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700000039

第39章 子路第十三 辨证地对待任何人,任何事(1)

1.要先于人民而劳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关于政事。孔子说:“领先于人民而劳动之。”子路请孔子再说得丰富一些。孔子说:“不要厌倦。”

【说明】上篇《颜渊》就有好几个人问“政”,本篇一开头就是子路问“政”,是紧接上篇而下来的。大家一定还记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有一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先”字就是从《论语》这里来的。孔子告诉子路,要先于人民而劳,这里面包含了很多道理。孔子是继承了周文王思想的,而周文王极端讨厌商纣王的荒淫奢侈,也知道人民讨厌、憎恨商纣王的奢靡与沉重的赋税。因此他提倡质朴、朴素,《尚书·无逸篇》载周公训戒成王说,文王勤俭,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到田地上劳作(“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这与商纣王的“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周文王提出的朴素、质朴,赢得了众多的民心,包括商朝以及其他诸侯邦国的民心,以至到“文王晚年,已经取得了当时所谓天下的三分之二”(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而周文王所教导的这些质朴与朴素的民众,使周国得到了很多有用之材。孔子此时,周文王已去世五百多年,周朝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后,各诸侯邦国的国君也逐渐骄奢淫侈了,整个社会风气都是贪图享受,没有国君再象周文王一样勤劳朴素了。因此孔子的本意是要子路学习周文王的“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即“先之劳之”,而且还要“无倦”,即劳动了许久以后,不能厌倦。为什么?如果你象某些国君一样,在立春时象征性地摸一下锄头、犁把,那老百姓是不会相信你的。因此要长时间地无厌倦地劳动,将土地视为自己的,真正与老百姓一样,人民才会相信你,才能信任你,才会服从你。你才能真正获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拥护。也就是说,在个人的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上,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己坐着享受,有困难都让别人去承担,那样会失去民心。而且,困难的事处理多了,劳苦的工作做多了,人都会生出厌倦之心;要无厌倦之心,很困难。所以孔子提醒子路,“无倦”,是很有用心的。

2.举荐你所知道的人

【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去做季氏家族的官吏,来向孔子询问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先有掌握管理,宽免别人的过错,举荐有才能的人。”

仲弓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人是优秀人才?”孔子说:“举荐你所知道的人,你所不知道的,别人就会放弃吗?”

【说明】仲弓去做季氏家族的官吏,因而也来问政。处理政事,最首要的是什么呢?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掌握管理”,掌握你的职位上所应管辖的范围,然后着手管理起来。这是孔子“正名”的一个原则,正名而后才能干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下节即论此问题)。在管理所辖范围内,首要的就是宽免别人的过错,也就是说,刚一上任,不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到处得罪人,先“赦小过”,再想办法“举贤才”。等到你将贤才举荐上来后,就是“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了(《颜渊》第二十二节)。至于有些还不知道的贤才,他们为着各种各样的原故,也会毛遂自荐,不会放弃机会的。这与后世的领导人不一样,他们一上台,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三把火,弄得人人自危,民心沸怨,于是丧失掉民心。孔子这里所说的不是耍滑头,而是作人做事的至理名言。至于举贤才,就如同交友一样,在《颜渊》篇中已经讨论了许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3.名不正,则言不顺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准备先干什么事情?”

孔子说:“首先要正名吧!”

子路说:“有这样的人吗?您真是曲折、绕远了!为什么要去正名呢?”

孔子说:“粗鄙呀,仲由!君子对于自己所不懂的事,大概都要挖掘一下吧。名份不正,则说出的话就不顺情理;说出的话不顺情理,就办不成事情;事情办不成,那礼乐制度就不能兴起;礼乐不能兴起,则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能得当,则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君子正了名后,就可以名正言顺了,说出话来必定就能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是不能有一点马虎的呀。”

【说明】子路于“政”还是没有弄懂,于是他反问孔子,你怎么“为政”呢?是“先之,劳之。”还是“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谁知孔子却用上了“正名”原则。这个“正名”原则孔子已经说了许多次,但子路没有把它放到“为政”上,也就是说没有把它与“为政”联系起来看。孔子对齐景公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必须各自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君主要象个君主,臣子要象个臣子,父亲要象个父亲,儿子要象个儿子,并遵循各自的行为规范,才能符合各自的做人的标准。假如让一个君子来“为政”,工农兵学商、农林渔牧副,让他管理什么呢?必须先要确定其管理范围和职责,他才能名正言顺地管理这一方面的事。如果一个君子所学的是文,让他去管理农林渔牧副,或者是他明明管理着文化方面的事,却要他去过问农林渔牧副方面的事,则是名不正;名份不正,则他管理这方面的事就说不上话,或者是说话没有说服力,这事也就干不成了。这事干不成,那么这方面的礼乐也就兴不起来,也就是说,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建立不起来;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建立不起来,刑罚就会不得当;刑罚不得当,那么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奖惩,手足无措。这是孔子根据“正名”原则进行的的一套推论,这个推论是“为政”的重要理论,也是“为政”的思想指导方针,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思想指导方针。根据这个思想指导方针,统治者在处理国家事务上,必须先要确定事务的范畴,才能确定立个什么官,才能确定这个官职的职权和责任。而这个官员才能根据职权和责任干好他的事。生活中也是这样,做儿女的责任就是要听父母的教导,不到时候,他是不能承担父母亲的责任的。即使是他生儿育女以后,他有了作父母的责任,但在他的父母亲面前,他仍然是父母亲的儿女,还是要承担作儿女的责任。

那么,正了名以后,责任也就明确了,责任明确了,事情也就好做了;然而,说话就不能马马虎虎了,因为,你所说的话,都是要负责任的。

4.可以学稼、学圃,但不能去稼、去圃

【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学习种植五谷。孔子说:“我不如农民。”樊迟又请教学习种植菜蔬或花草。孔子说:“我不如老圃。”

樊迟退了出去。孔子说:“真是个普通老百姓呀,只有少年人的智力,这个樊迟。在上面的统治者重视社会行为规范,则民众不敢不敬仰;在上面的统治者重视最佳行为方式,则民众不敢不服从;在上面的统治者重视真心诚意,则民众不敢不说真话。如果这样做的话,则四面八方的人民都会背负着他们的小儿女来投奔,怎么用得着自己去种植五谷呢。”

【说明】刚说了“正名”原则,樊迟就想学种庄稼。这里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两千多年来,凡是读书的士子,读了《论语》这一段后,都不肯当农民,自力谋生,这就是对《论语》的误解。孔子在这里并不是贬低樊迟,也不是瞧不起农民,而是在说了“正名”原则后,樊迟应该懂得自己的名份所在,他跟随孔子学了许多知识,应该是承担一些较大的社会责任,引导普通老百姓更好地生活。也就是要他“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地做上面的事,尽上面的责任。我们要注意孔子的语气,樊迟是“请学稼”,“请学为圃”,而孔子结尾的一句是“焉用稼?”意思并不是不教,也不是反对他学习,而是叫樊迟不要亲自去种植五谷,去当一个农民。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一是自力谋生,二即是为国家效力,三即是为人民服务。当一个人学了很多知识后,不去为国家效力,不去为人民服务,而只想当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也就辜负了他所学的知识。比如现在一个物理学博士,抛开自己所学的知识而去当农民,他也就辜负了国家对他的培养和人民对他的期望。作为一个统治者,或者说作为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知道稼穑之艰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但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当农民。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也是由各方面、各行业的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并尊重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名份,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个社会才能健康而稳定地发展。若是每个人都不懂并且不尊重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名份和地位,这个社会也就会混乱不堪了。本篇主要是围绕着“政”事,也就是讲怎样处理政事的,因此,一个为政者可以去学稼、学圃,但不能去稼、去圃。

5.读书要读懂

【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朗诵《诗经》上的诗篇三百章,授给他处理政事的权力,却不明白;让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独立应付;书读得再多,怎么能处理政事呢?”

【说明】孔子从樊迟欲学种稼、圃顺势就跳到读书问题上,意思很明显,一个人既然读了书,学了知识,就应该认真、用心学习,否则读书不成,为政者当不成,当农民亦不成。古代君王们多派人到各地去“采诗”,收集民间百姓对统治者的意见。《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因此,《诗经》作为一个民间诗歌的总集被汇编起来以后,就成为了统治者“为政”的理论依据。因此,孔子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依据《诗经》,基本上就可以“为政”了。然而,如果不能明白读懂,也是没有用的,也是不能处理政事的。

6.独立于法律之外行吗?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为政者自己本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民也会遵行;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民也不会服从。”

【说明】不论是学稼或是诵诗,为政者最首要的是自己本身品行端正,这是每一个为政者的个人品行修养。正什么呢?就是以社会行为规范为标准,以“正名”原则为标准,寻求最佳的行事方式即为“正”。这样就能处理好政事,并且,自己本身行为“正”了,所谓“上行下效”、“君子之德风”,那么整个社会风气“正”了,也就是“不令而行”了。如果自己本身行为不正,自己超然独立于社会行为规范之外,独立于法律之外,而要求其他人都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那么同样也是“上行下效”,人民也都是不会服从你的政令的。

7.以“仁”为主的处理政事的精神

【原文】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乃是兄弟之情谊的精神。”

【说明】为政者处理政事的精神,应该是以“仁”为主的,就是要以与人相互亲爱的精神来处理。而鲁国、卫国的政治精神,还保留着一点点这方面的文化,还没有形成完全的霸权和霸道。而同时期的齐国、楚国、晋国、秦国等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都在不断地扩张军备,搜刮财富,侵略较弱小的国家,已经形成了霸权和霸道政治。所以孔子称赞“鲁、卫之政,兄弟也。”这与孔子在《泰伯》第二节中所说的“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乃同一意。

8.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满足于生活现状

【原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说到卫国的大夫公子荆时说:“他很善于居家过日子,刚有了一点财富,他就说:‘将就凑合着足够了;’少有了一点积蓄时,他就说:‘差不多完备了;’当富裕了一点时,他就说:‘差不多是完美了。’”

【说明】上节说到同时期的齐国、楚国、晋国、秦国等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都在不断地扩张军备,搜刮财富,侵略较弱小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新的霸权政治。而卫国的大夫公子荆,则是一个私欲很少的为政者。他的“苟合矣”、“苟完矣”、“苟美矣”,都是说明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够满足于生活现状。也就是说,他作为卫国的一个高级官员,并没有去追求那些绫罗绸缎、肥马轻裘、高屋大厦。他把他的精力放在处理政事上,放在关心民众疾苦上。有这样的官员处理政事,当然卫国也就“兄弟也”,乃是以兄弟之情谊的精神处理政事了。

9.想要普及全民教育

【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车。孔子说:“这里真是繁荣啊。”

冉有说:“既然繁荣了,又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

冉有说:“既然富裕了,又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说明】卫国的以兄弟情谊处理政事的精神使卫国出现社会繁荣的景象。然而,为政者的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人民的繁荣富庶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古到今,古今中外,为政者大都是忙于使民安居乐业,但很少有统治者真正能做到使民“安居乐业”的。战争、犯罪迭迭频起,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民众的文化知识过于贫乏,人民的文化素质低所致。所以孔子要提出“教之”,就是想要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所以现在各国政府也在努力普及教育。如果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普及,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就会逐渐端正了。

10.献身于教育的伟大理想

【原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用我来‘教之’者,一年的时间就会有起色,三年便会见成效了。”

同类推荐
  • 唐僧有话说

    唐僧有话说

    在这本书里,唐僧说东道西,说三道四,说得听众茅塞顿开、哑然失笑。受此鼓励,他除却羁绊,褪尽袈裟,低头作势,一路猛攻。男人听了嘿嘿嘿,女人听了嘻嘻嘻。你还等什么?
  •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本书作者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后赴灾区支教的小学老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在两个多月的支教经历中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的可歌可颂的人和事,充分展示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灾区人民坚强不屈,重建家园的精神。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
热门推荐
  • 想想那些年

    想想那些年

    少年不懂事,青年多张狂,中年土过膝,方知事沧桑!岁月无痕沧桑有迹,回首身后跌跌撞撞的经历,总有一些光阴难以磨灭的东西留在我们记忆里,有苦涩,有欢笑,有感动,有泪水,跟着这篇文章,走进那即将消逝的时光,再想想那些年......
  • 夺命巨浪:海啸灾害的防范自救

    夺命巨浪:海啸灾害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云间

    云间

    云间凰鸣,清扬天下,谁的江湖替了谁的蒹葭,谁的誓言覆了谁的天下。他在云清数载,她一次次出现在他身边,他却从未知晓。当少年炽热的心被所谓的真相伤得鲜血淋漓,是谁于绝望中将他拉起,又是谁给了他继续的勇气。少年江湖,江湖少年,当她翩然而降,带着惊艳江湖的传说归来,等待她和他的结局,莫不是,早已注定
  • 莅政摘要

    莅政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黎明

    英雄黎明

    自己的命运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江湖是一盘大的棋局,而最关键的那颗棋子,正在失控……
  • 生肖十二宫

    生肖十二宫

    (新书急需大家的支持,不管是看书还是路过的朋友,希望您收藏一下本书,有票的投几票,小癫拜谢。)星兽世界,生肖称王!地球上,21世纪的无双神偷左啸天,意外身亡。其灵魂被至宝——[生肖天命盘]裹带着穿越异界。拥有北冥盗气诀(黑洞尊王诀)的绝世神偷左啸天强势崛起!以至宝[生肖天命盘]聚集十二天命生肖为助,掀翻黄道十二宫等星宫强者,从此扶摇直上,气吞十万天河、败尽诸天星神。财宝:子鼠宫,寻自己的宝,让别人无宝可寻。炼丹:卯兔宫,尝百草、炼神丹不是地皇神农的专利。炼器:辰龙宫,七界之内,龙族的法宝最多。美女:亥猪宫,春光灿烂猪哥在,气运加成、魅力加成、财运、福运、桃花运全满值。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王八敢伸头?QQ群:223963756
  • 天宇之域

    天宇之域

    一位顶尖杀手,在执行任务中遭遇背叛,他拼尽全力与敌人同归于尽。醒来却发现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天宇之域。在这里,有些受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会觉醒灵魂的另一面——元魄,从而获得神奇的元力,穿越而来的主人公正是其中一员。天生三魄,这让他的起跑线就远远超越了别人,杀戮之气更是别人不具备的优势!看一代天骄怎样带领他的伙伴,登顶封神!
  • 决定孩子一生的三大商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三大商数

    智商、情商、财商一个不能少。主体的素质,就是主体的结构与功能。结构有序、平衡的层次高、功能强,就是素质高,否则就是素质低。所以,一个人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全面发展。人类是个复杂的动物,既可以“人穷志短”,也可以“人穷志不穷”;既可以“富贵不能淫”,也可以“饱暖思淫欲”。智商、情商、财商三者只有有机统一、和谐统一,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智商离不开情商。人人皆可为尧舜,关键是要有成尧舜的愿望。理想固然不等于现实,但没有理想则肯定没有现实。只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再加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必将有志者事竞成。情商教育的核心,是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 发微论

    发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蛇一狐行天下:鬼瞳兽妃

    一蛇一狐行天下:鬼瞳兽妃

    前世,她被薄幸郎害得全家灭门,亲眼看着自己的尸体被乱刀剁成肉泥。重生后,一双黑瞳慑人心魄,驭人驯兽,翻天覆地,掀起血雨腥风!***这一世,她发誓将所有害她负她欺她之人斩尽杀绝。揭开伪善二叔的真面目,让贪婪的老太君吐出不义之财,扳倒大小仇家。不怕死的只管来挑,她越战越勇,最后矛头指向圣座之上的九五至尊!***“鬼瞳”百年一现,她食蛇丹,驯百兽,容颜绝丽。身边一蛇一狐两只兽宠,助她倾覆天下!传言,只要得她为妻,便可得天下!各国皇子、王子、帝王、将相纷纷逐鹿,为美人还是为江山?片断一:“曼凝,朕愿将这万里江山拱手让你,你可高兴!”“皇上,”女子巧笑倩兮,清眸闪过冷光,柔声道:“曼凝更喜欢用自己的这双手亲自抢过来!”片断二:前未婚夫惊艳地打量着她,赞叹道:“黑玉手链,白狐围巾衬得凝妹妹愈发肌肤赛雪,真是太美了,能否让表哥摸一摸!”曼凝嫣然一笑,落落大方地将戴着黑玉手链的皓腕探过去,同时解下了白狐围巾。下一刻,顿时传来凄厉的惨叫声:“啊!是黑蛇……白狐……救命啊!”--------异能复仇文,新尝试,请大家继续支持。喜欢请收藏,谢谢(╯3╰)PS:部分情节创意由诗菲依亲亲提供,在此由衷感谢O(∩_∩)O哈!********推荐专区:烟茫的完结文:《飞来横宠之爷的野蛮老婆》:http://www.xxsy.net/info/512540.html他是庞大黑暗势力的帝王,集权势金钱万千风华于一身的天之矫子,弹指间,掌握着无数人的生死命脉。她从天而降“飞”进他的车里,从此他的世界变得鸡飞狗跳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