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6400000007

第7章 康熙年间大事难事(2)

虽然郑经趁“三藩之乱”如此进攻,康熙皇帝仍将他区别于三藩,指示杰书:“对郑经宜用抚。”

杰书遵旨,第一次派佥事道朱麟、庄庆祚去厦门劝降。可是,郑经知吴三桂、尚可喜尚未被平定,清军无暇顾及台湾,也缺乏可以渡过台湾海峡的水师,口出狂言:“不按朝鲜例,断不从议,我师枕戈待旦,欲向中原而共逐鹿,光复旧业。”和议未果。

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杰书再一次派兴化知府卞永誉、泉州知府张仲举,会同福建绅士黄志美、 吴公鸿等,重去劝降郑经。为求东南沿海安宁,以便清军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杰书在未奏请康熙帝的情况下,不提削发登岸,只要求郑军退出金门、厦门,撤回台湾,两相息兵。郑经得寸进尺,要清廷让出漳州、泉州、惠州、潮州四个府,及福建沿海诸岛,并供给军饷,作为罢兵的条件。另外还凭借海洋之险与强劲舟师,攻占了海战要地海澄。

杰书奏报朝廷,康熙帝决定暂且把郑经搁在一边,继续分化招抚郑经的部属,削弱其力量,为最终统一台湾奠定基础,并书降旨云:“郑经虽无降意,其附逆兵民有革心向化者,康亲王仍宜招抚。”

为使这一战略方针付诸切实执行,康熙亲自遴选人才,于康熙十六年五月擢升屡立战功的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按察使吴兴祚为福建巡抚,杨捷为福建水陆提督总兵官,并郑重叮嘱:“此计非一日即能见效,须花费数年,尔等认真去做,功到自然成,收益不可限量。”为平定郑氏政权的割据势力做了人事上的大力准备。

姚启圣等遵圣旨走马上任后,添置炮台,严密封锁,断绝郑军粮饷。同时也展开了全面的招抚活动,采用了一系列与上不同的举措:一改前任怀疑郑氏集团中人在闽亲友附逆而肆意株连的政策,公告周知,勿以莫须有加害无辜,即使以前确曾附逆资逆的,只要洗心革面,忠于朝廷者,非但不予追究,技勇出众者还可给予任用,委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职。姚启圣还在漳州设立“招贤馆”,接纳台湾反正文武官员及军士,文官按原衔申报补官,武官一律保留原职。军士愿入伍者,即可编列领饷,要求归农者送回原籍安置,先前投城后逃去今又复来者,一视同仁,照样优待。派精干人员打入郑军内部,暗中联络鼓动郑军官兵弃暗投明。郑经不顾自身力量,趁“三藩之乱”反攻大陆,不但未获成功,反而损兵折将,财源枯竭,不得已而暴索横征,又裁减军饷,引起军民不满乃至反抗。

清朝在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迁徙,不许下海。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限制并打击了郑经集团,但是同样不利于大陆沿海居民。

台岛军心民心皆不稳,士气涣散,纷纷起义降清,至康熙十九年(一六八零年)的两三年间,降清者多达13万人。

清军趁机出击,进攻盘据在厦门等地的郑军,连战连胜,海澄、厦门、金台等地很快得以收复。郑经丢失了全部外岛后,带着千余人狼狈地逃回台湾。台湾沿海岛屿重又回到清廷手中。

郑经被逐出福建沿海后,姚启圣奏请趁胜追击,攻取台湾,然而,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却不愿意,理由是:缺乏足以跨海东征的精锐水师,澎湖列岛又在郑经手中,进舶无所, 粮运不济,不可轻易进取。大臣们中也多数以水师兵力,军需接济等困难,主张暂缓攻台。

康熙充分听取臣下奏议后,下诏:“暂停进兵,令总督、巡抚等招抚贼寇,如有进取机宜,仍令明晰具奏。” 从这道诏令可知,康熙还是一心要和平统一,也不放弃武力解决,且辅之于行动:严饧万正色训练水师,从浙江、湖广地选调战船百艘,洋炮20门充实福建水师,令姚启圣安定地方,囤积军粮,以供战用。

郑经逃回台湾后,因连年征战劳累,加之丢城失地,损兵折将,心情抑郁,身体每况日下,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正月二十七日,郑经暴病归阴,按其生前安排,应由郑克塽继任延平郡王位。早在康熙平定三藩不久,割据台湾的郑氏家族发生内讧。起因是一六六二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立。一六八一年,郑经死后,其部将冯锡范等杀死了郑氏的继承人,改立郑经次子克塽继承延平王位。不少文武大臣跟着在这场权力斗争中遭殃,郑氏集团复又出现了严重混乱。由此争权引发的内讧耗尽了郑氏政权的内力,驱走了一批精熟水战的将军、都督、总兵等,并流失了大并不是的船舰器械装备,军事力量大大削弱。

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正是乘郑经病卒、其子郑克塽年幼初立和台湾本土出现内讧之际,清总督姚启圣认为这正是“天亡海逆之时也”,即与喇哈达及水陆各镇总兵秘商,联名向康熙上奏:“会合水陆官兵,审机乘便,直捣巢穴……台湾孤悬海外,处处皆险,统师远剿,时地难测,非臣等年敢擅定也。”康熙见奏,即下诏旨,令姚启圣等“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并训谕总督、巡抚、提督、将军等福建前线大员务必“同心合志,将绿旗舟师分领前进,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 毋误事机。”大帝决定发兵统一台湾在此情况下,决心为了国家统一收复台湾。七月,康熙下诏“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台湾”。

但是此令一出,谁任水师提督直接指挥此次海战,又让康熙犯了难。因为原师提督万正色早在康熙十九年(一六八零年)四月就主张“沿海设戍,以因疆隅”,提出在海澄、厦门、浯屿、金门等滨海要冲之地遣兵三万,设镇分防,不时巡缉,即边海可安。持“台湾断不可取”的主张,若让此人继续担任水师提督,此次艰巨海战,取胜是不可能的。于是,康熙断然任命谙熟军事、才干优长、极富海战经验、海贼甚畏的施琅为水师提督。并下过指令给议政王大臣等:“原任右都督施琅,系海上投诚,且曾任福建水师提督,熟悉彼处地理,海寇情形,可仍以右都督充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太保,前往福建,到日即与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商酌,剋期统领舟师,进取澎湖、台湾,其万正色改为陆路提督。”施琅上任离京时,康熙即赐食并配鞍马一匹,还赐言:“尔至地方,当与文武各官同心协办,以靖海疆,海氛一日不靖,则民生一日不宁,当相机进取,以副朕委任之意。”(《康熙起居注》)施琅上任后,督造战船,训练水师,选拔将才,以全副精力准备征台。他主张以战逼和的方针,采取避免在台湾本岛作战,先取澎湖,逼降台湾的战略。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初即有不少澎湖军民归降朝廷。六月十四日(一六八三年七月八日)施琅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直逼澎湖。为便于指挥作战,每一艘战船的风帆上都写上了主将的名字。郑克塽则派勇敢善战的刘国轩守澎湖,率二百多艘战舰和近两万人的军队迎战。六月二十二日,施琅率清军强攻澎湖本岛,将水师兵分三路,以总兵陈蟒和董义为左右翼,各率战舰五十艘,分别进攻鸡笼屿和牛心湾,以作牵制;施琅自率战舰百余艘为中路直攻娘妈宫(今澎湖本岛西北角)。施郑两军展开激战,历时七昼夜。施琅右眼负伤,游击兰理中炮“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腹,持匹练缚其创。理呼杀贼,麾兵进“(《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兰理传)。清军奋勇大战,击毁郑军战舰一百九十艘,歼灭郑军主力一万二千余人,浮尸遍海,迫使郑军四千二百余人投降。澎湖大战,郑军大败。郑军主帅刘国轩见大势已去,狼狈地只带剩下战船三十一艘,残军数百人,狼狈逃回台湾本岛。台湾内部震动,刘国轩力主投降,康熙大帝乘胜降旨招降。七月十五日,台湾地方当局派人献上地图名册和投降书。八月十三日,施琅率清军登陆台湾岛。

澎湖战败,郑克塽等亦极为恐慌。施琅进行政治争取工作,对被俘的台湾兵将,优礼相待,赏给银米。八百名伤残者医治之后,释放回台,令他们宣示招抚之意,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王师之不早来”(阮锡《海上见闻录》)。郑氏已无抵抗能力,于七月二十七日向清军奉表纳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户口土地册籍。康熙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全行赦免。仍从优叙录。”(《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一)。郑氏人众都得已妥善安置。台湾遂告统一。

削平割据后,对台湾的管辖问题提至议事日程,不少大臣认为台湾乃弹丸之地,孤悬海外,宜迁其人,弃其地。但姚启圣、施琅等人坚决反对弃台。施琅因此还上疏康熙,直陈台湾地势地位,认为台是江、浙、闽、粤之左护要地,加上台湾人口密集,发迁徙令必至民众不满。另如不守台,又恐对之垂涎三尺的荷兰人卷土重来。康熙得此切实之陈言,断然决定留守台湾。

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清廷在台湾始设一府即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置巡道一员分辖,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分为二营,每营各设游守千名左右官员。康熙任命参领杨文魁为第一任福建台湾总兵官,在杨文魁上任时,康熙还特意面谕:台湾远在海隅,新经底定,彼处新附兵丁,以及土人黑人种类不一,你到任之后,务期抚辑有方,宜用威者慑之以威,宜用恩者怀之以恩,总在兵民两便,使海外晏安……台湾以海洋为利薮,海舶商贩必多,尔须严饬,不得因以为利,致生事端。”自此,台湾结束了由郑成功起历经郑氏家族三代为期二十余年的偏安局面。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百官到任,编户籍,定赋税,通商贾,兴学校,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政府管辖之下,康熙大帝终于实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盛世。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亦更加密切,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大清的海防。

§§§第三节 抵抗沙俄 刻不容缓

东北地区,本是大清的“龙兴之地”,皇太极时,即完成了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流域的统一,使之最入大清版图。而在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广大的东北地区的满洲八旗将士家口和仆人大多从龙入关,广大的东北地区有土无人,成了不设防之地,给了沙皇俄国入侵以可乘之机。抵抗沙俄,刻不容缓!

沙皇俄国本是欧洲的一个国家,与中国并不接壤。但是自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沙俄的哥萨克骑兵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了亚洲地区。五年后,他们建立了一座叫做“托博尔斯克”的城堡。成为了沙皇俄国在西伯利亚的扩张基地。明崇祯十六年,当明朝与皇太极统帅的八旗军队,在山海关外激战的时候,沙皇俄国的一直带有侦察小股部队,首次进入了黑龙江流域。顺治六年(一六五零年),沙皇俄国派出了一支七十人的部队,占领了清朝的雅克萨城。八年后,沙皇俄国的军队更是进一步占领了清朝设防空虚的尼布楚城。沙皇多次遣使来华,要求建立外交和通商关系,但因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等问题而遭到清政府拒绝。

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全部平定。从这时候起,康熙就着手全面加强东北边防,储备粮食,建筑仓库,增加运输船和战舰,设立驿站系统,开辟沟通辽河、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通干线,并在瑷珲、呼玛尔和额苏里等地建立木城,置兵屯守,以防止沙俄的进一步入侵进行军事上的反击准备。在此期间,康熙皇帝还派官到雅克萨,通过外交谈判手段与俄方交涉,但没有结果。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 春天,康熙皇帝还亲自出巡东北,视察盛京和吉林乌喇等地的军事防务,做好抗击沙俄侵略军的充分准备。

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康熙帝下令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建义侯林兴珠等,统领满、蒙、汉、达斡尔人组成的军队两千余人,分水陆两路军进取雅克萨城。

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五月三十日,清军自瑷珲出发,七月二十四日抵雅克萨城下,当即向俄将托尔布津发出分别用满、蒙、俄三种文字书写的通牒,命令他们立即从雅克萨城撤走。俄将托尔布津不从。七月二十六日清晨,俄军发起进攻。他们从上游乘筏赶到雅克萨增援,持兵器来犯,中国士兵“直跃上筏”,把他们全部歼灭。当晚清军开始攻城,一面“于城南进兵,设挡牌土垄,施放弓弩”,一面“潜进红衣炮于城北攻之”,并“于两翼设神威将军炮夹攻”。同时,彭春、郎谈等还在城东南江面密布战船,以防敌人从水上逃走。经过彻夜激战,沙俄侵略军死伤累累,力竭势穷。七月二十七日清晨,郎谈又下令在“城下三面积柴,将焚城”。托尔布津走投无路,出城到清营乞降。托尔布津撤出雅克萨城退到了尼布楚。

原本在当地各族部民的帮助下收复了雅克萨,可是雅克萨收复后,清军焚毁堡垒后没有派兵驻守即撤出了雅克萨城,退到了瑷珲等地。

俄军撤到尼布楚后,派人前来侦察雅克萨城,获悉清军已全部撤走。同年六月,托尔布津带领七百余人,携带大炮和弹药重新窜回雅克萨城。他们重建被毁的雅克萨城,四周围以方形土墙围住,宽四俄丈,高一俄丈半,上面架设大炮,城堡中修盖了火药库、军需仓库和粮仓。城外挖壕,壕外竖栅,直到江边。俄军的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廷的极度愤慨。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年)三月,康熙皇帝命令清军再次讨伐。

康熙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军两千余人,分水陆两路,又一次重重包围雅克萨城,再次发动自卫反击战,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但托尔布津不答理。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必死守雅克萨,等待援兵,且考虑隆冬结冰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都会引发不便,于是在清军在城外“掘长堑,立土垒以围之”,断绝城中水源。俄军多次想冲出城外,企图夺围,都被清军逐回。清军又用大炮猛攻敌堡,致敌以重创。这一年九月,托尔布津被清军炮弹击中腿部毙命,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固抵抗。不久,严冬来临,俄军困守孤城,饥寒交迫,加之坏血病流行,死者遍地。到一六八七年初,826名俄军仅仅剩下150人,到春天又减至66人,再也无力抵抗。当时还很贫弱的沙俄一时无力大规模用兵,不得不接受清朝提出的和平建议,决定同清政府谈判。康熙接受了俄国的议和请求。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五月,康熙皇帝派遣索额图前往外蒙古同沙俄谈判,沙俄暗中驱使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因溃卒弥漫山谷,使团无法行进。经奏准,使团回京,并告俄方。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这次严重威胁,康熙皇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

同类推荐
  • 回到古代玩机械

    回到古代玩机械

    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精彩。一个因意外而回到古代的工人,抱着不放弃的信念,运用自己的学识和后社会的先进经验,在扶助国家富强的同时,也令到自己飞黄腾达。
  • 明末金手指

    明末金手指

    金手指,在如今的含义其实就是开挂,但对于来到天启六年末的张弘斌来说,却同样具有点石成金的意味。脑袋里面与一款名为‘山寨贸易系统’的链接,可以购买未来的各种山寨商品。品质或许没有保障,但在十六世纪却是绝对领先的优质产品。从常见的粮油到日化,从基础的铁质枪头到云爆弹,只要等级足够,产品随便购买。哦,还有必须要有足够的银子……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天启六年末,眼看崇祯元年就要到来,身为一个地主老财的三少爷,张弘斌凭着家庭条件和系统本来可以有一个不错的仕途。不过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也懒得和士绅友好相处……主要还是不想老是受窝囊气的张弘斌,果断选择了造反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难得开了挂,岂能继续委屈了自己?
  • 家书中的百年史

    家书中的百年史

    从太平天国到抗日战争,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抗美援朝,从“文革”到改革,近代中国历史借由家书这一传统形式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作者萧功秦披露了他的家族隐秘多年、不为人知的故事,并写下了部分亲友的人生际遇。它们共同构成一段普通家族的百年沧桑,从中也可以看到近现代中国大历史的缩影。
  • 盗清

    盗清

    国际大盗张飞扬带着超级金大腿来到了清末太平天国时期,他立志要重新做回国际大盗,继续自己的大盗生涯。日本天皇:“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经济财富。”荷兰国王:“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南洋领土。”英国首相:“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整个印度。”而这时候,大清的咸丰皇帝看着那几位,马上哭诉道:“各位,张飞扬盗取了我的大清,你们要为我做主啊!”张飞扬叉腰哈哈大笑说:“我就是传说中的窃国大盗!”
  • 小丫头片子和剑

    小丫头片子和剑

    从前有一位大侠,三十而立那年来到我们关中平原高渡村定居,据说这位大侠是从苏杭那边的乌衣巷混迹过,其实很少从事自己的职业——行侠仗义,倒是玩世不恭得很厉害,每天走鸡斗狗,和小孩蹦蹦跳跳,说的调皮话一溜一溜的,他一开口,人们就发笑。传说中的成人的童话,便是武侠……
热门推荐
  • 若干世纪之后

    若干世纪之后

    几千年后,某一个平行世界。出生点是个完全不认识的岛屿。什么都不记得了是闹的哪一样啊!为什么这个分明很现实的世界,可以被那群熊孩子玩出游戏的感觉啊!然而不对……这世界好像一点也不现实啊?
  • 星光闪烁

    星光闪烁

    一场伴随着血月的流星雨改变了整个世界。阴暗的野心蠢蠢欲动。机缘巧合下,他破坏了一次又一次的阴谋。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手;面对越来越奢靡的诱惑,他是否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做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呢?!
  • 那朵花开了

    那朵花开了

    一次“意外”,一场争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利益与情感交织,究竟该如何取舍。三年的等待,换来的又是否值得。
  • 灵宠天下

    灵宠天下

    这是一个由灵兽、灵植构成的世界。强大尊贵的灵宠师,神秘稀少的灵阵师……无限变异的天阶灵兽,来历神秘的天阶灵植,陨落的灵界……————秦拓,遭人围攻惨死,重生回到三十年前。前世的遗憾,今生弥补。前世的错过,今生拾回。不断变强,不断追寻,踏遍万千世界,寻找最强巅峰。————域外战场,一宠万人敌。三千灵界,问谁敢争锋?
  • 霸王奴妃

    霸王奴妃

    一朝穿越,她已是相府出生时即被亲生爹爹遗弃的三小姐,重生的她选择淡然,即使身子已不再清白。她从此成了他借以羞辱他的棋子,她也是他眼中连棋子都不配的灾星,有父有夫,却似没有。他与他之间又是怎样的一段刻骨深仇?
  • 阴阳眼:九阳还魂

    阴阳眼:九阳还魂

    许阳阳,天生有一双阴阳眼,知晓一切解除鬼怪之事。镇上的人有任何风俗疑难都喜欢找这个孩子破解,因为其命中八字极阴,九岁便早逝,尸体百日不烂,后如紫磨金身,遇一老道破解极阴命格,成功还阳之后走向除魔之路。
  • 网游之召唤天下2

    网游之召唤天下2

    在继绝杀天下之后龙风隐退网游江湖,龙天集团推出了新的网络游戏决战星球后,全球玩家更加的风靡,加入游戏的中华帝国玩家在游戏中遭到了在绝杀天下里失败的某些中华帝国敌对国家玩家有预谋的联手遏制,在看到中华帝国玩家屡次受挫后龙风趁着两位老婆出国游的机会以龙噬天下网名重新进入了游戏,与绝杀天下不同的决战星球是否因为龙风的进入有所改变,龙风是否能够力挽狂澜,龙风是否能够再次带领中华帝国的玩家重塑铁血辉煌?
  •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今事通

    古今事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NF之虚拟进化

    DNF之虚拟进化

    我相信你没看过用这种家伙当主角的小说。。。。关于更新:你若不离,我便不弃。哈哈,说笑,预设不长,应该即使就我一个人也会写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