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6500000013

第13章 行孝道要趁早(2)

这段话说的是孟懿子向孔子请教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过了一会儿,孔子出行,樊迟赶车。孔子告诉樊迟(刚才的事)。孔子说:孟孙向我问有关孝的问题。我说:不违背。樊迟(没听懂)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以“礼”的标准侍奉;故去了就要以“礼”的标准去埋葬,去祭祀。

在这里,“无违”指的就是不违“礼”,不违礼是孝的根本之一,至少孔子是这样认为的。违礼的孝并不是真的孝,如同活着不孝死了滥闹的便如是。所以很多人说过这样的话:再豪华的墓地,也不如孝子的一滴眼泪。

南怀瑾先生解释《论语》中的孝时,说孔子所说的孝并不单单是养,而且还有敬。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但没有敬,反而为了自己的虚荣置父母于不顾,让做父母的备感寒心。这样的人,不用说像孔子说的那样,在父母死后不违背“礼”的去做了,就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他们也是做不到“无违”的。

《新华每日电讯》中一篇名为“儿子在大学里怎么没学到良心”的报道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摘录内容如下:

我是一位63岁的农民,今天我给你们写信,是想说说我的家事。虽然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这些事憋在我心里好长时间了,最近总感到心口疼。

我儿子是一名大学生,也是我们家五代人中唯一考出的大学生,这是我们老两口的骄傲啊!但因为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们伤透了心。

记得儿子刚考上大学时,我去学校送他。下了火车以后,我扛着笨重的行李走在前面,儿子跟在后面。因为坐了一夜的火车,再加上上了点儿年纪,所以刚到学校门口,就被大门前一根铁条绊倒了。

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行李扔出了老远,一只鞋也甩掉了。儿子向四周看了看,像怕什么似的拉住我的胳膊猛地用力拽了一下说:“干什么啊,丢不丢人!”尽管我的双腿摔得很痛,但还是很快爬了起来,捡起鞋穿上继续去背行李。把儿子安顿好后,我忙着又是挂蚊帐,又是买日用品,这一切似乎在儿子眼里都是天经地义的。

第一学期儿子一共来了三次电话,每次都是要钱。我和老伴种着三亩地,抽空我就到村里的砖厂去做苦工。开始人家说我老,不肯收,我几乎是给人家跪下了,人家可怜我才让我干的。小闺女今年也16岁了,初中毕业后上不起学,就给人家当了保姆,挣上的钱交给我后,我一分也舍不得用,全寄给了儿子。甚至有一段时间老伴的眼红肿得厉害,疼得一个劲儿流泪,都舍不得花钱买一瓶眼药水啊!

为了能多挣点钱,老伴又在村子里找了一份看孩子的差事。给人家抱一天孩子只挣5元钱,没日没夜的。去年冬天,儿子电话打得特别勤,每次都是要钱。我寄了四次总共有6000多元,我也不知道现在上学还得用这么多钱。后来才听村里出去打工的一个小伙子回来和我说,他见到我儿子了,正谈着恋爱,很潇洒。说真的,我和老伴听了后不知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

然而,最可气的是今年过年儿子回来的时候,那不争气的东西居然偷改了学校的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只是在报上看到过这事,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如今好几个月过去了,我一想起这事就心痛,整夜的睡不着觉。我不明白我们亲手抚养大的儿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知他们在大学里除学习文化外,还能否学到要有良心?

与这则报道异曲同工的是这样的一个小笑话,就几行字,却让人倍感辛酸,说的是一个在外上学的儿子给家里写信,信中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其实,现在像这样孩子还有很多,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他们完全不理解父母的难处,只是索取,索取,再索取。天下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深深地伤了爱我们的人的心。有句佛语这么说:假使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万里路也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假使有人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和血为墨尽情抒写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能书尽。读着这样的佛语,我们的心灵是否会为之而震撼呢?

由于年少时的叛逆,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曾有过对父母误解的经历。当时不理解父母,甚至有的人还会记恨在心,到后来是彻底地恍然大悟,惭愧内疚,行万事也不足以弥补对父母的伤害。还有的人甚至是到了父母已逝的时候才幡然省悟,可此时也已是悔之晚矣了。

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纯洁、伟大、无私的爱。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可能背叛我们,但父母是不会的;谁都可能抛弃我们而远去,只有我们的父母是不会的;谁都可以把我们遗忘,但是父母是不会的。因此,止怨、尊亲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东西啊。

当我们年少无知的时候,以为天下没有人能理解我们,于是把父母的苦心当成了冷漠和束缚。当岁月渐渐流逝,我们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渐有收获,这才发现他们已将最宝贵的东西都给了我们。他们的批评成为规整我们行为的法则,他们的身影成为世间爱的定格。不爱是因为不理解,可理解了却又爱不成了。所以,我们应该永远将父母的爱牢记在心里,时时处处都不忘记。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父母功不可没啊。

在几年前有一首歌《天下父母心》的歌词写得非常好:

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

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

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

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

你们为培养儿女多少心已被操碎。

眼睛花了,走路已驼背,

牙齿掉了,说话常琐碎,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儿女长大要去飞,老人怕给添累赘。

换一杯茶水,铺一下床被,

问一问饭菜合不合口味,

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

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老人的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就让我们以此来铭记父母的恩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吧!

孝顺不如孝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什么叫色难呢?就是态度很难。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也就是说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看见父母扫地,接过扫把来自己做。“有酒食,先生馔。”(先生一词,在古代是对前一辈的人的尊称)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曾是以为孝乎?”“曾是”是假定的意思,也就是说,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言下之意是说替长辈做了事,请长辈吃了好的,不一定就是孝。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也是孔子的学生。子游向孔子问孝,孔子的回答无疑是给当时以及后世子孙的一记棒喝。孔子说:“现在的人,都认为孝亲就是能养他们,给他们吃的和穿的。人们饲养的犬马也能得到喂养,如果没有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差别呢?”

很多人认为的“孝”,就是等父母老了,给老人一些钱,或者是给老人请个保姆。即便是自己亲自去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也不管方法而且常常会觉得是累赘,一般不给老人好脸色看。有时候别人提醒了,自己还觉得理直气壮:我这么忙,能照顾他们已经是不错了。这些人的想法表明他们早就忘记了自己能有一生,都是仰仗父母为他们没日没夜地操劳。

南怀瑾先生曾经多次地提到过孔子所说的“色难”,所谓“色难”,就是指对老人态度不好,或者很难表现出一个好态度。其实孝敬并不单单是物质上的事情,事实上物质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老人需要更多的可能就是子女们那一份心。从为人子女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子女是否有诚心和孝心了。

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路年幼时家境贫寒,家人们经常食不果腹,甚至有时要在野外采摘野菜来充饥。有一次,子路听见年迈的父母随口念叨着许久都没有吃过饱饭,如果能吃上一顿米饭就好了。子路听了以后心中十分愧疚,可是这个时候,家中早已没有一点儿米下锅了,子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子路想到舅舅家里还比较富足,如果到他家去借点米,舅舅一定肯借的。虽然山路崎岖,但是想到能够满足父母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子路还是打定主意出发了。

他不顾山高路远,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舅舅家借了一小袋米,然后没有休息一会儿就马上往家赶。子路虽然感觉疲惫不堪,但是能够用自己的辛苦让父母得到些许的满足,他认为是无怨无悔的。

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了楚国。楚王非常敬佩和仰慕他的学问及人品,就给子路加官晋爵。此后子路富贵显赫,衣食无忧。可是子路总是不能忘记昔日父母的劳苦,他常常感叹说:“如果父母还在世就好了,就算要同以前一样地吃野菜,再要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米回来赡养父母双亲,我也心甘情愿啊!”

当孔子得知子路如此思念父母,并一再为自己无法在父母生前尽心尽力奉养他们而自责的时候,便去劝慰子路:“你在父母生前已经尽孝了,父母过世的时候,虽然无法用优厚的丧礼操办后事,可你的孝心父母已经感受到了,你也已经尽到了为人子女应有的礼节。你不必内疚,你完全可以称作是天下做子女的楷模了。”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只要子女心里记住父母,能使多大劲就使多大的劲,所谓“事父母能竭其力”,然后能心诚、态度好,那就是真正的孝了。

陈毅元帅一生十分孝敬父母。他在投身革命以后,虽然长年征战,远离家乡,但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寄回家书,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以便让父母放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父母没有同陈毅一起居住,陈毅除了每月给父母寄上足够的生活费以外,仍然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亲笔给父母写信,聊叙家事,宽慰老人。

一年春天,身居要职的陈毅因工作途经成都。当时,他的老母亲已年过八旬,重病在身,住在成都陈毅的弟弟家中。

当天下午,陈毅和妻子张茜前去看望母亲。由于老人病重,有时会小便失禁,陈毅刚到母亲房中的时候,正好遇上母亲刚刚换下一条尿湿的裤子。母亲担心让儿子见到污浊之物,便不停挥手和使眼色给身边的保姆,要保姆把尿裤藏起来。而这时陈毅已拉开门走了进来,情急之中,保姆将裤子扔到了床下。

陈毅进门里正好就看到了这一幕,于是在问候母亲以后,他坐下来拉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道:“娘,您把啥子东西扔到床下了啦?”

母亲连连摇头说:“没啥子,不关你的事,你只管和娘好好聊聊!”

陈毅笑了笑并对母亲说:“娘,您怎么对我也保起密来了?”说着,他弯下身去要看个究竟。母亲见瞒不住他,就只好将事情的缘由告诉了儿子。

陈毅听罢后眼圈红了,他动情地说:“娘啊,您久病在身,我没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啊。这裤子应该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干什么?”说着话他伸手拿过裤子,并对保姆说:“我母亲的病如此沉重,平时不知给你们添了多少麻烦。今天,就让我去洗吧。”

保姆怎么也不让他洗,母亲也赶紧阻拦说他是大官了,不用做这些事情。

陈毅诚恳地说:“娘,我不是说着玩的。我们小时候,您不知给我们洗过多少尿裤屎裤啊,儿子再怎么做,也难报答您养育之恩。我就是做再大的官,也还是您的儿子啊。”然后,他转过身对身边的妻子笑道:“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婆媳亲,全家和。你这个长年不能照顾婆婆的媳妇,也该尽点孝道的。今天我们俩一起来洗这条裤子好不好?”

我们常说孝敬,有孝有敬才能算是孝敬,否则哪怕一丁点不情愿的神色或者态度,父母看在眼里也是很伤心的啊。在古代中国的传统风俗里有“丁忧”一说,指的是古代官员在父母亡故后,得回家服丧守孝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一个人从刚出生到三岁这期间是什么都不会的,这段时间也是父母照顾起来最麻烦的时候。可以说父母为子女们是费尽心血啊,他们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尊敬的人。

孝之以顺,能满父母的愿望,这固然不错。但是光归于物质,总归还是入了流俗。不如孝之以敬,就算不能供父母以百金,但是心怀敬意而笑脸相迎,也就是说,在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能有个好的态度,这也能慰藉他们的一生了。

能听得唠叨也是孝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

“观其志”,是说父母在时,以父母亲为倚靠,自己所做的事并不是为自己而做的,而应该是要使父母安心,一切要以令父母安心为出发点,同时也是要达到的目标,别无二念。

“观其行”,是观其居丧时的行事作为。古人有守孝三年的做法,在这三年中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饭,衣食简单。心中常有思念、戚戚之情。这段话其实就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你不要有自我,一切以父母的利益出发。你活着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而在父母去世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要为他们守孝,守孝期间要尽量像和尚那样生活。

随着父母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行动不如年轻时灵便了,有的更是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再加上老年人身心的各种变化,他们有时候会变得脾气无常,轻则唠叨,重则震怒。南怀瑾先生就说父母再好也有不是的时候,对于这个做儿女的应该理解,也可以指出来,但是要注意分寸。

按孔子的说法,我们很多年轻人应该能做到按父母的意思来安排生活。不过,很多人在这点上做得并不好,别说是顺从意愿了,单就是对于父母的唠叨,都会常常觉得厌烦,并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来,有的不肖之子甚至会恶言相加。

其实,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能会遇见不顺心的事情,在无处可发泄的时候,再碰上老人们发几句牢骚,心里就觉得没有办法承受了。我们都可以理解这样的心情,但是想一下,我们所面对的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啊,他们可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他们不需要我们做更多,只要我们能听听他们说话就好,就算是给他们个好脸色也行啊,这就是老人。

同类推荐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热门推荐
  • 都市中的感染者

    都市中的感染者

    RIV感染者在这个时代就是过街老鼠一样的名声。在一次事件后,初逸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居然是RIV感染者。想着要隐藏其身份来度过这一生的他,却踏上了一条与普通感染者不一样的道路。
  • 狩士

    狩士

    正午的光线透过蓝紫色的辐射云凶猛地扑向干涸的地面。热量炙烤着大地,一片的死寂和荒凉。苍穹之下的大地,除了灰黄色的戈壁石漠,以及漂远的远山弧线之外,只能零星地看到几棵耸立的干枯树干和早已经被废弃了近百年的城镇。这就是大荒原。这里,既是地狱,也是天堂。天堂是什么?当自己能够肆无忌弹地摧残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就是自己的天堂。
  • 青鸾仙游

    青鸾仙游

    从小以打猎为生的少女青鸾意外得知自己的身世,当得知亲生母亲因为爱上魔界之人被关进锁神塔,她便决定一定要救出母亲,通往天界的九十九重天,她意外救了一个法力高强却身世神秘的妖怪轩辕夜,一路上陪着她斩妖除魔,在途中她学习了各种修仙功法,又结识了不少同样修仙目的的伙伴,终于到达天庭,却因为有个魔界的父亲被天庭拒绝。青鸾与身为魔界尊者的父亲联手大战天庭诸神,天庭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终于救出母亲,她才发现原来这一切竟是父亲早已设下的阴谋,只为了他蓬勃的野心
  • 种田文之二嫁

    种田文之二嫁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顾昕慈突然桃花运旺盛起来,然后她千挑万选,终于确定嫁了村里最出色的小伙子云瑞。不过后来云瑞回到故里,还是一门心思要娶回自己的妻子,造就了一段佳话。虽然顾昕慈嫁了两次,但嫁的都是一个人,这不是皆大欢喜嘛~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好青年相识相爱的过程,其实男主他也是个高大上的人物。
  • 捧花的我

    捧花的我

    讲了于筱、穆韵、李小雅、郁梧从高中毕业时发生的一切事情。
  • 邻居的你

    邻居的你

    飞机,游戏,猫,与一墙之隔的你。缘分就是如此不可思议,让我们系在一起。
  • 洪荒御劫

    洪荒御劫

    如果有面对孙悟空的机会,你最想对他说什么?那再面对申公豹、杨戬……甚至圣人呢?“道友,请留步!”身后传来令人抓狂的叫唤,带给他的是福是祸?这里有先天至宝,也有吃人妖怪;有成仙机会,也有恐怖僵尸,更有神秘的巫……摆脱蚊道人的追杀只是开始,前面还有更大的威胁在等着他。他奋起反抗,拨开重重迷雾。神通能不能对抗天数,覆巢大劫谁能幸免?他来了,御劫开始……
  • 重生成狐

    重生成狐

    夏唯意外穿越到了神罗大陆,失去记忆,并重生成为了九尾狐,神罗大陆是一个魔法大陆,但是魔法的来源来自于灵兽,没有灵兽契约,人类就不可能使用魔法,而夏唯恰恰就是万中无一的灵兽。本书要讲述的,便是夏唯身为一只狐狸,和众多魔法使徒的故事。
  • 青春时代那些事儿

    青春时代那些事儿

    青春,每个人最美好的回忆和经历。初中时代开始,有你们的陪伴我的生活再也不是那样无趣,这篇文,献给初中时代那些同学们,陪我走过这个青春的小时代。
  • 寻月世界

    寻月世界

    东陵邺城,淮南古道,月上境天,西极昆仑,燕然山脉,苍茫神州……这是个寻月的故事,这是一个描述“寻月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