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6400000006

第6章 康熙年间大事难事(1)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在皇帝宝座上,可谓是大事不断,仿佛大事难事特别垂青于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愈战愈勇的皇帝。康熙8岁登基,生母去世,16岁铲除专权的鳌拜集团,20岁开始平三藩之乱、历时八年才得以平定,接着又是收复台湾,驱走东北的沙俄侵略者。好不容易刚驱赶东北的沙俄侵略者,西北又有狼嚎叫着在一步一步逼近……

§§§第一节 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除灭了鳌拜之后,内部侵夺皇权的势力终于消灭了,但大清国内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三藩就是构成了对皇权严重威胁,尾大不掉势力难以遏制。

所谓“三藩”,是指镇守福建的定南王耿精忠、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自清朝建立初期,他们都仗着拥有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各自割据称霸一方。

这三藩之中“功最高,兵最强”非平西王吴三桂莫属。吴三桂出身于辽东将门望族,其父吴襄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如何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延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正月,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祖大寿是世居辽东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即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最终为清廷埋葬南明政权与镇压农民军余部,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朝廷的奖赏,并加封为亲王。康熙元年(一六二二年)辅政大臣加封吴三桂为亲王时还向礼部下了一道谕旨:

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秦、蜀,绥辑滇、黔,抚顺剿逆,茂著勋劳。伪永历朱由榔,以明室遗孽,煽集党羽,妄称尊号,窃据一隅,历年以来,屡烦王师征剿,疆圉弗宁。今王奉命统领满汉大兵,出边进讨,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内进抵缅甸,擒伪永历及其眷属,又降伪巩昌王白文选,并伪官全军。此皆王殚忠奋力,运筹谋略,调动有方,遂使国威远播,逆孽荡平,功莫大焉。宜加殊礼,以示眷酬,著晋封亲王,应行事宜,尔部察例具奏。(《清圣祖实录》,卷六,二十二页。)

吴三桂平日里大量储备招兵买马,大量地储备将帅,在校场上操练士兵,使得麾下“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他共拥有五十三佐领,计甲兵一万零六百人,其藩下丁口有五万三千之众。看着自己的军事量日益庞大,吴三桂的胆子也跟着壮了起来。飞扬跋扈地不听从朝廷的约束,所谓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样给满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藩都在拼命地扩充自己的势力,各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都是手握重兵之人,又扼守在各个要塞,万一他们有所行动,定会让朝廷措手不及。许旭在《闽中纪略》中记载:“时王府额兵有万余,而旗下蓄养甚众。府中男子年十四岁,悉给弓矢,督骑射,鸣剑之心,已非一日。”吴三桂之佐领吴国贵,“其所部将卒,正甲一名,副甲五六人不等,皆以年二十以外,四十五以内者充之。”这类由藩王直接掌握的军队,构成了藩王的核心力量。另外三藩还拥有庞大的绿旗兵和投诚兵。定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就各有绿旗兵六七千,而平西王吴三桂兵力更是雄厚,绿旗兵丁复屯数万之众。而且随着战事发展,兵员还在进一步的扩大中。三藩不仅拥有并操纵着军权,还具有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像吴三桂甚至还操纵着云贵地方官员的调动与升迁大权。在经济上,三藩也更是竭尽搜刮之能事,肆意豪夺。而且他们囤积粮草,养了这么多军士,所消耗的俸禄兵饷开支浩大,给清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上三藩借此横征暴敛,使得“村落凋零,民苗困惫。”三藩的倒行逆施,给大清王朝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随着农民军余部与南明政权的覆灭,三藩与清廷的对抗性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一场内乱之战就不可避免要发生了。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奏朝廷请求告老回到辽东老家颐养天年。但是请求讲他的儿子尚之继续留守在广东,这件事情便成了是否撤藩的导火索。在电视剧里,我们也可看到朝堂之上无不激烈讨论此事:

金銮殿上,康熙皇帝看着位列两班的文武官员,问到:“此次尚可喜上奏请求归老,但留其子继续镇守广东,各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启奏皇上!臣以为,三藩势力日益扩大,其行径也愈发猖狂,若成大势,必将一发不可收拾!”

“皇上!老臣以为,三藩为我们大清基业的功臣,让他们继续镇守在各个要塞,以保我大清千秋万代!”

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各位爱卿说言,各有各的理,如若无其他事,先行退朝,待到明日再决议!”。

其实康熙皇帝目睹三藩日益形成的尾大不掉的气焰,鉴于历代藩镇势强力大引发的内乱而危及国家存亡的历史教训,他不得不对此引起高度警惕与重视。《清圣祖实录》中记载有他自己说过的话:“朕自少时,以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会,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朝廷一些官员也早就提出要削除三藩权力。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四月,据《清史稿》中记载,王熙就认为三藩势力的日益强盛,必将对清廷构成威胁,请求裁兵减饷。他特别指出:“宇内甫平定,而三藩各拥重兵,吴三桂尤强,擅署置吏,寖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多钱交能四方。”此外,御史郝浴、杨素蕴、甘肃庆阳知府傅弘烈等人,也先后向朝廷密陈三藩尤其是吴三桂专擅不法的奏疏。只是因为清廷当时尚需利用三藩来维护辖区的统治秩序,且慑于三藩的气焰,竟将弹劾三藩的官吏一一治以重罚。直到四辅臣执政时期,才逐步削弱三藩职权。

康熙皇帝亲政后,他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所以为了牵制三藩的势力,决定下令撤掉“三藩”。

康熙十二年的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生了叛乱。在第二年派兵攻打了湖南,使得湖南的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被攻陷。并且四处派人去散布檄文,煽动其他地方官员。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纷纷经受不住煽风点火,表示自己要背叛清廷,自己起义。最后镇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叛变了。

在短短几个月之间,云南,贵州,湖南,福建,四川,广西等六个大省,一一沦陷。吴三桂率领的队伍,攻占了六省后,山西提督王辅臣和仍然镇守在广东的尚之信也按耐不住了,也表示要加入到吴三桂为首的反清队伍中,战乱从原先的六省又扩大到了陕西,广东,江西,陕西和甘肃等省份。

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这让康熙皇帝措手不及,他万万没有料想到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当时年纪尚轻的康熙皇帝,临危不乱,更加坚定了要撤销“三藩”。但他意识到,以目前的形势要撤销“三藩”,必须让镇守在广东的尚之信和镇守在福建的耿精忠调转枪头来协助自己。

康熙皇帝一个人在御书房微微地蹙着眉头,苦思冥想。若要其他两藩协助自己一齐打击吴三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保留自己的藩地与爵位。他即刻下旨停止撤销尚、耿二藩,这样就把主要的矛头就对准了吴三桂。那些被八旗兵所攻破的城池,百姓生灵涂炭,康熙皇帝意识到残害百姓、掳掠妇女这样败坏了军纪的部队将大失民心。所以他召集了众将士,重申了部队严明的纪律并且下令将已经掳掠来的妇女放回家中,与自己的丈夫团聚。

康熙十五年十月,镇守在福建的耿精忠最终还是抵不过清军的攻击,被迫投降,次年尚之信也投降。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在他们的投降后都先后收复。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去世,他的那些老部下把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扶上了平西王的位置,退居到了云贵边界。在此之后,朝廷派出的清军先后收复了湖南、广西和四川等省,好一直到康熙十八年,清军终于攻破了昆明,吴世璠自杀,云南贵州也因此收复。

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得以平息,年轻的康熙皇帝又一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第二节 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十二月,郑成功率军攻占台湾,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三十八年的统治。台湾为郑氏所据有。郑氏政权将台湾作为根据地,再加上金门、厦门两岛为要塞,继续与清廷对抗,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极不稳定。台湾问题亦成了康熙的一块极大的心病。

为了收复台湾,从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到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清廷对郑氏,以抚为主,双方先后有12次的谈判。康熙初年,朝廷派出官员同郑经代表会谈,谋求统一。但郑经提出:照朝鲜例,不剃发,称臣纳贡(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六),谈判不成。由于清政府缺乏坚强的军事实力,郑氏没有诚意,结果失败。在此期间,清政府曾经采用经济封锁手段,促其归附,也未能如愿。

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发动军事攻势,攻占金门、厦门。郑经往铜山。康熙三年(1664四),清军攻铜山。郑经不敌,退到台湾。

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年)四月,清廷又以武力首次进攻台岛。施琅率水师自铜山出发,不料至清水洋面时遇上了台风,众多船只倾覆,只好调棹退回,以天时不利告终。 此次攻台官兵,都是招降来的郑氏旧部,今半途收军,清廷怀疑他们顾念旧性,不愿致死效命,更担心他们与台湾暗通,后患无穷。于是中止了进攻台湾的计划,施琅等郑氏投降将领或调往内地,或划入八旗。

康熙作出重大让步:台湾回归后仍由郑氏管理,郑氏坚持独立为国,谈判破裂

康熙帝继续作和平统一台湾的努力。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初夏,福建总兵孔元章渡海到台湾,向郑经提出,只要能接受招抚,纳款称臣,朝廷即行开放粤闽浙沿海,与台湾通商,供给所需各物。此前,清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使台湾货运不通,经济萧条。但这次,郑经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为理由,更果断地提出台湾独立主张:“台湾远在海外……除非如先前所议,许照朝鲜例,以外国之礼见待,互市通好,各不相犯。”福建总兵孔元章肯定不能答应郑经的无理要求,只得无果而返。康熙答复亦相当明确:“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

两年后,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六月,此时康熙皇帝已清除了权臣鳌拜,亲自主持朝政,不再有捉肘之忧。康熙遂令刑部尚书明珠和兵部侍郎蔡毓荣前往福建泉州与福建军政长官会商招抚郑经办法。在分管兵部的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加上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施琅的真知灼见,打动了朝中大臣。明珠等人如此磋商后,奏请朝廷,拟派善以辞令的兴化知府慕天颜出使台湾,并请求康熙帝颁发诏书。康熙帝欣然准允,给郑经御书诏书,这是以往历次招抚中所没有的,足见康熙对和平统一台湾的重视程度。

明珠持皇帝诏书到台湾,同郑经谈判,不想,郑经不接诏书,只派官员谈判。清朝要求郑经:剃发归命,自当藩封,永为柱石。郑经仍坚持以前主张。明珠见郑经没有诚意,中止谈判,回到北京。

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七月初,慕天颜又肩负起此重要使命,这次他不仅携皇帝诏书,还带了明珠给郑经的信件来到台湾安平镇王城,郑经表面上很客气,以礼接见,但当慕天颜让他接诏书时,他以“今日台湾,于版图之外另辟乾坤,并非清廷臣下”为由拒绝接诏。而对于明珠的信,郑经接受了,当场开拆阅览。

明珠在信中转达了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悉心开导郑经:

阁下浮沉海外,聊且一时,不令有识之士为惋惜耶?圣天子恻然,念海滨之民漂流海屿,近者十余年,远者二十余载,骨肉多残,生死茫然,均在覆载之中,孰非光复之责?闽之黄童白叟,大都阁下桑梓之父老子弟,而忍其长期相离散耶?切盼闽下诚能幡然归命,使海隅变乐土,流离复其故乡……

郑经读完明珠信说:“两岸息兵已有三四载,长此下去,相得益彰,何必深求相逼?”

慕天颜规劝道:“朝廷频频招抚,为求海内外一统,两相化干戈为玉帛,使天下炎 黄子孙共享安宁。阁下削发归顺后,自当封藩,为国柱石,但勿以为朝廷少楼船兵甲。”

郑经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回敬慕天颜道:“本王岂不能战?因念及生灵涂炭,故远居海上,前后招抚,只差‘削发’两字,先王遗志,不可更改。”

历经十余天谈判,未有进展,双方商定,台湾派人去福建,与明珠直接会谈。郑经于是指派刑官柯平,礼官叶亨,随慕天颜同去泉州。临行时还郑重交代说:“务必坚守按朝鲜例,不登岸,不削发。”

明珠将台湾来使的要求奏请康熙定夺。康熙从两岸统一大业出发,亦作了坚持原则前提下的重大让步,诏示明珠云:“援朝鲜例入员,不剃发登岸,不便允从。朝鲜原属 外国,郑经及台湾军民乃中国之人,台湾系中国之地,如不行削发登岸,归顺何以为据?郑经若留恋台湾,遵制削发,受朝廷封赏,早可任从其便,由其居住台湾,管理台湾之地。” 

对于康熙帝的诏示,柯平与叶亨不敢擅作答复,遂与慕天颜一起回台湾禀报郑经,慕天颜转达了康熙的旨意,强调说:“阁下遁迹荒居,决不可与外国相比。”

可郑经强词夺理,俱不听从。慕天颜回大陆时,郑经还托其带信给明珠,强硬地拒绝了康熙帝所作的让步。

就当时的实力而论,清政府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为了避免同室操戈,民命相残,康熙帝耐心地多次主动派员去台作招抚的谈判。每次都是因为郑经的反对,致使和谈一次又一次地宣告破裂。即使在郑经趁“三藩之乱”与吴三桂、耿精忠联络,反攻福建,占领厦门、漳州、泉州、潮州、惠州之际,康熙仍不改招抚初衷,只是将郑军逐回台湾。

三藩之乱期间,郑经支持福建的耿精忠叛清,并趁乱进攻大陆。

吴三桂叛乱后,亦派使者去台湾,约郑经出动水师直取金陵,或北攻天津,以威胁清王朝;耿精忠也遣说客入台,要郑经发兵响应。郑经认定这是不可错过的反攻大陆的大好时机,于是,在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年)初春,亲率大将冯锡范等渡海西征,既不攻金陵,也不打天津,而是打回反清复明的起兵之地福建。其时,耿精忠正在闽北与清军摆开战场撕杀,郑经乘虚而入,就这样,占领了漳州、泉州、厦门、兴化等地。耿精忠以为郑经夺了自己的地盘,屡次交涉要求归还,郑经不从,双方于是反目成仇。

耿精忠前有清军进攻,后方又为郑经所占,进退无路。次年秋,清廷康亲王杰书带领大批援军赶到,耿精忠在走投无路之下,重又投降了清廷。康熙帝令他与杰书合兵一处,驱逐郑经,立功赎罪。郑经终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所占之地悉数丢失,只得退守厦门、金门两处。

同类推荐
  • 隋末天子

    隋末天子

    现代青年穿越隋末,本想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却仍然逃不过大时代的召唤。面对亲情,友情,爱情束缚下的牢笼,又该如何挣脱。且看现代青年的一段隋末行纪。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玩转大宋

    玩转大宋

    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这古代,真的很闷耶,要啥没啥,连个抽水马桶都没有,想玩个游戏更是不可能……不过没关系,哥不是穿越众吗?且看我来如何引导这大宋王朝的娱乐事业:三国演义,天国王朝,对了,还有魔兽世界……可玩着玩着,这历史咋就变了样呢?西夏辽国被玩残了,东瀛玩成了大宋的一个州,至于那些蒙古人,是哭着喊着要加入大宋来一起玩。拜托,这宋人是想当就能当的吗?怎么着也得交个投名状吧?咱要求不高,把耶路撒冷给我弄过来就行。……公主,看你洗澡又不是成心的,再说也没人知道,犯不着非逼我当驸马吧?而且我已经有老婆了,还不止一个。皇上,我真不是个当官的料,你看我这么纯真善良正直的一个人,你就忍心把我扔到那大染缸里给毁了?什么?不当官也行,要给你当太傅?你看我混身上下哪点像老师了?王老头,我忍你很久了,几次三番的下我黑手,你当我是好欺负怎么着?信不信我今天发句话,明天就能让你死无全尸?
  • 大华纨绔

    大华纨绔

    请耐下心,看区区纨绔子弟如何颠倒天地,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本书完全是按个人兴趣去写,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斗宋

    斗宋

    全国枪术和箭术双料冠军,对水浒故事烂熟于心的山东小伙子晁阳,重生为曾头市中箭之后的托塔天王晁盖,面对咄咄逼人的宋江,他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晁盖的字典里,一切都没有命中注定——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梁山好汉故事,敬请关注!。欢迎各位朋友前来交流。据科学考证,关注本书者,心情舒畅,身体倍棒!!!
热门推荐
  • 十二神器1:契约圣水

    十二神器1:契约圣水

    很意外,令狐和他暗恋的同学,还有情敌,一同被穿越了……这是个魔法世界,只要喝下契约圣水,便能拥有一种能力,独一无二。本书主要是讲团队和友情的,令狐如果没有霍米特,汉德桑,苏珊娜,月牙等伙伴的帮助,将寸步难行,甚至早已经草草收场了,但是在一群伙伴的有机结合下,他们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生活中也亦是如此,我们是离不开团队的,是离不开伙伴的。每个人固然有他特定的缺点,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你心中的位置,这就是伙伴,人无完人,我们也要学会包容,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完美。
  • 超脑全才

    超脑全才

    重生回车祸前的一刻,宋飞的命运从此改变,只是宿命的归途,依旧在远方等候
  • 回梦

    回梦

    重来的人生,最美的韶光中,我遇见了你,幸运的是,我爱你而你更爱我。本文暂全文停更!抱歉啦!因为要期末考试了!偶是高二学生,要开始备考了!咱们再见啊!
  • 今水经

    今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人类至少存在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上述7 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的角度看,这种潜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个体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以外,几乎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种只能组合在一起。
  • 时老慢点儿

    时老慢点儿

    初中、高中、大学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然后步入社会,又有哪个人有几个可以陪伴自己十几年的朋友,不离不弃,当朋友发展到恋人,中间会伴随着磕磕绊绊,他喜欢她十几年,但是她认为“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才最好,因为还有一个他让她一直挂念着,二十年,发生了太多太多。
  • 碧水狂风之恋

    碧水狂风之恋

    异能者的青春生活异能使者出,风云惊变。你是朋友?敌人?我有朋友吗?一次次的华丽蜕变只为了潇洒走一生。海誓山盟
  •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作为一个基层工会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基层工会干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工会工作的一般知识,比如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基层工会的建家工作、基层工会的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基层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搞好基层工会工作。
  • 武帝寄奴

    武帝寄奴

    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写宋武帝刘裕的传奇生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武帝刘裕,乳名寄奴。一个靠编草鞋糊口的平民,凭个人的努力成为了帝王。他是被辛弃疾等人歌颂景仰过的英雄人物,是一位中国历史上少有人企及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人类有史至今,能用少数步兵(2千)击败十倍以上骑兵精锐(3万)的,唯有刘裕和他发明的却月阵。《三十六计》是在知名度仅次于《孙子》的兵书,目前已确认其作者是刘裕手下的将领檀道济。檀道济的军事实践即来自与主公刘裕的并肩战斗。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