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500000040

第40章 附录(3)

有的同志根据王国维这里所说的“遗其关系限制之处”,便把它和叔本华之审美观照“并不追寻这物象对其他外物的关系”的思想等同起来,认为他说的“理想”是一种“先验的美的理念”。这种说法是欠妥的。事实上,王国维之本意是说,当“自然物”被写到文学作品中时,必须有所取舍,不可能将其“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的东西都写进去。对这一点,我赞同王文生先生的看法:“他(王国维)虽然在这里用了前期杂文中‘遗其关系限制之处’的说法,并不是用来说明叔本华的审美直观,而是为了说明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取材问题。”(《王国维》,《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六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艺术实践证明,“造境”与“写境”作为创造境界的两种方法,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早已存在,但作为一种美学理论予以确立,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在我国,王国维之前,方士庶《天慵庵随笔》虽曾谈到:“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但不如王国维讲得明确透彻。在国外,高尔基虽也提出类似的命题(见其《我怎样学习写作》),但比王国维要晚了二十年。在世界上,王国维第一个论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大贡献。

第三,从我与物的关系角度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严格地说,文艺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纯粹的有我之境与纯粹的无我之境都不存在。但从文艺的表现方法的角度说,把文艺中的艺术境界或审美形象分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还是可以的。所谓“有我之境”,不是指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而是指他所描写的景物形象中都涂上了主观的感情色彩。这也就是刘勰说的“物以情观”(《文心雕龙·诠赋》)。王夫之则从情景关系角度称之为“情中景”(《姜斋诗话》)。比如,在王国维举为例证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中,“我”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去观照自然景物,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使之成了纯粹主观意识的表达工具,客观之物的本身特征反而隐蔽不明显了,这样,“物”就成了“我”的象征。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真的无“我”,而只不过是“我”的感情比较隐蔽淡泊、景中寄情而已。这也就是刘勰说的“情以物兴”,心“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王夫之则称之为“景中情”。如王国维所举的“无我之境”的两个例子,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是作者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说“见南山”,这里自然有个“我”在,但这“我”已在审美静观中“物化”,“我”隐藏于物中,分不出是物还是我。元好问《颍亭留别》:“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诗人虽然急于怀归,但他写寒波、白鸟时,并没有把自己急返的心情移到外物上,而是与之浑化为一,所以成为“无我之境”。由此看来,这“有我”与“无我”之境是以在审美观照时审美客体所包含审美主体主观情感的多少、显隐来划分的。

但是,王氏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又进而同“宏壮”(或“壮美”)与“优美”相联系。他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在我国古代文论中,素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之说,它的明确提出是姚鼐的《复鲁洁非书》,但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周易》。《周易·系辞》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然而,就文章风格的区分而言,则开始于刘勰的“八体”(见《文心雕龙·体性》)。此后,皎然的《诗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各有论及。可见,姚鼐提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正是对我国古代论艺术风格美的一个总结和发展。“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实质上就是西方文论中的壮美与优美。王国维说:“美学上之区别美也,大率分为二种:曰优美,曰宏壮。自巴克及汗德(今译康德)之书出,学者殆视此为精密之分类矣。”(《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他这里所说的“宏壮”和“优美”,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相结合的产物。不过,王氏把“有我之境”说成是壮美,“无我之境”说成是优美,这并不十分确切,也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创作实践表明:“有我之境”并非都属于壮美,而“无我之境”亦并非都属于优美。例如,李清照《醉花阴》词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自然是“有我之境”,但却不能算作“壮美”,而只能说是“优美”。又如王氏在论“境界有大小之分”时所举的杜甫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五首之二),自然是一种壮美的风格,但显然属于“无我之境”,而非“有我之境”。

还有一点须指出:王国维把境界分成“有我”、“无我”、“壮美”、“优美”等等,分明是接受了康德、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他曾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一文中说:“唯美之为物,不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而吾人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而美之中,又有优美与壮美之别。今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而不厌者,谓之曰优美之感情。若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然此二者之感吾人也,因人而不同;其智力弥高,其感之也弥深。独天才者,由其智力之伟大,而全离意志之关系,故其观物也,视他人为深,而其创作之也,与自然为一。故美者,实可谓天才之特殊物也。若夫终身局于利害之桎梏中,而不知美之为何物者,则滔滔皆是。”在《红楼梦评论》中又说:“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苟一物焉,与吾人无利害之关系,而吾人之观之也,不观其关系,而但观其物;或吾人之心中,无丝毫生活之欲存,而其观物也,不视为与我有关系之物,而但视为外物,则今之所观者,非昔之所观者也。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智力得为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而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则固与优美无以异也。”当然,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并没有明显地以康德、叔本华审美“超功利说”来论述他的二“境”和二“美”,但其内在联系则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上述命题之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隔”与“不隔”之说,也是他文艺美学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说: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是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按照王国维的解释,“隔”与“不隔”之别,决定于语言。“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否则,就是隔。从这一基点出发,他认为陶、谢之诗“不隔”,因它们“如芙蓉出水”(见钟嵘《诗品》卷中引汤惠休之评语),自然明快;颜延之(字延年)诗刻意雕饰,“如错采镂金”(同上),自然就“隔”了。苏轼诗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故“不隔”;黄庭坚诗造语生硬,多用僻典,所以就“隔”了。欧阳修《少年游》词上半阕可以用图画和电影手法描绘出来,情景逼真,语如直叙,而“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不然。“谢家池上”,是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两句诗来的;“江淹浦畔”则是化用了江淹《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句子。全词上片自然传神,明白如话,下片则用典过深,晦涩难懂,故有“隔”与“不隔”之别。姜夔词亦然。如此看来,王国维关于“不隔”与“隔”的理论,实际上属于自然与雕饰这一对美学范畴。为了创造出“不隔”的艺术境界,王氏强调了两点:一是在写景抒情方面要求“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入耳目”,并举例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索’。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于此可见,“不隔”的作品无论抒情或写景,都要自然明快,易读易懂。二是在文学语言方面主张“忌用替代字”,“不使隶事之句”。照王氏的看法,用了“代字”、如“雾里看花”,形象就不鲜明、感人了。他认为“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从强调自然的角度说,王国维的批评是对的,因为以“桂华”代替“月亮”,确有损文学语言的自然之美。

但是,应该看到,王氏这一理论,亦有偏颇之处。例如,他说: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

在其他地方,他还有类似的评论,如说:“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而这种看法,实在是带有他个人审美兴趣的偏好,是极主观片面的。在我国古代诗词中,类似王国维所谓“隔”的作品为数很多,可是人们并不以此为病而予以否定。从艺术审美心理的角度看,“隔”与“不隔”二者都是美:前者为朦胧之美,后者为鲜明之美。况周颐《蕙风词话》对词境的看法就和王国维不同。他引王鹂运之语说:“矧填词固以可解不可解,烟水迷离之致为无上乘耶。”王鹏运所说的“可解不可解”、“烟水迷离之致”也就是王国维所批评的“隔”,就是朦胧之美。所谓朦胧,即指作品之形象与意境不十分清晰,思想内容不十分明确,但是它能唤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使人从回味妙语中获得美感。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说得好:“经过费力才能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更能令人喜爱。”(转引自张平治《美学趣谈》)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过:“所有抒情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必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某些细节上,却又要有些不可理解。”(《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这些都是真正懂得审美心理的明见。联系到作品来说,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美就美在它的“隔”,尤其是《锦瑟》一首,更是需要反复吟咏、仔细咀嚼,才能知其佳处。李商隐以后,词在这一点上又有所发展。试以王国维所批评的吴文英而言,他的词大多既不是直接言情,也不直接写景,而“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练字练句,迥不犹人,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戈载《宋七家词选》),深远、幽邃,当然不能一看即懂。这大概也就是王国维说的“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吧!然而,正是这“雾里看花”,在我和物之间造成某种距离,从而产生一种“烟水迷离之致”,朦胧、模糊之美。可见王国维以“隔”与“不隔”作为品评诗词优劣的标准并不很恰当,尤其是对南宋词的批评,更显出他的艺术偏见。

从上面对《人间词话》的评价和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文艺美学观,是我国传统文艺理论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他的“境界说”较之前人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词论体系。但由于受康德、叔本华等人的濡染太深,王国维的美学、文艺理论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对此,我们应该加以辨识,但绝不能因此而苛责前人。作为最早将西方美学引进中国文艺批评的学者,王国维的历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同类推荐
  •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三本随笔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年至2005年间,前两本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本书首次出版于2006年,当时的书名是《碎句和短章》,有读者认为原书名与作品风格不吻合,建议更改,作者觉得有理,欣然听从。
  •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诗经》中古老的故事和情怀,至今仍有新鲜温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古诗里的婚姻,如画一般美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方距离虽然咫尺可见,却是远在天涯,伊人之美氤氲如烟,若即若离,穿越千年之后依然鲜活如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般洗练如白描的誓言,真是最动人的爱情表达。
  •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本书内容涵盖了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热门推荐
  • 我的悠然农庄

    我的悠然农庄

    种种菜、钓钓鱼、喝喝茶……山野闲趣,悠然自得,喧嚣的都市又怎比得上我的世外桃源。美食帝国?那只是附带的东西……
  • 我的妹妹是穿越者

    我的妹妹是穿越者

    我的妹妹自从落水醒来后就变了样,因为她老是说些听不懂的词汇,比如侏罗纪的恐龙,天上的飞机,游乐园的过山车……我帮她教训别人,她却从纳虚戒里搬出桌子,摆上瓜果,然后席地而坐,津津有味的吃着,美曰其名这叫看现场版电影。我以为自己是位博学的人,但却不知道妹妹所说的节操是何意?受她影响,我也学会了一些她的口头禅,比如纳尼,我勒个擦,卖糕的……我不明白为啥别人都说我的妹妹乖巧,我可是亲眼见过妹妹把她的灵宠翻来覆去的折磨,研究她口中的基因突变,生化变异……
  • 求神记

    求神记

    人世艰苦,求神求渡;上穷碧落,下探九幽。血泪作墨,徒书一笔;世已无神,人当自渡!
  • 逐道

    逐道

    人生而知之?不知!故而求知道。学而为求真,其者为修,真而为求超脱,其者为仙,超脱而为求圆满,其者为道。故如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以证道。
  • 泪之恋

    泪之恋

    传说,在眼角下方如有一枚褐色浅痣,那就是泪痣.而你的眼睛注定今生多泪,时而滂沱的泪,时而无意象露珠.这枚泪痔,为你生命中的爱而生长,它会发芽,成长,最后枯竭.哭的是你今世的爱,痛的是来生的情.如来世不能继续这爱情,那么泪痔会世世陪伴,和你一起等待,直到有天他会发现你的痛.泪痣,三生石上刻下的印记,连转世都抹不掉的痕迹。传说有着泪痣的人,是因为前生死的时候,爱人抱着他哭泣时,泪水滴落在脸上从而形成的印记,以作三生之后重逢之用。一旦有泪痣的人,遇上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他们就会一辈子分不开。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宇宙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宇宙篇)

    浩瀚宇宙,我们所生存的太阳系不过是沧海一粟。太阳、月球和太阳系中其他众多星体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动都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影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的星球,所以,作为宇宙中的智慧生物,我们人类并不孤单。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之一。两个世代为仇的家族,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
  • 前世今生:闯六界

    前世今生:闯六界

    为了爱情,前世她剃掉仙骨成为凡人。今生,一个满怀梦想的女孩,来到奇异时代,不料妖孽横生,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竟有如此神通之处。被天帝赋予了前世的记忆,是选择完成前世并未完成的使命,还是回到现代做一个平凡的女孩子……面对真爱的降临,是选择家人?还是留在爱人的身边……
  • 青衣剑神

    青衣剑神

    黑夜中,一轮明月滑上天空,一切都是如此的静谧。忽然,一道清利的剑光直插云霄。在高空之上,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年轻人,横空而立,显得那么的高大,威武~呵呵。装逼狗啦~
  • 英雄联盟之争锋

    英雄联盟之争锋

    英雄就要站在战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为了拼最快手速,争夺神之一手称号,职业选手们日夜不眠只为梦想!曾经一夜间被人所熟的电竞天才少年被父母逼迫上学放弃了电竞这条道路,待他重新坐在电脑面前时,电竞圈是否会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