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300000002

第2章 悟法传衣(2)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能一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当时有位客人买柴,请惠能将柴送到他的店里头。“客收去,能得钱”,这文章写得很好,言简意赅。惠能拿了钱以后就出去了,他看见其中一位客人在诵经,一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马上开悟了。这是惠能自己说的,他非常厉害,一听就开悟了,我再念一遍,看你们开悟没?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是《金刚经》的经文,你去体会看看,它是不是讲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存在?惠能那个时代,不会用“生命的本质”或“生命的存在”这种字眼,只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但光讲这一句你听不懂,改说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存在,你还是无法开悟。

我们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它既“生其心”,又要“应无所住”,这之间有一个关系存在,这大概不是我们现有的思维逻辑所能了解的。要“生其心”,一定有一个生处(能),一个所缘(所),然而,在“应无所住”的情况下,无出生的主体,没有主词,又如何“生其心”?这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停在片段式、直线式的思维模式中,认为非得有主词,才会有动词、受词,否则无法成立。而且在片段式思维下,你会发现主词一定要在当生才有。若你改为无尽式的思维模式,这个主词可能在前辈子,可能在下辈子,这辈子没有,那他有无可能生其心呢?动词、受词出来了,但主词是前辈子来的,你可能就不知道了。

“应无所住”,即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当我们用片段式的思维模式来解释时,应无所住是有一个“主词”,它不执著这个“主词”,所以无所住,而这个无所住是“住无所住”。

我们原先打算到处讲经弘法,不盖寺庙,有机缘便尽量度众生,但很多人闻法后很高兴,想要出家,于是就希望弄个道场。问题来了,你想想看,只要出家修道弘法就好了,为何非得弄个道场不可?只要好好弘法,福德因缘自然会与众生相应,该住什么地方,其因缘会自然成熟,只要怀抱感激的心就好。因为我们有我们的事要做,众生护法有众生护法的事要做,只要好好修行,何必盖庙?没有庙便“应无所住”,但你仍有住啊!是“住无所住”,指哪里可以住就住,“而生其心”到处说法。需要我们弘法的地方太多了,有必要计较有无道场吗?

这个理念其实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有人说:“我想随你出家,但自身若无安定之所,万一房东收回房子,那怎么办?”这很伤脑筋耶!虽然他很懂又很喜欢佛法,可是偏偏就一只脚悬在那儿,要进不进的,好像怕被夹着一般。你对生命的本质究竟有没有体验?同样的,一个弘法者、修行者的本分为何?我们应该担心没有道,而非担心没有庙啊!你把重心放在道上的时候,已是无所住了,所以不要管那些,只要“生其心”就好,关键在这里。

这个其实不难,因为你拿直线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圆形式的思维模式,当然夹缠不清,乱成一团嘛!你必须将自己调整好,训练成圆形式的思维模式,便容易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是个核心,不过是个小核心,把它视为大核心也不要紧,只不过人家一听就悟了,我们一听却“误”了,此误非彼悟。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惠能不识字,他看人家拿一本书在念,以为是诵四书五经之类的,不识字的人差不多都作如此想。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线装书便欢喜地买一本回去,却不知道里面写些什么。

【活学活用】

整个《金刚经》的重点,即此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很多人对这句话很感兴趣,但弄了好久还搞不清楚。你看,善根的浅深差多少?能大师这么一听,心即开悟;我们这么一听,心很欢喜,就是不开悟,所以才会一直追究其义,却又追不出来。

现在我们针对这句话来了解一下。这里讲的“了解”两字,即“开悟”之意,不要解释成世间人所讲的“我知道了”,那个“知道”跟这里所谓的“了解”不同,这定义先区分出来。为何要有这种区分?

学佛过程中,我们常犯一种毛病,不清楚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我要明心见性,直了成佛”、“我要开悟,了生脱死”、“我要追求极乐世界”……一旦有这么一个追求的目标,告诉你,那绝不是佛法!有所求的绝非佛法,而是世间法。

佛法不可以如此追求,然而,佛门中所接触到的修行人几乎都作如是想,因此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便开悟不了。一旦抱着有所求的观念,保证你绝对无法开悟。世间法可以追求,你能追求事业成功、家道兴旺,但佛法不能追求。或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你可以经由努力追求而懂其意,甚至花上两年的时间,写上一大篇论文,并得到博士学位或奖学金,但仍旧在三界六道轮回,无法了生脱死,纵使理论弄得再通达,对你并无实际的帮助,差别在此。

因此,“了解”所指为何?譬如,你可否设想当时的情境?能大师不识字,只听到声尘,很笼统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咚!”一声,心即开悟了。你能否想象得到,他当时情境为何?听到这句话时,他内心的状态为何?这是我们所要追究的。

歌舞类电影的描述手法,就非常契合这种内心情况。《孤雏泪》、《窈窕淑女》、《西城故事》等影片,当这些主角内心感受到喜悦时,导演以电影的技术,用到处都在欢舞、庆祝的场面呈现其内心的心境。“开悟”,就是那种心境,你要去体会那个部分。并非简单一句话:“喔!你这一讲,我知道了。”然后以为自己开悟了。其实,你只是知道而已,尚未开悟!

开悟之时,心和境交融在一起,里外合一,内心里头的喜悦,会显现于外,产生一股想要庆祝的感觉,像外国人过万圣节一样,蹦蹦跳跳地好高兴。你能否感染那气氛,完全吸纳到内心里来?一位开悟者,就是那个情境完全投射出去。他一听到时,开悟所产生的第一个现象,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完全产生一种欢喜,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整体都是喜悦的。因此,看到树,树仿佛在跳舞,听到声音,皆是欢庆的乐曲。你能不能油然生出那种情境?生不出即表示你与开悟还没有缘。你先去会意并吸纳那种心境、那种情况,渐渐的,你会清楚学佛的目标在哪里。

学佛、修道,不管是哪一法、哪一道,都不是要修成泥塑木雕,端端正正坐着不动,你以为这叫“成道”,我看是成木乃伊!“成道”,是指内心充满了喜悦,那种生命能量、朝气活力,能使萎缩的生命突然间饱满起来。身体像一颗电池,要蓄满电才能用啊!然而现在我们躯体仍在,能量却没有了,所以点起来的灯,要熄不熄、忽明忽暗。说它没有生命,却又红红一个,说它有生命,真要照明,却又什么都看不到。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常常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将整个生命能量全部消耗掉了。好多人高兴时不敢笑,悲伤时也不敢哭,一定要表现出绅士淑女的模样,于是将那份喜悦或悲伤强自压抑下来,生命能量就此消耗了。这种情况是否常发生?我们常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压抑自己,不知不觉中就让自己扭曲、变形,无法很坦率的将本性、本能表达出来。本性、本能都是本来具足的,我们能否将它吸纳起来,让它恢复本来面目?我们没有遗失,只是被扭曲了。就像气球原本是饱满的,被捏成一团后,应该如何充实,使之恢复?

刚刚谈“心即开悟”是那种状况。经文这里讲,惠能他借这个缘——声尘进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为何这句话能令他开悟,而我们却不能?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要分两方面来谈:一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的意义;二是惠能以何种态度去听这句话。

第一个,“应无所住”,简言之,即是心不执著。“不执著”讲起来很简单,大概任谁都会说自己不执著。像大家来到道场听经,虽然设备很好,听完经你还是得回去,否则一直待在这里,就是执著了。所以听完经,必定得回去,下一讲又再来,这是“应无所住”。但你是否对于任何境界,例如自己的生活背景及习气等,也都能如此不执著呢?

譬如,你既然到了外国,就应当依照当地的生活习惯,不要执著于华人的习惯,可是你还是习惯过农历年,这不是执著吗?某些执著,你可能感受不出来,因为你认为这是习惯嘛!理应如此。或是吃早餐时,你想:“我们都吃稀饭,烧饼油条配豆浆。”那也是一种执著啊!这种民族性即是一种执著,要完全放下是极为困难的,“应无所住”非属易事啊!然而这是真理,你必须在“无所住”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真正的心。对于任何境界,缘来,即现前,缘走,随之消逝,此时,真正的境界才会现前。

要想“生其心”,让心能够自在圆满、完整表露出来,此时你必须让心完全展开,不要框住它;假如“有所住”,就是框住了,它无法充分展现。所以,见到实相,即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第一个意义。

那么惠能是以何态度、立场,一听到这句话就,开悟了?这点是我们需要慎重思考的地方。既然大家学佛了,你对佛法是否真正了知?你在追求什么?我们常讲,英雄有英雄的本色,海盗也有海盗的本色。当海盗一定要残忍,不然抢不到东西,如果船长下跪求他,就因此放他一马的话,那就不用当海盗了。商人也有商人的本质,商人的眼光必须锐利:“啊!这东西能赚钱,那样做不赚钱。”他的目标在于赚钱,投资不赚钱的case(生意)就非商人所为了。修道者也有修道者的本色,心要在佛道、菩提道上。如何安住在菩提道上呢?首先,应对菩提道有所认识。

先前提过,佛法和世间法不同,世间法所追求的,往往佛法并不在意。世间人多半认为:“布施出去就没有了!你跟我化缘一千块,我就少花一千块,你不跟我化缘,我乐得清净!”然而佛法讲因果,所以奉劝诸位必须懂得修福,修因,种福田。因此,当在家人对出家人的态度、立场不恰当时,出家人如何制裁在家人呢?他不罚你站,但唯一,也是最严厉的制裁,便是不让你修功德福报,即覆钵,把钵盖起来。因为佛法讲因果,出家人托钵化缘是让你种福田,世间人却觉得不来最好。

进入佛门,就必须具备这种观念,佛门中都是“修因种福”的,“因”修得愈多愈圆满,福田种得愈多愈殊胜。你有智慧才会去修因、种福田,有能力就多做一点,没能力的即使想做也没办法,差别在此。若不能认识到这点,根本不是学佛人,他一定斤斤计较:“哼!工作分配不均,都是我在做。”那你就空在佛门走一遭了,入宝山却不识宝,那跟没学佛的人有何两样?

同样的,回过头来看,惠能此时看起来虽不像学佛,但是心在佛门。学佛人并非一定要三皈依、受五戒等,端看心境、心量够不够。他的心早已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打开,因此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他不执著,本来就“应无所住”,所以境界会现前,他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完全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存在,你能了解吗?他本来就在那种状态之下,只是不会描述、说出那句话罢了!

【智慧金言】

就像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但你有意识到自己在呼吸吗?没有啊,可是一听别人说不呼吸就会死,你马上觉悟到:“要注意,鼻子不能塞住了。”这是不是悟到了?也就是说,惠能本来就处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中,如同我们处在呼吸的状态里,只是不晓得这叫“呼吸”,然而人家一提,他就开悟了。他的六根完全开放,但对于六尘境界不执著、不受污染,这就是在“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倘若无人引导,便不懂得那境界,现在听了那么一句话,他马上领悟到:“喔!就是这样子!”所以叫开悟呀!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原文】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释讲】

既然客人提到《金刚经》,惠能便问:“那是从哪里获得的?”这句话很简单,但有两层含意:一是你从哪里得到这部经?二是你从何处学来的?这里主要是问从哪里学来的。于是客人告诉惠能,他来自何处。文中没有指名是谁,但你要了解,学佛过程中,这种人很多喔,所以平常就要广结善缘。

譬如,你觉得一本解经的书还不错,便多买几本放在某处,写个“结缘”二字,一旦有谁喜欢,拿走了,你便与他结缘了;若是下辈子忘了学佛,便会有客对你说:“我从何处来。”你才有机会为自己种福田。否则到时候,即使很想学佛,就是没人指导你。像六祖就有人来指导了,可见六祖在过去生中已经结了很多善缘,所以这个小善知识便指引他去找大善知识。

【活学活用】

五祖讲《金刚经》一样活泼,他要点醒人人内心的火花,让生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达到最高点。你知道一个生命发挥到最高点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一定会开花!不管是春天,或夏秋冬开花的树,其开花时,即是生命能量达到饱和点之时,因为开了花就要结果了。同样地,一个人的生命达到饱和点时,一定是满心喜悦。

我们为何要供佛、供花?就是让生命达到最高点,完全呈现出来。那时,看到花,会产生芬芳、亮丽、喜悦、欢喜的感觉。相对的,当你生命达到饱和点时,他人眼里的你,也是充满喜悦、芬芳、亮丽的状况,一定是这个样子!告诉你,花的意义不可思议啊!我们因为受到环境的污染,生命一直萎缩,能量不足,以致生命之源枯竭了。如今修行学佛便是在充实我们的生命之源,让生命的能量饱和起来。至于如何达到饱和状态?讲经就是要灌输大家这一点。

当然,忍大师当时开示的《金刚经》,跟我们这时讲的不会一样,但是他所得到的结果与目标,应该与我们的时代一致,否则就是我们讲错了。既然他能达到那个目的,为何我们不能?不可能当时他讲经的目的与我们现在不同,也许讲法、遣词用语不同,但目标定然一致。我们不求讲法与其完全吻合,但目标必定相同,至于其他就善巧方便了,因为时代不同嘛。在那个时代用那些言词便可使人明了,现代若是如法炮制,你会说:“听不懂!翻成白话好不好?”经文有众多例子和理论,与现在的思维理络有别,我们必须重新诠释,否则难以理解。尽管如此,我们仍可感受到忍大师当时讲经让大众获得欢乐法喜的氛围。如今听经的你,能否体会到这份所谓的“喜悦”?不然你在佛法中就自学了。至于如何获得、进入?那属另外一个层面,后面我们会谈到。

“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常劝”,是经常劝导,“僧”是出家人,“俗”是在家人。僧俗有四众:比丘、比丘尼是僧,优婆塞、优婆夷是俗。大师常劝这些人,只要持《金刚经》,就能见到本性,然后可以直接成佛。

只要持《金刚经》就可以了,各位相不相信?这是开悟者说的,若你以轻视的语气说:“又是《金刚经》!”可见你瞧不起《金刚经》,它对你而言不够。甚至有人觉得《大藏经》都还不够,还要加个四库全书,那就变成业力了。好多人在佛门中极认真修行,一天修八到十个钟头,但仍不见得正确,可说忙碌有余,精进不足。

同类推荐
  • 阿Q狗打工记

    阿Q狗打工记

    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想获得一份好工作,除了主动争取机会外,更要具有基本能力,使命感,谦卑的心态,比别人更认真努务,不要怕吃苦,不要怕付出。
  •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学习和生活一切都按部就班,当人的思想中不再有创新的观念,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唯有挖掘和激活人类潜能中的创新思维,生活才能更加五彩斑斓,人类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进步与改造世界。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让读者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以创新点拨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启发,进而更加富有创新精神。
  • 你觉得痛就对了

    你觉得痛就对了

    老师和长辈曾告诉我们世界是公平的,只要靠努力和汗水就能拥抱未来。但二十多岁,我们第一次直面这个世界,却发现社会是现实的,生活是残酷的,人心是险恶的。书里没有励志鸡血,也没有成功人士的淳淳善诱。它更像是一代人的青春传记,记录了她的,你的,我们的迷茫与艰难。作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一种成熟人生观的蜕变:这个世界一直都是现实残酷的,我们谁都没有权利选择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但是我们能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不能放弃这唯一的一点权利。你尚年少,你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 决胜职场要读的8本书

    决胜职场要读的8本书

    没有时间啃大部头的小说?没有心思琢磨精彩背后的原因?这些都不成问题。精选各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带你回到剑拔弩张的现场,点拨决胜心法的口诀。成功的人可以更成功,失败的人可以看到成功的路,这就是决胜职场的关键,也是本书的灵魂。
  • 中庸处世智慧(千年智慧枕边书)

    中庸处世智慧(千年智慧枕边书)

    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内核,在为人处世上,中庸思想的实用性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思想可以取代。本书“千年智慧枕边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庸的处世智慧,处世、办事、说话、心态、做人,正如港澳台频道风云人物李嘉诚所言,“人有五商(智商、情商、财商、逆商、心商),若想人生成功,须五商俱备。在我看来,五商无一不可从《中庸》中获益。”让我们重拾我们固有的智慧,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
热门推荐
  • 千年余泪

    千年余泪

    孤舟一片,激起千年泪。一场灭世的阴谋,一场跨越千年的斗智斗勇,一个个惨烈牺牲的人与神,终究如尘埃般散去~~
  • 无限门派

    无限门派

    江湖传言:武林九大门派掌门,八个帅哥一个师太。江湖又传言:九大掌门,四个被我师父揍过,四个被我师父救过,至于那个师太,咳,貌似被我师父睡过。。。。。。(糊糊新书,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PS:暂有一群,群号10566983,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
  • 悬决

    悬决

    天涯海角存一上古巨石,上刻千万小字,枯涩难懂,千万年来无人能解。后有一奇人游历至此,坐石观文,竟悟得天道,心晓此乃天书,于是逐字抄录,遂成一文,曰:悬决
  • 爱你初心不变

    爱你初心不变

    时间让喜欢沉淀成了爱,可是我却辜负了时光。一张脸,不过一块皮,说不介意太假,说介意,好像我不介意。颜弃“爱你的初心不变”路潞:“爱你是因为你初心不变。”蓝兰说:“你们为什么不在一起?”秦皓和路潞互相看了一眼说:“太腻。他站首发
  • 销售心理操控术:操控客户心理,创造骄人业绩

    销售心理操控术:操控客户心理,创造骄人业绩

    销售的目的是完成交易。而要完成交易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心。全球销售人员的偶像、世界权威销售培训师博恩·崔西曾明确指出销售的成功与销售人员对人心的把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销售的过程中,恰当的心理策略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取得成功,使得销售行为的效率最大化,销售心理操控术对销售中诸多常见难题进行一一解惑,同时,还为销售人员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销售心理策略来操控客户心理,从而帮助销售人员创造出骄人的销售业绩。
  • 赴你三年之约

    赴你三年之约

    本小说讲述了沐阳的初中生活,以第一人称叙述为读者们讲述我的初中生活,因为环境的改变一个平静的女孩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受到老师的另眼,喜爱上了文学,又因为离别让沐阳振作,改变自己,但有掉入了对爱情的萌动,追求与守护……
  • 总裁宠上身:丫头哪里逃

    总裁宠上身:丫头哪里逃

    他宠她上天、爱她入骨,但换来的却是她无情的背叛,婚礼当天她卷款消失,他这才明白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圈套,她爱的只是他的钱和人无关,他愤怒发誓哪怕天涯海角也要将她抓捕归案……五年后,当他再次见到她时,她的身边带着缩小版的他,他说:“许静然,你竟然带着我的种消失了五年,你想死是不是?”某女二话不说转身就逃,某男大吼:“丫头,你哪里逃!”
  • 福晋心很宽

    福晋心很宽

    穿越了,穿越成马尔汉家的女儿。珍汐表示未来有阳光义气的十三爷做姐夫十分期待,只是没想到原来她才是十三爷的女人。某女心声:“嫡女嫡妻都不能把日子过好,她还怎么见江东父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好时光遇见你

    大好时光遇见你

    都说爱情爱了就会痛,但是我愿意、我愿意痛都说我会与你不再见面,可是...我这些年来依然相信我们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有着不同的相遇..毕业了..分了也都分了,可是我感觉我们是回不去了工作我上进努力,终于我成为了一名设计师,我被安排到上海工作,在一次的画展中我遇见了你,我本不相信的,可是这好像是真的
  • 彩虹上的约定

    彩虹上的约定

    他,安辰御,王子变妻奴。为找自己的未婚妻,追寻到凡间。她,千依,虽为天神,却坠入凡间,成为学生,被沐炎改了容貌,删除记忆。可躲得过初一,却躲不过十五,这个秘密却被千依不经意间听到,她伤心,她悲愤。沐炎没想到,这只是一场戏······--------“小安子,来,给你姑奶奶亲一个呗~”“亲了有什么奖励?”“额···我想想···”“不用想,很简单,为报答我,以身相许吧!”“靠!你别乱来!”“我就要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