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9500000026

第26章 坎坷人生(1)

东坡身后受到的污垢与荣耀

东坡一生中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在元祐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知湖州时因“乌台诗案”被押送京城受审,逃过一劫后被贬谪黄州。第二次是在绍圣年间,朝廷新宠章惇视东坡为政敌,先贬他到岭南惠州,后将他流放到海南儋州,欲将其困死蛮荒。这两次打击使东坡一生在政治上郁郁而不能得志,“治天下”的政治抱负付之东流,这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东坡的头衔也因此少了一个政治家的称号。

与东坡生前受到的两次政治迫害相比,东坡名誉彻底扫地是在他死后发生的。

元祐党人的来历

北宋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九岁的哲宗继位,高太后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东坡在这一时期,曾被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司马光恢复旧制,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由此,主张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祐党人”。

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他起用章惇为相。章椁利用哲宗对“元祐党人”的不满,高压打击元祐诸臣,无论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党还是程颐为代表的洛党,以及刘挚为首的朔党,凡是元祐旧臣,都在清洗之列。追夺已死的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赠谥,将健在的如吕大防、刘挚、苏辙等贬谪出朝。此番打击的“元祐党人”共有70人。

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徽宗即位后起用韩忠彦,追复司马光、苏轼等人官职。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东坡北归,五月至真州时瘴毒发作,六月上表请告老,朝廷准以本官致仕。七月,东坡去世于常州。

元祐党人碑的始末

就在东坡逝世的这一年,蔡京得到徽宗的重用攫为翰林学士。蔡京掌权后以继承神宗遗志为名,先把反变法人物韩忠彦等人定为“元祐党人”。还借此机会,排挤政敌,把那些在哲宗亲政后曾上书反对新法、同情元祐旧臣的人列入“元祐奸党”,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还把所有反对过他的和他不喜欢的人,也一并列入“元祐奸党”以发泄私愤。崇宁元年(1102),发生了历史有名的“元祐党人碑”事件。

宋徽宗用蔡京为相,蔡京勾结宦官独专朝政,崇奉熙宁新政。这些把持朝政的奸佞小人以百官所上章疏内容为准,分为正、邪两大类,每一类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在“邪”这一类中,还特加了一个“邪上尤甚”一等。将其中因上书获“附会奸惹,诬毁先帝”罪名的官员共计一百多人,也归入“元祐奸党”。罗列了一个共五百余人的邪类名单,统称为“奸党”,处以不同的降职和贬逐。蔡京怂恿徽宗亲笔书写奸党姓名,刻石立碑共有120人,于端礼门外。这是第一个“元祐党籍碑”。

这120人的名单是:

文臣执政官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范纯仁、韩维、苏辙等22人。

待制以上官苏轼、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程颐等48人。

余官秦观等38人。

内臣张士良等8人。

武臣王献可等4人。

崇宁三年(1104),徽宗下诏重新核定元祐、元符党人和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共309人,刻石朝堂,其余的人不再入籍。徽宗手书刻石,竖立于德殿门外。又令蔡京书写大碑,并印发到各地,昭示全国。这是第二个“元祐党籍碑”。

这309人名单是这样组成的:

曾任宰臣执政官:司马光、文彦博、吕大防、苏辙等等27人。

曾任待制以上官:苏轼、范祖禹、朱光庭、鲜于侁、刘安世等等49人。

余官: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吴安诗、程颐等等177人。

武臣:张巽、李备、王献可、胡田等等25人。

内臣:梁惟简、陈衍、张士良、梁知新等等29人。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章敦、王珪2人。

碑文是蔡京撰写的:“皇帝嗣位之五年,旌别淑慝,明信赏刑,黜元祐害政之臣,靡有佚罚。乃命有司,夷考罪状,第其首恶与其附丽者以闻,得三百九人。皇帝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永为万世臣子之戒。又诏臣京书之,将以颁之天下。臣窃惟陛下仁圣英武,遵制扬功,彰善瘅恶,以昭先烈。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司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谨书。”

与此同样的石碑分别立在全国各县,这是将反对党一网打尽,斩尽杀绝。朝廷规定:凡是被列入“元祐党籍”的人都被取消了任职资格,子孙亦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也不得与此名单上诸臣之后代通婚姻,倘若已经订婚,也要奉旨取消。“元祐党人碑”的竖立,也是标志着朋党之争的一个总结。

这两个“黑名单”上,苏轼是牢牢占据一个名额的。这上面不光有苏轼兄弟,有他的苏门四学士,也有司马光、吕大防等宰辅;最让人觉得可笑的是,那些在苏轼生前一直暗算他,和他不共戴天想要他项上人头的小人章敦、王珪等竟然成了苏轼的“同党”。苏轼在天之灵若是有知,会做如何说法?就是章敦、王珪之徒又怎岂肯与苏轼“同流合污”?真是呜呼唉哉。这整个就是一场闹剧。自蔡京拜相以来,受到其排挤迫害的朝中大臣,几乎超过千人,其中主要是宋哲宗元祐年间的守旧派。“元佑党籍”成了蔡京排挤打击政敌的一把利剑。在蔡京的专权下,宋徽宗的前堂上充满了奸邪之臣,朝政日益腐败下去。

实际上,这些碑上的一些人并不配享有此种荣耀,上至朝堂宰相下至七品芝麻官都在其中。这是因为那群宵小是“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还有官报私仇把自己个人的仇敌的名字也擅自列入了,所以此黑名单上的人是良莠不分,好坏兼有。但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碑上人的子孙,都以碑上有他们祖先的名字向人夸耀。这就是元佑党人碑在历史上出名的缘由。

徽宗崇宁五年(1106)正月,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佑党人碑突被雷电击破成两块。徽宗十分害怕,叫人在深夜时把端门的党人碑毁坏,以免带来可怕的后果。蔡京见事已无法挽回便说:“此碑可毁,但碑上人名则当永记不忘!”

雷电击毁石碑一事,使苏东坡身后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个道士向徽宗奏称,曾见苏东坡的灵魂在玉皇大帝驾前为文曲星,掌诗文。徽宗心里越发害怕,急将苏东坡在世时最高官爵恢复,后来另封高位,名誉为苏东坡在世时所未有。徽宗还借雷电击毁石碑一事下令销毁京城及外地所有碑石,放宽党禁,恢复受滴者任籍,“自今言者勿复弹纠,除党人一切之禁”。

东坡诗文遭禁毁

两次刊石立碑,蔡京对他的“敌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蔡京并未就此罢手,为了彻底在舆论上消除守旧派的影响,蔡京上奏宋徽宗说:“奸党之中,诗文流传民间者不在少数。这些诗人会对百姓产生坏影响,于绍述先圣不利。”宋徽宗觉得有理,下诏说:“为正天下视听,将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马涓等人的文集,以及范祖禹《唐鉴》、范镇《东斋记事》、刘攽《诗话》、文莹《湘山野录》等书籍的刻版,悉行焚毁。”

这样,苏东坡被列入黑名单后,蔡京这些恶毒的魔爪伸向了死去的东坡,在东坡死后的前十年之间,在民间大张旗鼓地收缴他的诗文予以焚毁。他们对保存有苏东坡诗文的人也将给予惩罚,至使人们不敢公开提说苏东坡的名字及其诗文。“诸士庶习诗赋者杖一百。”到了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申禁东坡文字甚严”。凡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诗文或他的字的,都奉令销毁,他的著作严禁印行,他在世时一切官衔也全予剥夺。

徽宗崇宁、大观年间,东坡的海外诗很流行。这时候,朝廷禁止东坡的诗文传诵,赏赐的钱增加到八十万。但禁得越严密,流传的诗文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诵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而有的人则说这种人低俗、没有品位。这段话记载在宋人朱弁的《风月堂诗话》中。“……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徽宗禁毁苏东坡的诗文达十年之久,不仅他的文稿被收缴焚毁,而且凡有他笔迹的碑刻和屏壁都被坼毀,为了禁毀他的诗文,朝廷还不断提高收缴“苏文”的奖金,却没有几个人来领取这个高额奖金。不仅民间收藏“苏文”的人众多,而且皇室成员和许多官员都不顾禁令,悄悄收集和珍藏苏东坡的诗文手稿,苏东坡的诗文字画在交易上极为活跃。到徽宗政和七年(1117),收购珍藏苏东坡文稿的人愈加增多,其时苏东坡的一件真迹文稿,最高收购价达五万文。一位文人书斋挂有苏东坡题书的三字横扁,就有人出这个价求购。宦官梁师成为买到苏东坡写在英州石桥上的碑文,竟出三十万文天价。

东坡身后的荣耀

南宋高宗皇赵构帝迁都杭州后,由于民间对苏东坡的才华越来越敬仰,高宗也开始阅读苏东坡的遗著,钦佩赞赏东坡对朝廷的忠诚。为了追念苏东坡,高宗亲自出来为东坡“平反”,“追复端明殿学士”,又特赠“资政殿学士”、“朝奉大夫”。还给他在汝州郏城县的坟起名叫“旌贤”。高宗把苏东坡的孙子之一苏符赐封高官。

到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孝宗皇帝喜爱东坡诗文,尤对他的策论奏章等文章大加赞赏,并称他为忠直之臣,孝宗皇帝追谥苏东坡为“文忠公”。乾道九年,又赐太师官阶。还特意为他的文集作了序。孝宗赐予《苏东坡集》的序言就盛赞他浩然正气的伟大,这种正气就使他的作品不同于那些华丽柔靡之作,并且使他的名声屹立如山,不可动摇。苏东坡身后的名声地位达到巅峰。这时收购他手稿的人到处可见,成为一件公开的事情。东坡的每件手稿价格也多成天价了。这是苏东坡逝世六十九年的事。封东坡太师的那道圣旨原文:

敕。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六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缅怀于故老。虽仪刑之莫觌,尚简策之可求。揭为儒者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赠资政殿学士、谥文忠苏轼,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博凤载籍之传,几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知言自况于孟轲,论事肯卑于陆贽?方嘉佑全盛,尝膺特起之招;至熙宁纷更,乃陈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之中伤。放浪岭海,而如在朝廷;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峣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人传元佑之学,家有眉山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彰,是以论世。倘九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太师。余如故。

其时的书商们也大量印制他的诗、文集等,这不仅满足了众多不富裕的文人学子需求,更使苏东坡大量的诗词、论著和杂文等流传于世。因此苏东坡的诗文手稿虽遭徽宗严禁、收缴与焚毀,一些手稿和字画也被金人掠走,但他留存至今的文字作品却仍是古人中最多的一位。据初步统计,苏东坡存世的诗词达一千七百余首、书信八百余封、代拟的圣诏近八百道,以及他的碑铭、奏章、杂记和所编撰注译之《书经》《易传》《论语》《志林》等等作品的字数总计有百万余。

到理宗赵昀端平二年(1235),苏东坡被堂而皇之地摆上了供桌,和孔夫子一道享受皇家祭祀。

徽宗与奸臣们虽然企图将死去的苏东坡的名声搞坏,却未想到适得其反,苏东坡的声望还越来越高,而自已却遗臭万年。这些碑上的名字,没后世记住的的不多,但那几个操纵这件事的诸如蔡京般的宵小,则更为人们所唾骂,永远被刻入了历史的耻辱碑上。

东坡诗文的传播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亦记载:“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甚。有语曰:‘苏文热,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

《朝野杂记》则说:“孝宗雅敬苏文忠,居常只称子瞻,或称东坡。”

朱弁《曲洧旧闻》记:“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渑水燕谈录》云:“张芸叟奉使大辽,宿幽州馆中。有题苏子瞻《老人行》于壁间者。闻范阳书肆亦刻子瞻诗数十篇,谓之《大苏集》。子瞻名重当代,外至夷虏,亦爱服如此。芸叟题其后曰:‘谁传佳句到幽都,逢著胡儿问大苏。’”

东坡诗影响所及,不单国内,以至域外。《苕溪渔隐丛话》:“子由奉使契丹,寄子瞻诗云:‘谁将家集过幽都,每被行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苏辙此诗见其集《栾城集》,题为《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后来金人攻下京师,特别索取苏东坡和司马光的书画,作为战利品的一部分运到塞外。

东坡《留别廉守》也尝自言:“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宋人李較的《师友谈记》记有一个故事:“相貌丑陋的章元弼娶了一个漂亮媳妇,可他倒好,只顾阅读苏轼作品,让老婆夜夜独守空房。老婆以离婚相要挟时,他竟然不知悔改,一纸休书给老婆以自由。尤为可笑可叹的是,章元弼还以此为荣,见了朋友还洋洋自得地说自己因为读苏轼集入迷把妻子都休了。”

邪恶终将被正义所战胜。“人们喜欢的总有鲜活的生命。”值得庆幸的是东坡的绝大多数诗文在民间保留了下来。否则,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些流传千古的句子,少了那一句都是不可想象的。

东坡这个名字与他的那些精灵般的文字已经流传了千古,还将千古流传……

东坡也是一代开山立派的宗师

读武侠小说,看那些潜心创造出独家武功行走在江湖之上的开山立派宗师,衣珺飘飘,江湖之上,号令天下,煞是令人羡慕。东坡虽说不是武功高手,但他在文学天地上也是一个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

何谓檃栝?也称檃括、隐括、檃桰。本意是这样的:“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枸木一定要等到将它用工具矫正然后才会变直,不锋利的兵器一定要等经过磨砺之后才会变得锋利。语出《荀子·性恶》。《古今汉语实用词典》中对“檃栝”有两条注解:一是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二是就原有文字的内容进行剪裁改写。这种再创作就是将原作的文体写成另一个文体,体裁可以自由转换,但不脱离原作的内容和词句。本文所说的就是对原有作品的再创作。

首次使用“檃栝”这个术语进行这个文学题材创作的人是苏东坡。所以,东坡就是宋代檃栝词风的一代宗师开创者。

东坡流芳千古的檃栝名篇

苏轼檃栝创作的代表作是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檃栝为《哨遍》。陶渊明是东坡十分钦佩和向往的人。东坡的恩师欧阳修也欣赏十分陶渊明的传世宏篇《归去来辞》,曾评论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东坡谪居黄州时,建了十分简陋的“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他的朋友董毅夫却极为欣赏,想和东坡做邻居。于是,东坡取《归去来辞》进行隐括,使这篇文章符合声律,赠给毅夫,让家僮来演唱。东坡也放下手中的农具跟着高唱,把正在干活的老牛牛角当成乐器来打拍子。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同类推荐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本书选取百位与厦门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中国画创意为主要艺术形式,再现人物历史真实。诗书画一体刻画阐释人物气质。所撰小传文字,或随笔感性,或研究成果补白,或独家评论,给人留下启迪。每一幅画都配一首原创诗,为点睛之笔。文字内容讲究书法的诗意表达。艺术品格和学术品格相生共存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特色鲜明。
  • 中国最狂的总裁

    中国最狂的总裁

    马云且狂且怪,但他狂的有谱,怪的有理。不管是策划了600名雅虎中国员工从北京乘火车专列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杭州之行,还是在公司内部晚会的舞台上一脸无奈的扮演白雪公主的搞笑角色;不管是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在中国》,还是潇洒不羁的举办“西湖论剑”,马云像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屈的创业信念,独特的做事风格播撒在商界,让人们仰视,也让人们深思:“既然80%的普通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成功的偏偏是那个长相普通,智慧普通的家伙呢?”
  •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本书分为逸才毛泽东、神武毛泽东、智者毛泽东三部分,多角度展示了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热门推荐
  • 天荒决

    天荒决

    宇宙洪荒,万物生灵,至强者以神自居。划界为牢,乱改天道,只为证得不灭身。宇宙为盘,万灵为子,诸天大道股掌间。看凡尘之灵堪破虚妄,摘星夺月,脚踏诸神,重建朗朗乾坤。
  • 蜜味少女与花

    蜜味少女与花

    创业天才私吞公众捐款?“#帮莫小玲上头条#楼下的水军请排好队形……”“昔日师生”引众议,莫非是炒作?“这就是所谓的不能说的秘密么,我只想呵呵!”少女设计师抄袭成痴是个大骗子?“为了抢头条,莫小玲你也是蛮拼的!”自从参加了新人赛,莫小玲的生活就天翻地覆了!亦敌亦友的神秘少年,双重人格的闺密,难以取悦的傲娇同桌,还有抄袭自己作品的男神……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小裁缝,却被迫天天上头条!这简直令她抓狂!莫小玲仰天大笑:我要写本书,就叫《那些年,对我穷追不舍的神经病》!亲,您在蜜味少女与花定制的服装,掌柜的已经完成,小蜜蜂即将为您派送。
  • 青晨白

    青晨白

    很久很久以前,瑞拉大陆上,为了表示对瑞拉女神最崇高的敬意,虔诚的人类筑起了一座宏伟的高塔。瑞拉女神为人们的虔诚所动,便在洛瑞萨高塔的顶端打开一扇通往异世的大门---青棱之镜
  • 如何面对绩效考核

    如何面对绩效考核

    本套书正是基于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针对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各个阶段,以及职业管理中可能面临的各项问题,从实用的角度给劳动者以提示和讲解。其目的在于帮助劳动者防范职业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职业生存与竞争能力,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 萧凌战史

    萧凌战史

    乘想象之翼,浮游八极,视通万里,收罗世界奇诡之事,以我之笔,立为传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时,已是萧峰死后十年了。英雄虽死,但其志不绝。同是契丹人,同是顶天立地男子汉,同是萧氏一族。十八岁少年萧凌自幼饱读兵书史书。当他从书册上看到武林人士的骁勇英姿的描写时,他便对中原武功有了深深地向往。
  •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老年养生保健指南(生活必备丛书)

    中老年养生保健指南(生活必备丛书)

    本书主要从中老年人的生理、运动、医疗、生活、心理、饮食和长寿等方面介绍如何进行养生保健。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神探凰妃

    神探凰妃

    堂堂国际刑警女组长竟然穿越回古代,一睁眼竟然发现自己身陷死牢!开什么玩笑,洗冤脱罪顺手收拾所有不待见自己这个庶女的无良亲人,逍遥人间才是正道。可是!死赖自己不放的王爷是怎么回事?想娶自己,别开玩笑了!请拿万里江山来换本妃一纸婚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生那点事

    人生那点事

    经常看到有人因为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金钱的短缺等一些一生活的琐事而烦恼。人的一生没有平平坦坦的路。在人生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两难境地。在狂热和理智之间,在浮躁和平静之间,在放纵和收敛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在善念与邪念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们既然活着,总该活得明白点。明白人生那点事。人生其实就那么点事,就是那些一我们常唠叨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交友婚恋、幸福成功等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