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5200000019

第19章 亚洲建筑文化(11)

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经朝鲜百济传入日本,同时带入了中国南北朝与隋唐的建筑技术与风格。从此,佛寺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活动,其影响遍及宫殿与神社。在飞鸟时代(671年~8世纪初),佛寺的布局与形式呈多样化。至奈良时代(710~784年)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即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日本化过渡。到平安时代(791~1191年),这个过渡基本完成,在佛寺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样建筑”,在贵族府邸中形成了“寝殿造”。

12世纪后,地方势力兴起。在镰仓幕府(1192~1333年)和室町幕府(1338~1573年)时代中,宫殿、神社、佛寺、府邸等建筑形态逐渐推向全国。在奈良的仿中国宋式做法被称之为“唐样建筑”(又称“禅宗式”建筑)的风格,与“和样建筑”一同传播到各地。此时日本建筑一面继续受到中国影响,同时又有自己的创造。如奈良时期的粗大构件缩小了,柱子越来越细,枋子成为不可缺少的构件,佛堂内广泛使用天花板,门板演变为隔窗等等。在住宅府邸中又出现了“主殿造”,即简化了的“寝殿造”;还出现了适宜于武士与僧人生活需要的“书院造”,即在居室旁另设披屋作为书房。

2.日本的建筑发展

从12世纪到19世纪,幕府首领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他们掌握着最主要的权力。幕府的权力和火药的使用,对建筑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本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守备城楼,取代了作防御用的中国式城墙系统。城楼常常建在花岗岩台基上,并有城壕围绕以防火攻,因为火攻是木质结构的主要威胁。

佛寺自16世纪后已不再是主要的建筑活动,府邸、城楼成为重要类型。1630年,德川幕府时代的家康,曾驱逐所有的外国人,封闭边境,对贸易者实行重罚,导致了16世纪初随荷兰、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探险者传入日本的基督教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段时间日本也进入“流动”世界时期,进入中产阶级富裕起来和艺术上的黄金时代,日本已准备重新与外界联系。过去在战争中兴建的城堡到江户时代(1603~1867)已演变为地方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城郭上筑有象征城市统治者威严与用于防卫的城楼。城市住宅府邸大量兴建,其规模与风格按业主的身份等级而异。此外,由中国传入的饮茶、品茶成为贵族、武士等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茶室往往采用民居的泥墙草顶、落地窗,并在周围布置步石、树木、桌凳、灯笼等,称为“草庵风茶室”。另外,在住宅中又出现了混合有“书院造”与“草庵风茶室”格调的“数寄屋”。“数寄屋”的传统至今仍强烈地反映在日本的住宅建筑中。

二战后日本重建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明治时期引入西方建造技术、材料和风格后,新的钢混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战后城市规划和重建的需求促使一批著名建筑师的产生,如前川国男和丹下健三。丹下健三一开始为前川国男工作,他也是这种建筑理念的支持者。槙文彦发展了新的城市规划思想,即围绕着内部空间的层序变化或包裹,这是一种满足城市需求的日本空间概念。197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概念是“变形”(可改变的),能够根据使用的要求改变建筑个部分的功能。这种概念仍然具有影响力。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主要的建筑大师是矶崎新。他原来是丹下健三的学生和助理,其风格也建立在勒·科布西耶的传统上,并将注意力转到对几何形状和立方体投影的进一步探索上。日本建筑师不但是技艺高超的执业者,也利用创新的空间感知、精细的表面纹理、非同寻常的工业材料以及对生态和地形问题的关注,丰富了世界范围内后现代建筑设计的领域。

3.日本建筑的现状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古代文化曾对日本有过深刻的影响,但是自从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取了大量西方有益的文化,使这个民族的新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日本建筑界不仅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在发掘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因此使日本现代建筑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一点是令世人瞩目的。

(1)日本的智能建筑

日本住房建设的开发一般有三种情况:为自己需要的个人住房开发;为开发商的住宅房开发;在政府政策导向和支持下的住宅小区开发。但无论谁开发建房,住宅建设都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方便,为此,智能建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后,日本就很快跟了上来,并走出了自己的路。

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在1984年夏天,从1985年始建智能大厦,到目前为止,智能建筑已经在日本全国开花结果,其中名气比较大的有墅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标致大厦、NEC总公司大楼、东京市政府大厦、文京城市中心、NTT总公司的幕张大厦,以及1996年4月1日正式开业的“东京国际展示场”等,全国新建的大楼约65%都是智能建筑。

日本智能建筑发展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条。一是日本大企业对智能建筑热情很高。据报道,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自身形象,日本许多大公司,特别是像NEC、松下、三井、东芝等这样的大型电子公司纷纷建自己的智能办公大楼。由于是自用大楼,所以目的明确,建筑内的设备自动化和通讯网络建设更具针对性,从而在大楼建设过程中就形成了智能建筑的“3A”体系(“BA,OA,CA”)也即楼宇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和通讯自动化,建筑行业流行的“3A”就是这样来的,日本最早的一批智能大楼也就是这样建起来的。

其次是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为加速智能建筑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建设省还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JIBI)。日本科技人员在东京的麻布地区修建的一座设计新颖的现代化房屋可说具有代表性。该建筑是为了解决大自然如何协调的问题。建筑物内有一个半露天式庭院,室内的感应装置能够随时测量出天气的温度、湿度和风力等,并将各种数据及时输送到地下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以此为依据控制着门窗和空调器的开关,使房间保持住户感到最舒适的状态。最精彩的是,在计算机指挥下,房屋内的各种仪器配合默契、工作协调。如遇刮风下雨门窗会自动关闭,控制室内温度的空调器随之开始运转。如果住户看电视时有电话来,电子控制系统会自动把电视音量调小。

日本的智能建筑系统包括四个部分:适应接收和发送信息,达到高效管理,确保在大厦工作的人感到舒适和方便;物业管理以期实现最小花费的最佳管理。在不同的生意模式中都能得到最快的经济回报。有媒体报道说,日本的智能建筑是开发、设计、施工规模化与集团化;以人为本,注重功能,兼顾未来发展与环境保护;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控制与人工智能技术,住宅技术现代化。

由于智能建筑发展迅速和具有自己的特色,日本被认为是在智能建筑领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

(2)日本的抗震建筑

2008年6月14日,日本岩手县发生7级强震。对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来说,感受大地的震颤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地震虽然造成3人死亡,但房屋垮塌并不严重。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抗震是他们的房屋最引以为豪的一大特色。在他们购买房屋的时候,建筑的抗震指标也是他们重点考量的内容。由于在“大地的颤抖中长大”,日本人掌握了丰富的地震知识。购买房屋前,他们往往会要求开发商出示建筑抗震评估表。

对于日本建筑来说,抗震并不仅仅体现在建筑材料方面。根据日本《工程师执照法》的规定,首先,只有获得许可证的工程师才能设计房屋。而一个建筑工程要想获得施工许可,除了设计、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编制报告书的只能是一级建筑师以上的专业人士。

而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则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梁柱、承重墙的位置,并判定施工中应该采用的钢筋和混凝土的规格配比。一幢普通的公寓楼,抗震报告书也动辄上百页。

获得许可之后,建筑公司才可以开始进行工程。但在建筑过程中,开发商必须请专业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督,建筑完成以后,公司还必须向监理机构提出申请,邀请监理机构对建筑进行抗震检测,随后出具报告,确定建筑物具有报告书中所论证的抗震能力。在日本,最大的监理机构是日本建筑防灾协会。

此外,日本也大力推广木结构住房。事实证明,木结构住房轻便,柔韧性强,因此其抗震能力甚至高过钢筋水泥建筑的都市高楼。

2005年9月,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制定《建筑物耐震化紧急对策方针》,要求在未来10年里,将房屋住宅的耐震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90%.

建筑基准法提出后,日本建筑整体抗震性大为增强。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倒塌的多数都是上世纪60年代经济复兴后建的房屋,而上世纪80年代基准法出台后建的房屋则很少倒塌。

(3)日本的生态建筑

日本传统建筑中所蕴涵的自然生态观已经渗透到街道、墙壁、室内外,无处不在。

日本的街道有两个特点,一是道路极为狭窄,二是路面极为整洁。据说日本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素养发起全民环保活动已六年有余,现今日本无论哪个城市都干净异常,其民族自律性可见一斑。日本的街道景观,常常无法正面欣赏。道路狭长是一个原因,而不规则的街道划分则是另一个因素。但日本街道整体十分具有和谐感:素淡颜色的墙面组合,花纹或大面积应用整个楼面、或细节处装饰,凸显精致。广告招牌都在各个大厦的侧面悬挂,昭示性很强却依然和谐,银座大厦最多处据说有199个。随处可见的卡通图案(甚至在警察局和110也可见到有趣的卡通标志),让人犹添几分亲切感。日本街道给人的感觉十分复杂:安静和谐之外也被热闹场所的喧嚣、霓虹灯、红灯笼、创意独行的广告和造型奇异的电线杆所打动。

建筑中最重要的边界就是墙,而日本的墙却以“薄”著称。曾有报刊这样说:“冒失的木匠刚刚迁居就在屋子的墙上钉钉子,钉子太长穿透了墙,钉子头穿到了邻居家的佛龛上。”可见日本的墙是人无法理解的薄。日本的墙除了薄之外,另一特色是有着独特的构造设计,将自然生态的美学特征与潜在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典型的和式住宅参观到被称为日式建筑精髓的“露柱墙”,即柱子不镶嵌在墙内,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身质地的美。“露柱墙”是按照预先确定的间距整齐的竖立,柱和柱之间就形成了很大的间隙,辅以巧妙且复杂的住宅下部构造,便营造出一个通风性极好的室内空间:日本夏季高温高湿,架空的木结构露柱墙设计能让冷空气直接通向内部。于是,只是铺着导热系数较小的榻榻米,就能让日本人舒舒服服度过一个个大热天。

日本的“室内”、“室外”泾渭分明,脱鞋与否是衡量内外的标准之一。从脱鞋之处延伸向内的空间才真正称之为“室内”。日本建筑的室内设计颇费心机,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常能惊喜发现很多丰富而复杂的细节装饰。单独的主人入口与狭窄的客人入口分离,半透明的格子窗则是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和式住宅室内环境色彩素洁、淡雅、陈设洗练。日本人常把实用性的家具都布置于室内的中央,房中家具较少,移动方便,能随时改变其用途,使自由空间的感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墙上使用色泽柔淡的砂壁涂料涂,利用屋檐与回廊使其远离日光,室内很少采用人工照明,自然光从深深的屋檐下透过低矮的窗格,经地面的反射往往成为室内采光的唯一来源。

和式建筑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其“内”并不是从自然中分割或制造出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一部分空间,也不是通过墙体把居住空间和外部环境加以界定,而是一种开放的、尽可能处于自然中的生活状态。

(第二节)日本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日本建筑早在公元1世纪便形成了它基本的特点,这便是使用木构架,通透轻盈。后来,中国的影响显著地占了主导地位,木构架采用了中国式的梁柱结构,甚至也有斗拱。大致可以说日本古代建筑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

但是,日本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型的庙宇和宫殿等等,比较恪守中国型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影响而自成一格,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艺术风格等等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茶室、数寄屋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了。它们的美学特征是非常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设计得细致而朴素,精巧而素雅。日本建筑重视也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草、木、竹、石,甚至麻布、纸张,都被利用得恰到好处。

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建筑一直保持着和中国建筑的联系,不断响应着中国建筑的变化。

1.日本的建筑风格

日本素有“庭园之国”的美称。日本的庭园模仿自然,将自然景象缩小,又以佛教的禅理使具象与抽象互为倚重,在小小庭园表达出万物竞生的境界,方寸天地却是寓意深远。日本庭园一般分为池庭、露地庭、石庭,其中以俗称枯山水石庭最具美感:纯以石块堆叠,营造出山峦起伏、村落棋布的意象。建于15世纪的龙安寺石庭园就是这种审美风格的代表之作:老的土墙围出一片平地,内里无一树一草,零星安置着十五块大小不一的石,敷设着白沙、苔藓,仿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群岛,丛林密布郁郁葱葱,寂静而恒久,正是和风庭园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类推荐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本书以中西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以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时空意识、审美尺度、物质载体、装饰意匠以及发展道路六个方面的美学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本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热门推荐
  • 打劫

    打劫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米虫皇后:皇上老公别闹

    米虫皇后:皇上老公别闹

    苏染一名大学生,目标很伟大~就是当米虫……人品爆发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时代,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环境以及收益和成本,当即决定要当一个专业的米虫,坚守自己的米虫原则,却不想要嫁给皇上龙越泽当皇后,但是想想这是非常适合当米虫的职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两人的相处,总是有一个人蛋疼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第十条校规:今生回眸只为他

    第十条校规:今生回眸只为他

    在一次无意间,她和她的好朋友听到了一首歌,也许是因为她们对这首歌很喜欢,于是就慢慢的喜欢上了唱这首歌的三个男孩,上网看他们训练时痛苦的样子,她们的心不知为何会疼。她们想靠近他们,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于是她们从遥远的广东去到重庆,当她们得知,自己最喜欢的三个男孩在男生学院上学时,并没有放弃追随他们的脚步,而是女扮男装,冒着风险,进到了那有她们最爱的人的男生学院。最终,她们的结果究竟是如何?而她们和她们一直不顾一切的追随着的三个男生,又能否擦出爱情的火花呢?敬请期待吧!(本小说是晴雪的第二本关于TFBOYS的小说,本小说是虚构的,写得不好还请家人多多原谅,多多支持!)
  • 小小太子妃

    小小太子妃

    穿越熟女变身萝莉落入宰相之家,辛辛苦苦养自己长大的人,怎么就那么可爱呢?懵懵懂懂的暧昧总算冲破那道隐形的屏障,他坦言,她并非他的亲生。可当他跟自己要一句承诺,为什么答应却真没难?不是应该女人跟男人要承诺吗?她还没出去游历过,她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幸福……离家出走,半路听闻他要成亲了,气的她辗转而回。一朝落入情网,她决定,永远跟他在一起。××××推荐小孩新文:http://xnovel.hongxiu.com/a/125167/前妻诱惑:出轨宝贝(父债女还,他竟然无耻的要求,她这辈子不能在跟别的男人说一句话,不能再看别的男人一眼,不能再心里再有别人。他说,他用钱买她的身体,抵充她欠下的债…)
  • 疯人镇

    疯人镇

    高朗因失手将犯人打成重伤,被发配到偏远贫穷的明河镇,原本是想调查大学好友齐峰失踪一事,却遇到连环嗜血案。案件扑朔离奇,他怀疑案件与镇上的明山精神病院有关系。精神病院由镇长方明山初建,后又得到日本东保财团三千万捐款,并且指派日本精神病专家长泽正雄担任副院长。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小镇,到底隐藏怎样的惊天秘密。
  • 神婚颠倒

    神婚颠倒

    一周八卦热点:最新狗仔跟拍:《豪门富少沈沣劈腿女明星,妻子孙廷雅路遇装看不见》;天涯热帖TOP1,匿名网友求助:《结婚一年,老婆还是记不住我的脸》;知名女作家孙廷雅新书上市:《一个脸盲症患者的自我修养》。“我曾经以为爱情是你们这些作家编出来的消遣,直到遇见你才明白,原来人真的会为另一个人神魂颠倒。”
  • 本兮的霸气无人能敌

    本兮的霸气无人能敌

    她,本兮一个平凡的女孩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成为了艺人,可是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男孩,偶不剧透了哈,看看就知道了。
  • 仙武极道

    仙武极道

    武踏虚空,仙裂星斗,是传说?仙武极道,极道至尊,是神话?一个平庸的豪门大少,身负至尊双瞳的少年,铸就传说,创造神话,踏向仙武极道!
  • 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探究式科普丛书)

    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以及它们的发展历史、进化、生存环境等等。本书图文并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充分展现了两栖动物世界中的千姿百态,令青少年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两栖动物世界的美妙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