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9500000021

第21章 爱唱反调(6)

时下,人们的网名尽可随心所欲竭尽能事的起,你愿意起多少就起多少,就是千百万个也没人理你;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就是再难听在多么有创意,也不犯法。

古代中国文人的“号”和当今的网名一样也是随便自起的,只要自己喜欢,尽管自称就是了,多起几个也不妨。因而大多古时文人都有诸多个“号”,大凡大家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名号。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光耀史册的苏轼苏东坡也不列外,也曾使用了不少名字。

苏轼这个名字的含义

苏轼是东坡的名。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东坡的老爹苏洵在《名二子说》一文里解释了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缘由。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一辆车上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好像是可有可无。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也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也就是说,轼的职责是内在的、隐含的。他嘱咐儿子说:轼啊!我担心的是你过分显露而不会掩饰自己。

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它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所以说,辙是善于在祸福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他又嘱咐小儿子说:我知道你虽然没有福分却可以免除灾祸的,

也就放心了。”

看来真是冥冥之中各有天命,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一肚皮不合时宜”,因而落得一生坎坷,乌台诗案中几乎丢了“老头皮”。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身处在激烈的党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苏轼苏辙一生的遭遇都暗合了他们老爹一丝担忧。真是“知子莫若父母也”。

东坡的第一个字叫“和仲”

“和仲”是苏轼使用的第一个名字。这是因为,苏轼出生时有个哥哥景先,但早亡。

古人兄弟排行时以伯、仲、叔、季为序来表示。苏轼的别字叫“和仲”,胞弟苏辙别字“同叔”。“仲”列第二表示是老二,孔子字仲尼,在家排行就是老二,因此这位圣人也被称作孔老二。“叔”是老三。“季”为第四。

又字“子瞻”

苏轼又字“子瞻”、“子平”。苏辙另字“子由”。

这两兄弟对老爸给包办的字“和仲”、“同叔”,名字不甚满意,感觉“太土”。所以又起了这个比较文雅的名字。

曾取了一个和陶渊明有关的号

苏轼在被贬谪到湖州时,曾给自己取了一个与陶渊明有关系的号“鏖糟陂里陶靖节”,“陶靖节”就是陶渊明。他在《与王定国书》里说了这件事,“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今岁旱,米贵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垦辟,欲种麦,虽劳苦却亦有味。邻曲相逢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如何?”

“鏖糟”是湖州人的方言,意思是日子过的糟透了、窝心;“陂里”则是乡巴老的意思。苏轼给自己取“鏖糟陂里陶靖节”这个长名号时,主要是充满了自嘲之意。由于“鏖糟陂里陶靖节”不符合湖州语言环境,加之这个名号生僻拗口又太长所以没有叫起来。

光耀千秋的苏东坡

苏东坡这个字号是后来他被贬黄州时自取的。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十四岁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作诗以讥讽王安石的新法,被以“谤讪朝廷”的罪名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没有居所也没了收入来源,好友马正卿为他申请到黄州城东门外荒废的营房废地,“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苏轼带领家人开垦这数十亩荒地来解决生计问题。苏轼给这这块地取名“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

苏轼之所以起了“东坡居士”这个名字,是他回望自己的宦海生涯,认为自己的一生与白居易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尤其认为自己谪居黄州的这一段经历缘由“与乐天大略相似”,对苏轼来说正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因此,出于自己对白居易的敬仰爱戴,爱屋及乌,将白居易享“闲适之乐”之处的“东坡”,取“东坡居士”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号,这是他效仿白居易的直接表露。

笔者的这种说法,多种典籍中都有佐证。

《宋史·东坡先生本传》云:“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里说苏轼在东坡盖房子,因此取了这个名字。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里说:“苏轼号东坡,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这里说,苏东坡是因为仰慕他的偶像白居易而取了这个名字。

其他的名号

据有关资料查证,苏轼的雅号还有许多。

皇室给他的封号与谥号有:宋高宗赵构追复东坡为“端明殿学士”,又特赠“资政殿学士”、“朝奉大夫”。孝宗皇帝追谥苏东坡为“文忠公”,乾道九年,又赐太师官阶。

与他官衔、职所有关的有:苏学士、苏内翰、苏端明、狂副史、苏使君、西湖长、苏徐州、苏眉州等。

与居所有关的号有:雪浪翁、东坡居士、毗陵先生、老泉山人。

别人起的外号有:长帽翁、秃鬓翁、白发兄、鬓苏、笠履翁。

文坛尊称他为:苏子、苏仙、坡仙、坡老、苏公、坡公、大坡、大苏。

与学位有关的称:苏贤良。

与地望有关的称:眉山公、峨眉先生。

佛家尊称他为:妙喜老人。

道家尊称他为:铁冠道人。

还有苏使君、苏贤良、苏长公、苏二、老农夫、等等诸多雅号。

东坡先生自己使用加上别人尊称的雅号达三十多个。这个数量,在古代文人所用的名字中,又一不小心又占了个第一。

尽管东坡有过这么多的名号,但大多名号都只算他的“散号”,用一次或几次就抛弃了。他的“正号”只有一个,即为他在黄州自号的“东坡居士”,后人也因此多简称他“苏东坡”,这也是苏轼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雅号,因此世人常称其号而少用名。

其实,对任何人来说,光耀史册有一个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苏东坡的天纵之才是怎样炼成的

东坡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东坡诗现存2700首,词300余阙,书信1700封,各类文章数千篇,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东坡之前鲜于有能与之比肩的人物;东坡之后几无来者。在我们看来,苏东坡绝对是天纵之才,按王安石的话说,“天下不知要几百年,方能出一个像苏轼这样的人物!”

翻看人类文明史,历朝历代都不乏天赋异禀之人,也从不缺少勤学苦练者。但既有天赋,又勤奋刻苦如东坡者,真可谓凤毛麟角。这就说,东坡的才华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也有其勤奋刻苦而得来的一面。

东坡的散文文风浑厚自然,有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也如大海一样汪洋广博。后世仰视坡翁创造的文化精神世界将其喻作“苏海”。

人们都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荀子有句名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东坡的天才禀赋也是建立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上,以及一生不断学习和不断重复的温故知新。苏东坡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也曾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东坡在评定自己的文章时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东坡还曾经说到:“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宋史·东坡先生传》说:“虽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嬉笑怒骂在苏东坡那里皆可作成文章而咏诵,这是何等的本事。

苏东坡体现出一种深沉博大散发着光芒,雄视百代,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苏东坡也是一位博闻强记过目不忘的奇才。他的这个本领就是他的敌手也情不自禁流露出佩服。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针对的就是整治苏东坡。权御史中丞李定、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掸等人搜集罗列东坡诗词文集,引章摘句,弹劾其“讥讽新法、包藏祸心、谤讪朝廷”欲致他于死地。在“乌台诗案”审讯东坡期间,一天早朝,群臣在崇政殿的殿门外等候,李定忽然对群臣说:“苏轼确实是个奇才。”众人不知他的用意何在,都不敢搭腔。李定环视众人,过了一会儿又说:“即使是二十年前所作的诗文,引经援史,随问随答,无一字差错,这还不是奇才么?”从这两句话中,一是看到了李定小人得志后那份洋洋自得自以为是的一副嘴脸;另一方面也直接反映出苏轼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其博闻强记,到了令他的敌手都会折服的地步。

东坡晚年,还曾经默写平生所作的八篇赋,竟然能够一字不差。

苏轼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不禁使人好奇,究竟是从何而来?难道是天生的?宋人陈鹄撰写的《耆旧续闻》里有一则笔记,告诉我们一些情况:

原文: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公。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公对。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达姓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抄《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抄邪?”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至此凡三经手抄矣。初则一段事,抄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抄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译文:

司农朱载上曾经分教于黄冈县。当时苏东坡被贬谪居住在黄州,不认识朱司农。有位客人吟诵朱司农的诗说:“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苏东坡惊愕地说:“什么人作的诗?”客人回答是朱司农所作,苏东坡再三称赞,认为很有幽雅的情趣。有一天,朱司农去拜见苏东坡,他们于是成为知己。从此,朱司农经常登门拜访。偶然有一天来拜见,负责接待的人已通报了姓名,但是苏东坡好长时间不出来。他想留下来,则等候得很疲倦了,想离开,又已经通报过姓名。像这样过了很长时间,苏东坡才出来,表达抱歉久等的意思。并且说:“刚才作一些每日所要做的功课,没能及时来接待你。”两人安坐定落,别的话说完后,朱司农请教说:“刚才来时,先生所说‘日课’是指什么?”苏东坡对答道:“抄《汉书》。”朱司农说:“凭先生这样的天才,打开书看一遍,可以终身不忘,哪里用得着手抄呢?”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总共经过三次手抄了。最初一段事抄三个字为标题,以后要抄两字,现在就只要抄一个字了。”朱司农离开座位,又请教说:“不知道先生肯不肯把所抄的书给我看看。”苏东坡就命令老兵在书桌上取来一册书。朱司农看了后,一点也不了解其中的意思。苏东坡说:“请你试着列举标题一个字。”朱司农按照他说的做了,苏东坡应声就背诵几百个字,没有一字差缺。共挑选了几次,都是这样。朱司农心悦诚服赞叹了好长时间,说:“先生真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才啊!”以后朱司农把这个话告诉儿子新仲说:“苏东坡尚且如此勤奋,中等智力的人能不勤奋读书吗?”朱新仲经常用这个话教育自己的儿子朱辂。

关于苏轼手抄《汉书》这件事,另有文字记载。《高斋漫录》:三苏自蜀来,张安道(张方平)、欧阳永叔为延誉于朝,自是名誉大振。明允(苏洵)一日见安道,安道问云:“令嗣看甚文字?”明允答以:“轼近日方再看《汉书》。”安道曰:“文字尚看两遍乎(张方平的天资很高,凡书皆一阅不再读)?”明允归,以语子瞻。子瞻曰:“此老特未知世间人尚有看三遍者!”苏轼头出山之前,他的父亲去拜见张方平,他问苏洵:你两个儿子现在看什么书?苏洵说:苏轼正重读《汉书》。张方平不以为然地道:“看书就是要过目不忘,任何书看一遍就可以了,哪用得着看两遍?”苏洵心情沮丧的回到家,把这话对苏轼说了。不料苏轼根本不买账,极为自信的顶了一句:“这位老先生大概不知道人间还有看三遍《汉书》的。”苏轼已经手抄《汉书》三遍了,所以有此自负之言。

苏轼用功读书的轶闻,还有一则,《道山清话》:东坡在雪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寝。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其人大怒,曰:“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党(苏过)卧而闻之。明日以告,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

东坡经常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东坡的侄婿王庠向他请教读书之法,他在回信中说:“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章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我们敬仰天才,更欣赏赞誉那些走在路上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者。这世界上绝对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

父子三人同写一部书

历史就是这样的有趣,在浩瀚的文学史上,父子、父女作家屡有出现。诸如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在文学史上交相辉映各领风骚;蔡邕、蔡文姬父女,父亲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女儿博学多才;班彪、班固、班昭,父子父女三人合力完成了功在千秋的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人们称赞这部鸿篇巨制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时,他们联袂又为世人奉献出一部具有神秘色彩的《苏氏易传》。

《苏氏易传》共九卷,又称《苏氏易解》、《东坡易传》、《毗陵易传》。《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中记有:“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今蒙卦犹是辙解。则此书实苏氏父子兄弟合力为之,题曰轼撰,要其成耳。”这段话说明该书是苏洵首先创作,后遗命二子继续完成。因而这部书是父子三人合力为之合作而成,但也肯定了苏东坡的主要功绩,东坡为这部书付出的精力最多,他是这部书的总撰。

苏洵于嘉皊六年(1061)在《上韩丞相书》中交代了自己写《易传》的始末。“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欧阳修在《苏明允墓志铭》中说:“(苏洵)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汩而不名者,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人之旨见矣。’作《易传》未成而卒。”

同类推荐
  • 让兰辉告诉世界(习近平号召学习的好干部)

    让兰辉告诉世界(习近平号召学习的好干部)

    哲学家叔本华认为:死亡可以结束我们的生命,却无法结束我们的存在。笔者踏上北川大地,多次与兰辉的亲人、朋友和普通老百姓倾心交谈,在山山水水中寻觅兰辉的足迹,能时刻感觉到兰辉的存在。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纳尔逊·曼德拉,世界上最著名的囚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曼德拉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斗争。1964年,他被南非政府以“高级叛国罪”关进罗本岛监狱。27年牢狱生涯不改他反种族主义、建立平等自由新南非的信念。最终,他从阶下囚一跃而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南非开创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局面。
热门推荐
  • 盛世江山:公主有毒

    盛世江山:公主有毒

    春水凝碧,断雁越澄空。挥袖抚琴,七弦玲珑。芦苇客舟,雨蒙胧。那年竹楼,惘然如梦。白衣凝霜,泠泠雨惊鸿。琼壶歌月,长歌倚楼。水落紫蔷,风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芳华尽散,盈水展千华。飞花飘絮,百千夜阑。广袖霓裳,雪飘渺。清酒一盏,芙蕖尘嚣。
  • 天才杀手,腹黑吃货萌宝

    天才杀手,腹黑吃货萌宝

    莫洛,一个16岁的小女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无人知道,她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三月,她是一衣难求的大师级服装设计师四月,她是让国际为之头疼的珠宝大盗五月,还是高深莫测的杀手六月,但她更是默默无闻的大学生九月。直到他的出现………………
  • 观涛奇禅师语录

    观涛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幻想游戏

    我的幻想游戏

    因为自身原因,这部作品已经重新改写,改名为《玩家的成神之路》,在起点发布,跪求大家支持。
  • 两世落花

    两世落花

    当她还是个孩童,阴差阳错被选为了徒弟,从此立下誓言守护他一生一世直到死。他是整个仙界的奇迹,廓然无累,众人顶礼膜拜;本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动情,而她与他却碰撞在了一起,成为师徒。她爱慕他,却又敬重他。命运造化弄人,当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她再也无法面对他,一刹仇恨与爱交织融合。身负杀母之仇、仙门罪徒之女…天生魔气缠身,又屡次遭人陷害,今生师徒缘分尽,一念之间终成魔;他眼看她越陷越深,这才发觉早已种下情丝爱她入骨!当他和她再见到时,一切都已改变。他不是她师父,她不是他徒弟。断剑斩妖,寻她千百度。为她回首,只为博一笑;管它是仙或是魔!心犹在,为伊亡。忘川河里见真情,千世轮回,记忆永不忘。御雪骨,随赤霄!
  • 雕炸天

    雕炸天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非人的故事!废话不多说,赶快戳进来,请看一名剑修重生为雕后,从一只四阶妖禽,进化成一界妖仙的艰苦血路。无手无剑,但心中有剑,所以全身皆是利剑。一唳惊四海,一剑碎山河,展翅裂天宇,翱翔九天上!人族等阶设定: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合体,真仙↘妖族等阶设定:灵妖,妖兵,妖将,妖王,妖皇,妖圣,妖仙→--之后暂不透漏!魔族等阶设定:化魔,魔兵,魔将,魔王。魔皇,魔主,魔帝↗
  • 禁荆之余晖

    禁荆之余晖

    林轩,一个平凡的高中学生,生活在现世界中,却不知自己是那异界中的命运之人。当他踏入异界——永乐,面对人、月、血三族之争,孤独的钟声早已为他敲响,等待他的,是一场注定悲伤的征程……
  • 通缉神秘小逃妻

    通缉神秘小逃妻

    为了保命,她误闯他的房间,他云淡风轻的将她看光光,而后“顺手牵贼”向逼婚的众人宣告她是他的未婚妻。两个立场完全不同的人就此纠缠,棋逢对手她先输了心,他却步步紧逼!她如小鹿一样被他追的东躲西逃,他掐着她的脖子将她揽入怀中,“女人,你是我的宠儿,还想哪里逃?”
  •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风水”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家庭能够长久兴旺的根本基础。从上古时期的原始人选择山顶石穴为宅,到后来通过罗盘定位寻找最吉利的房屋坐向,风水学从单纯的地理环境选择发展成为一门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其内涵和意义都极为复杂多变。风水,顾名思义就是“风”和“水”,这两种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带动着万物的生长,风好水好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一些隐晦荒凉的地方就少有人迹。
  • 宝鸡古树名木

    宝鸡古树名木

    本书分析和归类研究了宝鸡古树名木的渊源,阐述了古树名木产生的背景条件和主要树种的分布地点、树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收集整理了与古树名木有关的历史考证和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