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5000000003

第3章 经典语录(2)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具有生命力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反而处于下面的位置;凡是柔弱的,反而处于上面的位置。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五颜六色会使人目眩,驰骋田猎会使人癫狂,意外之财会使人起歹心,五味太过会使人败味,五音太强会使人耳聋,所以智者修身养性,只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饭即可。过分的财色名利,七情六欲,都是有害无益的。

《庄子》二十三则

作者作品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庄氏,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译文】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庄子·逍遥游》

【译文】瞎子是没法观看欣赏花纹的华丽的,聋子是没法听到钟鼓的乐声的。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人的思想也有聋和瞎啊!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译文】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庄子·齐物论》

【译文】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庄子·齐物论》

【译文】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说话的人各持己见,他们所说的话,并不能作为确定是非的标准。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

【译文】大道被偏见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所以就产生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虚静之心去观照事物,以求明于大道。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

【译文】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庄子·养生主》

【译文】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是为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庄子·人间世》

【译文】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受世人的驱遣容易伪装,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

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人间世》

【译文】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巨大。

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庄子·人间世》

【译文】至于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德充符》

【译文】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庄子·德充符》

【译文】“镜子明亮尘垢就没有停留在上面,尘垢落在上面镜子也就不会明亮。长久地跟贤人相处便会没有过错。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译文】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庄子·列御寇》

【译文】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庄子·渔父》

【译文】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所以,勉强啼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其实并不和善。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庄子·天地》

【译文】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最迷惑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醒悟;最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个人迷惑,所要去到的地方还是可以到达的,因为迷惑的人毕竟要少些;三个人中两人迷惑就徒劳而不能到达,因为迷惑的人占优势。如今天下人全都迷惑不解,我即使祈求导向,也不可能有所帮助。这不令人可悲吗?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译文】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译文】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外物》

【译文】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译文】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大学》二十五则

作者作品简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他16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2000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经》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至高境界。知道了所要达到的境界,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平心静气;心静以后就能够做到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获知了道的真谛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经》

【译文】古时候,要想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想要丰富知识,就得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经》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身心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身养性为根本。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传》第二章

【译文】商汤王刻在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每天能够洗干净自己身上的污垢,那么就应当天天清洗,坚持每天不间断,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下去。”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学·传》第二章

【译文】《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文王能够秉承天命,除旧布新,使国家以及子民焕发新的生命力。”所以有道德的、承天命的君主总是尽心竭力,时时处处为自己、为他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不懈努力。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传》第三章

【译文】身为国君,要尽力施行仁政;身为人臣,要尽力尊敬君王;身为子女,就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父亲,就要尽力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大学·传》第三章

【译文】以后继往开来的贤明君王和君子,都能发扬先王的道德光辉,而亲近关爱自己的百姓和亲族;由于先王盛大道德力量的恩泽,一般平民百姓也能享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这就是前代君王虽已去也,而后代永不遗忘的道理。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大学·传》第五章

【译文】所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万事万物而彻底研究他的事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知能力,而天下万物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没有被完全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局限。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传》第五章

【译文】因此,《大学》在篇章的开始就教导人们接触天下万事万物,无不要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一旦豁然贯通,万事万物的表象和内涵都会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全部的认知能力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遮蔽、闭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的积累达到至高境界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第六章

【译文】所谓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腐臭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像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这样才可以叫做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必然使自己的行为一丝不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第六章

【译文】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独处没有人注意的时候,毫无忌惮地做坏事,当他们看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但人们早把他们做的坏事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看透了他们的肝肺一样,那么这种躲躲闪闪、装模作样,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通过外表表现出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必然使自己的行为一丝不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传》第六章

【译文】财富能够装点房屋,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里坦荡,身体自然也安舒了。所以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做到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传》第七章

【译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志,这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心有恐惧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心有喜好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心有忧虑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传》第八章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刘子光做保安的父亲在值班时被流氓打成重伤,于是他顶替父亲,成为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他有一双所向披靡的铁拳,这注定他要生活在风头浪尖。他单枪匹马击退了来小区滋事的黑帮团伙,却被物业公司老总当成了眼中钉。
  • 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主要内容包括“中枢”在变革、改革,从国务院开始、西部开发亮点多、西部开发新气象、无边光景一时新、发达国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等。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热门推荐
  • THE TWO DESTINIES

    THE TWO DESTIN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时的我们

    那时的我们

    张慕凌生于80年代上海,家境贫寒,心比天高。嫉妒漂亮孤傲的舒凝,喜欢含蓄儒雅的韩哲,年少的她以为一切都能自己掌控。象牙塔中,遇到风流倜傥的老师邱宗民,他爱她吗?还是有何秘密?在光明与黑暗的起落间,终发现,人生轨迹不全由自己,是非本不泾渭分明,要得到这些,必会付出那些。答案,源于内心;而真相,但留人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色契约:梦中的婚礼

    黑色契约:梦中的婚礼

    “用你百世轮回的灵魂换她今生一条性命,你是否愿意。”“无怨无悔,天地为证。”她,是一个集于宠爱与仇恨的人。他,是她最信任的人,却因为一个人的话语失去了理智。他,是她名下一个见不得人的情人,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家财万贯的人。一场早就计谋好的战略,一场虐遍身心的戏,一场梦中的婚礼,换来一纸黑色的契约。三个人,一场戏,伤了自己骗了心。
  • 狂妄三小姐:盛宠毒医妃

    狂妄三小姐:盛宠毒医妃

    “宫主,您的男宠烧了凌霄殿。”“嗯,烧吧。”“宫主,您的男宠打了太上皇。”“嗯,打吧。”“宫主,您的男宠被西岐宠妃劫走了。”“嗯,劫……你说什么?”她冲冠一怒为蓝颜,清点兵马,血洗四国,然而真相揭晓,才知这人身份竟然不一般……“我亲爱的君上,麻烦给一个解释?”“本君无敌天下,偏偏喜欢被你惯着的感觉。”“这是病,得治!”“咋治?”“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各种姿势治!”君上邪魅撩人,宽衣解带。“如卿所愿,任卿采摘!”【男强女强1V1,欢迎跳坑!】
  • 星槎胜览

    星槎胜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耀武九天

    耀武九天

    在注重修炼的玄武大陆,经脉封闭的少年因无法修炼,被称为“天残”和废物,受尽凌辱。谁能料到,“天残”少年背后却有着惊天的秘密。力量一朝觉醒,少年改变命运。追美女、灭世家、一统天下、与诸神争锋……灭魔杀神,耀武九天。
  •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闪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闪击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1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龙炯

    龙炯

    该书为《龙炯》两部当中的其中一部,主要记述了余飞意外得到一把奇特的剑之后所带来的麻烦事。小说写到最后终究是人文,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龙炯的这一部分将作为Love篇,全书共两部分,另一部分是Life篇,两部有相联,但彼此独立,不影响阅读。
  • 诛仙2天道

    诛仙2天道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诛仙,而我的诛仙是这样的...............................
  • 天涯明月刀ol之太白崛起

    天涯明月刀ol之太白崛起

    一个太白的逗比日常,和白痴真武,傲娇天香,宿敌丐帮,变态唐门,二傻子神威之间发生的故事我是太白,68级,差不多快6100功力。一开始确实是打不过任何职业,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