾国藩灰黄多皱的长脸上,也照在李鸿章丰满厚实的双肩上。人有好恶,它无偏倚;人有寿殀,它将永恒。

“我自知来日苦短,死在旦夕,贤弟正如丽日中天,方兴未艾,前途极宜珍重,我有几句心腹话要对贤弟说。”曾国藩凝重地对凛然端坐的门生说,“湘淮军自创建以来,平长毛灭捻寇,杀人不计其数,仇敌遍于天下,这自然不消说了。还有一层,不知贤弟可曾注意到,湘淮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乃因破除祖宗成法、世俗习见。”

“门生知道。”李鸿章点头说,“我朝兵权握在中枢,从不下移。过去川楚白莲教造反,各地建起团练,参与镇反,然事毕团练即全部解散。湘淮军一反成例,为平定长毛捻寇之主力。长毛平后,恩师遵成法,湘勇陆师撤去十之八九,但水师仍基本保留,并转为经制之师。捻寇平后,淮军撤去不过十之二三罢了。这些都与世俗文法大不相合。”

“对!你见事明白。”对李鸿章的回答,曾国藩十分满意。“湘淮军不反世俗文法,则不可成事;湘淮军一反成法,则又贻下无穷后患。有人说,将启唐之藩镇、晋之八王之先声,非危言耸听,实见微知着也。我生性顾虑甚多,慑于各种压力,同治三年江宁收复后,强行大撤湘军,虽一时免去了不少口舌,但终究缺乏远见,后之捻乱幸赖贤弟淮军以成大功。贤弟气度恢廓,近年来不但不撤淮军,反而大量用洋枪洋炮装备,成为当今天下第一劲旅。对于此事,朝野议论颇多,甚至有人以董卓、曹操视之,疑有非常之举。”

说到这里,曾国藩又端起茶杯喝水,并注意看了下李鸿章的反应。只见他神态自若,并不因世有董、曹之讥而动容。曾国藩心里叹道:“这就是李少荃,他到底与我大不相同。”

“这当然是无识者浅见。”曾国藩接下去说,“当今内乱虽平,外患不已,大清江山时有被蹂躏之虞,八旗、绿营不能作依靠,前事已见,保太后皇上之安,卫神州华夏之固,日后全仗贤弟之淮军。另外,维护我湘淮军十多年来破世俗文法之成果,亦只有指望强大的淮军的存在。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一点,今后不管有多大的风波兴起,淮军只可加强而不可削弱,这点决不能动摇。”

“请恩师放心,只要门生一息尚存,这一点一定谨守不渝!”李鸿章语气坚定地表示。他没有保君卫国的强烈神圣使命感,也并非有维护湘淮军破除世俗文法战果的深远认识,他只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乱世之中手里的刀把子不能松,这是一切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曾国藩的这些话也给他以启示,他今后可以保君卫国的响亮口号来从多方面提高淮军的战斗力,而一旦淮军真的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的劲旅,便任是谁人也不敢说撤销一类的混账话了!

“长毛平后,我曾期望国家即刻中兴,谁知捻乱又起;捻乱平后,可以措手了,不料又发生津案。在处理津案时,我已力尽神散,自知不能再有任何作为了,而朝野又对津案的处置分歧甚大,一时尚难望弥缝。中兴何时到来,看目前形势,实难预卜。然天生我辈异于流俗者,就在于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知难而进,甚至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数十年来,我知办事之难,在人心不正,风俗不厚,而正人心厚风俗,其始实赖一二人默运于渊深微莫之中,而其后人亦为之和,天亦为之应。我与贤弟,正是属于这一二人之列。我力求先正己身,同时亦大力培养一批人才,造就一批好官,将他们当作种子,期待他们开花结果,实现天下应和的局面。可惜此事办得并不成功,尔后尚须贤弟时时自觉一身处天下表率的地位,并且还要多多培植人才,援引好官,到了普天之下都来应和的时候,风俗自然改变,康乾盛世当可重睹。这是我要与贤弟谈的第二点。”

说到人才,李鸿章一向最服曾国藩的知人善任,于是趁机问:“恩师,门生阅历有限,又常带兵打仗,无暇深究,对当今一些重要人物都乏真知灼见。恩师向以识人精微著称,是否可将他们略加品评,以便门生心中有数?”

曾国藩听后沉默着,很久不做声。

四艺篁馆里,曾国藩纵论天下人物

曾国藩上上下下地梳理着长须,沉思良久,才慢慢地说:“月旦人物,从来非易,身处高位之人,一言可定人终生,故对这类话尤须谨慎。我向来不轻易议论别人,即因为此。今日晤谈,非比寻常,有些话再不说,恐日后永无机会了。不过,我也只是随便说说,你听后记在心里就行了,不必把它作为定评,更不要对旁人说起。当今海内第一号人物,当属在西北的左季高。此人雄才大略,用兵打仗,自是第一好手;待人耿直,廉洁自守,亦不失为一良友贤吏。但喜出格恭维,自负偏激,这些毛病害得他往往吃亏,而他自己并不明白。金陵收复后,他不与我通往来,后人也许以为我们凶终隙末。其实我们所争的在兵略国事,不在私情。我一直认为他是大清开国以来少见之将才。我想,他若平心静气地谈起我,大概也不会把我说得一无是处。”

同类推荐
  • 热血之花

    热血之花

    《热血之花》描写了两个青年男女为抗日救国而牺牲爱情甚至生命的感人故事。书中的女主人公舒剑花为获取敌情,忍辱负重与敌周旋,后不幸被捕,为国捐躯。《巷战之夜》又名《冲锋》、《天津卫》。
  • 情怀

    情怀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双栅子街

    双栅子街

    住在平坦的城里,睡在安稳的床上,如果梦的路线没有出错的话,那么出城几十里便是山野,常有白云缠绕在山腰。山上几乎没有几块能够安安稳稳放下一张床的平地,开荒的耕地碗一块瓢一块斜挂在陡峭的山坡上,“文革”之后便有了新名词,叫作“大字报地”。那“大字报”算是野性的山给占尽了好田好地的城市提意见张贴的,稀稀落落的核桃树就是挂“大字报”的钉子。不过,“大字报”都太小,玉米、土豆、荞麦或别的什么低贱的作物胡乱组合起来的粗糙文字也没有什么气势,加之云遮雾绕,城市根本就看不清,或者不屑一顾。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最令我欣喜的事情。短篇小说是最具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短篇小说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
  • 墨上青衣

    墨上青衣

    这样的残忍血腥的场面,夜夜都在墨青衣面前上演,所谓的怜悯之心,早已被她手中的长剑所斩断。她做别人的棋子,遍体鳞伤的存活下来,都只是为了报仇。打打杀杀,宫廷纷争,权势暗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付出代价,而我的代价是,我的命,是孤独长靖的。
热门推荐
  • 萌妻:少爷别要我

    萌妻:少爷别要我

    立殿,世界上最为庞大和有影响力的组织。这原本是一个冷酷的组织,伴随着顾容丹丹,慕容千月两个人的前来,这一个冷漠的组织变得充满家庭的味道。温馨,甜蜜,幸福,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旧爱的纠缠,立殿众人的感情生活开始陷入了混乱。强大势力的涌现,立殿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胁。旧敌的袭来,一个个友人接连消失。一个个挫折不断涌现,对于顾容丹丹,慕容千月,对于立殿所有人来说,又能否迈过这一道难关了?
  • 龙组前锋

    龙组前锋

    谜一样的组织,神一样的力量——这是一支冲锋在各类灵异事件的前锋部队!吴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在一次水中溺亡,意外得到了水神共工的传承————“龙组系列,值得收藏!”
  • 穿越之误惹粘人相公

    穿越之误惹粘人相公

    叶溪倩一名调酒师,竟也会穿越。还碰到一个帅哥不停地叫她娘子?她怎么不记得,什么时候是他娘子了?看他那可怜样,她就勉为其难的接收他吧。咦,他不是个只会撒娇,纯真可爱滴人么?怎么有人称他是冷面玉君?呀,竟然眼睛会变色,到了他家,哇,真是有钱的可以。看来她得好好地霸着他啦?什么!竟有人来抢他!怎么可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冰殇情

    冰殇情

    他们还爱着对方吧…他们刀剑相对,他们还记得对方吧。人族,神族,血族。是千年前的错误,还是今生的相遇…“玖希,你终于想起我了。”“不要…不要!!!…”
  • 姐姐嫁给我吧

    姐姐嫁给我吧

    我叫杨宇,我正在寻找和姐姐一样的女孩。十六年前,妈妈生下了我和姐姐,我们是双胞胎,据说当时是姐姐先探出头来的,所以她成了我一生的姐姐,虽然我对此极为不满,但也无法改变什么。
  • 末日之真实虚幻

    末日之真实虚幻

    一觉醒来,翻天覆地,末世正式开始,名为肖策的少年意外得到一颗宝珠,五年之后,三军区出现了名为肖策与黎弑的两个男人,这场末世之战即将展开。
  • 有妖气

    有妖气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小猴子。玩弄人心的怪物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 斗灵轩辕

    斗灵轩辕

    他是整个大陆的王者!三界之内,五行之外,迎着善恶两面,无人可与他匹敌!他是跨越两世的尊者!菩提树下,玄门山旁,对着皇天后土,许下爱与梦想的誓言!他是拯救世界的关键!一剑轩辕,天下飘火,望着百万雄狮,一瞬间灰飞烟灭!可他又是一个失败的凡人!千年等待,万年迷离,看着面前那玲珑的脸庞,不由得声声叹息。
  • 千万别要结果

    千万别要结果

    正如作者自己高呼的那样:“没有结果,都是扯淡!” 在当今社会,没有结果的个人,没有结果的企业,再怎么将自己鼓吹得天花乱坠,终究也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结果?到底什么是结果?如何获得结果?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著名系统建设管理专家,卓越演说家周士人先生在《千万别要结果》一书中,直面员工、企业、领导者、团队、客户等群体,从创造力,驾驭力,策划力,合作,竞争,精神等各方面详细生动地指导如何获得优质完美的结果,给所有渴望成功的个体、团体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 那段青葱时光的暗恋

    那段青葱时光的暗恋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暗恋。即使过了很多年以后想起来,嘴角也会不由浮起一起笑意,只是那笑意不仅包含了羞怯,还有苦涩。那年她13岁,刚刚步入青春叛逆期的国中生,一切对她来说都那么新奇。他,大她8岁,是她的班主任,也是她的数学老师,刚刚加入工作的他对一切都亲力亲为。她,桀骜不驯。他,恪守教规。两人都视对方是自己命里的劫。“李希唯,你去哪”“李希唯,你在干嘛”“李希唯,站起来”“李希唯,……”“老师,你是不是喜欢我啊”!“你……”“不然你天天叫我干嘛”。在你来我往中,搞怪倔劲的小萝莉和刚正不阿的帅老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