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6600000069

第69章 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7)

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过去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缺陷。一是对城市干部、职工的保障水平很高,国有单位的职工生老病死都有保障,但覆盖面小,农村则靠人民公社实行五保;所以覆盖面也很小。二是社会保障是通过单位来实现的。改革以后,单位变化了,有的改制了,有的不景气,有的破产了,但过去形成的企业积累都通过上交利税,交给国家了,现在无力保障。80年代以后就进行了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现在国家设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作有了很大成绩,但问题还很多,要建立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等方面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是对社会起稳定作用的基本条件。

(2000年第4期《学海》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与原因分析中国农民是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公社的解体,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体的分化,关系着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宏观形势的安定与否,许多社会现象的因和果,都与农民群体分化的状况有关联,所以,在现阶段研究农村阶层结构分化这个课题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但由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同时还在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这两种转变交织着同时进行,大大增加了转变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产生了种种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分化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出现了很多中国特有的分化过程和分化现象,产生了一些中国特有的社会阶层,其中有些是暂时的、过渡性的,有些则会成长为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认识。

1978年,中国有962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9014万人,见《中国统计年鉴(1999)》,以下的人口数字引自此书。

占81.1%。这7.9亿人被组织在5万多个人民公社里,实行集体所有、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平均分配,身份都是人民公社社员。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正在进行着一个工业化过程,按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规律,这也是一个农民大量减少、大量进城、同时进行着城市化的过程。但因为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不能自由流动,户籍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出现了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一方面是快速的工业化;另一方面是农民的绝对量还在逐年增加。到1998年,农村人口增加到万人,比1978年增加7854万人,平均每年递增392.7万人。

年中只有两年例外:1984年比上年减少394万人,1992年比上年减少481万人,都是因为这两年第二、第三产业超高速增长,国家户口政策有所松动的结果。

历史规律的作用是不可抗拒的。从1978年到1998年,年间,全国人口从96259万人,增加到124810万人,纯增2855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纯增20697万人,每年城市人口纯增1034.9万人。有一小部分是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大部分则是农民以各种形式进入城镇,成为城镇居民。如通过考入大中专学校、参军转干、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转正、讲师以上知识分子家属随迁、特殊工矿区招工转正、城区扩大土地被征地农民就地转为居民等等。20年间共有15601万农民进入城镇,平均每年有780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所以,到199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30.4%,平均每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当然,如果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户籍制度的限制,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还会高得多。199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939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18.4%,第二产业占48.7%,第三产业占32.9%。这已是一个中等工业化阶段的经济结构,但城市率只有30.4%,出现了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与原因分析化的局面,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社会的全面进步。近几年市场疲软,许多商品在人均产量并不高的情况下,却销售困难,这与城市化滞后是有关系的。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准备要“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到小城镇落户,以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一年过去了,关于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政策还未正式出台,东部沿海诸省市的小城镇建设热情继续高涨,中西部则反应平淡,而农民进小城镇的劲头倒不如1992、1993年那样踊跃。

可见,企图通过发展小城镇来加快城市化步伐这着棋能否走得通,还得看几年。

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取得成功。80年代初期,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农民得到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生产的经营权,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得到了自主和实惠,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农业连年丰收,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二是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出,原来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大家不好好干,田种不好,一分到户,人均1.5亩田就不够种了。农民要致富,就要找门路。而这时城市和工业改革还刚起步,本身还有许多富余职工和人员要安置,所以城门对农民是关着的。于是农民就依托或依照人民公社时期办社队工业的基础和经验,自找门路,自置设备,自己办厂,自学技术,自主经营,办起了乡镇企业。1985年以后,中国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只有万个,职工5208万人,到1995年发展到2202万个,职工12862万人,乡镇企业创造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财富,成为国民见《人民日报》,1998年10月19日载《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镇企业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农村出现了两个新的社会阶层:一个是农民工阶层,他们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收入主要从第二、第三产业取得,但户口在农村,还承包着集体的耕地,农忙季节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其中大多数人是离土不离乡,仍居住在农村,不享有城市居民的各种补贴和劳保待遇。另一个是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他们是乡镇企业的经理、厂长、会计、主要科室的领导和供销业务人员,他们对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有决策权,与农民工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他们在集体企业里,没有所有权,但有经营决策权,他们的收入较高,但户口在农村,也承包有集体的耕地,身份还是农民。

农民工和乡镇企业管理者这两个新的社会阶层,自8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90年代中期在全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苏南、浙北等长江三角洲和珠角三角洲等地区,乡镇企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涌现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和大群的农民工人。但目前的乡镇企业正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1996年乡镇企业发展到了顶峰,当年,乡镇企业达到2336.3万个,职工人数13508.3万人,其中乡办企业40.6万个,职工2958.8万人,村办企业114.3万个,职工2994万人。

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受国家财政、金融、信贷和产业等政策的调控,加上近些年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个体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使乡镇企业,主要是乡办、村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面临了空前未有的严峻的外部环境,集体的乡镇企业这几年进行了全面的改制,以求摆脱困境,求得新的发展。这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乡镇企业改制,大致是从1995年秋冬开始,到年底基本实现,前后3年多,因为涉及认识差异和意识形态的问题,所以实际是在市县以下静悄悄进行的。以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与原因分析苏南为例:“目前,苏、锡、常地区80%以上的乡村两级企业已完成改制。苏州市1999年初的统计,全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乡镇企业共11301家,涉及总资产435.4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81.6%,资产总额的64.6%。大致的做法是:大批小(型)、微(利)、亏(损)企业,经公开竞价拍卖为私有企业;一般中型企业改制为经营者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些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改制为集体参股或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这次改制,苏南乡镇企业的资产结构中,集体资产的比重已下降到40%以上(主要是土地等不动产)。”改制后,企业清理了债权债务,加强了管理,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转。“苏州市1998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完成工业增加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利润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无锡市1999年年初乡镇企业开工率达到99%以上。可以说,乡镇企业的这次改制是初步实现了,而且也已初见成效。

农村这次乡镇企业改制,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制以后,原来属于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改变为个体或私营企业,如苏州市的吴县市,1998年农村有内资企业3135个,改制2924个,改制为个体、私营企业的2438个,占83.4%。经过这次改革,农村的社会结构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有些阶层迅速增加,有些阶层大量减少,阶层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989年,经过社会调查,笔者依据当时农村社会分化的状况,提出:农民已分化为八个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同注。见《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5期载《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启示、问题与趋势》。

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社会分化的原因。1989年时在乡镇企业中,虽然乡办、村办的集体企业个数只占1868.6万个总数中的6%,但集体企业的职工却占全部乡镇企业职工的50.4%,总产值占全部乡镇企业总产值的65.4%。集体企业在全部乡镇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时农村社会结构中,笔者列出了5个与乡镇企业有关的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个体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这些阶层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乡镇企业的兴衰有直接关联。现在乡镇企业一改制,产权所有制变了,上述5个阶层和整个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也就跟着起变化。乡镇企业改制了,原有的厂名、原有的生产过程、生产的产品以及经营内容都没有变化,但企业内部的人的经济地位和人际关系等都变化了。

第一,多数乡镇企业管理者将转为私营企业主,使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大量减少,而私营企业主阶层大量增加。在这次乡镇企业改制中,有大约70%~80%的集体企业以各种形式拍卖、转让了。购买者多数为原来企业的厂长、经理、供销科长或其他中层以上干部,也有一部分是本乡或农村的干部及其亲属,例外的极少。这些人购得该乡办或村办的集体企业后,原来的职务名称都未变,厂长还是厂长,经理还是经理,但他的经济地位却变了,拥有了该企业的所有权、处置权和经营决策权,就成了该企业的老板(有的要经过几年经营,把购买该企业的价款还清),成了名副其实的私营企业主。因为统计系统的统计口径未变,还是把这部分企业统计在集体企业的改制企业里。如果,按实有状况统计,那么,现在全国的私营企业主这个阶层,还要增加60万~80万个,超过1998年统计的农村私营企业主的总数。

第二,农民工和雇工这两个社会阶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9年,笔者根据当时的状况,把这两个阶层做了区分,虽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与原因分析他们都是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都主要从第二、第三产业取得收入,但农民工是受雇于集体企业,为集体劳动,他们在名义上至少和乡镇企业管理者是平等的,同是集体企业所有者的一分子,也确有参加民主管理的机会,少数人甚至有成为厂长、经理的可能。雇工是指受雇于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是雇主的伙计,社会地位是不同的。现在乡镇企业一改制,相当多数的集体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这些集体企业里的农民工也就多数转变为雇工了。1989年,全国私营企业雇工才142.6万人,个体工商户雇工约为694万人,两者共为836.6万人。而当年乡办和村办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职工共为4720.2万人,雇工和农民工两者之比为1∶5.64,到1997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有雇工3736万人,而乡办和村办集体所有企业的职工为5326万人,雇工和农民工两者之比为1∶1.43。但这是笔者前面讲的,是统计系统按原有统计口径统计的,实际在乡办、村办的集体企业,已有70~80%以上转制为个体、私营企业了,这里的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也就变为雇工了。如把这部分已转制的农民工统计到雇工类里,那么,现在农村的雇工总数已大大超过农民工。

第三,在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改制初期,为了平稳过渡,企业一般都保持了原有的职工就业关系,即使有的企业辞退一部分职工,也主要是辞退外地来就业的工人(因为辞退外来工,阻力最小),但是,集体企业改制后一两年,各方面关系稳定了,企业主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也为了更加便于管理,在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减员增效方针的口号下,多数企业就大批裁减本乡本村籍的职工,有的甚至超过了企业的实际需要。不少转制企业在裁减本地籍职工之后,再重新招雇外来工。外来工更听话,更便于管理,工资福利待遇更低。据笔者在苏南等地调查,现在在原来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出现了一大批下岗的乡镇企业职工,这些职工有的在集体企业里已干十多年了,一旦下岗,多数一时还找不到新的就业门路,干农活是不习惯了,收入大幅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的农村社会问题。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民生

    中国人的民生

    从阶层和财富的全新视角,观察中国民生,以独到观点深入解析工资、住房、税收、通胀、养老金、福利、保险、生存等中国十大问题。关注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揭示经济问题背后最本质的原因。作者借鉴西欧国家发展模型,勾画了一幅财富分配更加均衡、民众休闲时光更多的福利社会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蓝图,探寻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可行良方。
  •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回顾我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我们讲这样的理论、钻研这样的理论底气足、热情高。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从孔夫子创立儒学开始, 中国就有重视理论思维的传统。理论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实践, 但它又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理论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掌握, 将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热门推荐
  • 兵之荣耀

    兵之荣耀

    保家卫国终不悔,驰骋疆场献青春!保家卫国终不悔,驰骋疆场献青春!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 我的大唐我的梦

    我的大唐我的梦

    一个成绩差得出奇的学生,被富二代的宝马车撞死,意外穿越到诗仙李白身上。然而尴尬的是,他对作诗只有一知半解,并逐步了解到李白的真实身份乃是被李世民害死的太子李建成的玄孙,从而被迫卷入一个巨大的历史漩涡之中。但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已经深入人心,他怎么办?面对奸相杨国忠的及爪牙的咄咄紧逼,他是在逆境之中是如何一步步从无到有?本作品情节纯属纯构,请勿模仿。
  • TFBOYS:巧克力味的旅程

    TFBOYS:巧克力味的旅程

    这段很长的路我想陪你一直走下去。—题记。人物:苏叶宋言暖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林日辰。结局:BE
  •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现代职场精英舒心,穿越成了受尽欺负的农家女狼心狗肺的亲戚想把她轰走,她好运遇贵人,逢凶化吉。凭借现代先进的护肤配方,她带领全家发家致富。极品亲戚想来沾光?没门!贪婪官员想夺我家产?做梦!贫穷小农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扭转乾坤,掌握自己的命运,谁也别想欺负到她的头上。银子滚滚来,可是,美男怎么也滚滚来了。啊啊啊,这么霸道,可不可以不要?
  • 绯闻影后:帝少的贴身私宠

    绯闻影后:帝少的贴身私宠

    五年前,他因为一段大尺度的视频,欲杀死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五年后,她化身国际影星“东方女神”,带着帅气儿子和绯闻男友成功归来。情场路上,看两人如何厮杀;商场路上,看两人谁赚谁赔……
  • 逃亡星轨

    逃亡星轨

    林兮棠一直觉得自己称得上是个技术帝霸道总裁,但多年以后她才明白,身边的小伙伴其实一个比一个背景高大上,自己这个霸道总裁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在坑爹小伙伴的鬼(痴)畜(汉)攻势下,林总裁被迫踏上逃亡的道路,她一边嘤嘤嘤哭着喊“不要不要”,一边推倒了整个可知宇宙。
  • 神级美女系统

    神级美女系统

    一开始,混血萝莉拜我为师,我没有在意,毕竟她年纪还小。后来,富家千金要嫁给我,我还是没有在意,因为我们俩不到结婚年龄。再后来,功夫美少女、御姐女上司、乖巧俏女仆一个个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等到她们都要做我女朋友的时候……聂光明忍不住仰天大吼道:“这都是缘分,不,是系统的错!”
  • 不可思议的幻想乡

    不可思议的幻想乡

    只是作者本人先从秦心的角度来写关于幻想乡的作品秦心面无表情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怎样的故事幻想乡引来又一次崩坏的异变?初次投稿可能不是很好不待见也没啥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