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9100000014

第14章 处世艺术(3)

最后,敢于在矛盾恶化时抑异。求同存异是协调矛盾的艺术,但并非排斥斗争。特别是对于对抗性的矛盾,必须以斗争作基础,与斗争相配合,才能收到协调的最好效果。周恩来在他的领导实践中就是遵循着这样一条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

求同存异是互动的、双向的,如果对方缺乏诚意,不按照求同存异的方式行事,必将使分歧扩大,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必须对其反动倾向给予适时的恰当的揭露和批评,以维护共同之点,巩固和发展合作。

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日中期,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军事上坚决奋起自卫,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揭露其反共投降的一面,抑制其反动性,从而使其反共气焰得到收敛,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指出:"抗战前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政策重心在争取他抗战,故强调其可变性与革命性,而只注意其动摇性与被动性……等到现在,他的抗战作用日益减少,反对方面日益扩大……故我们就要公开地,揭穿其法西斯实质了。"揭穿其法西斯实质就是"抑异"。

维护弘扬共同点

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一次讲话中,强调过人们之间的"共同点"对于团结的特殊重要性。他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们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有时是有矛盾的,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钢铁和水泥是性质不同的东西,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变成钢骨水泥那样强有力的东西。"他还说:"科学家能把自然界不同的物质组合统一起来,难道不能把不同见解和脾气的人统一起来吗?"

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是周恩来求同存异、协调矛盾艺术的主要内容。共同点并不都是显而易见,一看便知。发现了,不一定每个人对之珍惜和尊重。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就要善于发现、勇于维护和弘扬共同点。"天涯处处有芳草",这是周恩来喜欢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指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有他们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可以说都能找到联结点和共同点,国家之间如此,同志和朋友之间更是如此。周恩来毕生精力的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从事寻找共同点的工作上。三十年代就访问过周恩来的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在《一个女记者的传奇》一文中说:"周恩来是一位天生的外宛家,终其一生对内对外都是起着这样的作用。"周恩来主义"立基于联络、寻找共同立场和结合的纽带。"

第一,周恩来善于寻找和弘扬历史上的共同点。矛盾双方,过去就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或弘扬这些共同点,可以引发人们的新近心理,消除淡化当前的隔阂和冲突。

1936年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的历史性晤谈,对于国共合作抗日有着重要影响。两人一见面就是从追意过去入手,轻松闲谈起来的。

周恩来有意地先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回答:"我了解,听我的老师张伯苓说过。"张伯苓是旧中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周恩来曾在南开就学,与张有师生之谊。而张学良却是在东北长大和求学的,从未听说他曾就读于南开。周恩来很奇怪的问:"张伯苓怎么是你的老师?"张学良爽快地回答:"我原来抽大烟,打吗啡,后来听了张伯苓的规劝,完全戒除了,因此拜张伯苓为师。"并说:"我和你是同师。"两人就是在这种亲切融洽的回意中,从同乡、同师,进入共同抗日这个主题。

中国和苏丹,一个在东亚,一个在北非,远隔千山万水,历史传统、字族、文化及现行制度,差异很大,又相互交往很少,如何和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家架起友谊的桥梁呢?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访问了苏丹,他在苏丹发表讲话的一个突出主题是学习苏丹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的革命精神。他多次提到苏丹人民惩罚英国殖民主义者戈登的故事。

戈登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参加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是火烧圆明园、帮助满清封建统治者镇厌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七十年代他成了英国派驻苏丹的殖民总督。这个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的罪行的要犯,逃脱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惩罚,却被英勇的苏丹人民起义以军用长矛刺死在喀土木。周恩来访问苏丹期戒,多次向主人表示:苏丹人民替中国人民报了仇,雪了恨,要向苏丹人民学习。他抓住英国殖民主义者戈登的血腥经历及其下场,说明两国人民有着同样的历史命运和共同的敌人。这样就找到了两国人民相通之处,增进了相互间的新近感。

对于在近代史上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日本,今天如何和他相处呢?周恩来的基本思路是正视六十年,考虑两千年。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尽管1952年日本国会议员帆足计和高良富来华访问,开始了民间交往,但是日本反动势力设置了不少障碍,从中阻挠和破坏。我们的一些同志感到十分愤怒,有时不够冷静和耐心。周恩来要求负责处理中日关系的同志,对于日本政府,既不能迁就,又不能勉强,既要正视六十年,又要考虑两千年。他说,从甲午战争算起,日本侵略我们达六十年,中国受了无可估计的损害。但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汉唐以来就有悠久友好的交往。日本人从人生哲学、经济文化到生活习惯,和中国都有切割不断的联系。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和日本打交道,太迁就不行,太勉强也不行。太迁就他,中国老百姓不答应;太勉强了,日本政府也办不到。所以周恩来提出"瞻前顾后,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方针,就是先从文化、体育、贸易做起,开辟和扩大各种民间渠道,广交朋友,以民促官,汇细流成江河,一旦瓜熟蒂落,就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建交。

周恩来就是这样以两千年来悠久友好的联系和交往,调适六十年来及当前的矛盾冲突意识,克服急躁情绪,耐心谨慎地推进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第二,周恩来珍惜、弘扬现实交往中的共同点,人们在现实交往中,有异有同,有一致,有矛盾。对于歧异点予以抑制和冻结,对于共同点,予以维护和弘扬,有利弱化分歧,强化和扩大共同点,协调和解决矛盾。例如国家之间,政治分歧较大,多从加强文化交往,发展经贸关系入手;地理位置相连的邻居,多谈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阶级之间,当大敌当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则强调携手合作,对付共同的敌人;同志和朋友之间在手段和方法上有了分歧,多谈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强调大局和整体的重要性。

矛盾永恒存在,原有的分歧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只有及时地正确地处理好新产生的现实矛盾,共同点才不致遭到破坏,友好合作关系才能顺利发展。周恩来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作报告时,总结了国共商谈和交涉的四点经验教训,即要互相承认,不要互相敌视;要互相商量,不要独断;要互相让步,不要独霸;要互相竞赛,不要互相抵销。这"四要""四不要",贯穿了求同存异的精神,是维护共同点、协调处理矛盾的最基本的原则的方法。

共同点是矛盾双方连结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必须备加珍惜和爱护,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波折,就轻易撕毁已经达成的协议,背弃曾经承认过的诺言。周恩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摩擦和冲突说:"中共方面有这样一个信念,不管冲突怎样严重,我们对于已经承认了的并不改变。"他举例说,我们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今日中国之所必需,我们拥护而且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努力求其实现,绝不因为冲突而抛弃已经承认的信念。他还指出,国民政府虽然是国民党的一党政府,但我们承认国民政府以来,就没有想推翻它,而只是要求改组政府。我们在敌后建立的民主政府,只是地方性的,始终没有树立另外一个中心政权。

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利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发更多的共同语言。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岛建藏第一次来华访问,周恩来接见他时,廖承志插话说,他是日本有名的集邮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中岛走后,周恩来向负责接待的夏衍说:"你不是也欢喜集邮吧?你可以把你的邮集请他看看,再送他一套新中国的邮票,这比送什么礼物都会让他高兴的。"夏衍照着去做了,和中岛健藏津津乐道地谈起集邮经,没完没了,由此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建立了感情,两人密切配合,为中日友好出了不少力。

一些亚非国家,曾经对我国宗教政策有误解,周恩来特意叮嘱以后出访这些国家,要尽可能安排有代表性的佛教或伊斯兰教人士参加。我国参加亚非会议代表团成员中,就有一位尹斯兰教阿訇达浦生,他是一位学者,在伊斯兰教中很在地位。通过他和伊斯兰教国家代表团沟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周恩来还指示新疆文艺作者,去伊斯兰教国家访问演出。因为新疆地处中亚腹地,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和习俗。我国还曾多海外侨胞派遣佛教代表团出访东南亚国家,将佛牙送去供瞻仰,受到出访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不仅粉碎了诽谤中国消灭宗教和种种谰言,还消除了佛教大乘小乘教派间的历史隔阂。

可见,共同点能使交往双方彼此认对方为"自己人",产生"认同感",有助于沟通感情,消除隔阂,化解矛盾,从而建立起信任。

第三,周恩来善于寻求、突出未来的共同点。当现实中的矛盾,一时无法得到解决时,寻找和强调未来的共同点,寄希望于明天,这样可以促使双方对现实矛盾,采取较为克制的态度,冷却和淡化当前的冲突意识。如寻找和突出未来的共同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未来的共同合作前景、未来共同的命运和前途等。周恩来在领导活动中,关于"向前看"的思想,善于等待的艺术,都是为了寻求和突出未来的共同点。

五十、六十年代,中日两国关系仍然极不正常。从1894年以来的历史看,中国人民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现实来看,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控制下,坚持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阻挠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面对这种复杂的不正常的局面,周恩来总是强调"向前看",把眼光放得更远些。他一再指出,建立起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他在和日本友好人士谈话中说:"中日两国人民都应该以历史为鉴,努力消除近几十年来的不愉快事情的影响,使中日两国几千年来的友好关系在新时代的基础上,永远的发展下去。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的。"

发展中日友好合作,首先要推进经济合作。当时,中日贸易往来、技术交流是有限的,1964年中日贸易额,只有两亿美元左右,与日本和台湾的贸易额差不多。但是,周恩来强调他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些",因为"各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依靠国际合作"。他指出日本需要的原料,中国基本上都有;日本可以供应中国技术设备的种类相当多。中日两国彼此都有很大的市场。

正是这种对未来的共同利益的需要,促使两国人民为未来着想,为子孙后代着想,正确地对待历史上的恩怨,谨慎地处理现实的矛盾,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把中日友好关系推向前进。

尊重承认歧异点

所谓"存异",就是撇开分歧点,对于某些自己不赞成、不喜欢的东西,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异",当不能说服对方时,不挑起争论,不以外力去反对和改变它,而由对方自己去选择和解决,即尊重和承认这些歧异点。

尊重歧异点,不是否定领导者说服教育的功能,更不是放弃对错误和腐朽的东西批评乃至斗争的权利。思想认识的统一,步调的一致,对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项决策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只是指大的方向,小的分歧和矛盾是避免不了的,更不用说国家之间的关系了。如果不尊重歧异点,强行要统一和一致,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会扩大和加深矛盾。

尊重承认歧异点,就是尊重承认既成事实,但这不并意味着喜欢和赞同它。因为只有尊重承认既成事实,才有利于相互间的接触及感情和认识的沟通,才有可能形成求同的氛围。例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以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当时在全国的领导地位,承认国民党是当时全国的第一大党,承认国民政府是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外代表中国为条件的。虽然,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清楚地知道,蒋介石和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人民群众实行专制独裁和法西斯统治,国民政府是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不是真正的国民的政府,这是共产党方面所不赞同的。但它又是既成事实,只有尊重承认既成事实,才有国共两党的会谈,才有可能建立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可见,尊重承认歧异点,是协调矛盾,建立合作,发展友好关系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方法。

周恩来历来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从他身上找不到丝毫专横霸道、盛气凌人的习气,是个自尊而尊重别人的人,这是他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能广泛团结人的重要原因。

尊重对方的爱好和飞俗。尼克松访华之前,周恩来在北京接见了一个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其中一个叫库恩的大学生,长发披肩,与当时的中国青年不大一样。他突然发问:"请问总理先生,您对美国的嬉皮士有什么看法?"这一意外的提问使美国代表团领队惊呆了,可是周恩来却十分和蔼地回答说:"青年人对现状不满,为了寻找真理,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理解的。我年轻时试探过各种各样的出路……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之后,觉得不对了,那就会改变的,你说是吗?"周恩来对这个异国青年的尊重和理解及平等协商的口吻,折服了这位年轻人,他友好而诚恳地笑了。

同类推荐
  • 尊享生活(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尊享生活(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这辈子很短,不要为别人而活

    这辈子很短,不要为别人而活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没有明白活着的真正意义。他们活着的目的可能是为工作、为金钱、为父母、为孩子,但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为自己而活。他们可以忍受工作的不顺心,可以承受婚姻的不幸福,可以在不愉快的人际关系中强颜欢笑,可以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作家杨绛在百岁感言中说:“我们曾经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有多少人能在时间还来得及的时候发现这些?不要在别人预设的轨道里前行,遗忘了属于自己的路,错过了属于自己的风景。
  •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

    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需要不断地从书本中、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作为我们生命的养分。缺少伟大精神滋养的灵魂是贫弱的、平庸的,而心灵导师的选择在生命中无疑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精选20位民国文化大师回忆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碎屑凝聚了大师们的生活情趣、情感和智慧,字字句句都是卓越思想的结晶。借助大师的思想与智慧之光,让我们重温过去、思索未来吧!
  •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成功者,那么本书将告诉你怎样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保持成功,永不言败;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失败者,那么本书将帮你跃出失败的泥潭,摆脱过去的阴影,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成就你的未来;如果你信心不足,还在犹豫不决,踌躇不前,那么本书将帮你打开心结,透析你的强弱,提升你的智能,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实现你的愿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 人生必须算的七种账

    人生必须算的七种账

    人生就是一笔账,有时糊涂,有时清楚。如果你精于算计,那你的生活就会井井有条,清晰明朗;如果你不会算计,那你的生活就会混乱繁杂,如一团乱麻。本书从领导、下属、同事、客户、朋友、亲人、爱人七个方面阐述了算账的内容,透析了人生的变幻莫测。精于算账,才能算得精;精于算账,才能算得明白;精于算账,才能算出精彩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默默陪在你身边

    王俊凯之默默陪在你身边

    他,王俊凯,是个大明星;她,慕容恋希,是个混血儿。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如果想知道,就进来看看吧!记住,从第二次的人物介绍开始看。
  • 仙尊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仙尊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第一世,她是仙界第一女上仙,因触犯仙规被贬入凡界,仙身尽失。为护他一世长宁,甘愿舍弃生命,堕入六道轮回。“阿莲……等我……”毫无任何阻拦,那一剑穿透了结界,死死的刺入了她的心口!她抹了抹嘴角的鲜血,释然的笑容逐渐消失在风里,最后一眼望的也是他。第二世,她是白水城中受人唾弃的孤儿,受他护养,结为师徒。“你为什么不肯承认,哪怕只是骗我……我都甘愿,为什么不肯说你是在乎我的!”“想知道答案,就杀了我。”第三世,她是冥海的一株妖莲,自修炼百年化为人形。“我在等他,几百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十世守候只为今世的重逢,是命?还是劫?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 盛世中国:两宋

    盛世中国:两宋

    《盛世中国:两宋卷》是本丛书的第三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小版图,大世界”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三个太平盛世——北、南两宋,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盛世中国》丛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个主要盛世(秦汉、隋唐、两宋、明朝、清朝)的起源、发展、高潮、衰落、灭亡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其政治管理的出色、军事外交的强盛、文化科技的辉煌。
  • 宕昌历史研究

    宕昌历史研究

    宕昌是古代羌族聚居并建国称王的地方,历史悠久。由于朝代更迭战乱,民族迁徙融合,羌族文化和宕昌国的历史资料留存甚少。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县名读音在内的诸多历史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史志工作者历尽艰辛考察研究,着书立说,各抒己见,但认识不尽一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少疑难问题,有些甚至以讹传讹,形成谬误。
  • 戮魂

    戮魂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将双手插在裤兜里,沿着满是行人的马路走着,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告诉我夏天已经来了,洒下的阴影,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突然一个人撞了我一下,我这才抬起头,发现是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人,“奇怪,大热天的居然还穿着风衣!”我摇了摇头,甩开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也有些恼火,“撞了人,一声不吭的就走!真是一个很没礼貌的家伙!”我正要向前走,却发现脚边出现一个黑色的匣子,上面贴着一张黄色的纸,而在那张黄纸上,画着一些弯弯曲曲的红色线条。
  • 冰封女皇的后宫

    冰封女皇的后宫

    千年前,诸神黄昏荼毒苍生,神族隐遁,神话时代终结。三百年前,神之子率四大家族征战北方,建冰封帝国……我死了?死就死吧,人总有一死。但……为什么来接他去地狱的是只叫流炎的傻鸟?还自诩凤凰。不是带他去地狱,是带他去转生?而且……还让他转生在一个女孩的身上?什么?这个女孩还是冰封女皇二世?“陛下,该上朝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28岁军火商重生为15岁萝莉女皇,与四大家族帅哥们不得不说的故事(奸情)……穿越前主角是男的呦~
  • 妖王大人请住手

    妖王大人请住手

    世间繁华依旧殊不知没了你如何过活妖如何人又如何爱的只是你而已
  • 王俊凯:堇色安年

    王俊凯:堇色安年

    王俊凯,我还少一个和你的堇色安年。时光带走了爱你的人留下了愿意陪你的人。
  •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人处世小忠告

    为人处世小忠告

    觉时自悟,迷时听人。俗话说,听得别人一时劝,换来一生都平安。生活需要不断的感悟,人生需要接受他人的忠告,特别是在一个人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悟则进,不悟则退。但是,悟需要一定的知识、经历、时间和领悟。不是说悟就能够悟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悟透人生。那么在一个人不能悟透人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个人的感情陷入痛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更应该倾听一些智慧人士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