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4600000033

第33章 女神仙趣话(1)

班孟仙子喷墨成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女仙文采极好,她的名字叫做班孟。不知道她是哪里出生的,也不知道她是在哪里修炼成仙,人们只知道她文采极高,是一位奇女子,而且法术高强。

班孟不但可以翱翔于九天之外,还可以在虚空之中打坐,她还可以遁人土地之中。她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脚开始埋入土中,渐渐地身体不断下沉,胸部以下都已经没人土中,她会冲着众人笑笑,便突然间整个人都没入土中,消失不见了。

班孟心肠极好,她只要发现哪里干旱少水,她就会用手指向地上一指,不一会儿地上便出现一口井,井里的水甘甜无比,造福了一方百姓。

班孟有时候还古怪精灵,经常做一些事情让人目瞪口呆,比如有一次,她施展法术,将几千株巨大的桑树连根拔起,堆在一起,像变戏法一样,这些桑树一株一株首尾相连,直冲云霄。就在人们惊讶得说不出话的时候,她向这些树吹了一口仙气,一下子这几千株桑树突然间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而且都还活着,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当然,班孟仙子最大的本事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文采,而且她写文章的方式别具一格,独出心裁,她每次都思考再三,然后突然张开嘴巴,将墨水直接吸入口中,再将纸张摆在自己面前,把墨水直接喷出来,刹那间墨水在纸上竟然都变成了文字,而那篇文章定是文采气势磅礴,跌宕起伏,让人看了之后不由得佩服至极。

班孟仙子经常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是人间到处流传着她的神奇故事,人们都说她是一位人间才女,天生聪慧,在终南山遇到仙人,学习法术,终于悟道成仙。

十仙女传授唐玄宗《紫云曲》

唐玄宗一天晚上梦到十位仙子驾着五彩祥云来到人间,当她们轻轻地落在宫廷之后,排成一排,每个人拿着不同的乐器,开始演奏。那首曲子优美动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等到十位仙子演奏完毕,其中一位仙子缓缓走到唐玄宗面前说:“陛下可知道我们演奏的是什么乐曲?”

唐玄宗摇了摇头,说:“寡人之前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音乐,真是让人如痴如醉啊,敢问仙子这首乐曲的名字。”那个仙子笑了笑说:“陛下,这就是传说中的《紫云曲》,这是天宫中庆祝所用的音乐,可以与黄帝时代的《咸池》、大禹时代的《大厦》相提并论且各有特色。我们奉天帝之命,来传授您这首曲子,将这首曲子作为盛唐的代表,以奖励大唐开国以来各位皇帝励精图治,为民造福。”说罢,便细细将曲子教授给唐玄宗。

唐玄宗醒来后,那美妙的乐曲依旧萦绕在脑海中,他赶紧拿起心爱的玉笛,将梦中听到的乐曲一边练习一边将乐谱记录下来,直到他完全将这首曲子全部掌握,唐玄宗才将笛子放下来,开始上朝理政。而中间这段时间,不管大臣怎样催促,他都不理不问,从不上朝。

唐玄宗终于将整部《紫云曲》完全记载下来了,才来到紫宸殿听政,宰相姚崇、宋景赶紧向皇帝奏报政事,可是发现唐玄宗昕了毫无反应。二位丞相看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又将事情重复了一遍,可是唐玄宗依旧没有理睬,这下把两位丞相吓坏了,偷偷问高力士:“皇上是不是不高兴啊,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要不然为啥皇上对我们不闻不问呢?”高力士说:“二位丞相不要着急,我问一问。”高力士转过身来,走到唐玄宗身边,问:“皇上,刚才二位丞相的奏报不知道您有什么批示呢?”

唐玄宗这才如梦初醒一般:“哦,他们已经说完了,我刚才完全没有听到呢。”原来唐玄宗一直还在回味《紫云曲》,根本就没听到其他人讲话,直到高力士在他身边问起的时候,唐玄宗才清醒过来。唐玄宗就和大臣们说了这件事情,并将宫中乐师召集起来,让他们照着谱子演奏《紫云曲》,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于是这首曲子就成为了唐朝乐师每次宴会时必须要演奏的曲目了。

蟠桃仙子董双成

董双成得道受封蟠桃仙子

我国杭州西湖有一家道观名为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桥名为望仙桥,宋代绍兴年间有位名叫董元行的道士在这里挖出一块铜牌,这块铜牌上面刻着文字。虽然因为年代久远不是很清楚了,但依稀可以辨认上面的字迹是:“我有蟋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这董双成是谁呢?她就是传说中王母娘娘身边的蟠桃仙子,而这处道观就是她得道成仙的场所。据说他当天在这里吹着玉箫乘着一只仙鹤飞向仙界,再也没有回到人间。

董双成是西周时期钱塘江畔的一位绝代美女,她的祖先在商朝中担任史官,可谓书香门第出生的大家闺秀。其祖先谦虚做人,淡泊名利,很少在朝廷中发表意见,为国君出谋划策,但却对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表。故商朝灭亡后,他们不愿在周朝为官,就隐居于风景秀丽的钱塘江畔,并在飞来峰下面搭建房屋,开垦土地,种植树木。

因此,董双成从小就在这美丽的世外桃源生活,每年三月,整座山都开遍了桃花,围着她家的屋子装饰着董双成生活的整个世界。董双成也长得越来越漂亮,正如后代有个诗人所写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在神仙一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董双成出落得从小就颇有灵性,见识不凡。一日,董双成突然想到什么,便去采摘桃花,配上山林中采来的灵芝炼制丹药。

刚开始做成的丹药就能化痰止咳,清火润肺,固本培元。到后来,董双成经过无数次炼制配方调整,最终提炼出来的丹药,竟然可以医治很多疑难杂症,甚至不夸张地说,有时候简直是药到病除,于是她的名声就传开来,大家都认为她是仙人,纷纷不远千里来向她求药。这把董双成忙坏了,一整天时间基本上都在制药。当然难得有空的时候,她会拿出玉箫,开始吹奏。董双成吹箫的时候,经常会引来五颜六色的各种鸟儿,这些鸟儿在空中翱翔,伴随着音乐绕着董双成飞翔,而很多小动物也会来到她身边,静静地听着她吹箫。

后来有一天,董双成再次调整配方,炼制丹药。丹药炼成后,香味不俗,不是过去那种浓郁的香味,而是一种清香,但这种清香竟然在几里之外都可闻到。董双成向来炼成丹药后,都要自己先试吃,所以这次也吃了几粒,谁知吃了以后,顿时感觉心旷神怡,心中一片宁静,她突然灵光闪现,取来玉箫,开始吹奏。这次除了百鸟和百兽,竟然引来了凤凰,而且一只仙鹤从东方飞来,缓缓落在她面前。董双成看到仙鹤后,若有所悟,便一步跨上鹤背,盘腿坐下,继续吹奏玉箫,那只仙鹤展翅高飞,将董双成带走了,从此董双成再也没有回来。人们都说董双成得道成仙去了。

那只仙鹤载着董双成向西飞去,一直飞到了西边的昆仑神山之上,来到王母娘娘面前,就这样董双成便留在了王母身边。她负责下达王母的命令给众仙,也负责看守蟠桃园,采摘蟠桃主持蟠桃盛会,正因为如此董双成被称为蟠桃仙子。王母身边一共有四位贴身婢女,分别是董双成、王子登、郭蜜香和纪维容,她们四人以董双成为首,主要负责守护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的蟠桃,从栽种到培养,从护养到采摘,均由董双成来决定。每次召开蟠桃盛会,王母娘娘赐给群仙美味的蟠桃都是由董双成精心挑选而来的。

蟠桃仙子赠东方朔仙桃

蟠桃享誉仙界,凡人只有周穆王和汉武帝有机会吃过。汉武帝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勤奋治国,南征北战,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天帝为了奖励汉武帝,专门派王母娘娘到凡间赠给汉武帝蟠桃吃,让他可以延年益寿。元封六年(前105)四月戍晨,汉武帝在承华殿迎接王母娘娘,只见王母娘娘在一群仙女的围绕下从天空中乘着浮云慢慢降了下来,王母娘娘仪态万千,光彩飞扬,身穿华服,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发髻高垒,那种威严和大方的气势让人看了不由自主会严肃起来。

王母娘娘落在承华殿前,只见旁边有位仙女分外漂亮,她双手托着一个盘子,里面盛着蟠桃。汉武帝将王母娘娘接人大殿,分宾主落座后,王母先赠给汉武帝《五岳真形图》,然后又命董双成将手中的蟠桃赠与汉武帝。汉武帝尝了一只蟠桃,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口齿之间留下自然的香气,汉武帝感叹道:“果然仙桃非比寻常,这蟠桃吃了让人顿时觉得身体康泰,血脉流畅。”说罢将桃核用布包了起来,王母娘娘问为何。汉武帝说要留下来当种子栽种。王母笑笑答道:“蟠桃在天上也是三千年才结一次果,人间土地单薄,将桃核种下去长不出来的。”等二人再交谈一阵,王母娘娘就返回天界去了。

可是汉武帝吃过一次蟠桃后,便对这蟠桃朝思暮想,怎么也忘记不了那超凡脱俗的美味,尤其是吃了以后身体特别舒服,于是汉武帝便召集群臣,称只要能再给他带来蟠桃吃,他一定重重封赏。正所谓大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便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东方朔。他与朝堂上其他大臣不同的是,其他大臣以谦虚为先,他却以自夸为先,在写给汉武帝的推荐书中他这样写道:“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见,征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如今二十有二,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是以冒死再拜以闻。”

汉武帝当时看了他的文章,虽然觉得他很有才华,但是对他这种桀骜不驯、标榜自己的行为很不认同,便仅仅让东方朔做了一个普通的文官。虽然这样,东方朔在这个时候还是站了出来,愿意为汉武帝分忧。东方朔一个人去了蟠桃园找管理院子的董双成要蟠桃。董双成少女的时候就已经成仙,从未尝过人间男女感情。而且平日在王母娘娘管制之下,就连男性的神仙也很少见到。一年又一年,董双成天天困在这蟠桃园,种植蟠桃,时间久了自然觉得无味。

而当英俊风流的才子东方朔出现在蟠桃园的一刹那,董双成顿时倍感新鲜。而这东方朔擅长的就是三寸不烂之舌,把董双成夸得是天花乱坠,心旷神怡。董双成便将东方朔迎进蟠桃园,东方朔有了进一步和董双成谈话的机会,东方朔用风趣的语言给董双成讲述人间发生的种种趣事,把她完全迷住了,一个滔滔不绝地讲,一个屏声静气地听。就这样,东方朔就赢得了董双成的欢心,董双成便偷偷摘了几个蟠桃给东方朔带了回去。汉武帝本来并无奢望,没想到东方朔真的带回来蟠桃,从此以后对他信任有加,而且容忍他的一切荒唐行为。

一次,东方朔参加汉武帝举办的宴会中,竟然喝醉了酒,就在大殿之上冲着殿柱撒尿。这样的荒唐行为,汉武帝不但没有问罪,而是一笑了之,就是因为这东方朔曾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为汉武帝带回过蟠桃,让汉武帝吃得开心的缘故。汉武帝将吃剩下的桃核都保存下来,一直传到明代。据《宛委余编》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在国库内藏有蟠桃桃核,每个桃核长五寸,宽四寸七分,上面还刻着‘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十三个字。”光桃核就这么大,可见这蟠桃比现在卖的水蜜桃还大好多,应该确实是仙桃才会这样大的吧!

麻姑沧海桑田遇王远真人

麻姑是道教所推崇的女仙之一,她是“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两个典故的主人公,因为她经历了三次东海从海演化为田地,又变回东海,她是人世间与彭祖并列的长寿象征,后来终于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而王远与麻姑人间相见的故事也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王远,字方平,他于汉孝桓帝时期神游天下,一日途经蔡经家,他人还没有到,一阵金鼓箫管的声音就已经先传过来了,随后王远便到了蔡经家的门口。只见这王远中等身材,胡须不多,头戴紫冠,身穿红衣,腰上系着五彩绶带,背上斜挂着一口宝剑。他坐着红、黄、白、黑和蓝色五条龙驾着的车,旌旗蔽天,身边跟随者天兵天将,他威风凛凛,道骨仙风,两边的鼓乐手吹奏仙乐,在蔡经院子上方缓缓降落下来。

就在王远落地那一刹那,这些随行人员全部都消失了,踪迹皆无。王远与蔡经及其父母兄弟姐妹相见,在大厅喝茶。众人闲聊许久,王远派遣使者前去邀请麻姑也来拜访。蔡经赶紧询问:“方平兄,这麻姑何许人也?”王远说:“她来了你便知道了。”接着回头对使者说:“你去了之后和麻姑说,我很久没来人间,今天好不容易在此停留,希望有缘能够见上一面。”

使者听了王远的嘱托便去了,不一会儿使者回来,不见其人,但闻其声道:“主人,我已经见过麻姑,她带话说‘我们已经五百年没有见过面了,很是想念,如今有此机会定来相聚,只是目前受命巡查莲蓬,一会儿便能够办完公差。届时立刻前来相见。…王远对使者说:“知道了,你下去吧!”使者便踪迹皆无。王远和蔡经家人继续聊天,不到两个时辰后,只听到鼓乐齐鸣,便知道麻姑已经来了。

众人一起出门相迎,麻姑随从不多,但却都是貌美女子。蔡经看到麻姑是个十七八岁的貌美女子,当头顶梳着发髻,乌黑的长发顺着背部一直垂到腰间,身穿五彩华服,这衣服光芒耀眼,但却不显粗俗,想必不是人间物品,众人看到麻姑的美貌都惊呆了,因为麻姑的美丽是那样的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蔡经赶紧使唤手下换过酒席,重新布置。而王远和麻姑寒暄过后,便入酒席,边吃边聊。宴席吃到一半,王远突然拍了拍手,只见从大厅外突然进来一群仙人,这些人手捧金杯玉盘,佳肴美食,那种香气悠然而深远,原来是王远手下端来了吃喝物品。蔡经一一品尝,便发现这些食物果非凡品,那种鲜美的味道让他感觉到浑身舒泰,而且百吃不厌。他便问:“王兄,这肉是豹子肉吗?”王远哈哈大笑道:“兄台,这不是豹子肉,而是麒麟肉。”

麻姑对着王远说:“上次一别已经五百年过往,我亲眼目睹了东海三次变成肥沃的田地,又变回东海。刚才前去莲蓬视察,发现那个地方的水已经比上次群仙大会时候少了一半,难道东海又要变回陆地吗?”

王远点点头说:“古代圣人也曾说过大海中也会飞扬陆地的尘土,这边是说大海与陆地息息相关,永不分割,相互流转,沧海桑田啊。”

麻姑这时转过头来对蔡经说:“多谢蔡兄,要不是你这里是个清净之所,王远兄也不会前来,我也就没有机会见到他。此外,承蒙你盛情款待,我没有什么好东西,便送些礼物给嫂夫人以及其他家眷吧。”麻姑话音刚落,便用手抓了一把大米,将米粒洒在地上,只见这些米粒已经全部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珍珠。

王远看了爽朗地笑道:“看来麻姑依旧年轻啊,仍旧可以喜欢这样美丽的东西。我已经老了,不再能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了。”王远对着蔡经说:“蔡兄,我没有什么好送给你的,便送给你一坛仙酒喝吧。只是这酒是天上所酿,味道过于醇厚,不适合地上的人饮用,需要兑水降低纯度,才能饮用。我便喝掉半坛,兑上半坛水,这便能喝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精选中国最有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浪迹续谈

    浪迹续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因为喜欢上你

    因为喜欢上你

    “小姐,把这些…这些…这些…还有这些通通给我包起来”大型购物广场内一个珠宝专柜旁边有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小女生,叫唤着身边站着的专柜小姐大声的说道。
  • 职高天王

    职高天王

    富尔江畔的职业高中是全市闻名的三不管地带。简称二中。这里鱼龙混杂,地头蛇众多。这里不以学业为主,只论江湖帮派纷争。二中建校十七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职高制霸。没有一个人的名字写在职高校训上的最巅峰!
  • 跟李嘉诚学投资

    跟李嘉诚学投资

    李嘉诚的投资才干是从小培养的,在他当茶楼小伙计的时候,他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察颜观色的本领,甚至对方还没说话他就能猜透别人的心思,这为他日后大规模的投资打下了基础。因为要想投资准确,稳赚不赔,首先就要具备一双能洞察大局的慧眼。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发现商机并果断出手的投资人才能获得成功。无疑,李嘉诚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 王妃嫁到:王爷请躺好

    王妃嫁到:王爷请躺好

    一朝穿越,成了穷的响叮当的病秧子,后来又因为一只鸡被卖给了当朝最冷酷,最无情,最无理取闹的某王爷。以为她逆来顺受,呵呵哒,做梦!她意千寻可是全天下最腹黑无耻无下限的21世纪首席心理医师。区区一个古代王爷,能奈何得了她。闻言,某王爷含笑,“你腹黑我阴险,绝配!”她冷笑连连,“我们配不配,练过才知道!”“那王妃上榻吧!”“王爷还请躺好……”
  • 生如夏花之系统

    生如夏花之系统

    都市白领夏久一不小心挂了,死后却被告知自己要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新生命(记住,是新生命!)于是,她为了重新活过来,跟着系统大(dou)神(bi),如果。开启了一段,嗯。。路程。。文笔有点渣,不过应该可以看看。可以养肥了在宰哦~
  • 最伟大的妖侠为感动而战:神王逆天

    最伟大的妖侠为感动而战:神王逆天

    最大梦想是能随意释放魔法,却永远无法成功的吝啬乌龙魔法师卡德,带著一苹能口吐人言的嚣张高傲黑猫,参与了上古神器──离火圣剑的激烈争夺战。
  • 傍上萌妻,老公很傲娇

    傍上萌妻,老公很傲娇

    【温馨暖宠文,坑品有保证!】沈珂敏与丈夫离婚后包.养了前夫的哥哥……苏堇奂。外人道苏家二少爷苏堇奂温润如玉,淡雅如风,可是沈珂敏却觉得这货傲娇的像只发了情的贵宾犬。沈珂敏觉得两次栽在苏家男人的笑容中虽然有点可耻,且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但是既然载了就努力的走出个结果吧。直到事情的真相一点点的浮现,她才意识到,其实她就是只猴子,装被苏家人逗。她说:“苏堇奂,我一直以为你弟是个猹,现在才恍然大悟你TM竟然是比猹还血腥的钢叉!”那么问题来了,闰土爱的究竟是猹还是钢叉?!*【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健康,时而调皮抽风没节操无下限】【宠为主调,小虐怡情,作者新人玻璃心吐槽请委婉温柔点】*苏堇奂:“我们重新认识一次吧,这次我一定坦诚相待。你好,我叫苏堇奂,长的帅气上的了厨房下的了厅堂,暖的了被窝卖的了萌的帅气小白脸,我极度求包.养。”
  • 妖孽横行之天女驾到

    妖孽横行之天女驾到

    弱水卷土重来,妖魔横生,天下大乱,邪恶之神携黑暗之子欲找寻五彩晶钥匙,打开樱灵窟,毁灭九玄光剑,从而统霸人神魔八界。上古神树樱花神母结出樱花灵,拯救世界,各界救世主横空出世。为找寻五彩晶钥匙,拿到九玄光剑,他们从此踏上这条危机重重的道路。——我的人,我的情,竟抵不过你的一手河山吗?-我的人,我的情,早已不属于我自己,虽知如此却还是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你,已是罪大恶极。此刻,忘了我,杀了我,这是我给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何要留我这一世记忆,独自啼血。-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容我化成一叶忘情苦水予你饮下可好?
  • 生物故事

    生物故事

    本书通过选编丰富多采的生物学故事,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索世界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