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2000000007

第7章 寒食节(2)

法国学者斯特劳斯将寒食归因于冬春之际食物的匮乏,这是没有多少道理的。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提要录》云:“秦人呼寒食为熟食日,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又《畜食品》条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京都寒食多畜食品,故谚有‘寒食十八顿’之说。又云:‘馋妇思寒食,懒妇思正月。’盖正月禁忌女工也。”《玉烛宝典》卷二引陆翙《邺中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煮醴酪第八十九》等都有类似的记载。可见寒食并不等于节食,更不是不食,只是在禁火前就把其间的主食做熟存放起来罢了。而且寒食节期间的食物比平时还要讲究一些,故有“馋妇思寒食”之语。可见寒食跟食物的匮乏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斯特劳斯用抽象的所谓共同思维结构来解释寒食节的起源,难以令人接受。寒食的出现无疑跟奉行该俗的人们认为的现实利害有直接的关系,抽象的思维结构不可能成为古人行为的动因。这种解释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足取信。

改火派大都认为寒食是禁火与改火之间不得已而为之的饮食方式。如汪宁生先生说:“盖旧火既灭、新火未生之际,人们无法举火,自不得不寒食。”庞朴先生说:“从中春禁火到季春改火,为时一个月。这无火的一个月中,势必靠冷食为生,是为寒食。”古代曾有过改火习俗是可以肯定的,但改火是不是要留下一段不得不寒食的时间间隔,中国古代典籍中未见有明确的记载。《周礼》的春秋“修火禁”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与改火无关。从后世其他民族的类似习俗来看,熄火与升火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熄火与升火之间没有留下必须寒食的时间间隔。云南沧源佤族在每年过旧历年期间选择一天举行改火仪式。“当天早晨,先由一人手持一鸡巡行全寨,另一人背口袋随行,每到一家取火炭一小块放入口袋中,将口袋送出寨外,杀鸡举行简单祷祝仪式,表示送走了火鬼。这时放爆竹三声为号,各家一齐灭去火塘中的旧火。同时(请注意‘同时’二字)村寨头人(‘达改’)在他家用原始的锯竹取火法来升新火。火升好后,各户备米一小碗到‘达改’家,取火种而回。此为沧源佤族过年时重要仪式之一,他们认为若不举行此仪式,则当年即会发生火灾,人畜也易死亡。”“景颇族在每年春天选择一天,各户均把火塘内的火熄灭,通过祭祀,以两块竹子锯磨取火。”“东普鲁士的马苏仁地区,住着一支波兰族的人,在仲夏节的晚上,有一个全村熄火的风俗。熄火以后在地上钉一个橡木桩,桩上装一个轮子,像装在车轴上一样。村人轮流地快速推着这一轮子,直到摩擦生出火来。每人都从新火上点一个火把拿回家去,点燃家中炉灶的火。”在苏格兰地区,五月一日是贝尔坦节。节日的“头天晚上,人们把所有的火都小心地熄灭,第二天早上”,用木头互相猛烈摩擦的办法取得圣火。“这个火好像是直接从天上来的,人们认为它有各种各样的神性。他们认为这个火能防止魔法,是治恶病的灵药,不论是人的病还是牲口的病都能治好,甚至最烈性的毒药也能用这个火来改变它们的毒性。”非洲的一些民族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熄灭所有的火,次日元旦重新获得火种。在上面这些改火仪式中,有的灭掉旧火之后接着就升起新火,有的头天晚上熄灭旧火,第二天早上即升新火,这都无需寒食。

另一种情况是熄火与升火之间有若干无火的日子。孟加拉的孔德人一般在他们的主要庄稼下地的时候举行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活动后的“三天内人家都不打扫,有的则严格保持沉静,不许点火,不许砍伐树木,不接待生人”。北美洲的克里克印第安人每年七八月期间旧年终结新年开始的时候,要过尝新节。“为了准备仪式,村里全部的火都熄灭掉,灰都清除干净。”妇女们要“刷新旧炉灶,洗净所有的厨房用具,准备接受新火新谷”。然后开始庄严的斋戒,严格戒食两天一夜。戒食结束的那天下午最高祭司摩擦两块木头取得新火,放在祭坛上,然后“宣布新的神火已经清洗了去年的罪过,并认真地告诫妇女,如果她们有人没有熄掉旧火,或染上了任何不干净的东西,她们必须离开,‘否则神火会伤害她们和别人’。这时就拿一些新火放在广场外面,妇女们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去,把它放在她们清洁的炉灶上。”孔德人三天不许点火,自然只能寒食。印地安人在熄火与升火期间采取了比寒食更为严酷的两天一夜的戒食方式。

中国幅员辽阔,古代社会部落林立,设想有些部落在改火仪式中留下若干天无火的日子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李涪在《刊误》中谈到唐代的寒食习俗时说:“今人持新火曰:‘勿与旧火相见。’”这正是古代改火仪式的要求。如果某些地区为表示特别慎重而将新火与旧火不得相见的时间拖长,这就出现了寒食现象。这种设想除了有其他民族类似的改火习俗可以作为参证外,它还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中国古代改火习俗比较普遍而寒食现象却或有或无。从最早提到寒食的桓谭《新论》、周斐《汝南先贤传》及曹操《明罚令》等材料来看,东汉时期寒食习俗似乎只存在于太原郡,其他地方文献无征。南北朝时期的典籍中提到寒食习俗“中国(中原地区)流行”(《齐民要术》卷九《煮醴酪第八十九》),而且荆楚之地亦复有之(见《荆楚岁时记》)。“中国流行”大约是太原郡的地区文化传播的结果,犹如今日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过圣诞节的现象一样。荆楚寒食是外来的还是固有的,难以断言。无论如何,寒食在汉代只是个别地方流行的风俗,绝无唐宋时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唐李崇嗣《寒食诗》)的盛况。这种寒食习俗在早期或有或无的现象跟改火仪式中升火间隙的长短是相对应的,间隙短的地区无寒食,间隙长的地区有寒食。

由此看来我们还不能像侯思孟那样把改火说给彻底地否定了。平心而论,虽然改火说目前还只能认为是一种推测,但它毕竟要比虚构的介推说合理得多,在没有提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之前,改火说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裘锡圭先生虽然也属于改火派,但在为什么要寒食的解释上他与“不得不寒食”的消极说有所不同。他认为“寒食恐怕不仅仅是由于停火而产生的消极结果,它原来应该有哀悼在改火中代表神而死的牺牲者的意义……此外,寒食原来甚至还可能有其他宗教或巫术上的意义。”裘先生似乎并不否认消极寒食说,但更倾向于从积极的角度说明寒食的意义,这一思路应该说是更有合理性。毫无疑问,人是不会无缘无故自讨苦吃的,消极寒食说的缺陷就在于未能揭示熄火与升火之间何以要留出一段寒食日子的缘故,事实上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改火仪式当中不一定非得留出必须寒食的日子不可。不过说寒食是为了哀悼改火中被焚的人牲,尚有疑难之处。

首先,在中国古籍中未见有改火需焚烧人牲或人牲偶像的记载,这就使得哀悼人牲的说法缺乏直接的证据。日本学者中村乔把介子推与祈雨仪式中被焚的巫觋等量齐观(焚巫祈雨中国古代确有其俗,卜辞中就有不少记载),未免类比失当。祈雨是祈雨,改火是改火,完全是两回事。

其次,虽然在世界其他民族中确曾有过篝火节中焚烧人牲(也有焚烧动物或偶像的)以期获得丰产的做法,但从一些记载来看,被焚烧的人牲往往是邪恶的代表。例如苏格兰的克尔特人常将判处死刑的罪犯用作人牲烧死。他们认为这样的人牲越多,土地的增产力就越大。如果没有足够的罪犯可充人牲,就把战争中的俘虏拿来凑数。在卢森堡的厄契特纳奇地区,四旬斋(复活节前四十天的斋戒期)的头一个星期天人们要焚烧一个草人,叫“烧巫婆”。在斯瓦比亚,四旬斋的头一天也有“烧巫婆”的活动。人们把“巫婆”的灰拿回家去当夜埋在田里,认为它能驱走害虫。德国有些地方在复活节前夕要烧掉一个称为“犹大”的木制偶像。把这种焚烧偶像的仪式看作是历史上曾有的焚烧人牲习俗的演变,应该说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弗雷泽分析说:“鉴于一般都认为点燃篝火的目的是烧死巫蛊,在篝火中焚化的偶像有时就叫做‘巫婆’,我们自然会得出结论说,这些节日里在篝火中焚烧的一切偶像都是表示巫婆或男巫的;焚烧巫觋偶像完全是焚烧这些邪恶男女的替身。根据顺势或模拟巫术的原理,烧毁了偶像,也就烧毁了那些巫觋本人。”烧毁了阻碍动植物繁殖的巫妖,动植物的丰产就有了保证。

将篝火中烧死的人牲或其偶像当作树精或谷精的代表,这种理论虽不能说毫无根据,但正如弗雷泽所说的,“比之认为在篝火中烧死的人和动物是被当作巫妖而处死的那种理论,符合真实的可能性要小一些,这后一种观点得到庆祝篝火节的人们的有力佐证。譬如民间把点燃篝火的习俗叫做‘烧巫婆’,有时把巫婆的偶像放在篝火中烧化,并且认为篝火的余炭和灰能够防御巫妖魔法。另一方面,能够表明被人们当作植物精灵代表的偶像或动植物被烧死于篝火之中,并且篝火又是作为太阳巫术,这样的证据却不多。”“鉴于民间认为巫婆变形为动物的信念十分广泛,根深蒂固,并且对它们又非常害怕,我们假定猫和其他动物是巫婆的化身而非植物精灵被烧死在篝火中,大概要比较稳当些。”既然谷精说不大能站得住,以此来说明寒食的意义可能性就不是很大,从而焚死的介子推是以改火中被当作谷神的代表而烧死的人牲为原型的观点也就难以成立。我们前面说过,介推被焚是汉代才出现的传说,因此,即便中国古代的改火仪式上有焚死人牲的做法,那也是蛮荒时代的事,及至汉代已渺无踪影,不为世人所知,人们也就无从编造出介子推这样一个人牲来。

那么改火习俗中究竟为什么要寒食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斋戒仪式。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旧火完全熄灭以免死灰复燃,与新火相见,造成灾害。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下·绵上禁火》云:“绵上禁火,升平时禁七日,丧乱(琳按:指北宋被金所灭)以来犹三日。相传火禁不严,则有风雹之变。社长辈至日就人家以鸡翎掠灶灰,鸡羽稍焦卷则罚香纸钱。”可知新火只有在旧火彻底熄灭之后才能点燃。古代改火仪式中对此讲究特别慎重的地区自然会采取寒食的形式来表现和强化这种慎重的意识。

寒食的第二层含义是用来表现迎接新火的庄严敬重,以期博得新火神的欢心,保佑人们新年平安。古人在举行重大活动前往往要采取一定的斋戒仪式,以示敬重。如欧洲复活节前有四旬斋(Lent),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开斋节前要守斋一个月等。我国古代对斋戒十分重视,凡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在从事前往往要先行斋戒,正如孔子所说的,“斋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礼记·表记》)《国语·周语上》:“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这是周宣王及其百官为即将举行春季的籍田礼而斋戒。《吕氏春秋·孟春纪》:“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这是天子为迎接立春的到来而斋戒。又《仲夏纪》云:“是月也,日长至(琳按:即夏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无极滋味之调和),退嗜欲,定心气。”这是说仲春是阴阳相争的重要时节,君子都应斋戒。《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此虽寓言,亦可见古人斋戒之频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蔺相如奉和氏璧入秦,知秦昭王无用城换璧之意,便对秦昭王说:“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只好斋戒五日,以示重视。改火对古人来说是一件辞旧迎新的大事,关系到一年的吉凶福祸,所以要先行斋戒。湖南《祁阳县志》载:“社日,民间多重社斋,自朝至暮不食,但嘬水、生果,夙有所祈于社神也。”为了表示对社祭的重视,采用了寒食的斋戒方式。阿拉伯半岛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中有割礼的习俗。在举行割礼仪式前,“甘加”(接受割礼的人)要住在远离村庄的密林中安扎的营地,并且必须戒食三天。这些事例对我们理解寒食节的寒食习俗的起因无疑是很好的参证。

同类推荐
  • 海洋馆漫游:海底宝藏新探

    海洋馆漫游:海底宝藏新探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机枪科技知识(下)

    机枪科技知识(下)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觉醒。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想尽办法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出路。世界正行进在环保之路上,这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只有今天对环保付出努力,才有人类明天的健康。刘芳主编的《地球与环境》从地球与环境的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科学未解之谜

    科学未解之谜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它是人类进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严格的定义,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接近真理的活动,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如今,科学广泛地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影响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 核能:威力惊人的能量

    核能:威力惊人的能量

    本书对世界核能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描述了核能发展既漫长又曲折的道路,展示了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充足能源、环保能源的广阔前景。
热门推荐
  • 半纸江山

    半纸江山

    坐拥半纸繁华,不过一抔黄沙坠陷尘崖,听风骤起,奈何敌不过满头华发囚锁南篱沉香,一曲断萧下,也学前人葬落花雪染指间怯步盛夏亦冷亦梦亦恨罢亦翎酒浇不醉忆故人,他!(草堂前,亦翎酒烈,铜墙铁壁,如何醉月?)
  •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活见鬼之阴夫不散

    活见鬼之阴夫不散

    晚上出门买蜡烛,碰见了小鬼娶亲,误打误撞成了鬼新娘,我大喊一声惹来了千年鬼王。从此,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正常人的轨迹。小鬼都说我的魂魄是“灵药仙芝”,谁都想要抢夺,他却誓死为我守护,成了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直到某天,我从梦中惊醒,看到“他”一脸贪婪的守在我的床前,邪魅的眼中布满了饥饿之色。
  • 至上尊魂

    至上尊魂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道50,而天衍49,遁去了1。让万物充满了变数,亦是留了一条逆流而上的生路。或者说,正是那遁去的一,使得阴阳不平,才有了诸多变数。看少年如何破茧化蝶,逆流而上,于万灵中成就至尊神话。
  • 惑妻—勾夫上门

    惑妻—勾夫上门

    什么?暗杀?欺侮她不会武功?找死!皇恩浩荡?不屑!恶意中伤?她忍!瞧不起她?滚!姐还看不上你呢!男人算什么?就是用来被利用的!你强,她以柔克刚;你弱,她以静制动。
  • 冷校花And酷校草

    冷校花And酷校草

    他与她,他们与她们,相遇,相恋,相爱,会发生什么样滴事呐?自己看吧.....
  • 始末天地

    始末天地

    在盘古天地初开,世间变化之前,发生了许多未知之事,一切都蒙罩着一层薄雾,而他们则是在时间裂缝中改变历史的“古人”,载着这个身份最初时的希望,向未知的未来前进。他们是不仙不妖,不魔不怪不人的存在,但却有着心中的执念,与未知的力量,他们只为——改变世间!
  • 笑语别昔辞故辰

    笑语别昔辞故辰

    升入高三,在面临着各种压力的同时,她遇到了一生的挚交,也遇到了奇葩腹黑女,更重要的是,遇见了她认为这辈子最爱的人……一切都在一件件小事中悄然发生转变。青葱校园里,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因而有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奇遇,智斗劲敌,苦学不懈,享受友谊,苦涩爱恋,变得如此刻骨铭心。相恋容易相守难,原本单纯的爱恋不料竟有了父辈的纠葛,现实的逼迫,友谊的背叛,小人的算计,前途的迷茫,所有人都在纷纷扰扰中承受历练。
  • 浮世梦

    浮世梦

    再一次开学回到学校,想起了很多事,也发生了很多事,不愿每天念叨着,于是,文字,成了最好的记录替代品.......
  • 金箓十回度人晚朝转经仪

    金箓十回度人晚朝转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