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9700000002

第2章 姓名的由来(1)

氏:何谓姓与氏

人的名字,是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的。要了解姓名,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姓和氏。

最初,人们认为姓就是图腾。传说在混沌初开的上古时代,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这个图腾后来就成为姓。比如说,方姓是由獐子变来的,杨姓是绵羊变来的,范姓是水牛变来的等等。

对于这一说法,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不能见到某些姓氏恰好与动植物的名称相关,就一概认为姓就是图腾。

如马姓,《汉书·马援传》中说,马援的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马服是山名,在邯郸西。赵奢的子孙可能先以“马服”为姓,后简化为马。如果不加以区分,就说马姓来源于图腾马,这是以偏概全的。

如何给姓下一个定义,古人曾做过很多解释。

人们从姓的字形着手,发现在金文中,姓字由人、生组合而成。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女生为姓,谓子也。”清朝王念孙进一步疏证:“姓者,生也,子孙之通称也。”

上述引证有共同之处,即“以女生为姓”,都说明姓的含义最早与女性生子有关。也就是说,一个人生而有姓,同一血统的子孙同姓。在后代的繁衍过程中,为了把从同一个老祖母传下来的人加以区别,于是便产生了姓。这就是文字学告诉人们的“姓”字的意义。

人们现在从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中所看到最早的古姓,几乎都有一个女字偏旁,如姬、姜、姒、妊、妃、好、姚等等。

姓是图腾也好,或是女性生子也好,必须具体到某一个姓加以考证。

说到姓,就很容易想到氏。现在人们看来,姓和氏似乎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区别。人们司空见惯地以姓氏笔划为顺序,就是按姓的笔划多少来排列先后。可见姓就是氏,氏就是姓。

但在古代,姓与氏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氏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这个字,写法也基本一致。许慎认为氏字像山岸崩塌之形,“氏崩声闻数百里”。

清人朱骏声不赞成这一说法,他认为氏字的本义应为植物的根。弯曲的根叫氏,直形的根叫氐。林义光也指出,氏字“不象山岸胁之形,本义当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义引申”。简单说,人有姓氏,正如树有根本。

上古时代的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简单说,姓是大宗的族号,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氏是由大宗分出去的支系小宗的族号,是姓的分支和发展。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姓是指他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则是指他子孙的血统来源而言的。

当时对姓氏的区分,其一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嫁娶之家。大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认识到同姓相婚,不仅有悖人伦,还会对后代的人口素质造成严重的后果。

先秦时期有很多诸侯、卿大夫都是同姓,如齐国的崔氏与东郭氏都是姜姓。齐庄公时的权臣崔杼要娶东郭偃的姐姐,尽管东郭偃是崔杼的下属,但他还是以“男女辨姓”的通婚古制为由,婉言拒绝了崔杼。

其二在于严格男女之别。在周代,“同姓不婚”的礼制实行得很严格。因此,确定婚姻关系之前,“男女辨姓”成为必要的程序。

当时,人们常将姓加在女子的称谓里,“妇人称国及姓”。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男人称氏”。宋代学者郑樵说得很清楚:“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其三是为了区别贵贱。从周代起的一段历史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在当时,“百姓”的涵义并非指一般民众,而是指贵族,与今天讲的平头百姓不是一回事。

如周代,天子分封有德的人为诸侯,根据他们始祖的起源赐姓,再赏赐土地、人民作为封地而命氏。《左传·隐公八年》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周王室本为姬姓,被分封的各国诸侯与周天子同为姬姓后代。但他们各自封国的名称,如鲁、晋、郑、吴、蔡、魏等等,又成为自己及其后代的氏。

到了春秋末年,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与氏之间的界线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姓氏走向统一的势头。

秦朝统一天下后,“废封建,虽公族亦无议贵之律,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此后,人们有时称姓,有时称氏,有时姓氏并称,不再像以前那样界线分明。

几千年过去了,姓与氏的概念及内涵都发生了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即使到了现代,姓氏合一,姓有了明确的概念,氏依旧表现出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氏有时与姓完全相同,比如旧俗中说的“张氏兄弟”和“李氏昆仲”,就是姓张的兄弟和姓李的兄弟之意。

氏有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下,经常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首先是在本身的父姓前加夫姓,表示已属夫族的一员,然后在父姓之后加“氏”,表明自身原属何家族。至于本名,就完全被忽略了。如赵王氏:夫姓赵,父姓王,后加“氏”就是表示已嫁赵家,原为王家的女人的意思。

氏有时也用在表亲属关系字的后边,用来称呼自己的亲属。如舅氏(母舅)、母氏等。

有时它又可用作对名家、专家、学者的称呼,如清代文字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被称为段氏。

由此可见,氏在社会中的忽贬忽尊,是不同时期社会形态变化的反映和遗痕。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不论古今,人的姓名大体都是由姓氏和名字组合而成的。由于姓氏关联一个人的祖先和血统,对名字有着制约和规定性的作用与意义,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姓”与自己的标志“名”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而准确地表达自己。

从这个角度上说,姓乃名之魂。因此姓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并且由此产生了许多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确实值得人们推敲和研究。

名,固定身份的标志

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幼,贵贱尊卑,莫不有名。名之于人,生而具之,如影随形,相伴终生,荣辱与共,实在是再密切不过了。

那么,人名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演进和发展的?其文化意蕴绚丽多彩,十分丰富,回溯起来颇有意味。

远古时代,祖先过着群居生活,靠采集和狩猎以维持生存,他们的生活十分原始,还不需要姓名来区分彼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即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相互区分,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就是名。

那时,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一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便可以彼此区分。若与另一群人交往,只称名便不能表明自己的身份了。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姓与自己的标志名结合在一起,才能将自己从不同的人群中区分开来。

关于名字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初含义。这一汉字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思是说,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可以通过形体、面貌、声音相互识别。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互报名字来区分了。

可见,人名的产生是社会交往的需要,它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社交中便于彼此区别。

我国最早拥有自己固定名字的人,可能是那些传说中氏族社会的首领,或在部族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但这些人名,严格说来是族名、公名,而不是人名、私名。

之后,人名开始表明一定的特点,《礼记·祭法》中说:“黄帝正名百物。”这时,名实才有了一定的相符性,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烈山氏、轩辕氏等,大多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

文字出现以后,原由口头表达的人名也进化到文字阶段。在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原始社会的陶器中,上面都刻画有一两个符号,据考证,这些符号多与早期的人名有关。

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开始的,那时,文字大量出现并趋于定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名。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不仅有名这个汉字,而且还有示壬、中丁、外丙、小乙等人名。这些,都是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名字。

殷商的人名主要有两类,一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王,均以天干之字为名;二是从事占卜吉凶的贞人,均为一字的单名,如争、行、韦、大、宾等。

从周代起,首先是氏和名连称。姓氏合一后,姓和名连称便成为全社会的习惯。姓加名的姓名模式自秦汉以来一直延续至今,且男女取名的基本模式大致相同。

我国人名远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单名和双名并行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姓氏相比,名的格局更加稳定。取单名还是取双名,因时代而异。

从周代到两汉,由于姓或氏与名连称,人们习惯起单名。这时起单名的习惯,主要基于两种因素的考虑:一是求偶心理,人们从来都认为偶数吉利;二是便于使用,即好叫、好识、好记。而且,当时人口不多,取单名不会有很多重名。

两汉以后,双名的增长势头很猛。唐宋以后,双名的比例继续攀升,很快就占了绝对优势。历史上双名大量涌现,与范字的使用密切相关。范字对于理顺整个家族的谱系关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由家族的先祖为后代规定范字,使属于这个家族系统的每个成员,一出生就得按辈分对字入座。

汉代以后,大都取双名并让其中的一个字相同,作为表示同辈人的范字。这种范字最初使用于家庭,慢慢发展至家族。

我国宗法社会十分重视血亲关系,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从生到死都要受到家族的制约。男子死后,其名要载入家谱或族谱。由于家族范字完全适应了以族权为支柱的中国宗法社会的需要,必然受到统治者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与青睐。

到宋代,家族范字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地步,特别是统治者对家族范字的制定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带有家族范字的名,通常又称谱名。谱名是人的正式名称,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只是针对男子而言。因为我国的宗谱只是男子的谱系,女子只是作为丈夫的陪衬出现在宗谱里。

在一个大家族里,儿子往往随家族范字,女儿则另取家庭范字。如贾宝玉、贾琏、贾琮、贾珩、贾琛、贾琼,每个人名里均含玉字,使用的是局部范字(即字的某个部首或构件);贾宝玉的姊妹则与玉字无关,均范春字,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

在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里,父母之命对于子女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既然取名的权力归父母,那么名自然就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

现代人的名字比较自由,除了对长辈不便直呼其名外,其他场合并没有多少禁忌,既可称全名,也可单称名。

总之,人名是在人类社会处于原始时期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最早,它是人们随意用来区分彼此的称号,以后又演变为固定身份的标志,在文字出现以后又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名就已显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应该感谢人名,它不仅为人类保存着文化,再现着历史,也在推动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在通向未来的漫长岁月里,人名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每个人名的使用频率都将大大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

在当代,人名的作用不仅不会被削弱,而且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名的好坏、美丑势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影响。因而,在当代社会中,取个好名字将更加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字,古代成人的正式称谓

今天的中国人,习惯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没有这么简单。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号等。

人们常说的名字,在古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一样。

取字始于西周初年,助周武王灭商的大军事家姜尚,世称姜太公,传说他是姜姓部族族长,字望,一说字子牙,他是第一个取字的名人。

一般来说,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古制中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时,表示其已经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就要在“名”之后再加“字”。

在周代,取字还和财产地位有关,取字是贵族家庭和知识阶层的事,穷困无聊、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对此是不热心的。

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常常加“伯、仲、季、叔”表排行,字的后面缀以父、甫表性别,并美化其名,成为字的一个部分。如屈原的父亲伯庸,他的完整称呼是屈伯庸父,其中屈是姓氏,伯是排行,庸是字,父是男子的美称。还有如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和叔兴父等。

周代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伯、仲、叔、季”表排行,字的后面加母、女表性别,也成为字的一部分。如孟妊车母、中(仲)义母等。

而古代普通人家的男女是不用排行和性别取字的,因为排行(表长幼贵贱)与性别(表尊卑)都与财产和地位有关。

此外,有地位和有学问的人,常常在字的前后加上表敬称的“子”。春秋时政治家公孙侨,亦名公孙成子,为郑国贵族,取字子产,又字子美,其父是郑国大司马,字“子国”。

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简言之,名是在家庭内部叫的,字是外人叫的,人际交往称字而不称名,称人之字就是敬其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

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夭折)、永全等等,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也有些人根据自己的心愿随意取字,实际上另取一名,随意性很强。北宋画家米芾的长子米友仁,人称“小米”,他原名“伊”,小名叫“寅哥”,又名“鳌儿”。

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还不得染指,宋代还曾有明令,不准下层社会的人取字。

到明清时代,情况大为改观,三教九流,官僚百姓,几乎人人有字。尽管一般平民取字,遭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嘲讽和抨击,但取字的习俗,还是普遍地推广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历史上的一些才女也有自己的字,如西汉王蔷字昭君;东汉班昭字惠班、蔡琰字文姬;前秦苏蕙字若兰;唐代薛涛字洪度、裴淑字柔之、鱼玄机字幼微;宋代谢金莲字素秋;元代曹妙清字比玉等。

不过,女性有字,也只限于贵族或上层女子的事。当女子成年,可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在头顶,用笄别住,同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在秦汉以后并没有承袭下来。一般女性自幼至成年,就只有一个小名,也称闺名。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字被看作是人名的“蛇足”,把取字视为文人的迂腐。名字自然越简化越好,省去字,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事了。

号,名字之外的自况美称

同类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本书论述了推动宁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科学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宁夏文化建设跨越性的发展,体现了宁夏文化建设方面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宁夏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热门推荐
  • 中国第一商道:晋商雄霸商界五百年的传奇

    中国第一商道:晋商雄霸商界五百年的传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相信,在明清之际,山西是中国的金融贸易中心最有钱的省分,但是,山西既不是中国经济最繁盛的地区,也非平坦通途之地,又不临海沿江,他凭什么称雄于全中国呢? 这主要得益于山西商人善于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以地域关系、乡土关系为特征,组成商行帮会,以博大竟厚的经营胸怀,相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来进行生意往来,突显了山西商人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正是山西商人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才显现出“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驰骋九州、气吞八方的大胜局奇观。
  • 杏落如珠

    杏落如珠

    曾经以为,他会迎我进门,兑现诺言。到最后才知那只是自己一人的空想。他,从未对我许诺过什么。他心里挂念的人,原来,不是我。最后只落得,遍体鳞伤。
  • 剑动天宇

    剑动天宇

    天宇世界,武道为尊。玄阳城林家一脉,支系子弟林辰为了将父母接到城里居住而努力修炼,但是遭受旁系子弟抢掠灵石,失去了修炼的机会,这些没有击倒林辰,反而更加激励他的武道之心。获得了奇异罗盘后,林辰开始逆天的崛起。一步步,走上巅峰。直至,剑动天宇。
  • 如果流泪,没有忧伤

    如果流泪,没有忧伤

    一场婚宴,一口小酒,一次失足,命运从此改变了方向;他说:我是个正常的男人,我不想做柳下惠;美女投怀送抱,他自然不会拒绝,可是我呢,从此要与他纠缠不清?温柔与缠绵过后,蓦然回首,原来,结局早已注定;生活是美,爱情是累,如果我为你流泪,也要欢颜,无怨无悔。
  • 烟雨醉双城

    烟雨醉双城

    本书是一本爱情诗集,是以诗和散文诗的形式写的情书,是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童话,在作者的浅唱低吟中,表现出了一种态度,一种幸福,一种对未来的祝福,作者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爱人之间两间的相思与牵挂,对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怀。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在未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魔法,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有命定的十二个女孩,他们的魔法超出了常人的范围,但在这些女孩中,有一位被诅咒的女孩,他从小生活在阴暗的世界里,没有人见过他,只知道这个女孩的魔法足以毁天灭地,在一次任务中,被派去其他女孩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幻影传说:古代的遗迹

    幻影传说:古代的遗迹

    艾沙尼亚大陆,有着许多的种族生存在这美丽富饶的大陆上。光明历2015年,魔导革命后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名为【魔导器】的技术支撑所繁荣着。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另一方面,利用魔导器的武器和兵器也在研究和开发之中,当权者的野心相互碰撞着,大陆也陷入了混乱之中。在这混乱时代,众多国家之间席卷整个大陆的巨大阴谋正在展开。
  • 酷跑之小飞传奇

    酷跑之小飞传奇

    根据手游酷跑游戏乱编,特逗,各种黑出翔,无下限下流,纯洁的孩子还是算了,节操重要...故事是这样的,天美大陆,魔族入侵,抢地盘,魔族年轻一代第一人,王八蛋老板吸血魔王……带着公主跑了,我们没办法,只有拿他的命救公主。然后年轻一代,音速小飞离家出走,和小伙伴组织了酷跑小队,然后救公主……
  • 混天之棋盘

    混天之棋盘

    苍穹乱,混天出,扰人事,拒天命,出天时,天崩,地裂,空间虚无,火山喷发,空降神兵,拒棋盘于天地之外,棋衡破,棋盘与盘灵,散落大陆,归合时,天地崩裂之时,六界毁灭之日,天中流星划过,天人降世,一纸遗神书,毁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