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300000020

第20章 释功德净土(2)

六祖他老人家这时还没用到“自我”两字,其实“吾我”的“吾”就是自我之意。我执不断就没有功德,换句话说,从这个定义来看,何谓功德?要断我执才有功德。但这样的功德还不圆满,必须再断法执,不仅如此,连无我、无法也要一起断。不要认为我执断了就是无我,你若还有个“无我”,即表示未断,连“无我”也必须破除;断了法执就“无法”,最后连无法也要破,这样才功德圆满。所以功德圆满有那么容易吗?功德圆满就是成佛了!现在大家因为都讲应酬话,都称各位为佛,都说大家功德圆满,事实上还差得远呢!我、法二执都不执著,才有可能。

“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这句是讲“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这句是讲“无德”。一个讲功、一个讲德,一般而言,既然都是并在一起讲,我们就一起看。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这又是另一个功德定义。他提醒我们,功德要向内看,不从布施供养那边来。因为这个地方是讲顿教而非圆教,若是圆教的说法,便是转过来——即使布施供养也可以产生功德,意即你也要懂得布施供养。布施什么呢?我执。这样的功德可大了!把我执、无我布施掉,你说功德大不大?这是否即前面所讲的自性内见?所以圆教修法很圆融的。若站在圆教的立场来看顿教,则有所偏、不圆融。

“布施”,布施我执、布施生死,你就有功德了;“供养”什么?供养即“培养”,培养善根,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功德可就大啦!红包供养师父,只是福德,这不一样喔。

这里谈的是事相的部分,那么自性内见方面,指的就是观念上的问题。我们从顿教这边来定义,可以比较明显知晓;若从圆教上来定义,一般人不太容易体会得到。所以你可以自己看,功德是什么?就是改变观念,让我们清楚认识人生宇宙真相,这叫“自性内见”。布施供养所求的是什么?即是外在事相的部分,所求的仅是福报。虽然说是福报,但福报亦有正有负,你做善事当然是得正福报,做坏事便得负福报,也就是业障、业报。所以只要是在事相上所做的,通常便是执著的,而此执著呢?会让你有一段成就,通常称作“有漏福田”;而功德,因为是观念的转变,观念一转就变成无尽的,不是段落的,无尽就是“无漏的”,那就是法身功德了。所以,这些佛法名相若不能通达,你根本接不上来,如能通达,你接起来就很圆满了。

因此,为何称“有漏福田”、“无漏功德”,即因为“事相”是一段——“我要供养你”,我、你、供养三轮都在,不空。为何说三轮体空?就是指观念的转变,亦即“自性内见”,而非外面所现的“事相”。因此,为何经文要反复读诵?因为这样,你才感受得到,故读经时不疾不徐,否则你感受不到。像韦刺史与六祖间的问答,还有刚才所提功与德的定义等,可以抄起来,时时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诵的时候读过去就好。每当你诵读时,平常思考的部分便会影现出来,如此便不难了解经文的含义了。如果你平常诵经都快马加鞭冲过去的话,那没有用,因为你根本像印刷机一样,只有印过去,内容都没掌握到。

【智慧金言】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这是福德跟功德的差别,是武帝不了解啊!并非惠能偏袒祖师。因此,学佛首先要与道相应,不然就像梁武帝一样,有三位国师级的大师,达摩是第四个了,他还是与道不相应啊!其外护之功甚大,布施供养所得片段式的福报很大。我们也提过,星云大师一直讲经开示,训练人才,而他那些弟子学员菩萨道走得很好,假如都能与道相应的话,个个都是大菩萨,因为他们有“行”嘛!力行在菩萨道上,若能与菩提道的道体相应,便两全其美了。如果只是参加一些佛学讲座,却未与道体相应,那就和梁武帝无异了。

4.极乐就在目前

【原文】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释讲】

现劝善知识你先除十恶,那就行十万里了,然后除八邪,那就超过八千啦!平等、清净、无分别,这叫“平直”。“到如弹指”,极乐世界弹指顷刻即至,一到就可见到阿弥陀佛了。且先别说到达极乐世界,你还要在疑城住个几十劫,然后才会花开见佛。那个花可不要像小小的满天星,最少也要像芍药那般大。你那心量要大啊!心地要清净磊落,才有可能。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剁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只要我们行十善,又何必非要求往生呢?这意思就是当下即是。“十善”是通称,泛指清净心,不是一般所说的十善业。一般讲身三、口四、意三。身三即杀、盗、淫;意三即贪、瞋、痴;口四即指恶语、两舌、绮语、妄语,也就是口造的四种恶业。若都不犯,便是十善,犯了就叫十恶,这是狭义的定义,但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清净心。

【活学活用】

“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十恶之心不断,哪个佛会来迎接你啊?佛怎会迎接坏人?所以十恶之心必须断,你若能悟得这无生顿教大法,要见西方,当下即是。这个无生顿法并非与西方无关,当下就是西方,只因念佛求生西方者执著于事相上,观念没转过来而已。不悟无生顿法的话,想念佛求生,路途那么遥远,怎么能到得了呢?

“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我现在为你们,将西方极乐世界移到你们面前,马上就可以见得到,你们相不相信?要不要见啊?

这时候大家一定想着:“极乐世界前来是什么样子?”那种心就会马上起来了。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假如这里能见,那就不用远求了。你看,贪小便宜的心态立刻就来了。师父啊!你慈悲慈悲,让我们大家看看。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惠能说:大家注意,每个人自己的色身就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里面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这关键还是在“性”!“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这都是佛法中六祖的名言,实在没什么好解释的,“觉”跟“迷”要怎么解释呢?不懂就背起来。“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那不是慈悲喜舍都到了吗?“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人我是须弥”,光看这个定义,不能说六祖他老人家不识字啊!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就是不一样。人、我是什么?就是界限,有你、有我,就有界限,对不对?虚空没有边际,所以也没界限,但世界是依须弥而立的,既以须弥为世界之中心,那么一定有边有际嘛!因此,一有人、我之界限,须弥山便出现了。假如没有中心,就无边际。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因为极乐世界的人无你、我之别,既然如此,你到哪里去啊?没有分别,当下就是极乐喔!

你看看,从净土经典讲过来,还是跟他一样。如《无量寿经》上面提过,世尊说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阿难觉得奇怪,问道:“没有须弥山,世界依何安立?”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只要没有界限分别,当下便是极乐。

【智慧金言】

前面讲的是“净”的部分:“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后面讲的就是“染”:“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先下定义,娑婆、极乐就这样分了。

5.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原文】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释讲】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这个“觉性如来”就是我们的自性,从我们的心地上,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六门”,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净净,它能破六欲天。欲界天有六层天,就叫六欲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这个重罪的性像霜露一样,太阳一出来,就能把它除掉。太阳指什么呢?“自性内照”,所以太阳指自性,自性的光明一旦显现,种种罪性便悉皆消除了,地狱也灭绝了。“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内外明彻就是西方,你不这样修,怎么到得了那边呢?你去不了的!

【活学活用】

这么讲净土,非常简洁有力,然而现今净土人由于不念经的关系,所以也不知道了,一直钻牛角尖去解释,愈钻愈想不开了。事相上的执著,就是如今净土一个很严重的偏差。破事相,把正确的观念建立起来,如我们所言,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总体的佛教观。对佛教要有总体观,对佛法的解释不要偏于一隅之见,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偏差的认识。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讲到这里,大家都见性了,知道什么叫作净土了,便不再执著事相。这样的话,你就会修了,修要见性,修要功德,不是修福德。法身自性现前,西方极乐当下即是,极乐世界马上兑现到你眼前来。你若是闭着眼睛一看,阿弥陀佛来,放光、动地、天音乐等等现象伴随而来,眼睛一睁开,怎么都不见了!那都纯属幻觉。六祖这里讲的,都是真正历历在目的。

念诵经文,口诵心不诵,只能叫知道。观音是慈悲,势至是喜舍,究竟是什么状态?释迦牟尼佛就是能净,阿弥陀佛就是平直、平等、无分别……这些你能否都真正感受到?要用感受的方法,不要用知道的方法,否则没有帮助;必须感受到那不可思议的存在,那便是佛法讲的中心点。

【智慧金言】

“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这些人都很会听,没有听错。大部分人都不会听,虽然很注意听,但愈注意听就愈错。“唯言”就是唯愿,希望大家都能开悟、了解明白。

6.心清净

【原文】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释讲】

惠能继续说,你们若照这样修的话,在家修也一样可以成就,“不由在寺”。这句话也很麻烦,一贯道就解释成:“道降火宅。”亦即佛法从六祖开始传到在家的,出家的已经没有了。某次我联络一位同修,请他帮忙编高僧传,结果他说:“现在无高僧,高僧大德都在家,不在出家。”就因为上面这句话,所以通通变成在家了。佛法在火宅,那就不对了。

惠能说:“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这句话,现代净土宗的人其实不太能接受,因为他们认为西方人的心绝对善的,没有恶的,况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没有说西方人的心还是恶的。《阿弥陀经》上,那个西方阿弥陀佛所在之常寂光土的极乐世界,那个心是绝对纯善无恶的,然而若是将极乐分为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样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就有恶的了。所以《阿弥陀经》也好,《无量寿经》也好,所谈的应该都是报身佛的境界,那里的众生心不恶;假如谈应身佛的极乐世界,那里的众生既有四土九品,也就表示有心恶嘛!所以六祖才有这样的区分。“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韦刺史接着又继续请教惠能,在家应该怎么修行?希望能够告诉我们。

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你若照这个“无相颂”来修持,就等于与我同在,否则即使剃发出家也没有用。但是要知道,若你能照这样修,在家、出家的状况就不一样,还是有差别的哦!六祖讲的只是二种状况:在家照这样修好,出家不照这样修不好。其实,应该还有另外两种状况:出家照这样修的,会比在家照这样修的更好;若你不照这样修,出家不好,在家更不好。接着看六祖惠能的“无相颂”。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这句很伤脑筋哦!干脆不要持戒好了,但是你要以“心平”为前提,“心平”本身就是最好的持戒,最好的布施。行能直,为何还要修禅呢?问题是,你行直不直啊?恐怕还很歪曲。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前四句就文字上,我们都懂。“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火中化红莲,淤泥生莲花”。但这里是指什么?你必须钻木出火,换句话说,要有耐性这样修,就能像污泥出莲花。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活学活用】

这几句都是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基本条件,大家是否做得到?关键在于“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两句。“成道非由施钱”,成道虽不一定要布施钱财,可是布施钱财可以帮助成道。重点是“菩提只向心觅”,菩提只有向内心求,向外没有,所以“何劳向外求玄”,不假外求啊!好多人一直想要一段时间好好精进用功,那都是向外求的,你能否反观呢?这是一个关键所在。若能如此修,“天堂只在目前”。

【智慧金言】

大概在当时,极乐世界跟天堂的定义并无严格区分,但现代应该改说:“极乐只在目前。”因为现在有天堂教,那跟我们说的极乐不同,所以必须加以正名。

同类推荐
  • 笑容的力量

    笑容的力量

    本书内容包括:“生活中保持笑容,为生活加些轻松剂”、“交际中保持笑容,赢得亲近和人心”、“职场中保持笑容,获得同事的认可”、“逆境中保持笑容,乌云背后总有阳光”等。
  • 拿第一名的方法

    拿第一名的方法

    本书针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容易走进的误区,从“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应考技巧”5大方面着眼,为同学们量身打造72个学习秘诀。
  •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以礼仪为主线,从礼仪概述开始,分别介绍了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场礼仪、餐饮礼仪、演讲的礼仪、商务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以及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礼俗。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 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 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
  • 历代官场智慧谋略文库(智慧谋略文库)

    历代官场智慧谋略文库(智慧谋略文库)

    周文王派人挖池塘,挖出一具尸骨,官吏把此事禀告文王,文王说:“重新安葬他。”官吏说:“这具尸骨是没有主的。”文王说:“拥有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拥有一国的人是一国之主。现在难道我不是他的主人吗?”于是让官吏用衣棺把那具尸骨改葬在别处
热门推荐
  • 诡舌神探

    诡舌神探

    舌,本能品尽天下美食,然而我的舌头在受伤之后,却能品出天下奇案!诡舌品血,能与死者感同身受,预知死者临死前三分钟所见所闻。诡舌接吻,能预知对方心事,能看破对方动向,虏获对方珍贵芳心。一路冒险,侦破各种诡异悬案,看似鬼神作乱,背后都隐藏着惊人的真相……舌……就是我的无敌宝贝。
  • 灵脉

    灵脉

    大道三千,若要入道,身怀灵脉方可,而当下世人皆有灵脉,唯高者尊居于上。陆凡,平凡的二少爷,却误因一句玩笑话,逃离家门,入了这乱世大道……
  • 你的爱,深不可测

    你的爱,深不可测

    -林浮生从来都没有想过,她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会因为一个人的闯入,而变得面目全非,从四楼教室的窗口延伸到六号街区后的社会,从低着头牵手的青涩到后来满手鲜血的拥抱。-她只听说过一句话叫,年轻的时候你做了一个决定要把生命献给爱情,后来你没死,年轻替你抵了命。-她却没有记得住还有一句话叫,给你抵命的兴许不单单是年轻,还有一生。
  • 我的女神是校花

    我的女神是校花

    常言道:人穷志短不出头,路遇美女不揩油,天生的糊涂碰到作死的系统,泡妞的逗逼情节和掉不完的节操,他是打不倒的林夕,绚烂的都市,道不尽美女裙下桃花事,说不完攒钱捞金爽爽风。神一样的存在,造就了他神一样的逗逼,操蛋的碎节操系统更是弄得他菊花堪忧。望着媳妇儿的绝美容颜,却只能看不能摸,望着银行里不停翻涨的人民币,却连取都取不出来,尼玛,系统你他妈的闹哪样?
  • 葬书

    葬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空境界上的宿命

    时空境界上的宿命

    陌生人的手背擦过校服的衣角,谁的西装传来樟脑球的气味。旁人的体温紧贴在背后,浑浊的热风扑面而来。人海茫茫,我和你的千万次初遇...在无数次的轮回之中,我真正的绝望了..放弃了..崩溃了..也有可能是在无数次希望中留下了唯一新的希望...到底会是什么呢....我到底又背负着怎么的使命..突破时空的奇点,跳跃于无数个平行世界,不断徘徊于绝望与希望之中,贯穿过于与未来的因果,终于...我成功了,但也失败了...记住哦,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你我终会相遇...无论轮回多少次,我还是会同样爱上你”我想....这就是命运吧..
  • 邪少的秘密恋人

    邪少的秘密恋人

    人人都道他是风流的邪少,纨绔子弟,不务正业,但对她却是宠爱有加,千依百顺,连她自己都是这么以为,但在一次意外的聚餐后,她才知道,他对她的迁就,做尽恩爱情侣,只是为了保护背后的心上人……
  • 这个王妃没档次 (全本)

    这个王妃没档次 (全本)

    一穿越来,她直接成了新娘。没有伴娘,没有家人,甚至直接躺在冷冰冰的地上!睁开眼眼,她更夸张地看到一个虚弱的病美男在她面前上吊自杀。有没有搞错呀,她可是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她彪悍了点,嚣张了点,几个哥哥管太多了点,以至于她至今剩女嫁不出去——但——她指天大骂:“你丫的,我要的是老公,你给我一个病秧子干什么?”啥,他就是她老公,那个病得要死的七皇子就是他?如果是这样,那她身边愤怒大骂贱人的俊美男子,又是谁啊?这是哪出狗血戏码……她恼得大吼一声:“都给我住嘴!”------
  • 冷少的小甜妻

    冷少的小甜妻

    失而复得的那种喜悦感你曾经获得过么?或许你丢失的心爱钢笔又找到了,或许你闹别扭的好友来与你握手言和了,或许你找到了很多年没有得到过的母爱了,又或许你爱的那个人又回来找你了……只怕其中任何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让你在梦中笑醒吧?握着电话,脑中回响起了和阿轩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恋……他的包容,他的温柔,他的宠爱,他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从来没有这样将一个人放在心窝里。
  • 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交际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