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8100000003

第3章 颜渊(2)

8,有死:人民在死亡。孔子这话暗含人有一死,也有不死。我们把孔子这话与《左传》上说的“君子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结合起来看。

9,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就立不起来,上下都要讲信用。此处的“信”暗含信念、信仰的意思。

棘子成1曰:“君子质2而已矣,何以文3为?”子贡曰:“惜乎!4夫子5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6。文犹质7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8,犹犬羊之鞟。”

1,棘子成:卫国大夫。

2,质:朴实。

3,文:通“纹”,纹饰,雕琢,炫耀。

4,惜乎:可惜啊,隐含“危险啊”的意思。

5,夫子:士大夫也可尊称“夫子”。

6,驷不及舌:马车都追不上人的话,指没多想就急忙把话说出来。四匹马拉的车叫“驷”,舌借指话。

7,犹:好比,与……相同。

8,虎豹之鞟:虎豹的肉皮。鞟音kuò,去了毛的动物皮。

哀公1问2于有若3曰:“年饥4,用不足5,如之何?”有若对曰6:“盍7彻8乎?”曰:“二9,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10足,君11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哀公:鲁国国君鲁哀公。鲁哀公对孔子很尊敬,称孔子为“尼父”。

2,问:垂询。此处指鲁哀公向有若问政。

3,有若: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孔子死后,有若被孔子弟子立为师长。有若与弟子们组织编辑了《论语》,被称为“有子”。

4,年饥:庄稼收成少,闹饥荒。注意,“年”意思是庄稼“干了”,“干了”是成熟了的意思,谷物成熟,叶、秆就会慢慢枯干,果实饱满。古时以庄稼熟一次为“年”。“年”特指庄稼。

5,用不足:此处特指祭物不够。周礼以谷物等为祭物。

6,对曰:弟子回答师长的话、臣子回答国君的话,专称“对曰”。

7,盍:音hé,何不。

8,彻:周朝的税收制度,农产品十取一叫“彻”,意思是通(共用)与均(均用)。

9,二:此处鲁哀公把十取一变成了十取二。“二”指十分之二。

10,百姓:百家姓氏,特指一国之内所有的士大夫家族。士大夫才有姓。

11,君:国君。君通“群”,原指一群人中的领头人。

子张问崇德1、辩惑2,子曰3:“主忠信4,徏义5,崇德也。爱之欲其生6,恶之欲其死7,既欲其生,又欲其死8,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9”

1,崇德:崇尚美德。

2,辩惑:即解惑。辩,辩别。

3,子曰:孔子解答说。子张两个问题,孔子一并答之,并引《诗经》中的诗句启发弟子。

4,主忠信:“主”,以……为主;“主忠信”,做人以忠信为主。忠信,忠诚、讲信用。这是做人根本。

5,徏义:把义徏之,指把心中的忠信理念扩大化,成为对所有人的仁爱。徏:放大。

6,爱之欲其生:爱一个人就想他活着。

7,恶之欲其死:恨一个人就想他死去。恶音wù,厌恶。

8,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爱恨之间又想让人生、又想让死,实际上这是人类自我价值没有得到肯定时自己的焦灼状态。

9,“诚不以富,亦祇以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中的诗句,意思是即使不那么富,也要有优异的品德。孔子引用这两句诗表明品德的养成有赖于“取一”:坚守一样就可以了。

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2,孔子对曰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4。”公曰:“善哉!5信如6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7,吾8得而食诸?9”

1,齐景公:名杵臼(音chújiù),齐国国君。

2,问政于孔子:鲁昭公末年孔子到齐国,齐景公向孔子求教治国之道。这时孔子其实是齐国的客卿,不仅仅是路过。

3,孔子对曰:臣子回答国君的话叫“对曰”,此词可见孔子称臣于齐景公。

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就是国君,臣子就是臣子,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孔子这话意思是:人要守本位,不能越位。

5,善哉:太好了。

6,信如:确实。

7,虽有粟:即使有饭吃。

8,吾:秦以前国君自称“吾”,士大夫也可以自称“吾”。国君以下通称“余”、“我”。

9,得而食诸:即使得到了但还能吃吗?诸:之乎。

子曰1:“片言2可以折狱3者,其由4也与?”子路无宿诺5。

1,子曰:此处指孔子评价说。

2,片言:半言,半句话,指简捷有力的话,不多说。“片”本指破开的木片、竹片。

3,折狱:断狱,判案。

4,其由:这是子路。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卞人,比孔子小九岁,性格本真,深得孔子喜爱,孔子常爱称子路为“由”。

5,宿诺:隔夜的承诺。

子曰1:“听讼2,吾犹人也3,必41也使5无讼6乎!”

1,子曰:此处当孔子感慨地说讲。

2,听讼:主持审判,听取各方诉讼,作出决定。

3,吾犹人也:我和别人一样。

4,必:最好。

5,也使:通“以使”,是“以使人”的省语。

6,无讼:没有纠纷,不打官司。

子张问政,子曰1:“居之无倦2,行之以忠。3”

1,子曰:此处当孔子训示讲。问政之事一般只能在君臣之间进行,孔子师生之间也可问政,可见孔子身份非常崇高。

2,居之无倦:做官办事精神抖擞,仿佛不知疲倦,指拿出干劲来。居,居官。

3,行之以忠:行事忠诚,指不背叛国君。

子曰:“博学于文1,约之以礼2,亦可以3弗畔4矣夫!”

1,博学于文:于,在……的范围内。博学于文,在文的范围内博学。文在此处特指法律。博学于文,广泛地学习礼法知识。秦有法典,秦以前以礼法为法律。

2,约之以礼: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话,意思是要用礼法从里到外约束人。

3,亦可以:也可以。意思是除了用礼法约束,君子也可以自己约束自己(内省)。

4,弗畔:不反叛,不背离。畔,通叛。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1,不成人之恶2。小人3反是4。”

1,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想法。“美”是会意字,羊大为美,好东西到手里觉得美,指人的欲望、追求得到满足。

2,成人之恶:助纣为桀,帮着干坏事,或默许人放纵自己。

3,小人:放纵的人。君子:守礼法的人。

4,反是:反此,反过来,指小人专门成人之恶。

季康子1问政2于孔子,孔子对曰3:“政者正也4,子5帅以正,孰敢6不正?”

1,季康子:鲁国执政大臣。

2,问政:此处特指执政大臣向孔子问政,是请教,不是垂询。

3,对曰:回答说。孔子此处有规劝的意思。

4,政者正也:执政主要是把心摆正。什么叫摆正?上服神明,下安百姓,不为私欲,专行仁义,这叫“正”。

5,子:您。孔子尊称季康子为“子”,尊称中显示自己的威严。

6,孰敢:谁敢。

季康子患盗1,问于孔子2。孔子对曰3:“苟4子5之不欲6,虽赏之不窃7。”

1,患盗:被强盗困挠。

2,问于孔子:向孔子求教。因为孔子是法律专家,所以季康子问他。

3,对曰:回答说,针对这件事回答说。

4,苟:假如。

5,子:您。孔子这是在拿季康子本人打比。

6,不欲:不想。孔子指导人们“复礼”的办法就是“克己”,专门告诉人们:只有“不去想”最解决问题,事情发生了再收拾,终是下策。

7,虽赏之不窃:即使奖励盗窃也不会去盗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1,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3-:“子为政,焉用杀?4子欲善而民善矣5。君子之德风6,小人之德草7。草上之风,必偃8。”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季康子多次问政于孔子,经常问政于孔子,请教中有依赖,似有悔改之意。

2,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果杀掉那些无道的人,以满足那些有道的人。就:靠近,迎合,使之满足。

3,孔子对曰:孔子回答说,此处有劝诫之意。孔子一边正面教育,一边打比,苦口婆心。

4,子为政,焉用杀:您执政,哪里用得着杀人?

5,子欲善而民善矣:您想让局面变好,那么一国之人全都会变好。“子欲善而民善矣”,这句的语法同于孔子在另一处说过的“我欲仁而斯仁至矣”,这是孔子惯用语气,意思是说人想做什么人就会做什么人,人是受意念控制的,因此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与训练。

6,君子之德风:君子的品性像风。德:品性,本质。君子此处指国君。

7,小人之德草:小人的品性像草。小人此处指民。

8,草上之风,必偃:小人遇到君子,就会自然低头。偃:低头。上:往上。之:动词,指遇到。

子张问1:“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2?”子曰:“何哉3,尔所谓达者4?”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5。”子曰:“是闻也,非达也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7,察言而观色8,虑以下人9。在邦必达,在家必达10。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11,居之不疑12。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子张问:这是子张在向孔子问为士之道。按周礼,士不可以问国政。

2,达:子张说的达是指显达。

3,何哉:什么。这是孔子在反问。

4,所谓:你所说的。意思是对方的话欠清楚,暗示有问题。

5,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在一国(诸侯国)之中都能听到(我的名声),在一家(家族)之中也都能听到(指说话有权威)。

6,是闻也,非达也:这是有名,不是通达。闻,闻名,有名。达:孔子此处说的达不是显达,指达于道,通达事理。

7,质直而好义:本质朴直,讲义气。好义:好仁义。

8,察言而观色:善于倾听,并能看人脸色。观色:观察脸色。

9,虑以下人:做事情考虑到底下的人。

10,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在一国(诸侯国)之中做事通达,在一家(家族)之中做人有威性。

11,色取仁而行违:看起来行仁义其实做起来违反仁义。

12,居之不疑:居之而不疑的省语,这样做却不知道反省。居之:一直这样做,居之不去的意思。不疑:不知道自己怀疑自己,也就是不知反省。

樊迟1从游2于舞雩3之下,曰4:“敢问5崇德,修慝6,辩惑。”子曰:“善哉问7!先事后得8,非崇德与?攻其恶9,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10,忘其身,以及其亲11,非惑与?”

1,樊迟:孔子弟子,姓樊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2,从游:陪从出游。孔子出游必有弟子跟随。

3,舞雩:鲁国著名的舞雩台。

4,曰:此处指樊迟触景生情,忍不住就平日思考向孔子提问。

5,敢问:在不该问的情况下提问题用的谦词。

6,修慝:去恶。慝音tè,恶念。修:通过修炼克服毛病。

7,善哉问:孔子夸奖弟子时的惯用语,意即这个问题太好了。孔子善于激励人、肯定人,从正面引导弟子成长。

8,先事后得:埋头苦干然后得到。先事:先去做事。

9,攻其恶:自攻其恶的省语。

10,一朝之忿:某天某事的怨气。忿fèn,愤怒。

11,亲:不是泛指亲人,而是特指双亲。

樊迟问仁1,子曰2:“爱人3。”问知4,子曰:“知人5”。樊迟未达6,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7。”樊迟退8。见子夏9,曰10:“乡也11吾见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12,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13!舜有天下14,选于众15,举皋陶16,不仁者远矣17。汤18有天下,选于众,举伊19,不仁者远矣。”

1,问仁:问什么是仁(仁义)。求仁者才会问仁,樊迟问仁,即是有向仁之心。

2,子曰:此处当孔子简单说讲。

3,爱人:关爱人,理解人,成全人。

4,知:通智,智慧。

5,知人:了解人,认识人,帮助人。

6,未达:没明白。达:直达言语的主旨。

7,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把直的东西放在弯的东西上,能使弯的变直。举:放。错:通措,放置。诸:于。枉:弯曲。注意:孔子这两句话的句式完全是五言诗,这是很有意思的。

8,退:特指弟子向老师问完问题退身出门的礼节。退时要低头面对着老师,不能背对着老师。

9,见子夏:遇见子夏,有寻找之意。

10,曰:说,有主动撘话的意思。

11,乡也:原来,过去。乡通向,过去。

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原话引用孔子的话,表明他很尊敬孔子,很好学。

13,富哉言乎:真博大啊这话。富:广博。

14,舜有天下:舜为天下的王者。

15,选于众:尧舜时代的选举制度,由王主持,从众人里选官。

16皋陶:舜时的大法官。

17,不仁者远矣:不仁义的人自动消失。

18,汤:商代大贤王商汤。

19,伊尹:商汤的贤相。

子贡问友1,子曰2:“忠告而善道之3,不可则止4,无自辱5焉6。”

1,问友:问朋友之道。子贡经常出使各地,与各种人打交道、交朋友,故有此问。

2,子曰:孔子告诉他,此处含有恳切的语气。注意:孔子说话该艺术的时候很艺术,艺术而优雅;该直白的时候很直白,直白得让人震惊,无法闪躲。此处孔子论朋友之道就很直白。

3,忠告而善道之:提出忠告并且善于引导。道:通导。

4,不可则止:不听就算了。

5,无自辱:不要自取其辱。无:通勿。

6,焉:语气助词,带有“啊”的意味。

曾子曰1:“君子2以文会友3,以友辅仁4。”

1,曾子曰:曾子说。曾子名参(音shēn),字子舆,南武城人,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曾子作《孝经》,与颜回、子思、孟子并称为颜、曾、思、孟,配享孔庙。《论语》中记载的曾子的话颇为经典,可见他在同门之中地位很高,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所谓“曾子曰”有曾子讲道的意味,不只是平常聊天。

2,君子:曾子此处以“君子”泛指同门。

3,以文会友:用文章来会友。此处的“文”特指孔子规定的经典,即六经。

4,以友辅仁:用朋友来辅助自己修炼成为仁人。辅仁:辅而成仁的省语。

同类推荐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热门推荐
  • 全能僵尸

    全能僵尸

    人活着真累,所以叫人类。狐狸未成精,纯属太年轻。盘古修仙称道,僵尸水里在撒尿。一滴血孕育了盘古。盘古从此开始在仙界魔界,乃至后来穿越现代的一段传奇历史……
  • 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对于现代人来说,所谓的盛唐气象、帝国丰采,所谓的“九天阊阖开宫殿”,“青天白日映楼台”,“二十四桥明月夜”,“山顶千门次第开”云云,不正如阳台一梦那样邈远玄虚吗?我们的研究亦如元好问所讽刺的暗中摸索,痴人说梦。杜牧《江南春绝句》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或许是一个无解的历史之谜,本书作者自不量力,试图提供一份肤浅的答卷。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仙路商途

    仙路商途

    有钱能使鬼推磨,摇钱树下道通天无论在哪个世界,我只是想赚点钱。
  • 恐龙时代之逆世纵横

    恐龙时代之逆世纵横

    白垩纪,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恐怖的时代。强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狱,必生者的进身之阶,安逸者的无底深渊。它是希望之春,又是绝望之冬。睁开眼,第一个念头是活下去,闭上眼,最后一个想法是又活过一天。湖蓝就在这鲜血和杀戮中为了生存而强大,为了自由的漫步而强大,为了强大而强大,直到有一天,一个高傲的声音传来:优胜劣汰,你们这些卑微的四足动物。对抗高傲的是湖蓝那轻蔑的笑:绝对没错,优胜劣汰!只是,如果我们不再信仰你们;不再甘愿受你们的奴役;不在遵守那些为了限制我们而设下的规矩枷锁,那么你们会发现,真正不堪一击的——是你们!接受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吧,伪装高贵的卑鄙者!
  • 女儿妆

    女儿妆

    她本是女子,却以男子身份长大。父母出游,她以家中长子身份顶替父位,成为一国丞相。她这一生遇到了三个叫“阿mo”的男子,一个是南阳王世子,一个是太傅公子,还有就是她的双胞胎弟弟。她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到最后还是殊途陌路。当她背叛了她的君主,背叛了天下,背叛了他们,他们是否还愿相信她?当繁花落尽,她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又是谁为她画上了一副女儿妆?
  • 执笔绘素颜:你是我的阳光

    执笔绘素颜:你是我的阳光

    她,一个国家的公主,从小集宠于一身,却为了国家的命运,甘愿改变自己:和亲他,一介九五之尊,爱,身不能已,爱上了她,纵使后宫佳丽三千,唯一对他不离不弃执笔,行云流水,娟秀的字迹便在纸上。呵呵,爱对么?利用!我早已不复当年单纯、天真的模样。你?早就忘却......若是要再次相见,你,还愿意么??
  • 海洋生物改造仪

    海洋生物改造仪

    地球三分是大陆,七分是海洋如果有一天你拥有了一只可以被控制的海洋生物,并且可以改造它。那么你一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才怪!”杨帆泪流满面!自从得到这个海洋生物改造仪后,虽然发了点小财,可是为了那个该死的能量,只能控制“分身”章鱼哥满海洋的搜索,不然这改造仪根本没什么用啊!ps触手什么的最开心了~
  •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戊戌追杀令

    戊戌追杀令

    章京杨锐在军机处当值,太监阿昌突然匆匆赶来,在他耳边小声说道:“皇上宣你觐见!”杨锐听了,不禁打了个愣惊,皇上要见我?他从窗口看了看天色,估计已近申刻了。凭直觉,他觉得这个时候召见,肯定是皇上有重要的事!……本书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敬堂、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汉昌先生共同编著,讲述了清末戊戌变法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