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9100000048

第48章 魅力之源(2)

忽然,总理诙谐地说:"记者同志也不抢镜头了,要是能给咱们照张相该多好啊!"大伙先是一愣,继而明白过来,一下子簇拥在总理身边。在欢声笑语中,记者摄下了这幸福的一瞬。桂林站在总理前边,甜甜地笑着。难怪她这么急切盼望这张照片。可希望一次次落空,许多天过去了,邮递员并没给她带什么。莫非日夜操劳的周总理把这件小事忘记了?

总理又看演出了。桂林可不客气,当着众人,劈头就问;"总理,你怎么说话不算数?"话一出口,她又暗自悔恨自己太冒失,跟总理这样说话太失礼了。

总理非但没怪她,反而认真地思忖: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了"小老乡?"左思右想,还是想不起来,他问道:"我哪句不算数?"声音是那么平和。

"您不是答应送我相片吗?"

"噢!"总理笑着问道:"咦,相片不是送到你们海军司令部了吗?"

"可是并没有给我呀!"桂林还不让步。

总理当即指示周秘书:"再给她洗一张6寸的,要布纹纸的,洗完后当面交给桂同志!"杨桂林这才满意了。

那天,桂林刚从外地回来,照片就送到了。周秘书如释重负地说:"桂林,我可完成任务啦!"杨桂林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是一张多么珍贵的照片啊!看着照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回忆起件件往事:

旧社会,杨小亭一家生活很苦。身怀绝技的杨小亭的师妹"天凤娘"婚后双双登台,却糊不住全家的嘴。没办法,杨小亭一家漂泊四方卖艺。大女琪林,二女桂林,儿子宝林,几岁就粉墨登场,给父母演些小配角。1946年,杨家老小在张家口演出。正在那里视察的周恩来,陪同美国代表马歇尔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观看了他们的节目。那精彩的表演,使马歇尔目瞪口呆,赞不绝口。谢幕时,周恩来拉着杨小亭的手,鼓励他说:"人家在夸我们呢,要继续努力呀!"

全国刚解放,总理就请杨小亭参加中国杂技团的筹建工作。1952年5月2日,杨小亭正在中国公园"五色土"坛上演出,周总理来了,为了不影响台上台下,他就坐在阴凉的砖地上,饶有兴趣地观看。周总理工作那么忙,还一次次地派车把杨小亭接进中南海,让他为中央首长演出,与他共商振兴杂技事业的大计。总理就是这样,心里装着全中国、全世界,也装着这样一个饱经风霜的艺术之家!

桂林抚摸着照片,思前想后,两颗晶莹的泪珠压眶而出。她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周总理的期望,做个优秀的杂技演员。每次下部队,她都吃苦耐劳,真有一股不怕掉肉的干劲。有一次,桂林和战友们刚从海防前线回来。总理一见面,就关切地问:"小老乡,你怎么这样瘦,是不是病了?"桂林只好实话实说:"我们下部队8个月!"总理听完,环顾一张张削瘦的脸,心疼地对有关领导说:"经常下去是应该的,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还有一次,总理听说:"小老乡"在练走钢丝,问她怕不怕,有没有保护措施。"小老乡"满不在乎地说:"不怕!用不着什么保护!""要有保护措施!"总理急了,"告诉你们领导,在钢丝下设一张安全网,一定要保护好演员!"有总理的保护和关怀,杨桂林和演员们真感到幸福。

20多年来,"小老乡"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如今,她早已是一位既通杂技,又精魔术的多面手了。和同在一个部队的弟弟杨宝林,不但继承了父亲的大型古彩戏法,而且还有创新。1964年,全军文艺会演,他曾荣获"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员奖",姐弟俩都曾荣立三等功,人称他们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杨家姐弟"。对一个演员来说,观众惊奇、赞叹、陶醉,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享受!

每每遇到困难,想起总理的关怀和鼓励,杨桂林便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每每要泄劲时,想起总理的期望,人民的瞩目,她便增加了无穷的力量。是的,自己的演技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人民。自己呈现给观众的应该是美的艺术,美的心灵!

周总理重逢黑子表妹

1961年8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庐山召开。那天晚上,庐山疗养院礼堂的灯火通明,圆舞曲的乐声随风传遍浓密的松林。开了一整天会的周总理,正和一位26、7岁的女青年轻松而娴熟地跳舞。女青年叫陈珍华,是庐山管理局会计。她有些拘谨地笑着问总理:"我想提一个人,不知总理还记得吗?""哪一个?""小名叫黑子。"总理感到十分意外,又高兴地问:"黑子?你知道她吗?"又问:"是你的什么人?""是我爱人的母亲。"陈珍华答毕,圆舞曲的乐声也正好结束。

总理既高兴又有些激动地挽着陈珍华的手走进休息室。待卫长成元功也陪同走了进来。总理说:"我们坐下来谈谈,不成,请你把她的名字和工作单位记下来。"总理呷了一口茶又向陈珍华说:"你爱人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单位工作?"

"我爱人叫钟则朱,他在庐山植物园做会计。"

"你们什么时候么在山工作的?"

"1959年,以前就在庐山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去南京工作了几年,这是第二次来庐山工作。"

总理关切地问道:"你们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住在芦林植物园宿舍。"

"你母亲身体好吗?"?

"她身体不太好。"

"过几天我要去看望你母亲,先代我向她问好。"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陈珍华刚上班,便接到庐山公安局的电话通知:"周总理今天要到你家来看望你母亲……"因为电话里没说清楚具体时间,陈珍华也不便问,就立即向组织请了假,并打电话告诉丈夫立即回家等候。

61岁的"黑子"万贞站在自己小房间的窗口,仰望汉阳峰上的白云翻腾。她戴着用绳子套着耳朵的老花眼镜,穿着一身已洗得泛白的黑色衣裤,衣服袖口处还有几个补钉。她那稍长而微宽的脸庞上,前额较高,眉毛宽而略浓,鼻梁挺拔,嘴形略瘪。白发向后梳成一个髻,发夹把它紧紧拢着。看上去,是位敦厚、老实而有些老态龙钟的人。这时,她回想起童年时代,在淮安外婆家中和七哥(周恩来在大家庭中排行第七)一起生活的情景。

当时,外婆家请了一位教书先生,自己和七哥,还有怀芝姐姐(万怀芝是黑子的堂房姐姐),在一起读书。七哥书读得最好,他从小天资过人,字写得好,诗又做得好。8岁时候,"黑子"不想读书了,便逃学,一个人躲在花园静处玩耍。母亲知道后,差点挨打,多亏七哥出面才劝阻住。后来七哥去日本,临行前她还做了布袜子给他。自此分手,一晃就是几十年!"难怪人也老了。"她一面想,一面喃喃自语道。

钟则朱、陈珍华和7岁的儿子振庐及弟弟建华都怀着既兴奋又激动的心情等待总理的到来。谁都不忍去打扰沉缅于回忆中的母亲。

大约下午1时左右,总理在老占和成秘书陪同下来了。一见面,总理和钟则朱握手时便说:"我是来看你母亲的,不能有任何个人要求。"

"七舅放心,不会有的。"钟则朱答道。

总理进入客厅后,就向黑子住的房间走去,这时陈珍华已把黑子搀了出来。总理双手握住黑子的手,满怀深情地说:"妹妹,你好啊!"

黑子含着泪珠微笑着仔细端祥着总理,激动地说:"七哥,我们几十年没有见了,真没想到,在庐山见面。"

总理的眼角有些湿润,他说:"整整50年口罗。"

大家落坐后,总理又问:"你身体怎样?"

"不太好,时常发病,天热好些,冷天就不行了,就是怕冷。"

钟则朱和陈珍华把刚沏好的庐山云雾茶端到总理、老成、老占和母亲面前。陈珍华补充说:"妈妈天冷就不能起床,这个毛病不能饿一下,也不能吃得太饱,受了凉也会发。"

总理看着黑子表妹并指着陈珍华笑着说:"她还知道你的小名子呢。"

黑子笑道:"我和他们说过的。"

总理揭开茶杯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朝着钟刚朱问:"云雾茶是你们带去北京的?"

钟则朱说:"是的,去年出差去北京,母亲叫带点云雾茶给舅舅们尝尝。我去风宇(总理的胞弟)舅舅那里看望了几次。"

总理稍带严肃地说:"以后不要带东西了,不要加重你们的负担。也希望你们要模范地遵守中央的不请客、不送礼的规定,千万要注意影响。"

总理一面说着,一面又朝向他们的孩子振庐,问:"你们几个孩子?"

"两个。"钟则朱答道:"这是大孩子,还有一个小女孩在扬州,叫振宁。"这时陈珍华已把振庐拉到总理面前,要他叫舅公。

总理摸着振庐的头,笑着问:"上学了没有?"

陈珍华帮孩子回答:"刚上学。"

总理又扶着振庐的肩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长大了争取当解放军,保卫祖国。"

振庐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跑到一边去了。

总理又对钟则朱和陈珍华说:"你们有了两个孩子,以后要注意节育了。女孩子怎么在扬州呢?"

陈珍华说:"我们前几年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工作,振宁是在南京生的,后来我们又回庐山工作,就把振宁留在扬州老家了。"

大家正谈得高兴的时候,"黑子"老人忽然两眼呆滞,接着眼睛和嘴也紧闭上,双手紧紧抓住沙发,还有些发抖,整个人好象在痉挛似的。

总理一惊,但很沉着地问:"是发病吗?要不要赶快请医生来?"

"不用找医生,是老毛病。""因为妈妈今天太高兴了,过一会儿就会好的。"

钟则朱赶忙一只手拢住母亲的肩,另一只手给母亲由上而下反复抹着胸口,不到两分钟,老太太吐了一口气,眼睛睁开了,人渐渐恢复了正常。

陈珍华端起一杯水给母亲喝了一口,总理递了一支烟给妹妹,要她顺顺气。

黑子已经一切正常,她朝总理及老占、成秘书说:"没有事的,刚才让你们受惊了。老毛病,日本人来的时候就有了。"

总理仍不放心,关切地问:"要不要让她休息一下?"

黑子说:"不要紧的,这个病说发就发,说好就好,没有关系。我们兄妹难得见面,还是大家谈谈。"钟则朱、陈珍华也说:"不要紧了,七舅放心。"

总理又看了一眼黑子,感到一切都恢复正常了,才继续说:"你们知道万家(是总理的外婆家。总理的生母万氏是万贞的姑姑,又是舅母,万贞的生母周氏是总理的姑姑,又是舅母。)还有哪些人?还知道哪些亲戚?"

钟则朱说:"万家绪生舅舅在杨州。十三姨娘万怀芝以前在扬州,抗战后就搬上海。1937年,我随母亲到过外婆家里,见过二舅舅、四舅舅、六舅母等,还有陈家姑婆婆和陈家小姨娘,四舅舅家在运河上工作。"

在谈了一会大家族情况后,总理又关心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他转向成秘书说:"小成,记一下,回北京后,帮我寄点钱给他们。"

总理转向黑子笑笑说:"儿子、媳妇对你好吗?你想吃些什么?"

黑子说:"他们待我蛮好,你放心。我想吃些油条泡开水,平时就是粮食不够吃,不知怎么搞的?"

"这几年受天灾人灾的影响,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粮食是紧张些,以后会慢慢好转的。"总理说。

总理又问:"你们吃饭怎么办?"

陈珍华说:"早餐我做饭,中午则朱做,我在牯岭街上吃。"

"你们烧煤还是烧柴?"

"单位集体修林时,分些柴,有时也上山砍点杂柴烧。"

"庐山的木炭也不少,每担3元6角。蔬菜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自己种一点,上半年种马铃薯、南瓜、下半年种点青菜,不过大部分是珍华从街上买回来的。"

"七舅,看看我们收获的马铃薯。"陈珍华边说边引总理到卧房里看了床底下储存的马铃薯。

"在什么地方种?"

陈珍华又引总理到窗口,指着下面的一块菜地说:"就是那块地。"

总理很兴奋地说:"我教你们,最好要把菜地边沿用石头砌好,要挖排水沟,防止雨水冲恻。"

总理站在窗前把开会的地方指给他们。

当珍华总理加第三次开水时,总理说:"不要了,不要浪费开水,我要走了。希望你们永远在基层,好好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进步。你们以后到北京来玩。"

总理又兴奋地握住黑子表妹的手说:"妹妹我走了,要多保重,有机会来北京玩。"

"黑子"万贞含着泪望着总理说:"七哥多保重,要注意身体,问候七嫂。"

"黑子"坚持要送总理等人下楼,被总理劝阻住。于是则朱和珍华送总理、老成、老占到楼下门口。

吉林省革命博物馆珍藏着这样两幅照片,这两幅照片,是物相同,姿态相似,景物也一样,而时间却相隔近四年。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与同窗好友在一起拍照的。照片上右边的是周恩来,左边前坐的是王朴山,后立者是常策欧。

1913年8月,周恩来进入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当时,他只有15岁,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并不沮丧,相反,他更刻苦地学习文化,因此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再加上他"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的豪爽性格,班上的许多同学都乐意与他交往。常策欧是他的同班同学,且两人同住一室,两床相对,正可谓朝夕相处;王朴山虽和他们同级不同班,但三人因志趣相投,所以总是学习上互相切磋,品德上互相砥砺,思想上相互交流,因此三人友谊日增,情同手足,入学不久,三人便一起拍下了第一张友谊之照片。

很快,第二个学期又开学了。周恩来和他的学友更忙了。他和常策欧等同学,共同发起了"敬业乐群会",他本人担任了该会的智育部部长、讲演团干事和会长,并主编《敬业》杂志,王朴山则担任编辑。他们共同研究各种学识,为挽救内忧外患的祖国探求道路,并引导和组织同学团结互助,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敬业乐群会"成为南开校园里很有影响的进步爱国团体。共同的学习和战斗生活使周恩来、王朴山、常策欧三人的感情上更加亲密,在思想上更加一致。

1917年春,周恩来、常策欧等人编辑南开第10次第2组毕业同学录,他们两人分别为同学录作序。在同学录上,除刊印毕业同学的照片外,还附有各人的小传。这些小传都是由相互熟悉、了解较深的同学执笔的。常策欧写了周恩来的小传,周恩来也写了常策欧的小传。

夏天到了,近四年的学校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踏上新征程的前夕,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再留一张合影,于是三人又来到那家照相馆,按照前次的位置、姿态,并把第一张照片放在中间,拍下了第二张照片。这两张照片生动地记录了他们与日俱增的友谊和始终如一的救国抱负。

从南开毕业以后,周恩来和王朴山先后到日本留学。开始他们都在东京神田区东亚商等预备学校学习。以后,王朴山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在异国他乡,周恩来同王朴山交往更为密切。王朴山自幼体弱,经常因病辍学,周恩来就给予他细致的照顾和关怀并鼓励他锻炼身体。当时,王朴山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诗句:"从来事业须精神,百炼当成铁石身;旋转乾坤新世纪,中原日日等斯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回答挚友的关怀。王朴山于1922年前后回国,初时从事教育工作,后来在东北屯垦公署任职,遗憾的是,王朴山不幸于1930年病故,享年才34岁。1962年,周总理到长春视察工作时,特意接见了王朴山在长春的子女,并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常策欧在离开南开学校后,进入清华求学。这期间,他与周恩来书信往还,继续保持联系。1919年秋,常策欧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大学。1920年12月,周恩来赴巴黎勤工俭学。当时正值寒假,周恩来决定利用假期到伦敦看望常策欧,并考察英国的社会状况,于是便剩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伦敦。从1920年底到1921年初,周恩来和常策欧两人住在常策欧的公寓里,从天下大事到求学问题无所不谈。1922年1月,周恩来再次赴伦敦看望常策欧。

同类推荐
  • 幸福女人必备的99个真本领

    幸福女人必备的99个真本领

    女人是春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幸福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有梦的女人,能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做传递幸福的天使,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那份幸福!
  • 打造完美—现代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打造完美—现代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本书着重从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及怎样处理好与老板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着手,细致地教会你轻松进入职场并随心所欲地游刃于职场中,如鱼得水。本书并从社会关系学和工作关系学两方面提供给你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技巧,把各种心态进行剖析,教给你如何提高自信、热爱工作、忠诚老板、勤奋学习、自动自发地工作,达到公司赚钱你获利的双赢目的。
  • 沉思录·员工版

    沉思录·员工版

    《沉思录》,一位罗马皇帝的心灵独白,凝结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管理智慧,是中外多国领导人的案头书。本书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对《沉思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打开你的心锁、开启你的智慧之门,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
  • 微微一笑很倾城:你最想要的迷人气质修习课

    微微一笑很倾城:你最想要的迷人气质修习课

    女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是气质却是可以修炼的。本书结合诸多气质女人的修为,系统地阐述了培养女人气质的方法,既包含优雅举止、良好社交形象等外在气质的培养,又包括自信、律己、理性、独立等内在气质的修炼,帮助女性朋友打造出最迷人的气质。
  • 去香港上大学

    去香港上大学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制度,成就你另一种人生!本书将系统叙述、深入分析内地学生去香港上大学热潮的时代背景、社会反响,对内地学生去香港上大学的种种情况给予全面、确切介绍,包括整个香港院校招生事件的新闻故事、香港及其八所主要院校介绍、去香港上大学的各种具体事项、内地学生已在香港上大学的情形、去香港上大学的种种优点和存在的不足、香港各院校在内地招生所引发的思考等,对内地广大中学生、大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既是一本权威的考试指导用书,又是一本生动的校园生活纪实作品。
热门推荐
  •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即现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
  • 黑客梦

    黑客梦

    本小说主要写了帥帥的一些经历,以及互联网中的一些安全事项
  • 灵奇仙

    灵奇仙

    魂失仙界,本应灰飞烟灭之人,却为一颗奇异之心所引,附灵身踏上修仙之途。
  • 破戒狂僧

    破戒狂僧

    他本是庙里小和尚,却因美女纠缠误闯都市温软乡!从此打破清规戒律,做生意,泡美女,无往不利;醉花丛,灭强敌,百无禁忌!一朝都市风云起,俯首挥臂山河摇。且看狂放不羁的都市破戒僧,如何手持屠刀,百战成佛!
  • 清穿之福晋吉祥

    清穿之福晋吉祥

    (新文《妃常穿越:公公有喜了》已发,求收藏)她莫名其妙的穿越到清朝,本想混吃等死安然度日,可是新婚当日被下毒,被诬陷,非逼着自己开撕,那就不做缩头乌龟!面对挑衅,她冷笑,目光要长远,母仪天下才是我的追求!作为穿越女,知未来晓过去,趋利避害,杀人何须亲自动手!海澜:“爷,要不勉为其难的给你算算,你后宫佳人几何?”胤禛:“爷只要你!”
  • 青衣手记

    青衣手记

    千百年来,在中原盗墓界,我们陈家有一个“青衣氏”的名号,据说可以欺神骗鬼,横穿黄泉,也有人说,陈氏先祖是从地狱深处潜逃的亡魂,终有一日,地府会找来索命…….
  • 逆世医仙:琴绝天下

    逆世医仙:琴绝天下

    “无法摆脱的悲伤梦境,突然出现的彼岸之门,指引我跨越时空,寻觅我们失去的曾经。”此生此世,因谁才误入这场劫难。所谓的命中注定,却是荆棘中所掩藏的利刃。她是二十一世纪医大尖子生,因为一扇门而穿越异世。人最怕的是什么?是不是在拥有时还未来得及珍惜便失去?意外丛丛,在不久的未来汹涌而来。迷离的身世还有背负的仇恨,神秘的墨衣男子紧缠着她不放,脑中接二连三响起凤凰的长鸣,让她的生活一乱再乱。零散的记忆碎片慢慢回归,当她最终忆起所有,才发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亲情,友情,爱情,她的人生之路迷雾重重,兜兜转转,原来她最深爱之人就是她永恒的宿敌。当所有疑问最终都成为时光的点缀,她又该何去何从?
  • 神魔离天

    神魔离天

    持青紫战戟,双瞳碧透,道:“何须如此,你我曾是兄弟啊。”战戟名离天,踏上巅峰,与君一站。看不一样的神魔,看凌玉成手协爱人与昔日好友一战。
  • 魅蓝传说

    魅蓝传说

    公元三零六八年,银河系被开发殆尽,人类步入了宇宙时代。与此同时无数的黑洞被开发利用,异界生物不断涌入,人类和异界生物的战争爆发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人类的源星--地球终于到了生命的终点,而和地球紧密相连的第一代智脑宙斯也面临毁灭......本书从异界开始,科技古武不断出现,敬请期待。
  • 三世情道

    三世情道

    天道,伫立三界万载,立天条治辖诸天,悲欢离合一念之差。漫漫人生路,痴心情长,纵横千年轮回转,踏破红尘。吾乃天启,天之启示,武道不僵,情道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