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9100000027

第27章 人际关系(8)

周恩来舒开紧皱的浓眉,亮着喜悦和赞许的眼神,握住吴德峰的手,先提出他们两人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接着赞许地说:"德峰同志,你既忠诚,又很精细;党的事业需要你这样的同志,我们机关工作更需要你这样的人。"

吴德峰谦逊地回答说:"我的工作干得并不好,有点子成绩也是党和上级的指导和帮助。"稍停一会儿,他终于由衷地说:"说实在话,在你这样的领导人身边工作,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

周恩来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在他领导下的无数干部,也使他们成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领导者在处理和下级的关系时,首先要以身作则,遇到困难时要"先之以身",遇到享受时要"后之以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他人不做的,自己率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以已正人、服人,赢得下级的心。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派了20多万军队,封锁革命圣地延安,使陕甘宁边区的物资供应非常困难。为了战胜困难,打破敌人的封锁,党中央、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刚从重庆返回延安的周恩来,不顾劳累,积极地投入了大生产运动,他不仅带头开荒种地,还参加了纺线生产。他用曾受过伤不太好使的右手,吃力地摇着三五九旅旅长王震从南泥湾送来的纺车,一边劳动,一边虚心地向纺线技术好的同志学习,不断钻研技术,在短短几天里,周恩来就熟练地掌握了纺线的整套技巧。在他和任弼时的直接领导下,纺线生产掀起了高潮。在这个基础上,周恩来和任弼时召集一些纺线能手,共同研究技术改革,提高劳动效率,他们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在车轮和锭子之间安装一个加速轮,经过精心钻研和反复实验,加速了锭子的旋转速度,纺线的数量提高了1倍。群众都称周恩来和任弼时是"纺线英雄!"

一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在枣园举行一次军队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来到比赛场上,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周恩来笑盈盈地说:"我们也是来参加比赛的。咱们互相学习,总结交流经验吧。"

在这次比赛中,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英雄"。他纺出的头等线和任弼时的一起送到农业展览会展览。这一喜讯,在延安广泛传颂着,成为广大指战员前进的动力。人们决心向周恩来学习,练一手纺线的好本领。

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者只有善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人、激励人,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下级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由于做同一件事而拉近。相反,如果领导者不学无术,夸夸其谈,说得多,做得少,就会使下级失望,挫伤下级的积极性,导致离心倾向滋长。

1940年2月下旬的时候,周恩来一行10人,离开莫斯科返回延安。当车队前进到可以望见延安宝塔的地方时,周恩来让所有的汽车一律开到七里辅八路军兵站,在那里进行登记,接受检查,并由兵站负责安排所有人员分别送到有关单位去。

兵站的负责同志见是周恩来的车子,考虑到周恩来刚从莫斯科回来,路途遥远,非常疲劳,况且周恩来身为常中央副主席,工作之忙是可想而知的,让他亲自在这里登记,检查车子,花这么多时间,觉得过意不去,便说:"副主席的车子不必登记、检查,可先开走,快点回机关休息好了。"

周恩来却坚持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他的车子在兵站停留的时间最长,直到全部登记、检查,分送人员的事情办妥后,他才放心地让自己的车子最后驶出兵站。有的同志对此很不理解,问周恩来:"你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难道不可以把车子直接驶进中央机关吗?"

周恩来严肃地解释说:"我们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如果我们自己不遵守执行,那还怎么能要求别人去遵守执行?自己制定的制度,如果自己不去执行,那么制定制度又有什么用处?"

"一枝一叶总关情",以情动人,感情投资是无时无地不有和细腻复杂的。领导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上下之间情感的交流。至于一个人在困难时,比如家遭不幸,身染重病,身处逆境,遭受打击等,领导者伸出友谊之手,张开温暖的胸襟,雪中送炭,如鱼得水,便能缔造上下间深厚的感情,使部下无比感激,产生"受人滴水,报之涌泉"的感激之情,产生奋发向上的工作激情。

领导者关心爱护下级,首先就要从政治思想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保证下属在政治思想上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而不误入歧途。

程砚秋是京剧"程派"艺术的创立者,抗日战争期间,他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为日伪演出。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在党的关怀下,他的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思想上也有进步。但程砚秋总觉得不满足。周恩来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1956年冬,从莫斯科回国途中,周恩来碰巧遇见程砚秋,周恩来及时地向他提出:"你怎么不写入党申请书?"程见周恩来提到了自己想提又不敢提的问题,既兴奋又惭愧地说:"……我缺点太多,不够资格,旧社会养成的个人奋斗,嫉恶如仇,容易得易人,加上生活散漫……"周恩来笑着鼓励他说:"缺点是可以克服的嘛,你在抗战时期的表现,还有你在建国后思想上的进步,党组织都是了解的嘛。"接着周恩来一一指出程砚秋的进步表现,有的细小进步,连程砚秋自己都没有在意。他受到了很大鼓舞。但是,程砚秋又犯难了,没有介绍人呐,总理当即表示:"我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在这之后,周恩来不止一次到他家里,与其促膝长谈,启发和提高他的觉悟。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上,周总理认真地填写了自己的意见和希望,并亲笔给程砚秋写了信。

领导者对下级的关心还表现在工作上的帮助。工作中尊重下级的自主权,既交待任务、大胆使用,又传授方法,悉心帮助提高,使下级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这样才能赢得下级的持久的支持和拥护。

1934年,一位新调到苏区中央局妇女部工作的工农干部,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忐忑不安,每逢开会,轮到她讲话,就心情紧张。特别是开大会,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就心慌得连想好的话也全忘了。看到这些,周恩来便给她打气:"不要紧张,你先喝口水,讲话就不怕了。"周恩来还向她传授讲话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耐心帮助她提高。这位干部慢慢克服了紧张心理,能轻松自如地讲话了。

关心下级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耐心细致的工作,领导者不仅要帮助下级提高工作能力,还要善于体谅下级工作的难处。适时为他们加油鼓气,排忧解难。这是上级关心下级的难点,是更高层次的关心。只有克服这一难点,才能使上下级拧成一股绳。

长征时,李贤真在野战医院干部连当指导员。干部连有好几位年迈的老同志,有负伤的老干部,还有一部分女同志,而当时生活条件又非常艰苦,有时全靠野菜、树皮和草根充饥!伤病员又没有药,有时连水都喝不上。同志们互相帮助,顽强前进。但也有个别伤病员不免向指导员发点脾气,后面的部队也嫌干部连走得太慢而有意见,李坚真一气之下,提出不干指导员了。周恩来知道后,对干部连的同志说:"李坚真是个女同志,能这样做就很不错了。你们应当体谅她、支持她,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他又恳切地对李坚真说:"怎么你不想干了?是啊,是有不少困难啊!困难是暂时的,有缺点,改嘛,改了不就好啦!身体怎么样?要好好干啊!"在周恩来的关心、鼓励下,李坚真又回到了干部连。

实际工作中就是这样,当人遇到困难时,有时就缺一把推力,如果作为领导者,能关心他,体察他的困难,鼓励他克服困难,给他一把推力,那么下级就必然精神抖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了;反过来,如果不体谅他的难处,横蛮指责的话,那只能彻底泄了他的气,也许使下级不仅不能克服目前的困难,而且一辈子就这样振作不起来了。

1972年,在周恩来举办的一个中日招待会上,翻译因忙了一个通宵,头脑已经木然,在翻译时漏译了一段"中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贯彻执行了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才使日中两国人民梦寐以求的邦交正常化得以开花结果"的上半句。坐在旁边的一位"领导"对周恩来说:"这可是个政治错误啊……"翻译吓了一身冷汗,立即向周恩来诚惶诚恐地表示再也不出类似错误。周恩来只是默默地点点头,然后把脸转向那位"领导",十分激动地说:"什么政治错误,我看这不是政治错误,而是肚子抗议。招待会即将结束,我们大家都吃饱喝足,惟有他——这个当翻译的,像走马灯似的忙上忙下,到现在还没有动过筷子,滴水未进……"听了这话,翻译百感交集。

试想,如果周恩来也认为这位翻译的失误是"政治错误"的话,这位翻译的一辈子也就完了。然而,周恩来十分体谅他。没有人不相信,这种体谅将成为鞭策这位翻译认真工作的动力。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周恩来对于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他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战争年代,他在行军途中给警卫员挑脚上磨起的水泡;曾亲自为生病的普通战士连夜请医抓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也曾为革命功臣、知识分子问病求医;在战争年代,当敌机的炸弹扔过来时,周恩来曾几次用自己的身体掩护青年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不怕受牵连,捎信给被打成文艺黑线上头等牛鬼蛇神的严凤英,要她回家中避难;在战争年代,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把自己仅存的一点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充饥驱寒。建国后,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30斤粮食定量,减为20斤,挤出10斤给年轻的警卫战士吃。

这是怎样的情和爱!情是动力,它能激起人们无限的力量;情是火焰,它能溶化任何钢铁;情是纽带,它能联结人们的颗颗挚心,达到心灵的共鸣!

周恩来正是用他那颗挚爱的心,用他那满腔的情铸就了他和下级之间的情谊。

1944年初的一天,周恩来正在和一位年轻人长谈。这位年轻人就是1938年在上海医学院时入党,1942年毕业不久来到重庆参加革命的计苏华。有一天,周恩来拍着计苏华的肩膀问道:"你想出国留学吗?比如去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你想过吗?"

"不"计苏华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用坚决的口气回答说:"现在国家处在危亡之际,热血青年绝不逃避斗争去外国镀金,再说,那些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反动派。"

周恩来咯咯地笑起来:"小同志啊,你讲得很好,很对!当前,我们就是要集中全部力量去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可是你想过没有,等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垮的时候,我们国家是要建议社会主义的。那么人才呢?各种专家在哪儿呢?那时候再培养来得及吗?你以为出国留学不光彩吗?那只是阔少爷们镀金的勾当吗?不是,共产党不仅需要政治家,也需要自己的科学家、专家,而且从现在起就需要注意培养。"

周恩来指示计苏华:要联络思想进步、倾向共产党的理、工、农、医科大学生,争取机会,出国学习科学,掌握科学,回国后,可以做上层人士工作。也可以到边区发挥才干。也许有人出去了,一时不肯回来,那也不要紧。水归大海,叶落归根。只要我们工作做得好,他们是会回来的。他满怀希望地说:"这样做,十年后,我们国家将会有多少专家回来建设啊!"

1947年7月,计苏华带着党和周恩来的重托,踏上轮船,向万里波涛的太平洋彼岸驶去。计苏华在美国期间,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把分散在美国各地的党内同志和爱国者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进步团体——"建社",周恩来一直关注着这批人才的成长。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只要有机会,周恩来就尽一切努力和可能帮助下级端正学习的态度,并手把手地教他们识字,学文化。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范金标、陈友才、丁振愈、曾祺祥、魏国禄等都跟周恩来学过文化,说周恩来是他们的好老师。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更是大声呼吁:"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不论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在巩固政权方面,我们都需要人才。""只要我们的工作开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任何一个部门工作一开展,马上就会提出专门人才、技术人才不够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各方面来大力培养人才。"以后,他还多次强调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他们的心里,培养、教育人才永远是十分重要的,认为它是振兴中华的根基,是民族兴盛的命脉。当1974年,筹备四届人大的过程中,江青一伙企图在文化、教育和体育等部门中安插亲信时,周恩来果断而坚决地表示:"教育部关系重大,这个部不能让!"

培育人才,使下级得到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更深更广泛的关心。

批评的艺术周恩来作为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领袖人物,一般人认为,他一定总是以温和的态度和下级接触,在谈笑中解决问题。但是,他并不是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周恩来在调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时,历来反对那种无原则的调和主义,主张正确运用批评这一思想武器,他对部属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该批评的批评,该帮助的帮助,从不因为怕影响与下级的关系,而降低标准,放松管理,对错误从不姑息迁就,敢于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为人民的利益修正错误。

对原则问题,领导者态度坚决,批评严厉,既显示了领袖的人格威慑力量,又具有很大的刺激和警策力,使批评的影响持久而深远。相反,如果领导者畏首畏惧,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暧昧不明,就必然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并失去他们的爱戴;同时,使犯错误的同志也难以痛改前非,而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同类推荐
  •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人类至少存在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上述7 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的角度看,这种潜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个体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以外,几乎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种只能组合在一起。
  • 如何高效率地工作和生活(上)

    如何高效率地工作和生活(上)

    通过作者的忠告、诀窍、技巧和秘密应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快乐和一种重生的自我感觉和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学会:为什么你工作的类型将会对你达成生活目标的方式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什么“健康得像一个野蛮人”的说法不能再误导人?怎样发现和确保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最佳的状态?为什么低水平的生活会使工作和生活都变成苦差事?为什么给你自己留出时间很重要?最幸福的人通常都有什么?为什么分开地对待心灵和身体不可能?怎样击败忧虑和它极具破坏性的有害效应?高效生活的最大路障以及你怎样轻松地克服它?如何开始过上一个富足、丰富和高效的生活?还有很多很多!
  • 女人细节全攻略:注重细节的女人最幸福

    女人细节全攻略:注重细节的女人最幸福

    国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的命运就取决于某个不为人知的细节。”细节很小,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其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女人对细节的把握是一种气质的凝聚,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女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一种有力的资本。本书将告诉女性朋友如何通过你的一颦一眸、一举一动去彰显你独有的女人魅力,如何把握住爱情中、婚姻中、职场中、社交中的种种容易被你忽视的细节,从而成为一个独立、快乐、自由、幸福的都市小资女人,过上让人称羡的、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 菩提树下的礼物

    菩提树下的礼物

    本书分别从心态好活得好、简单是幸福的主旋律、轻松的过,快乐的活、把健康留住、别跟自己过不去、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幸福怎能缺少喜好、仁爱是传递幸福的基石、低调一点幸福一些、因为知足,所以幸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漫漫人生寻寻觅觅,可有亳端蕴秀使你怦然心动?悠悠岁月走走停停,何处暗香袭来让我心有灵犀?与你一起,谛听时代的足音,追寻生命的履迹,发现社会的真实,感受文字的魅力。精选的时文为你采撷一路芬芳,在感悟和思索中伴你成长。
热门推荐
  • 良跃农门

    良跃农门

    还魂在另一个世界,过气窑姐,病重不治,万般祈求之下,老鸨同意让她脱籍回家,让她一家团圆,让她能安葬故土,了无牵挂。回归田园乡村,有爹娘兄弟疼着,身体状况渐佳。娘说,她还是要选个好男人嫁……是嫁人还是不嫁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有油盐酱醋一柜,鸡鸭猪兔一舍,无良亲戚三两碗,旧怨新恨一大锅。名声的问题,清誉的问题,世俗的眼光,还有婆家人的态度,都是她必须正视且郑重对待的。“前半生,我身不由己。后半生,我靠我自己。”加油吧,李欣同学。
  •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

    本书记述了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长、创业和成功的经历。内容包括:与众不同的男孩、计算机天才诞生、哈佛过客、草创微软、IT帝国的崛起等。
  • 神临天下之封仙路

    神临天下之封仙路

    都说苍天公道,让一位将死的天骄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他雄心万丈,却踏入一个欲统世界的中纷争,仙帝怒杀他一家八十六口,让他经历了地狱之苦,却意外成就他的无上魔神之路;他的口头禅只有两句话:“我斩仙,只因仙族灭我秦家在先;我成魔,只为屠尽天下仙!”
  • 老楼轶闻

    老楼轶闻

    春晓,一个有着离奇身世、八字奇轻的冷漠女生。为还死者一个公道,沟通阴阳、用智谋捉拿凶手。因命格天煞孤星被众人孤立,但却在老楼遇到一班始终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好友。在好友的帮助下,破解老楼多年来的各种冤案。
  • TFBOYS爱上你不后悔

    TFBOYS爱上你不后悔

    爱情是什么,什么叫爱情?爱情——是一见钟情,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一心一意不弃不离的守候,是一往情深的会眸,是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是磐如坚石携手到老,是只为伊消的人憔悴,是衣带渐宽终身不悔,是两情相悦长时间的朝朝幕幕,是天各一方的心有灵犀,是心心相印。他,易烊千玺,外表高冷,实则孤寂温暖人心的少年;王源儿,一直表现得很呆萌,实际上他是个简单细心的吃货;王俊凯,笑时会露出可爱的小虎牙的邻家大男孩。她柯可何德何能能有他们的陪伴和爱!若不是那次相识,我不会遇见你,更不会爱上你,但我不后悔!
  • 魔瞳天下

    魔瞳天下

    地球上的道士穿越异界!与他一起遇难的韩非子身在何方?千年前的控魂一族的不传之秘控魂术到底谁是创造者?是韩非子还是另有其人?当今的四大魔瞳是否能与地球的阴阳黑瞳匹敌?一切尽在魔瞳天下!看冷星手握苍穹,手破苍穹!
  • 王朝风云变幻

    王朝风云变幻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美人老师不要跑

    美人老师不要跑

    韩司云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三笑天毁人亡,杜木木已经被迷的晕头转向。某日。“老师你真好看!”杜木木一脸色相。“好看是么?”韩司云微笑,递给她一张卷子,“这张卷子打不到一百二就别想再和我说话!”又某日。校长要求韩老师在教学大会上分享教学经验,杜木木得知后悲愤地对他说:“老师,你不要教唆全校老师一起出卖色相!”韩老师差点揭案而起,你丫的为人师表!你丫的伟大形象!此学生若不好好管教那还了得!一对美人老师与色徒学生的奇葩日常,一段大气磅礴翻天覆地可歌可泣皆无的奇葩爱情就此展开。——爱是什么?爱是当我遇见你时才觉得人生终于完整,爱是什么?爱是无论怎样我都要和你在一起!
  • 空灵诀

    空灵诀

    末日逃生,是福是祸?修炼大陆,万千修士,修炼方法各不相同,到底谁为正法?修士命运起起落落、生生死死,是未知还是隐形操纵?何为至尊?博众家之长于一身,不停改变自身认知,突破境界界线。万千随心,心指及所往,心空灵,只求一解,此生无憾。
  •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的一位天才诗人。在苏联时期,命途多舛,最后自缢而死。作品长期得不到出版。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版界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给茨氏以极高的评价。她的诗作,包括散文和书信,重获出版,尤其诗歌,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译者王家新是我国少数有实力的诗人,翻译过策兰等不少著名的外国诗人,译笔一流。本书所译作品多系首译,为国内其他茨氏文本所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