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6500000012

第12章 行孝道要趁早(1)

行孝宜趁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韩诗外传》卷九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想安静地呆一会儿,可是风吹来却让它不停地摇曳;做子女的想好好赡养双亲,而父母却等不及离开了人世。

这声叹惜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相传孔子在出游的路上听到有人哭,原来是皋鱼。后来才知道,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父母相继去世后,皋鱼才惊觉从此不能再去父母身边尽孝道了,深悔当初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亲,现在已是追悔莫及了!

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木不喜欢随风摆动得太厉害,否则便可能会枝歪叶落;但让它无奈的是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来摆去的。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就是孝子的无奈了。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孝道呢?南怀瑾先生解释说可以把“孝”字理解成西方文化中所谓的“爱”,也就是一种回报的爱。我们应该明白,真正支撑这个世界,使这一片土地有生活希冀的,是那些平凡、正直、善良、坚忍不拔、任劳任怨的母亲们和伟岸、豁达、温暖、拥有着宽阔臂膀的父亲们。正因为母爱的神圣和父爱的博大,所以,我们报之以孝。对于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处孝敬他们。

犹太人有这样一句谚语:“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才为人类创造了妈妈。”如果说爱是一种力量的话,那么,母爱绝非尘世间一股普通的力量,它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超自然的力量。这股力量蕴含在每一位母亲的心上。对做母亲的人来说,爱的付出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本能。那么这样一种伟大的爱,伟大的情,我们做儿女的能够还以多少的爱来报答呢?

卡耐基在为成年人上的一堂人生课上,曾经出过这样的一道家庭作业:在下周上课之前去找你所爱的一个人,告诉他们你爱他。而且要求是,那些人必须是你从来没对说过一句话的人,或者是很久都没有听到过你说这句话的人。

下一堂课开始之前,卡耐基要他的学员们来说一下,他们是否愿意把他们对别人说爱的事情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个中年男人抢先站起身,下面是他讲述的话:

卡耐基先生,上周你布置给我这个作业的时候,我对你非常的不满,因为我一直觉得在自己身边并没有什么人需要我对他们说这些话。不过,下课后我开车回家时,有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自从几年前我的父亲和我争吵过以后,我们就开始相互躲避对方,除了在圣诞节或其他节日里或者那些不得不见的家庭聚会以外,我们几乎是避而不见的,即使见了面,也从来不做任何的交谈。所以,在回家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要告诉父亲一一我爱他。

在我做了这个决定以后,忽然感到胸口上的重量似乎减轻了许多。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急忙起床了。前一个晚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几乎是辗转难眠,有种马上要做这件事的冲动。于是,我很早就赶到了办公室,只用了两小时几乎处理了我那天要做的事务。九点钟的时候,我打电话给爸爸,问他我下班后是否可以回家去,因为我有些事想要告诉他。而在此之前,我已经很久不回父母家了。父亲在电话那头用暴躁的声音回答我:“又是什么事?”我在电话里跟他保证说我的事不会花很长时间的,他于是同意了。

下午五点半的时候,我到了父母家。在按门铃时,我心里祈祷是爸爸出来开门。因为我觉得如果是妈妈来开门的话,我恐怕会丧失掉告白的勇气。毕竟这么大的人了,平常是没有机会说这样的话的。不过,非常幸运的是我爸爸来为我开了门。我不敢浪费哪怕是几秒钟的时间,一踏进门以后就说:“爸爸,我只是来告诉你,我爱你。”

父亲听了我的话后愣了一下,然后眼角流出了泪。他张开双臂拥抱了我并对我说:“儿子,我也爱你。儿子,原谅我吧,我竟然一直没能对你这么说。”

我感觉那一刻是那么让人心醉,那么让人感到珍贵,我甚至期盼时间停止在那一时刻。但这些都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是几天以后,从来都没有告诉过我有心脏病的爸爸忽然病发了,很快的他在医院里结束了他的生命。这消息来得是那么突然,突然得让我简直是毫无防备。后来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我迟疑着没有告诉爸爸我对他的爱,那么,这一辈子我就永远都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所以在这里,我想对所有为儿女的人说:爱你的父母,不要迟疑,从这一刻开始!

是啊,我们生命里一切的爱都是需要用行动来表达的,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年少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等到我们自己也为人父母了,才会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到了这时,我们的父母已经等了很久了。所以,孝敬父母要及早,想到的事马上就去做,而且要告诉父母你对他们的爱,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才感觉空留遗憾。

孝顺父母的事情,是没有什么可以等待的理由的,更不存在时间的问题。如果总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那么当父母越来越老的时候,我们为父母尽孝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陪父母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了。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我们也要用实际的行动去告诉他们我们有多爱他们。

回头想想这世界还有什么能报答父母对自己的爱呢?我们也只有用心去爱他们,才能让自己心安,不留下遗憾。

心存孝义,将孝心变成孝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孔子教导学生们说:做儿女的回家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认真可信,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士,能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孔子这句话中表达了儒家传统对人的道德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的一个发生过程。我们从这里可以理解到古人教导我们其实是要心存孝义。

南怀瑾先生曾把父母比作两个照顾了我们20多年的朋友,有一天,他们老到动不得了,我们再回过头去来照顾他们,这就是“孝”。而他说的“爱”,则是兄弟姊妹间的友爱以至于延伸至朋友,直到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孔子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在于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乃至陌生的人能否友爱。一个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仁爱之心,这样的人是不会危害社会的,所谓“好犯上者鲜矣”。实际上,“孝”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上古的舜,到孔子门下的曾参、子路、子骞,再到汉朝“以孝治天下”,一直到今天,孝敬父母的各种故事在我们中间传为美谈,成为人世间温暖的见证。

历史上有名的是“二十四孝”,这二十四个故事个个都经典感人,我们举两个例子来看一下。

南齐的庾黔娄,曾担任孱陵县令。在他赴任不满10天的时候,他突然心灵感应感觉紧张流汗。他预感到家中有事,即刻辞官回家。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才知道父亲已病了两天了。医生嘱咐他说:“要想知道你父亲的病是轻还是重,需要亲自尝一尝他老人家的粪便,如果味道要是苦的,病情就不算严重。”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当他发现味道是甜的时候,内心十分焦虑,夜里诚心地跪拜北斗星,乞求让自己代父亲去死。几天以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孝三年。

对自己亲生父母好是很自然的一种情感,而对非亲父母,人们应该怎么对待呢?在二十四孝中还有一个很感动人的故事,一直传唱至今。

一个孩子名叫闵损,字子骞。幼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后又生了两个孩子。到冬天的时候,继母为他们弟兄做棉衣,由于偏心自己的孩子,用棉花给小儿子做衣服,而给子骞做的衣服是用芦花做的。两件衣服看上去一样厚,但是穿上去的效果却大不同。

父亲带着子骞出外办事,寒风让他冷得直哆嗦。父亲见他穿着棉衣还不快走,生气地用鞭子抽他的后背,结果却发现在被鞭子抽破的衣服里面全是芦花。父亲这才知道儿子受继母的虐待了。

回到家以后,父亲很生气地责骂妻子,说她不该虐待没娘的孩子,并要休了妻子。妻子苦苦哀求说以后一定把子骞当亲生一样对待。但是,父亲想到数九寒天儿子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就心里难过,决意要休了妻子,最后还是闵子骞跪下求父亲不要休了继母,他说:“如果继母在的话,受冻的只是我一个人,如果继母走了以后,受罪的可是三个孩子啊!”

听了他的话,继母被感动得直哭,而父亲也觉得这话在理,于是放弃了休妻的打算。

孔子在谈论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是直呼人名,唯独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说了一句:“孝哉,闵子骞!”以一个人的字来称呼,足见孔子对他的赞赏之情。

我国古代有一首《劝孝歌》,里面有这样两句话:“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这两句话可以说是直白而深刻——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连禽兽也不如!“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的话,他又会对谁付出真心呢?

记得曾读过这样的一则故事,心里充满了感动。

在城市工作的儿子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以后,要母亲随他去城市里生活。母亲执意不离开清静的乡下,说自己这么多年已习惯了,去了城里会过不惯都市生活的。看着母亲的坚决,儿子也就没有再勉强母亲,只是坚持每个月寄生活费给母亲。

村子十分偏僻,邮递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由于村子里到外地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留在家里的老人们都时时盼望着远方儿女们的信息。因此邮递员在村里出现的日子可以说是那些留守老人们的节日。每次邮递员只要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们给围住,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信件,然后在拿到信件后就三个五个地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家的喜悦,或分享别家的快乐。

这天,邮递员又来了,他交给母亲一张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对众人说这是儿子给寄来的。这张3000多元的汇款单像稀罕宝贝似地,在众位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是一脸的羡慕。

过了几个月后,儿子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的内容不多,只是短短的几句,说他不应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然后说到明年寄钱的时候一定要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儿子因为工作忙,也就没有把这封信的内容当回事。

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儿子由于公务缠身,本来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个月给母亲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事多太忙把这事要是忘了,那就不好了。于是他便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3000多元的生活费。十几天后,儿子收到一张汇款单,是母亲汇来的。

在儿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在信里又一次嘱咐说,一定要寄钱的话,就按月给她寄,否则她一分也不会要,反正自己的钱也够花了。

儿子对母亲的固执十分不理解,但还是按母亲的叮嘱做了。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总是每个月都给母亲寄一次钱,不管他有多忙。

后来有一次,儿子无意间遇到了一个从家乡来城市里打工的老乡。他就顺便问起了母亲的近况。那位老乡说:“你母亲虽然是一个人生活,但她很快乐。尤其是在邮递员进村的日子里,你母亲就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每一次他收到了你的汇款,都要高兴好几天哩。而且逢人就说你如何如何的孝顺……”

儿子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了。直到此刻他才明白,母亲之所以坚持要他每个月寄一次钱回家,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十二次的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是在儿子的身上。

老人需要的不是钱,他们希望能得到儿女们的关心和牵挂。细想一下,其实父母要的真的不多,有时候,哪怕就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或者是顺路买的夜宵、还有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甚至是晚上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等,这些小事都能让他们高兴很久的。可是,我们为人子女的因为自己总在工作和交际圈子里忙碌着,很多时候,我们注意不到这些小细节。

据说,在某处的一所养老院的墙上,人们看到过这样一则书信,读来实在是让人感到心酸。

孩子: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如今仍然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所以,当我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的时候,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的时候,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而且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

孩子,现在我常常会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的时候,也常常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你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了,走也走不动了。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就像当年我带着你一样,一步一步地走。

之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文字,那是因为在生活中,很多人忙于自己的事务,而忘记了自己那渐渐老去的父母。

其实,只有我们做儿女的心存孝义,用自己的能力把孝心落实成孝行,我们的生活就会到处充满着爱。我们的一生会看很多的故事,也会听无数的传奇,不管那些事的过程怎么样,但总有一条是不变的:奇迹总是在孝顺感动上天之后发生。所以,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应该感谢一直给你力量的那两个人。请记住:只有对他们更好,我们的心里才会生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推你走向成功。

不过,“孝”字并不仅仅在于某种形式,生活中,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他们缺少的绝不仅仅是钱,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儿女的关心与牵挂。往往在他们的眼里,一声问候远胜过金钱的慰藉,一次探望足以让老人幸福很久,也就是说,我们可爱的父母对我们要求的其实很简单,然而就是他们的这么点愿望,我们却在很多的时候很难以满足他们。

父母要的究竟是什么呢?孟郊的《游子吟》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心存孝义,并能做出孝行的时候,父母就真的快乐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

同类推荐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

    本书分为人与人生、婚姻与家庭、爱与爱情、情感与心灵、知识与真理、道德与修养、政治与经济、法律与正义以及柏拉图年谱等内容。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孕育健康宝宝四步曲

    孕育健康宝宝四步曲

    本书共分四篇,包括孕前准备、孕期保健与胎教、产后护理及防病、0~3岁婴幼儿喂养与智力开发。介绍了在这个过程中孕产妇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并指出了具体应对方法。
  • 幽羽雅心

    幽羽雅心

    誰曾为,红颜醉六月时光似芳菲爱恨之间,谁又是为了谁?你已不在伴陪我需要你的安慰只是说希望你不要悔......
  • 巫师至高

    巫师至高

    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巫师的存在,是为了洞悉无尽世界的真实。乔治·梅斯法特,传奇巫师,真理之主,星界漫游者,位面征服者,时空执掌。这是属于他的传说。————————————————————————————————————————乔治降临巫师世界,小心翼翼的前行着,一步步的发展,探索遗迹,征服位面,星界漫游,最后成为巫师至高,在无尽世界留下自己的传说……
  • 混在异界当军阀

    混在异界当军阀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腹黑中学生穿越到似古非古的世界的故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暗养杀手,训练死士。且看他如何成为一代混世军阀,将万里河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于皇帝,那就是个傀儡。
  • 契诃夫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契诃夫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总裁一转身:宝贝妈咪快跑

    总裁一转身:宝贝妈咪快跑

    小萌宝拉着陌梓桐的衣角四处张望,奶里奶气的说:“宝贝妈咪,苍爹地不在,我们要不要逃跑?”“好机会!当然跑!”陌梓桐抱起小萌宝就跑,身后传来低沉的声音……“女人,你最好马上停下!该死的,你还跑!”她全当没听见一路往前,最终连人带宝一并抓回。总裁大人,求放过……呜呜呜……
  • 药征续编

    药征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转仙王

    九转仙王

    万年前,仙魔大战殃及凡界,使凡界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凡界第一高手——九转仙王,率领凡界高手奋起反抗,将仙魔两界赶出凡界,封印仙魔两界通道。万年时间已过,封印之力即将消散,仙魔两界将重现凡界。这次,谁会来拯救凡界?!天才少年秦天,偶得九转仙王传承,他注定会成为一代天骄,名扬凡界!他将会是另一个九转仙王?!
  •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您正在翻开的是一本即将颠覆传统育儿观点的图书。如果您墨守陈规,或者循规蹈矩,如果您完全地依赖学校教育,请不要继续阅读下去;但是如果您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忠实读者,如果您知道木村久一,那么请仔细地阅读这本书,它是作者16年坚持用自己的方法精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的经验集合,以及作者与其他家长交流得出的育儿感悟。本书仅限于12岁以下孩子家长阅读。
  • 灭世之歌——末日审判

    灭世之歌——末日审判

    被神抛弃的使徒应该如何生存下去,卑微,践踏。尊严啊,渺小的如大海中的沙石,不!这不是我的梦,奥兹玛,你只能沦为我的宠物,你的力量束缚不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