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300000034

第34章 参请机缘(3)

修那种忘我之境,一般人觉得很好,因为身体会感受到一种很逍遥、自在、喜悦的感觉,于是常会沉醉在那里面,无法出拔,然后便一直停滞在那儿。一旦提醒你必须再转的时候,你就无法超越了。这也是我们要求学佛人一开始要先通教理的原因,假如教理不通,一开始就学禅坐或念佛,他会变成长不大的树木。这棵树本应长到十公尺,结果长到一公尺就定型了,成了盆栽。由于他教理不通,又在此处频频感受到“这个不错!”那只是忘我之境而已,必须将忘我转为忘法,但他就是转不过去!

要达忘我之境可能需要十年,而由忘我到达忘法之境可能需要二十年了。这时你会产生一种状况,自忖花了那么长的时间修得半死,为何又要将它忘掉?这时修行之志动摇了,并且执著在那里,那么只好下辈子再来,不然就成了焦芽败种,因你始终是那棵长在盆子里的树。这棵树原本可以长得既高且大,如今局限在盆子里是否很危险?有人帮你整修还可能得金牌奖,没人为你整修可能就此枯死了。

这是一个陷阱,一定要注意,如果你学这些只为了养身健体,那另当别论,但如果学佛过程中走入了那个部分,那是歧途啊!虽然现出来的相是学佛的模样,可是事实上根本与佛法无关。真的能够转六、七还不错,很容易进入三昧门,然而仍在世间法中,不是真正转六、七识喔。

假如从世间法来,从三摩地修过来的话(到达忘我之境),那只是世间法的成就,下辈子可能能歌善舞。你看那些影歌星都是前辈子修来的,但他只到忘我之境而已,尚未达忘法。假如你在佛门中真正转六、七识,而在转五、八时还不得其法,你会用愿力去衔接,那时一转身再来,就会如六祖一般,一听闻便立即开悟了!那是愿力在支撑着你啊!这是我们为各位补充的。下面则是告诉我们,修行人的另外一个陷阱。

“但用名言无实性”,假如只用名字、语言,那就没有真实性。透过语言文字,你必须能够去感受其实性,实性即“实相”。光从语言、文字上去记忆,那叫“但用名言无实性”,那就毫无真实意义。我们一再提醒诸位,这一点若能掌握住,到哪里学佛,都可说“与正法相应”,否则只是用语言文字,到哪里去都会和人起冲突。因为你用的是这套语言,别人用的是另一套语言啊!不同的宗派,所用语言有异,你自然容易和别人起冲突,当然也难以成就了。

你看六祖,这些定义都是他自己下的,当然我们不一定像他成一家之言,他是已成就者,我们是未成就的人,不免得仰赖语言文字,前提是要透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去体会、感受佛的心境,然而绝大部分的人反而都落入了语言文字的陷阱。

“若于转处不留情”,这是学佛的关键,在转“八识成四智”的地方,要能够不留一点情执,不留任何痕迹,倘能如此,那就“繁兴永处那伽定”。“繁兴”就是常生,如前面惠能与五祖所言:“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像泉涌般一直冒出来,永远处在“那伽”。“那伽”二字本是龙王之名,此处借以形容佛陀常在定中。你要是这样会修行,转“八识成四智”的地方能够不留一点情执,那就永远处在佛陀的定中。

修行人本来就是修无情(就某些阶段而言),不是修有情,否则就变世间人,不如不修。修行本来就无情的,它无法按照你那个标准去看。有人出家,你却用世间情去影响他,就修行人而言,他在定中,本身不受影响,但你用种种世间法来影响他,那是你自己在造业。不只家人,同修、护法、学员、弟子,这种情况相当多。比如师父要入灭了,便有弟子哭道:“师父,住世嘛!大慈大悲广度众生。”好像师父不留下来就要哭到底,师父若真的因此留下,岂不是愚痴?他应该是无情的,为何留下来呢?除非特别有缘,另当别论,那是一种示现,古大德确实有过这种情况。

船子和尚与其数位师兄弟下山,停在渡口,他说:“你们去吧,我留在这里。你们若是遇到不能教的弟子,叫他来找我。”这些师兄弟都是大彻大悟之人,他们当中有人收了个弟子名夹山,非常搞怪,很难调伏,便令他去找船子和尚。夹山禅师半信半疑地去了,找到船子和尚就问:“佛法是什么?”经过一番指导,他豁然大悟。

船子和尚是个大成就者,他却在那渡口渡来渡去,一渡一二十年。你想想,修行有成的大成就者,他如果去当计程车司机,有时为了赚几十块,还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他耐得住啊!古代的渡口不像现在,可能等上一两天也没半个人影,你心静得下来吗?若是凡夫一定想:“我若出来弘法利众生,定然可以饶益很多人,留在这里,这么好一块材料,岂不荒废了?”他一颗心在那儿蠢蠢欲动。成就者不这样,没人来,他在那里入定,一待二十年。我们有没有办法呢?我打算办个一日禅,一天就好,一整日不做任何事,只坐在那里。到时看看大家是否像虫子一样蠢蠢欲动,静不下来。

这个船子和尚待得住,定在那里二三十年。夹山禅师来了,船子和尚为其开示,他悟了,要走了,还有点犹豫,走了一半又回头。船子和尚问道:“怎么啦,通通传给你,还不相信啊?”于是把船弄翻,自己沉下去,永不回头了。你敢不敢?船子和尚就在那里等那个缘,等到法传出去,万事OK了,他就入灭,其实他本来就入灭了!

我们能吗?还是想着:度了这一个,将来靠他吃饭。你看,修行者的情多洒脱。因为船子和尚与我们没关系,你来看他会觉得很洒脱,假如他是你的某某人,那就不一样了。修行人无情到这种程度,他倾囊相授了,没别的啦,你怀疑我留一手,我死给你看,就这样死了。有情还无情呢?真正的大有情啊!因为我不死,你放不下,可能再跑回来找我。一旦我死了,你生命的花朵会自行酝酿,自己成长。而我们现在都是怎么样呢?

上次说过,疑情、正念必须提得起来,观照得清清楚楚,不有妄想,也不空心静坐,一发现心丢掉了,再把它抓回来……这就是培养善根,培养智慧。你能否如此培养?此即酝酿生命的火花、花朵,若能这般酝酿,这辈子即使不成就,下辈子来,昕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会开悟。你若不这样提正念,即使每辈子都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听到耳朵长茧,还是不开悟,因为欠缺这种培养,缺少沃壤,所以自性的花朵始终营养不良,然后还说:“我业障深重,没有善根。”这谁告诉你的?是自己不下苦功夫啊!善根必须自己培养,提起正念观照它,“若心他缘,摄之令返”。不要以为“摄之令返”很简单,你去抓抓看,坐上半个钟头恐怕就睡着了,看看你提个正念能够提几秒钟?

【智慧金言】

看看那些大德,都是在不小心的情况下开悟的,例如搬石头砸到脚跟,开悟了;石头一丢,压到竹子,啪!一声也开悟了;虚云老和尚,烫了手打破杯,也开悟了。人家开悟那么简单,你去烫烫看,恐怕烫烂了都难以开悟啊!因为毫无疑情、毫无正念、未累积那个善根,开悟无期。修行就在这个地方,这样才能体会那个真实义,那个“定”是如此培养起来的。把心设定在“五八六七”上,然后提起这个正念,等因缘一到,就开悟了!若不这样设定,即使天天都有因缘,也是没用!开悟的因缘我们经常碰到,正因没有疑情,提疑情的功夫不够,所以除了被吓一跳之外,哪有什么开悟?这不能怪别人,我们一再要求各位提疑情,原因在此,有了足够的善根,要开悟就快了。

4.妙悟之门

【原文】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释讲】

一讲到这里智通就开悟了。他马上呈偈出来,这一开悟当下即得。我们也有一种状况,师父一告诉你,你马上急着说:“我知道,师父是不是这样……”那只是爱现,与顿悟以后的呈偈不一样。你看这偈子都有见性。智通这偈子和他师父讲的不同,惠能没讲的他讲出来了,这境界讲得非常透彻。人憨厚就有这种好处,悟得真精彻啊!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法报化三身,原来是我本体,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是本来我心,朗然明澈;三身四智原本交融无碍,乃因随外缘而有种种示现与变化,所以“应物”便是应着物机。这个“物”还包括人,故教化众生就叫应物。“任”即恒顺之意,随着各种情境而有种种变化与运用,谓之妙用。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你想要修,想要有所作为,那都是妄动。看!智通已破除得很彻底了。有“守”、有“住”都不是真正的,而“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这种纤纤妙旨、微妙法义,因师父的开导,如今得知了。“终亡染污名”,这个“亡”就是无,一切都清净,不再染污了。

刚才讲“六七因地转,五八果地转”,那么请问各位,智通法师现在是转六、七还是转五、八?是转五、八,而非转六七了!你能否感受得到?他从体性上已然一破到底,这很殊胜。你若是不懂,会在此处夹缠不清。下面是谈智常法师。

僧智常,信州贵霎谿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智常是信州贵谿人,“髫年出家”,小时候还绑着辫子时就出家了,他出家学道就是要见性。一日来到六祖这里,大师直截了当地问:“你从哪里来?要问什么事?”

智常就说:“我最近到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希望他告诉我见性成佛之义,和尚也跟我讲了,但我还是无法确定,尚有一点疑问,所以来到此处,祈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大通和尚到底跟你讲了什么,你还没有办法确定?你试着说说看。”

智常答道:“我到他那里三个月,他都没说什么,我因求法恳切,所以某晚便径自跑到方丈室里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大通和尚问我见到虚空没有?我答,当然看到。他又问,你看到虚空有相貌吗?我说,虚空无形,哪有相貌呢?他说,你的本性也跟虚空一样,你返观过来,无一物可见,叫作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虽然我听他这么说,但还是不能肯定他讲的对不对。”

其实,这部分你用华严的标准来看,就很清楚了。大通和尚这地方谈的是“理事无碍法界”。何谓理事无碍?理上而言,如虚空无有形相、无有知见,这没有错,但他无法进入“事事无碍法界”,所以说“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这即是见理不见事。严格说来,他在理法界之中,但因能举事来谈,与理事无碍法界算是攀上一点缘了,但仍旧无法圆融“理事无碍法界”。由此可见,他即使有证、转六七,但还没有转五八。

只转六七的人,有个基本定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不分别、不执著,亦即现在的情状、现行的部分,他不分别、不执著,然尚有知见,五根还在起作用,阿赖耶识还未完全清净,这就是大通和尚的现状。当下这一念心是见性成佛,是极乐世界,是如来之见,这没有错,转六七时是这种状况。所以惠能告诉智常:“大通和尚所说的,犹存见知。”亦即还有前五根在,前五根接触六尘的部分还在。换言之,前面五根、五识接触六尘境界,他还没办法转为“成所作智”。惠能是谈这个。

“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这一句话我觉得比较有问题,假如大通和尚真的本身转了五八识,那么智常法师是否也能大彻大悟呢?不一定喔!法缘不一定在那里,大通和尚那种讲法,智常法师未必能开悟,假若大通和尚是转了五八识,智常法师也未必能开悟。但惠能说:“犹存知见,故令汝未了。”意思是说,大通和尚只转六七,五八未转,所以他所讲的那些,你无法体会到。这也就是说,惠能认为智常法师根性比大通和尚佳,因为大通和尚只转六七,所以无法使其开悟。于是惠能就对智常法师开示道: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虽然不见一法,但你还存有“无见”这个心,那个无见就如浮云遮住太阳一般。所以说,不能谈有证无证,若言:“我已破自我、证无我。”尚有一法可证,那就“大似浮云遮日面”了;“不知一法守空知”,你即使有那么一法可证、有一法可得,也是“守空知”,那是顽空啊;“还如太虚生闪电”,好像太虚空中生闪电一样,那闪电是不是一法?但它很快消失了。

这种境界的呈现,我们必须慢慢去感受,它所说的,是属于微细的部分,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没有走过那个过程,不会懂的。一般人的通病就是知道得太多,因为资讯发达,像我们一直讲经,你就一直听;我们讲修行过程,也讲修行的成就境界,亦即谈因、谈果,也谈过程,但你听到后来乱接一通,把果地拿来问因地,把因地拿去套果地,搞得乱七八糟了。

你必须实际体会那修行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功夫没有,却老是问第二、第三阶段,那会踏空,问的问题完全无关都还不自知,只是把资讯乱接、错用一通。所以希望大家能从根本上走出一条路:现在是在第一阶段,接着怎么进入第二阶段?你先踏上第一阶,再看看这一阶这样踏对不对,第二阶该如何上去,如此才衔接得上,否则没办法。惠能这地方就在谈那实际的心路历程,心路历程你不踏上去,就感受不到。

“此之知见瞥然兴”,一现出来马上消失了,叫作“瞥”。这种知见,常常会瞬息万变地出现。“错认何曾解方便”,你会产生误解,不明白原来那些都属方便。“方便”即是不实在的,非真实的。“汝当一念自知非”,这“一念”不是一下子的一念,而是应当一念清净,即念头上很清净。应该要能够觉悟到本身不对,灵光便会显现。此即后来禅宗所言之“灵光独耀”。

这一偈有两个部分,第一,破斥了大通和尚的不足;其次,提醒一个修行人(惠能告诉智常也就等于告诉我们),不能太依靠人家所讲的。惠能这一偈,非一般人所能体会。世尊要入灭时,阿难和诸大阿罗汉请问世尊:“您在世时,我们以您为师,您入灭后,我们当以谁为师?谁来领导我们?”世尊道:“不要以任何人为师,应以自己为师,以自己为灯塔,以自己为岛屿,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是不是跟这里讲的一样?“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要能够觉悟到错误,自己灵光要常显现。自己都不知道有错,都是人家讲的,人家这么说,你就这么做。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哪知,反正人家这么说就这么做嘛!”那你永远无法获得真实义。必须自己去感受,不管学什么都一样。

同类推荐
  • 一看就懂博弈思维

    一看就懂博弈思维

    如果你在吵架时总是处于下风。麻将出招招招点炮,想提出加薪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或者你的父母已经拿你当“处理品”,多次相亲都被对方“看扁”,找工作总是不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那么你就真是需要懂一点博弈思维了!成为一个从容的人,未必需要多少数字的财富,或许只需要一个懂得博弈的头脑。
  • 成功人士不说

    成功人士不说

    短跑比赛,只差0.01秒,结果就会差很远。人生中,每天不起眼的细微差别,决定着一辈子的成败!本书从30种微小细节入手,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用知名人士如马云、史玉柱、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的亲身经验,告诉你为什么只要抓住平常日子中被忽略的机会,就能做出惊人的成就
  • 男人要懂管理学

    男人要懂管理学

    本书要告诉大家的不仅仅是管理技巧,更多的是管理艺术。希望管理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轻松解决在管理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 印象笔记中国头儿教你职场心经:跳来跳去

    印象笔记中国头儿教你职场心经:跳来跳去

    谷艾米:从专业程序员到财经记者,从香港食评家到北京创业者,斯坦福商学院被洗脑改造世界的MBA,现在是印象笔记(Evernote)在中国的头儿。既然经历造就人生,那么就尽情跳吧。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你真的会写邮件吗? 面试是平等的吗?印象笔记中国头儿教你职场心经。
  •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热门推荐
  • 屈原复活

    屈原复活

    《屈原复活》这部作品,其核心故事,讲述的为世纪相思,亘古暗恋,石头传说,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天地奇缘。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乃为好莱坞式,电影剧本小说,主要是用镜头与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堪称为天地奇书,宇宙奇葩,是幽默与科幻调情,为冰山与洋葱恋爱,是智慧与灵肉结婚,为石头与思想碰撞。主要看点,为独生子再生缘。这部作品,作者是用冰山语创作的。小说的具体内容,作者虎人九龙头,他用一条冰山语天经,足可以概括小说的全貌。虎言:私生子,阴阳同体,日本人创帝业,上帝预言转世灵童,天体人东北虎二合一;阴阳鱼火凤凰相思泪,以今为镜尽知古人,苦行声闻独觉,天上人间,美国梦,白宫
  • 南唐后主李煜传

    南唐后主李煜传

    本书全面评说了南唐后主李煜秉性任意纵情声色、以亡国的措施图存、落魄投降的故事。
  • 忆我二十三天离家出走

    忆我二十三天离家出走

    首先在开更之前,笔者先提醒大家一下,笔者并没有怂恿大家离家出走的意思。其实离家出走也没有那么的可怕,但是也是十分可怕的。
  • 网游之天书

    网游之天书

    他失恋了,他失业了,在人生的低迷跌谷,他进入了天书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挽回自己的家庭,一切的一切都让你无法预料...
  • 非常道

    非常道

    非常道,非人、常人、道人也,讲的就是人的故事。我用心写,你随便看。。
  • 扶风歌

    扶风歌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方息,五胡乱华将起,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即将到来。一个年轻人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他会展开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 灵异校舍

    灵异校舍

    一位少女灵异死亡在校园的宿舍,后来许多人都神秘失踪或离奇死亡。这件事却被封闭,接连不断的灵异事件发生,让H2(简称)校园引起剧烈的轰动。有一位刚转到学校的女孩收到了一位神秘人的“礼物”,是什么让她如此吃惊。一天她听到这一传闻,开始有了强烈的兴趣,这让人感到阴森恐怖的传闻,这位女孩开始了一场不可思议的设局...
  • 思考致富

    思考致富

    本书包括7章,分别为做工作的主人,智慧创造财富,你靠什么发财,改变命运的法则,如何把握成功脉搏,积极对待失败铸就成功,实现目标的终极策略。
  • 一世修缘之桃花劫

    一世修缘之桃花劫

    魂穿到一个架空的大陆。她,是当朝丞相的嫡女倾国倾城;他,是当朝皇帝的第九个儿子绝世无双。两人相遇是缘,却也是劫...
  • 一剑夺命

    一剑夺命

    一剑成名天下知。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定一剑穿心。一个对剑术有些洁癖的年轻人,不满安分守己的富庶生活,毅然踏上追求武学巅峰的道路,途中历尽艰险,终于成为众人皆知的大剑客,也因此麻烦不断,各种挑战与麻烦接踵而来,而他本身又是一个讨厌麻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