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100000011

第11章 殿试风波(2)

御史台监牢,黑夜沉沉,羁押房内,刑具陈列。一高一矮两个衙役正在威逼苏轼。高个衙役对苏轼说:“此门进来容易,出去却难!”苏轼说:“我未犯王法,如何不能出去!”矮个衙役说:“就算你明日出去,今日也须掉层人皮。”苏轼笑道:“哈哈,今日我虎落平阳,你就来欺负我!”高个衙役说:“就是摆明了欺负你!”举棍要打,想了想,似乎没有理由,抬起的手又放下了。

矮个衙役忽然说:“哥哥,他骂你。”高个衙役脑筋似乎不灵,疑惑地说:“他没骂我呀,他怎敢骂我?”矮个衙役说:“他骂你是狗。”高个衙役怒道:“你才是狗!我长着耳朵呢,他骂我,我会听不见?滚!”矮个衙役急得抓耳挠腮,说不出话来。高个衙役对苏轼说:“苏轼,听说你是个才子,可我这里只认钱财,不认文才。”举手欲打。

这时,范镇大步进来,“啪”地将一包银子扔到地上:“你不是只认钱财吗?看看这些够不够。”两个衙役一惊,急忙跪下说:“小的给范大人磕头!小的哪敢收大人的钱!”范镇说:“罗唆什么,叫你收你就收。”两个衙役连声称是。范镇厉声对他们说:“你们给我看好了苏轼,若是少了一根毫毛,我让你二人不得好死。”苏轼说:“恩师何必助长牢狱的索贿之风!”范镇说:“姑且保全了,其余日后再说。明日朝堂我会据理力争,保你出来。”

颐心殿中,仁宗正在翻阅殿试的制策,内侍张茂则递上苏轼的制策,仁宗高兴地阅读着,口里还称赞着“苏轼乃进士中第一才子”。当读到“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宫中贵姬以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仁宗转喜为怒,轻轻拍了一下龙案,站起身来。张茂则吃了一惊。

迩英殿外,王珪和欧阳修在殿外等候。张茂则走出殿外,向二位大人行礼。张茂则说:“王大人,皇上宣你进殿。”王珪向欧阳修点头示意,跨进大殿。欧阳修也欲入殿。张茂则为难地说:“欧阳公,皇上没说要见您。”欧阳修一惊。

迩英殿内,仁宗高坐。王珪奏道:“陛下,御史台因苏轼所呈制策中有狂悖言辞,并忤逆圣上,现已将苏轼羁押牢中。”仁宗仔细观察着王珪,做出愠怒的样子,说:“羁押得好!朕以为他该被羁押。”王珪听了,十分高兴,从袖中掏出百官联名书,向仁宗禀报:“陛下,这是百官联名签署的奏章,称苏轼一再诬贤欺圣,目无君主,罪为大逆,该当处死。”

张茂则将长长的奏章呈给仁宗。仁宗细看奏章,暗暗吃惊。王珪察言观色,急忙对仁宗说:“陛下息怒,苏轼年轻无知,陛下也不必与之计较。但据臣所知,联名百官却群情激愤,都说苏轼狂悖无道,上次撰典之事已得陛下宽恕,却不知悔改,如今竟藐视起圣上来了。百官还说,若再纵容苏轼,则引天下读书人效仿,视教条规范如无物,风气败坏,朝纲大乱。陛下,微臣虽然试图劝服,但百官之愤慨不平非臣过往之所见。”王珪以为仁宗会大怒,但仁宗却并不表态,只是说:“朕知道了,此事明日上朝再议。”

第二天上朝前,众臣站在崇政殿外等候,纷纷窃窃私语。有人说:“太过分了!如此狂生,从未见过!不杀不足以正朝纲!”王珪沿台阶而上,微笑着对大家说:“诸公好。”众臣说:“王大人好。”欧阳修和范镇走上台阶,却无人理会。范镇对欧阳修说:“欧阳公,今日上朝,我二人要为苏轼辩护,无论如何要说服皇上。”欧阳修沉重地点头。一会儿,张茂则从殿门里走出来说:“皇上有旨,今日不朝。”

众官哗然道:“这苏轼实在大逆不道,定是他使得龙颜震怒,皇上连朝都不上了!皇上还从未缺过早朝,这都是苏轼所致。苏轼沽名钓誉,狂悖无理,目无人主,罪该处死!”王珪并不说话,悠闲得意地从群臣之旁走过。欧阳修和范镇呆立在那里。

御街上,刘几率众太学生走来,黑压压的一片,他们穿着统一服饰,其状悲愤,正游街抗议。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行人议论纷纷:“新科进士苏轼制策直言犯君,太学生们不容,要皇上处决苏轼!”刘几振臂高呼:“苏轼诬蔑圣上,罪该处死,以正视听!”众太学生齐声应和。

御史台监牢里,地上一只小蚂蚁在推一块饭团,推而不动。苏轼凝神观察。欧阳修疾步走入,苏轼急忙起身施礼:“恩师,您来了。”欧阳修着急地说:“唉,子瞻,怎么样,没有受苦吧?”苏轼回答:“恩师,苏轼无事。”欧阳修说:“唉,你也太冒失了,何必如此呢?文风改革还未告成,太学者正环伺左右,此时最忌急于求成。他们一旦抓住这个机会,就会置你于死地。”苏轼却坦然地说:“恩师,学生若能以一己之躯,促成文风改革之变,倒也死得其所。”欧阳修眼眶湿润了,动情地说:“子瞻啊,你若有个不测,老夫如何向你父亲,向天下读书人交代呀!你放心,老夫当会据理力争,尽力保你出来的。唉,可是这次终究不像上次啊!”苏轼躬身施礼说:“无论如何,苏轼都终身铭记恩师的大德!”

汴河酒楼,夜色沉沉,餐桌上空无一物。曾巩、章惇等人都没有胃口,曾巩叹道:“皇上连欧阳恩师都不见,子瞻兄这次恐怕难逃大劫了。”章惇说:“苏轼实乃我等进士中的楷模!试问我等之中,有谁敢像他这般正言直谏,不计个人得失,而以国家社稷为己任!我等须再为子瞻写道奏章,劝说皇上。”张璪却颇不以为然:“皇上连欧阳恩师都不见,更别说我等了。唉,这个苏子瞻,太过惹是生非,矫饰虚名,连我等功名都陪他一块葬送了。”章惇生气地说:“邃明,子瞻连命都快丢了,你还在这儿计较功名。”张璪低头不语,曾巩等人沉着脸,焦急而无奈。

迩英殿外,范镇欲举步入殿,被张茂则拦住。张茂则说:“范公,别进去了。”说着指指里面,“皇上从来没发过这么大脾气,摔了许多东西,谁也劝不了。我劝你还是别进去为好。”范镇想一想,又待硬闯,还是被张茂则拦住。范镇说:“张公公,那你跟我说,皇上究竟要对苏轼如何?”张茂则沉吟良久,说:“要么杀,要么不杀。”范镇急了,“你……你这不是废话嘛!”

深夜,仁宗于龙床上酣睡,鼾声大作,睡得十分香甜。

御史台监牢内,苏洵、苏辙与苏轼隔着牢中栅栏相对而坐。苏轼明显消瘦憔悴了许多,但仍精神饱满。苏洵和苏辙神色悲怆,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苏轼平静地对他们说:“父亲,子由,我听衙役说,百官已联名上书皇上,要问我的死罪,太学生们也在御街示威。”苏辙不答,苏洵却忽然豪气冲天地说:“轼儿,莫忘了你立下的鸿鹄之志。你跟为父不一样,你是干大事的人,就要经得起大风浪。轼儿,你若死了,老夫也为有你这个儿子而感到荣耀,老夫要在汴京亲自为你送葬!”苏轼激动地叫了一声“父亲”,父子俩的手隔着栅栏紧紧相握。

范镇府上,范镇和欧阳修正在对弈。范镇拿着棋子默默地思考,却久久不落子。忽然,范镇将棋子丢在棋盘内,棋盘大乱。他站起来,生气地说:“唉,不下了,不下了。永叔,你说下棋能静心,对老夫却一点用也没有,现在心头仍是一团乱麻。皇上就是不见你我二人,我等又能怎么办?满肚子的话都无处说去。”欧阳修仍坐着,也十分忧虑地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难呀!只怕因为此事导致文风改革失败,我等前功尽弃。我是上愧对皇上,下有负新进们呀。”范镇吼道:“你说,皇上到底什么意思?杀就杀,不杀就不杀,干脆说个痛快话,为何要避而不见呢?”

这时,房外一声长吟,远远传来:“我欲寻你无躲处,你觅我时无处寻。”范镇听到吟声,知道是老乡吴复古来了,忽然一拍脑袋,惊喜地对欧阳修说:“高人来了,高人来了,子瞻有救了。”范镇赶紧向外迎去,尚未出房门,吴复古一身道袍,手执拂尘,在院子中悠然现身。范镇急忙施礼道:“吴道长,想煞我也,快里面请。”吴复古也不答礼,直向房中走去。范镇对吴复古说:“吴道长,这是欧阳修大人。”吴复古对欧阳修倒是蛮有礼数,客气地说:“欧阳大人,久闻盛名,贫道有礼了。”欧阳修起身施礼道:“道长多礼了。”吴复古悠然坐下。范镇忍不住地问道:“道长是闲云野鹤,从不轻涉俗世,猝然来访,不知有何见教?”

吴复古微微一笑,也不说话,从袖中掏出一只小木盒,轻轻放在桌上。范镇和欧阳修将目光集中于木盒之上。吴复古转眼飘然而去。范镇转眼不见了吴复古,往外一看,只看见了院子中吴复古的背影,急忙喊道:“吴道长,请留步--”只听远远传来吴复古的声音:“送得宝盒金銮殿,抵得二公千万言。”二人看看桌上的木盒,木盒显得古朴而神秘。二人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

颐心殿中,仁宗手拿木盒,缓缓打开,内有一张纸,仁宗展纸阅览,小声读道:“群雀聒噪尘嚣上,风来谁可负青天。圣君当朝士有语,戒碑犹立岂无言。”

仁宗一惊,对张茂则道:“‘戒碑犹立岂无言?’张茂则,当日朕登基之时,独自入密殿读戒碑立誓,戒碑上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此句当是讲的这个意思。”看着张茂则迷惘的神情,仁宗十分纳闷地自言自语:“可是奇怪啊,戒碑上的话,别人都不知道啊。为何……为何……难道世上真有神仙?”

这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子孙立下的戒碑,新皇登基时,可一个人前往拜谒发誓,遵守戒碑上的规定。据说戒碑说的是不杀上书言事的士大夫,柴家子孙即使犯了大逆之罪也不得弃市等。当时就有这样的传说,直到后来金人破了东京汴梁,才真的发现了这个戒碑。内侍张茂则在一旁,讪讪地说:“陛下,微臣鲁钝,不知道。”仁宗好像忽然顿悟,微笑道:“时机已到。好,张茂则,宣旨下去,明日朕要上朝。”

第二天,崇政殿内,仁宗高坐,韩琦、欧阳修、范镇、王珪、胡宿、吕诲等人分班左右。仁宗装病,以手支颐,以热手巾敷住额头,说:“这几日来,朕称病未朝,众卿的奏章都快堆满朕的御书房了。今日朕精神略有转安,众卿对新科进士苏轼的殿试策论有何看法,都据实说来吧。”韩琦道:“陛下,万请保重龙体。至于苏轼,评官以为苏轼专攻人主,为大不敬!”欧阳修缓步出班,慷慨奏道:“陛下,臣有话要讲。”仁宗佯装咳嗽了一声,有气无力地说:“准。”

欧阳修说:“谢陛下。微臣不敢苟同韩琦之论。臣以为,苏轼制策,指正朝廷得失,无所顾虑,持论至公。虽语涉皇上,实乃是循天地之正道,遵人臣之大礼,为国朝以来第一人,应列入殿试的最高等。”胡宿环视周围,出班奏道:“陛下,苏轼在制策中,抨击陛下,狂妄至极,闻所未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仁宗说:“嗯,继续讲。”胡宿说:“陛下,似这等举子,当治大不敬之罪,必当严惩!”

崇政殿中,大臣们继续辩论。范镇说:“陛下,胡宿之言谬矣!苏轼直言朝政,乃我朝之幸也!有善纳直言之君,才有直言之臣。过去唐太宗善纳直言,才有贞观之治;我主乃善纳直言之君,才有而今祥和之气。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包拯弹劾外戚张尧佐,朝堂之上,吐沫乱飞,竟至我主龙面。但陛下仍能听谏言,维持正义,接纳弹劾,成为美谈。微臣以为,苏轼虽有激切之言,但出于忠君爱民之心,并无私意,岂能杀之,请陛下明察。”吕诲反驳说:“陛下,苏轼目无人主,当杀。”多数大臣跪于地下齐呼:“陛下,苏轼当杀!”只有欧阳修和范镇站着。

欧阳修高声道:“陛下,不可!制策求直言,而直言者被杀,此为失信天下之举,参政之言不可取。”很多大臣愤怒地看着欧阳修。

仁宗调整了姿势,慢慢坐起来,说:“众卿,朕若不杀苏轼,又当如何?”王珪一愣,警觉起来,立即调整策略,决定静观其变。吕诲跪下说:“陛下,苏轼杀也要杀,不杀也要杀!”众臣听吕诲这么说,有的一愣,有的响应。

仁宗忽然暴起,将热手巾掷于地上,病态全无,声如洪钟:“够了!你等都是朝中大臣,言称孔孟之道,对一个少年进士,岂能说杀就杀!此一来,何谈我朝仁政!苏轼直言了朕几句话,朕就杀他,朕是何等胸怀!岂能叫后人耻笑唾骂!朕虽只见过苏轼两次,但已深知苏轼文章治才、德行操守俱佳。现在国家吏治不振,亟须新锐之才。朕告诉你们,朕不仅不杀他,不黜他,朕还要让他越级受官,让苏轼到翰林学士院供职!”

吕诲等人大惊。吕诲大声道:“陛下,不可。即使状元,初次授官也不过六品、七品,翰林学士乃三品朝官,如何能授给一个榜眼!”胡宿附和:“按照祖制,吕诲所言不差。况且苏轼多有狂悖之语,也不能说德行操守上乘。”殿内气氛越来越紧张。王珪仍不说话。

宰相韩琦忽然说:“若是授苏轼翰林学士,不知陛下是否要将这宰相之位授给状元曾巩!”

仁宗拍案而起:“大胆!开口祖制,闭口章法,只有循规蹈矩,你们才觉得舒心安宁,唯独不见大宋陈陈相因,积弱不振。朕每办一件事你们都要横加阻拦,说得冠冕堂皇,实是满口空话。今天竟然敢当面责问朕,若是曾巩有宰相之才,你当朕不敢授他宰相之位吗?”韩琦急忙跪下:“微臣只是一时着急,微臣失言,微臣知罪!”吕诲等人也急忙跪下。

仁宗厉声喝道:“你一时着急,你为大宋着急了吗?”韩琦一时犹豫:“这--”仁宗说:“朕即位以来,每遇大事,必招群臣共议之,但行之收效甚少,每每适得其反,致使国力日削月弱。朕有时都怕,怕百年之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众臣慌忙跪倒:“陛下,臣等知罪。”

仁宗怒气未消,斥道:“知罪知罪!你们整天就知道知罪!今天,列祖列宗在上,朕要朝纲独断一回!今日朕要宣布两件事,其一,殿试放榜,名次与礼部试相同,特授苏轼翰林学士之职,殿试制策三等,翰林院拟旨吧!”范镇、欧阳修等跪下,齐声道:“陛下圣明。”

仁宗大手一挥,继续说:“其二,太学体百无一用,国朝文风之坏,多源于此。当下朝廷需要的是干练的治才,太学体中如何出得国家栋梁!从即日起,废黜旧太学,提举新学,昭告天下!”群臣十分惊讶。欧阳修和范镇惊喜万分,而王珪似乎要瘫软在地。

宫外,刘几他们还在振臂高呼:“杀苏轼,杀苏轼!”一大臣悄悄跑出来,向他们招手示意停下。刘几等人见状停止呼喊,莫名其妙地左顾右盼。

同类推荐
  •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本书追忆了周祖训先生受其祖父影响,自幼立志教书育人,致力教育兴邦的事迹。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伽利略》对哥白尼、伽利略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位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以其传奇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始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他声名显赫.却向往平静恬淡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追求永恒真挚的情感,却屡屡受到命运的打击……纳兰词哀感顽艳、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它传达了纳兰容若至真至哀的心声,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最真实悲恸的情愫,又有几人深知?本书以传奇笔法,描述了纳兰容若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以纳兰词中最动人的词句,串连起他真挚哀婉的爱情篇章,揭示了他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热门推荐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是什么吹散了你我的青春

    是什么吹散了你我的青春

    我转过头静静的看着她,只见她小心翼翼地看着我,眼睛水汪汪的,一如既往的清澈见底,我在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我还能拿你怎么办呢?一个天真烂漫,一个柔情似水,她们在最美好的年华中遇到了对方,然而她们却最终天各一方。李佳:“萧碧,我恨你,你怎么就可以这么轻易就放弃了,你让我怎么办啊。”李佳看着眼前墓碑上温柔注视着她的女子,眸中却满是绝望与死寂,话毕,只见站着的女子手中拿着的白菊掉在了地上的那一滩炙红的血泊中,白色的菊花整个的被染红了,那么妖艳和刺眼。。。
  • 沉默媌语

    沉默媌语

    “什么?你要去设计部!”没错就因为陈默那让人花痴的一笑,毛媌就在走进HR的前一秒钟决定,用自己的会计师资格证申请设计助理的岗位。可能是因为那天面试的人没睡醒或是脑袋短路了,居然同意了!就这样毛媌开始了一条被虐的道路(暂停更新,大家可以关注“纯棉女的55度爱情”)
  • 魅影暗香

    魅影暗香

    想她陈然一个18岁的如花少女竟然在成人的当天被拐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这也就算了,可她发现自己在这次浩劫后基因变异了。天呐,地啊,我陈然的生命究竟是有多悲催啊!两年洗礼,她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盗。开玩笑,那些个宝贝,可是我人生命途的关键啊!什么骁勇善战的将军,温柔腹黑的王爷,似敌似友大王通通一边去,我要为天下黎明百姓着想,我是多么圣母啊!可偏偏还有不要脸的小屁孩屁颠屁颠地跟着自己,别别别,我可是有夫之妇啊!才不要带个拖油瓶依仗天涯,虽然谁是拖油瓶还不一定。师傅啊师傅,你死前也把话说清楚啊,不明不白的算怎么回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间丧尸

    无间丧尸

    无——论陈峰如何仰天长嚎,如何丧心病狂,他终究不是一只彻头彻尾的丧尸。间——歇性的失忆之后,陈峰记起自己曾经属于人类……一个即将沦丧的物种。丧——失一个人的身体,他在无间中求生存。尸——血沸腾,陈峰在一片磅礴天地间重生……
  • 亲吻丰收的土地

    亲吻丰收的土地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
  • 高干子弟海外生活:红白黑

    高干子弟海外生活:红白黑

    当杨虹远行,当谢青远行,当秋媚远行,他们选择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对幸福的追求。美丽生命无声消失水底时,最后一个求救电话却打给了那个无法爱她的人。同床异梦,待她离去才知道血脉仍存,她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历史的序幕终揭开一角,谢青却走上了不归路……血的记忆被重新撕开,到底该忘记还是刻骨铭心?黑钱是否能洗白?该书首次展现了鲜为人知的高干子弟海外生活以及江浙一带草根华人传奇的异邦蛇头经历。用质朴简练的语言和扎实的故事铺陈,结合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将上一代的命运与遭际和当代海外移民相结合,展现了一批远行的华人红白黑三道渲染难辨,曲折离奇,充满偶然性戏剧化的命运。
  • 有些事永远不要等:一生必须从容面对的50件事

    有些事永远不要等:一生必须从容面对的50件事

    本书内容包括:尊师不能等、感恩不能等、示爱不能等、结婚不能等、生育不能等、改变不能等、告别昨天不能等等。
  • 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

    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

    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我是S.W.A.T特警部队的中尉斯沃特,我的队伍总共67个人,6名军官带领6支小队,而我就是队长。这里,我给你们讲述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为何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