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9700000022

第22章 改名有讲究(1)

改名是一种创作

俗话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取名是认真的、慎重的,用名也是严肃的、稳定的。可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有人会觉得原名已不恰当,对原名也越来越不满意,直至最终更换原名。

改换原名也是取名的一种形式,改名的方式大致为主动改名和被动改名两种。

主动改名的原因,大多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意志、自身的思想身份发生了变化,或为纪念某事某物、某一灵感触动和不满原名字的音或形等。

如20世纪前期,西渡留学之风渐盛,着名作家巴金原名李芾甘,在巴黎留学时,一度崇尚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因此从两人的名字中的首尾各取一字,改名为巴金。

聂耳,原名聂守信。由于音乐方面的天赋,加上他的姓氏由三只耳朵组成,于是都叫他“耳朵”。而聂守信觉得也不错,便改名为聂耳。

被动改名,一般是因为不满幼年按长辈意愿所取的名字,或在成长过程中遵循长辈意愿、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受封建避讳制度的制约等因素影响而被迫改名。

“文革”时,许多人纷纷取名卫红、学青、学彪、爱武、爱兵、永革、继革、卫东等。随着改名亦在所难免。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他在赴日本留学时,不小心在护照姓名栏里填上年龄“十四”。护照不能涂改,于是他就将十字添笔改为李,四字无法改。而李四这个名字又太不雅观,他无意间抬头看到“光被四表”的横匾,就在四后边加了一个“光”字。于是,李仲揆在纯属意外的情况下改名为“李四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名是一种创作活动,像创作诗歌散文一样,改名也需要借助机遇和灵感。有时人们冥思苦想,搜肚索肠,终却一无所获,而有时随时灵动,却能妙手偶得地改一个新鲜而有趣的名字。

改名也须遵原则

一旦做出改名的决定,就应力求改出比原名更好的名字。怎样才能改出更有意义、更富魅力的名字呢?首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改名要谁用谁做主。

在古代,一般是不允许改名的。名得之于父母,它就像“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即使父母亲去世了,也不能改名。

当今社会,人们都有合理合法的取名、改名的自由和权利。《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如果使用者尚无能力取名、改名,这时取名、改名一般由其父母做主,当使用者完全有能力自己改名时,通常应该让其自己决定更改什么样的名字。

第二,改名要庄重严肃。

人们在取名、改名时,一般都会斟酌用字,以使其名字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志趣。尤其是改名,人们都把它当成一件十分庄重、严肃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看来,除因避讳改换姓名外,对于改换常用的行世之名,就意味着一个人旧身份的改变,新身份的诞生。

一个人姓名的诞生,尤其是改名常常是看得比较严肃的,用名者自己要努力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别人也应予以充分尊重。

如《中国教育报》1996年7月8日第2版有一则消息,大标题为《李公仆、闻一多殉难5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公仆”是李公朴之误。又如《工人日报》1996年8月3日第2版一则摄影报道,大标题是《国良夺魁》,而“国良”是乒乓球冠军刘国梁的名字之误。李公朴、刘国梁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其实,不管知名与否,严肃对待别人的姓名权都是不容质疑的。理所当然的,这两家报纸都分别遭到了社会舆论的批评。

第三,改名手续要齐全。

为了保护公民的姓名权,防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一般公民在取名的时候,都经过了户口登记机关的登记。

因此,成年人改名牵涉到的问题比较多,未经户口登记机关批准,公民不得任意更改姓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的规定,年满16岁的中国公民,都应依照该条例领取居民身份证。如领取居民身份证后再更改名字,将给有关部门带来许多麻烦所以要改名,一般在16周岁以前办理好更改手续,16周岁后,没有充分理由,不要再轻易变动自己的名字。

但即使有了规章条例的约束,改名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如确实需要改名,那又该如何操作呢?

在我国,受理公民改名登记的是各地公安机关的户籍部门。如确有正当理由需要变更名字时,应按照《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再做变更。

公民在16岁之前改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办理:未满18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公民在18周岁以上需要改名的,可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需要提醒的是,公民在改名时必须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忽视这一点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

有些人是不能改名的,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正在受刑事处分的人、正在劳动教养的人、身份不明来历不清的人,都不能变更姓名。

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职工需要变更姓名时,必须持有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准予更改姓名的证明,方可办理。

公民在改名时,申请改名的原因要合理,办理改名的手续要合法。一定要提高对改名行为法规的认识,严格遵照规章制度行事。

言志改名

时代的变化风起云涌,迅猛无常,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人为了表现其抱负和对理想的选择,使其名达到“名如人”和“名言志”的效果,通常会毅然选择改名。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中国着名画家。从小家境不好,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但他从小就爱好画画。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常做苦工的他非常想进“洋学堂”读书,可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别人又不肯借钱给他,他深感世态炎凉,前途渺茫,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于是,他改名为“徐悲鸿”,立志发愤求学,靠自己的才能立足于世。

言志改名有两种倾向:个人倾向和国家民族倾向。徐悲鸿的改名就是以个人倾向为主。在这种倾向方面,还有不少改名的例子。

晚唐号称“三罗”之一的罗隐,原名罗横,他能诗善文,颇负盛名,且恃才傲物。他曾嘲笑朝廷公卿权贵:“是何朝官·我脚来笔,亦可敌得数辈。”正因为如此,所以10次应试皆不第。而与罗横完全不同的是,一个耍猴的因得到唐僖宗的喜欢而官居要职,这对罗隐自然是很大的刺激。于是他归隐乡林,并改名为“隐”。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后改为秀全。因“秀全”二字是由“禾乃人王”四个字组成,而其中“禾”谐音为“我”。于是“秀全”便解为“我乃人王”。其意一目了然,这反映了他非凡的抱负和追求。

革命时期的爱国知识分子李公朴原名李永祥,其兄弟四人从大到小按“仁义康祥”的顺序命名。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不满“仁义康祥”的封建意识,便改名为“公朴”。“公朴者,公仆也”,表示他愿作人民的公仆。

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着名教育家,延安时期的“五老”之一。在他年轻时期,有一次在乘船途中看见多名乘客对船工态度蛮横,他因对此极感不平,就自诫自己若能中举及第,只当教员,不当欺压百姓之官,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为徐特立。

因国家民族倾向而改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萧楚女原名萧秋,中共早期着名的宣传家。后在湖北时,因对屈原《离骚》“勿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之句颇有感触,便毅然改名为楚女。以“楚女”为名,表示其为国奋斗一生,奉献自己的无私胸怀。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周风翔,着名作家。20岁时投身革命,1934年参加鲁迅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便立志在现实主义文学领域有所作为。为了时刻鞭策自己,他以英语Liberate(解放)一词的读音“立波”作为名字,终生使用。

邹韬奋,原名恩润,现代着名新闻记者、出版家,杰出民主人士。他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时,改名韬奋。“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他用这两句话来激励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多做贡献。

对言志改名来说,不管是个人倾向还是国家民族倾向,都能表现改名者的思想志趣,促使改名者在名字的激励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增减字改名

增减字改名,主要是指在原名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从而赋予原名新的含义,成为一个新名。

成龙原名陈港生,在他8岁时,其父将他送到香港着名武师京剧武生于占元的中国戏剧学校学习,按照学校传统惯例,学生每人取一个艺名,其中必须含有校长名字中的一个字。因校长为于占元,于是陈港生被改为陈元龙。后来,罗维导演正式给陈元龙改艺名为成龙。

古元是着名的当代版画家,在他出生后,父亲为使他一生平安幸福,便虔诚地把他认寄给关帝庙的关圣大帝,并因此而将他取名为古帝源。

古帝源到延安以后,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志向,于是就去掉名字的前一个字,同时又把后一个字改用同音的元,就这样,他的名字就由古帝源变为古元了。

又如闻一多先生,原名家骅,后由于觉得俗气,便改为单名一个“多”字。可不久他又发现叫起来不大顺口,同学建议他在中间加个“一”字,好听好记,他欣然接受,于是又改名闻一多。

还有成荫,原名成荫五,着名导演,着名影片《南征北战》的编导。由于很喜欢绿树成荫这个成语,便将成荫五中的“五”字去掉,改名成荫。这样,顾名思义,让人立即有绿树成荫的联想,使人欲亲近的感觉油然而生。

像以上这种增减字的改名方法,具体实例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增减改名方法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从而产生新的名字。

其实,增减偏旁部首这种改名的方法,实质上也是累加取名法和拆字取名法(如白水泉,着名作家舒庆春,字舍予等)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这种改名方式就更妙了。

如王复羊,原名王复祥,着名漫画家。后将名字中“祥”字的示字旁去掉,这样其名就改成了王复羊。

又如高士其,原名高仕琪,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作家。由于他看透了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非常气愤与不满,愤然改名高士其。对此,他解释说:“去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为钱。”说到做到,高老的这种高风亮节一直保持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喜爱。

无论是增减字改名,还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改名,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真正要改出一个好的名字,还是要经过一番创新的思考和周全的推敲。

遵习俗改名

遵习俗改名主要发生在古代,当时由于受宗族观念、男尊女卑、官贵民贱等思想的影响,人们一旦发生诸如改嫁、过继等情况,都要严格遵照当时的风俗习惯改名。

这种遵习俗改名的传统,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随母改嫁改名。

在古代社会,随母改嫁的孩子叫“人子”,通常来说是要改名的。如郭威,五代后周的建立者,其本姓为常。后来由于其家道贫寒,加上其父早亡,母亲王氏便携他改嫁郭家,于是他就从郭姓改名为郭威。

又如范仲淹,宋朝着名文学家、政治家,在他出生后不久,其父就去世了,其母便带着他改嫁到长山一个姓朱的人家,于是范仲淹从朱姓改名为朱说,并随朱姓兄弟就读于白山醴泉寺。直至20年后,他考中进士,才把母亲接回范家,自己也恢复了范姓,取名仲淹。

第二,过继做养子改名。

过继主要是指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兄弟或别人做养子,一般来说,过继的孩子都要随养父姓而改名,这种改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同姓过继改名。同姓过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兄弟之间,因此,一般是不用改名的。但是有一定教养和知识的人在名字上也做些文章。

如唐初书坛四杰之一的虞世南,自幼过继叔父虞寄为嗣子,所以长大后便改名字伯施,意思是兄长将儿子给予弟弟。

另一种是异姓过继改名。无论是草野百姓还是官宦之家,只要是异姓过继,首先便要改姓而从养父姓。

如魏武帝曹操之父曹嵩,原本名为夏侯嵩,后过继到曹家,成为曹腾的养子,他也就由此而改名为曹嵩,从此,曹与夏侯两姓同族。

第三,做家仆奴婢改名。

古代社会里大户人家的家仆奴婢,一般来说都具有卖身的性质,因此,这些家仆奴婢有时也根据主人的意愿而从主姓改名。

如明朝为人狂放不羁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为了追求华太师家中的丫环秋香,不惜改名换姓为“康宣”,卖身投到华府去当家僮。后来,由于华太师见其精明能干,武中有文,很赏识他,便主仆同姓,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华安”。

这些虽都是旧时的习俗,但随母改嫁而改名、因过继而改名的现象如今仍然存在。不过在改名时,受这些习俗的影响已显得微乎其微。

以地名改名

以地名改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历史,或是父母有太多的牵挂,或是名字的主人难以割舍对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以出生之地、抚养之地的地点改名具有显着的纪念效果。

同类推荐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热门推荐
  • 特工女子揽群夫

    特工女子揽群夫

    乐极生悲初入古代,梦儿一一遇到了她的夫君们,三个夫君都怀上了孩子。梦儿却又进宫当了皇妃,命运的齿轮再次转起,梦儿该何去何从呢?回到了阔别已久天宫,几分思念,几许愁肠。面见完天帝,生活又恢复到了从前模样,可是这心态远不是原先那样了!且看梦儿如何玩转她的众夫君们!
  • 豪门宠婚:亿万绯闻妻

    豪门宠婚:亿万绯闻妻

    “瞳瞳,既然无法说服你回到我身边,看来……我只能睡服你!”男人冷魅的说完,一把将她推到……他是唐家继承人,明明年轻却被人称之为“七爷”。传说,他宠一个女人到无法无天……没有人知道那个女人是谁……直到,季四少嚣张的用几十架直升机在空中拼成“Marryme”向她正式求婚。“你准备让我的孩子认谁做爹?”他嘴角勾着阴笑,带扛着火箭筒的三百多人包围教堂,不顾新郎嗜血的眸光,只是睥睨的看着她,“今天这婚你敢结,我就让这里的人一个都走不出去……包括我!”他淡淡的威胁,却目光柔和宠溺的看着她。原来,有一种伤叫做逃不开,当两个天生死对头的男人中间横插入了一个女人,这场以爱为名,以恨为利的故事要如何收场?"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君狼传

    君狼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曰:王不过三世,既然生而贱命,我就做开世尊主。我生而为狼,这是现实,我不甘平庸,这是追求,我血洒征程,这是奋斗,我主宰天地,这是永恒。成王、成人、成修罗,成圣、成尊、成君帝,这是我的一生。何为宿命?被奴役的人才会有宿命,生而不屈、梦圆世间、刹那芳华,才是属于我的命,且看银狼傲九天,此生梦圆天地间。
  • 网游之另类女神

    网游之另类女神

    安素玩游戏最心疼两个蠢货:第一个是天天嚷着要和她抢男人,却永远不知道大力一点儿的室友徐婧。第二个是天天说她呆傻蠢笨肯定没男人要,却默默为她承包了整个精神病院的帮主江城独饮。至于为啥会和这两蠢货日亲日近嘛……安素表示:我交朋友从来不在乎对方蠢不蠢,反正都没我蠢。
  • 冲动的惩罚

    冲动的惩罚

    本书以23位少女自诉“第一次”为主题,主要描写23位少女是如何奉献自己的“第一次”而偷食了禁果,每位少女的经历都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让人不得不看,本书是青少年教育最好的现实教材。
  • 殒狱

    殒狱

    剑荡九州,葬封三界。这里的故事从殒狱开始,也将在殒狱结束。为神为魔,尽在一念之间。
  • 碎裂万象

    碎裂万象

    十二本笔记!神魔万象!山村少年偶尔得到一本笔记,窥见神祗之间的秘密,从此命运发生改变!他被弑神者选中!成为了一个必须要毁灭世界的人!灵魂的转生,众神的灭亡,世界诞生的秘密!翻开笔记,踏上一条灭世的道路!等等,灵魂的转生,是指穿越吗?
  • 霸道总编帅帅哒

    霸道总编帅帅哒

    “晴小染,快点更新,不然你要违约啦!”许小墨努力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可是面对面前这个娇小的妹子,他怎么也霸道不起来。“呜呜呜,许小墨你个大骗子,说好的不催更的呢?”晴小染那小猫一样的爪子,恶狠狠地挠向眼前这个眼神凶巴巴的帅哥。“别哭了,行吗?你知道我最讨厌女孩子哭了。”那一袭纯黑色带着副黑色边框眼镜的男子,眉如勾,眼似月,俊美非凡,可是那向来严肃的脸上却泛起了一抹浓浓的无奈。晴小染娇小的身躯依偎在他的怀里面,心里面乐得泛起了丝丝涟漪。哼,小样,跟我斗!嘻嘻,话说这总编的怀里蛮温暖的。
  • 丫头咱们私奔吧

    丫头咱们私奔吧

    “死丫头,你怎么扫的。””好好好,我重扫。奇怪这是什么,怎么这么黒啊。“”死丫头,这是我的脚啊!“”啊??对不起对不起。“呼~许耀天快被这个丫头气死了,感情却在不知不觉中狂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