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1000000010

第10章 《师说》写作的意义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重要教育论着,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年)写成并公开发表的。从文章表面看,似乎是应弟子李蟠的要求而写的赠文,但实际上它不是一般的随意发表议论的作品。他对来学古文的弟子特别强调师道,而不谈如何学习古文如何写古文,这是有客观社会原因的。

韩愈为维护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积极倡导复兴儒学和推动古文运动。要做好这两件重大的事,除了大力开展宣传之外,还要汇集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努力,形成有力量的社会运动,冲破旧思想的障碍。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不能有什么团体,而师弟子关系比较适合于思想联系。当时没有师弟子密切联系的社会风气,要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风气,需要有人带头,敢以“师”为职,以“传道”为任,开展“传道授业”的宣传教育活动;还要制造新的社会舆论,从理论上来肯定教师是人类社会的必要工作,教师的职责首要的是“传道”,改变人们的旧观念。

韩愈从9岁在汴州任观察推官开始接受学生,到35岁任四门4博士接受更多的学生,前后六年的教育活动,引起社会较大的反响,有部分人积极赞成,而更多的人则激烈反对。赞成与反对的焦点,集中在师道问题上。社会运动要继续前进,就需要解决思想理论上这个关键问题。他反复思之,议论不能不发,于是抓住对学生赠文的机会,写了《师说》,公开发表了议论。

在教育领域思想斗争中,《师说》提出的新观点,对当时士大夫的旧思想旧习气是一次极大的冲击。由于唐王朝建立以来,宗教势力有所膨胀,儒学地位不高,社会影响削弱,儒学的师道观念已淡化。

再由于科举制度盛行之后,士人依靠文学来争名位,文学的重要性超过经学,学风和思想观念都发生变化,“文士撰文,惟恐不自己出”,竞相显示才能,不以师传为荣,而以求师为耻,当时学校虽有传经博士,科举虽有明经之科,但无人以“传道”之师自任。韩愈感叹说:

“自汉氏以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及于今则无闻矣。”

当时知识分子中普遍的风气是“耻学于师”,根本不承认师弟子关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不承认师弟子关系,主要是由于考虑社会地位关系问题。不打破这种顽固的旧思想势力,复兴儒学运动、开展古文运动都要受到阻碍。韩愈挺身而出,敢于为师,凡是来向他请教的,他都不拒绝,“来者则接之”。他说:“人之来者,虽其心异于生,其于我也皆有意焉。君子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宁有不可告而告之,孰有可进而不进也。言辞之不答,礼貌之不称,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韩愈有接受弟子的实际行动,又发表《师说》提出新的观点,在士大夫中引起巨大轰动。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这个轰动一时的事件:“今世不闻《进士策问》。

《重答翊书》。

4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与众不同,有了接待后辈的声名,名之所存,谤也随之,庸俗之见的存在,使思想斗争更为激烈。当时柳宗元对韩愈遭习俗攻击时所采取的态度,是值得注意的,柳宗元支持韩愈关于师道的主张,指出那些咒骂攻击韩愈的人,实如蜀犬吠日。但他当时政治上处于因罪受贬的困境,他说:“世久无师弟子,决为之,且见非,且见罪,惧而不为。”在衡量个人政治上的利害之后,他不赞同韩愈公开树旗立名的做法,极力回避师名,他在《报严厚舆书》中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无以韩责我。”柳宗元避名就实,实际上也接受弟子,但他处在偏远地区,所发挥的影响不能不受到一些限制。韩愈不畏攻击毁谤,以《师说》为宣言,坚持主张,敢为人师,旗号一张,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引起社会风气逐渐转变,因此《师说》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具有进步意义。

对于《师说》,历来有不同的分析评价。从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师说》在理论上是具有新意的。

1·《师说》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在唐代中期“不闻有师”的社会条件下,这种观点是有重要意义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论点,直接否定“生而知之”,与儒家传统思想有出入。儒家的祖师孔丘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孟轲进一步发挥了这种生而知之的思想,认为圣人是先知先觉者,可以不学而能,不虑而知。历史上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曾对这种唯心主义先验论思想进行斗争。东汉的王符就认为“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所以,“人不可不就师”韩愈受王符等人的思想影响,再结合自己对社会普遍观察的结果,得出了“人非生而知之者”

王符《潜夫论赞学》。

的论点,否定了“生而知之”,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者必有师”这个观点有了充分牢靠的理论依据。就这一点来看,《师说》在认识论上靠向唯物主义,与韩愈自身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相矛盾。既然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人都有不知道的事情,人人就都有学习的必要。如果有疑难而不肯学习,疑难就会长期存在,不会自行解决。所以人必须学习,一定要有教师指导,教师是人类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

·《师说》提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其本任务自古以来,关于教师工作任务的言论和事例不少,如孔丘,他以教师为职业,教训学生们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他对学生传授《诗》、《书》、《礼》、《乐》,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许多问题,虽然他没有具体规定教师的任务,但他实际上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荀况曾说:“师者,所以正礼也。”师长是弟子们学礼的准则;汉代扬雄曾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们虽然做了教师工作或从某一方面提出教师的任务,但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概括的定义。韩愈总结了以往教师工作经验,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规定教师工作的三项任务,都有它特定的时代的阶级的内容。所谓“传道”,是《原道》一文中所论述的儒家的仁义之道,要求按儒家仁义之道去修养,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所谓“受业”,是儒学的“六艺经传”与古文。所谓“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三项任务中,最主要的是“传道”,“授业”和“解惑”都要贯串“传道”,为“传道”服务,这就规定了教师实际的政治作用是为封建统治服务。在历史上韩愈首先提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他的文字表述比较概括,比较明确,有主有次,一经《论语泰伯》。

《荀子修身》。

《法言学行》。

5他提出,流传为共知的名言,也为以后的教师所接受。韩愈这个观点,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它的影响延续到现代。

3·《师说》提出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这种教育思想有历史渊源。《尚书咸有一德》已有“德无常师,主善为师”的主张,有善德的人,即以之为师。孔丘提出“就有道而正焉”,也是主张学无常师。其弟子子贡曾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就较具体地说明学无常师的主张。但这种思想,到了科举盛行文学风靡的唐代,已被人抛弃了,不再以“道”为求师的标准。

武则天当皇帝时,更无标准可言,任命学官不根据真才实学,诸王驸马皆可为国子监祭酒,学官空有其名,无教学之实。到代宗时甚至由大宦官鱼朝恩兼任祭酒,凭藉权势,以胡说八道滥充讲经。德宗时虽有点不同,但任用学官“多循资序,不考艺能”,任用教师既无公认的标准,一般人对教师也不看重。韩愈极力要矫正当时由贵戚或凭年资来当学官的风气,所以反对以社会地位和资历作为择师的标准。

韩愈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传道”,学生求学的主要任务在学道,能否当教师也就以“道”为标准来衡量。谁先闻道,谁就有条件传道,起教师的作用,年龄比较大的,闻道在先,可拜他为师,年龄比较小的,闻道在先,也可拜他为帅,这样做就完全以道为师。因此不论一个人年龄大小,也不论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凡有道就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社会上有道的人不少,皆可为师,求学的范围就不应受到限制,而应当学无常师。他举出孔丘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的历史事例,说明应该向一切有专长的人学习。善于学《论语学而》。

《论语子张》。

习他人的长处,才能成为“圣贤”。在不闻有师的社会条件下,提倡“学无常师”,当然会使人感到危言耸听,但他借用孔丘的事例来加强论据,使士大夫们无法加以否定。韩愈提出以道为师、学无常师的主张,在当时对打破士大夫们妄自尊大的心理,促进思想和文学上的交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师说》提出师弟子之间可以“相师”,确立比较合理的师生关系韩愈观察了社会中各种职业的人学习的不同情况,经过分析比较,指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认为这种做法合理,比士大夫们表现得更为明智。士大夫应当矫正“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形成相互学习的新风气,相互学习不限于同辈朋友之间,也要实行于教师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年龄有差别,而闻道则不以年龄大小定先后,学术业务也可能各有专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一定样样都不如教师,如果某方面有专长,也可以此条件而转为教师,教师不一定事事都比弟子高明,为了扩大知识,向有专长的人学习,也可以转为弟子,教师与弟子可以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把师生的关系,不再看成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这对强调封建性的师道尊严、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否定。这种具有辩证法因素的民主性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师说》这篇教育论着,也存在着思想上的阶级局限性,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完全以道统思想为立论的依据。规定教师有“传道”的重任,这“道”在文字形式上是仁义之道,具体内容则是实行封建专制政治制度。道统中的关键人物孔丘被尊为最高圣人,《师说》中的绝大部分论点,都是从孔丘的言论和事迹中寻找历史根据,所以他不可能更广泛地总结经验,提出更多的创见。第二,存在轻视劳动人民的阶级偏见。他虽然提倡“学无常师”,但受了孟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响,带有封建士大夫的优5越感,瞧不起他认为下等的劳动人民。他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劳动人民被视为下贱愚昧,根本不值一谈,以下贱者的事例来激励高贵者重视从师问道,他把学习的范围局限在士大夫范围里。第三,轻视教儿童习句读的童子之师,认为教习句读,没有传道授业的意义作用重大,对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意义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同类推荐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盗梦工厂

    盗梦工厂

    工业化的学校模式已有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它还能满足今天的需要吗?学校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赛斯·高汀在这篇三万字的意见书里指出,互联时代需要的不是读死书的考试冠军,不是听指挥的产业工人,而是独辟蹊径的追梦者,是敢于打破成规的领袖、企业家、创业者、艺术家。本书于2012年2月27日发表在作者的博客上,由多篇短文和博客文章集合而成。作者在书中简述了现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大胆而独到的设想和建议,并开放版权,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热门推荐
  • 双色羽翼的神冥公主

    双色羽翼的神冥公主

    神冥公主蓝铃因为一些原因跳入转生池神王让她的哥哥朋友老公门下来找她可是蓝铃已经失忆了外貌也变了他们嫩找到她吗?他们又在人界发生什么事
  • 幽冥传说

    幽冥传说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什么是鬼?阴曹地府,荒山古墓,洪荒巨兽,世界奇迷,龙的传说………。主角将带你进入恐怖,探险,激情,离奇……的世界推荐朋友的书:笑傲大明书号:158519
  • 邪王萌宝:财迷娘亲求抱抱

    邪王萌宝:财迷娘亲求抱抱

    (宠宠宠)她为财而死,意外穿越成有爹嫌弃没娘爱,庶姐庶弟都来踩,还带着一个奶娃的废材。一怒之下从寡情老爹回敬到作恶庶姐,然后带着奶娃包袱款款去寻宝。岂料半路竟有无耻妖孽抢她的娃!他是邪魅俊雅,只手遮天的腹黑邪皇,然而她却不屑,满世界躲他。“靠!你丫到底要干什么!”某妖孽邪魅一笑把她压倒:“我要孩子。”“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她声嘶力竭宣告所有权。妖孽凤眼一眯,薄唇慢慢逼近:“没关系,我再要一个孩子……””啊!!!“后来她才知道,她的所有孩子,都是这妖孽的……
  • 时空猎人之重生

    时空猎人之重生

    何缘在学校上着体育课时被一道蓝紫色的晴空霹雳击中,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阿达拉大陆成为了一名猎人看他如何征服大陆成为最强者破碎虚空回到主宇宙!
  • 时空之芒

    时空之芒

    自从天上坠下金色流星,上官凌宇的世界变改变了。来自神界的妹妹,意外觉醒的超人天赋,黑暗魔神的不断追杀。若踏上这条路,注定是要忍受爱与恨煎熬的无尽轮回,但是,怎么能不走呢?当银色的光照亮大地,时空的光芒在虚空交接,创世的力量将挽救众生。
  •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奔向辉煌——编辑前言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改朝换代的巨变,世界大战的烽烟,内忧外患的困扰,改革开放的雄风……使中华民族走过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记住昨天,是为了明天。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回视中华民族百年来所走过的道路,记住英勇悲壮,记住成败荣辱,记住发展与坎坷,记住辉煌与使命,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更加认清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以更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认真策划并努力组编了这套反映中华民族百年概貌的大型史典丛书《20世纪的中国》。《20世纪的中国》,按照大项领域,分为政坛……
  • 超穿越狂潮

    超穿越狂潮

    高考落榜少年陈天,因偶然机遇穿梭回到了一个与历史相差甚远的三国时代,一段充满激情与欢乐的故事此拉开帷幕……(如果你只是认为这是普通的穿越古代收后宫的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 微雨落心

    微雨落心

    你三千青丝化我两世情愁,千年轮回却不及你半步爱恨。。。若你还在,请记得我依然在这里等着风,等着你。。。
  • 凝翾殇

    凝翾殇

    ---一语江湖,铮铮侠骨,断给了丝丝柔情;辗转时光,漫天碎花,纷飞了岂止回忆。---痴情翾,魂牵梦断时,泪洒枕雨湿;糊涂赫,幡然醒悟时,恨溢人已逝。---他们,一个是华丽蜕变的南宫凝翾[xuān],一个是冷若冰霜的蔚[yù]凌俊赫。---他的六年又六年,换来的是与她的相遇,而这场相遇,又彻底改变了她的五年。他们之间,怎能一个真相抵尽?所谓的错爱到底是谁做了谁的替代?无法预料的仇怨又究竟应不应该?如果说相遇是命中注定,那么上天便给了他们太多的考验。种种的烦扰纠葛,最终将会换来怎样的尘埃落定?---跻身江湖,多少人中了身不由己的毒,多少人被下了红尘凡情的劫。他动了情,她痴心种,他和她,又岂止赫与翾?江湖纷乱,你不懂我,我亦不明你心。多少最初的真实,变成了逞强的谎言。正所谓“落花纷飞,怎奈流水急湍;情根深种,怎敌情失念断”。---在这个牵动情肠的江湖之中,一场痴情爱恋将会上演......
  • 上级

    上级

    大学校长上任不久就被“双规”。尔后一系列事件轮番上演,校区征 地、资产重组、外商投资、大学扩招等等,先后将副省长、教育厅长、组 织部副部长、公安厅副厅长等诸多官员卷入其中。 “上级”,这一团混浊里面的一个虚无而又实在的方向,所有人都在 等待,仿佛“上级”可以解决这一切。政协委员黎江北在调查案件的时候 ,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