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500000028

第28章 唐宋词欣赏举隅(5)

总的来看,这首词写的不过是男女悲欢离合之情,格调并不高,但艺术上很有特色。词中将追忆、思想和重逢依次写来,层次分明而有曲折。上片对旧欢的追忆,是以实为虚,下片先写几次梦中相会,疑以为真,是化虚作实,最后写今宵重逢,转疑为梦,是由实入虚。在这首短篇小词里,却能写得如此“曲折深婉”,顿挫生姿,虚实相生,并非一般词人所能达到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与歌伎的私情,属于婚姻之外的男女爱情。对此,我们应当运用历史主义的原则去看待。原始的群婚制、对偶婚的出现,中世纪的骑士之爱——诗人曾用热烈的笔调描写骑士怎样睡在他的情人(即别人的妻子)的床上,封建的等级制度,以及今日资本主义社会的通奸、卖淫、性解放、性爆炸,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关于男女性爱的著名论述,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他说:“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而这种婚姻之外的男女性爱,“正是极力要破坏夫妻的忠实”;恩格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肯定了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与其情妇之爱。这里,恩格斯从人类性爱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突破传统观念的新的道德标准。我们以这样的标准来阅读宋代爱情词,就不会轻率地予以否定或者贬低。

在封建社会里,那些地位低微的词人将达官贵人的妻子视作自己的情人,并将相互思恋之情形诸笔墨,发为词章,如周邦彦的《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这在客观上无疑是对上层社会的嘲讽和挑战。当然,在宋代没有发生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类爱情词没有像莎士比亚的戏剧、薄伽丘的《十日谈》那样受到充分的重视。但在精神实质上,它们却是在反对禁欲主义、热烈争取爱的权利方面和人文主义精神相通的,应当肯定其历史地位。

同时也应当指出,在宋词里也有不少把妓女当做玩物、摆设的作品,充满了猥亵、色情的描写,品格低下,这是不足取的。

晏几道这首词,写自己与所念歌女久别相逢的情景,不但感情真挚,而且写得细致而富有情趣。这样的作品,使人读了以后不会引起审美上的反感,从而会不厌其烦地去欣赏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这时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今属河南),次年归葬四川(见《苏东坡集·亡妻王氏墓志铭》),距作者写这首词时正好十年。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借梦境来抒发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身世遭遇的感慨。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对亡妻的怀念,可以说是虚笔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开始就以凄婉哀伤的悲叹,把读者带入沉思之中。十年了,多么漫长的时间,一个活着,一个死了,生死殊途,两相隔绝,谁都不知谁怎么样。“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茫茫”前面着一“两”字。“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方面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包含死去的妻子王弗。不过,这个“两”字虽是合生者、死者而言,而实际上还是强调生者思念的深切。写生者是实,写死者是虚,以虚衬实,愈见生者伤情难耐。

“不思量,自难忘”,进一步写出对妻子的思念。本来是越思量,越难忘,作者却说就是不去思念她,也忘怀不掉,退一步进两步,把永不能忘的夫妇爱情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在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排遣不掉的感情,这种体会几乎人人都有。李清照有词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苏轼这里正有这种滋味。

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已经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了,此时多么需要有个地方倾诉一番!可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妻子的坟远在千里之外,到哪里去诉说呢?他的妻子死后归葬四川眉山,与此时所在地密州,相距何止千里。这里的“千里”,自应包含着生死隔绝。如果妻子还在人间,尚可鱼雁传书、舟车往返。但现在这千里路程,实在是两个世界之隔。不过,作为一种良好愿望,词人总希望能够和死去的妻子见上一面,畅叙离情,可是转念一想,十年过去了,即使能相见,又如何呢?于是下面用“纵使”二字一转,设想出相逢不识的情景: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对自己十年来流离颠沛的宦游生活的概括。在丧妻的十年中间,苏轼先在朝廷任职,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外调,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宦海浮沉,奔波劳碌,十年以后,已是风尘满面,两鬓如霜。如此一幅模样,纵使能够和妻子相逢,恐怕她也认不出来是自己了。“尘满面,鬓如霜”,寥寥六个字,寄寓着词人无限的身世感慨。

上片写相思之情、现实之感,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片实笔写梦做好了准备。

过片“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即转入叙梦。“梦”是“幽梦”,一个“幽”字写出了梦境的缥缈朦胧。由“幽梦”引起“还乡”,说“还乡”,又用了一个“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既照应了上片词人“自难忘”的心情,也合乎梦境。下面的情景均从幽梦还乡展开。

“小轩窗,正梳妆。”作者梦魂飞越千里关山,回返到十年之前。看见妻子坐在窗口,正在对镜梳妆。这两句,看似梦境纪实,实际是作者与妻子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据赵令畤《侯鲭录》记载,作者的妻子王弗知书懂诗。她随作者官居颖州时,在一个正月夜里,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霁清,谓作者曰:“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东坡喜曰:“此真诗家语也。”当即作词一首:“春庭夜舞,摇荡春醪光欲舞……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由此趣事,足见王弗懂诗,作者与之夫妻情深。往时的情,是深刻难忘的。这种难忘的印象,必然会在梦中再现,所以写得入情入理。

下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写夫妻相见的情景。千里相隔,十年离索,一旦相见,该有多少话要说,然而乍一相逢,惊喜并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面,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世间有许多感情,并不是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有泪,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最后三句,梦醒了,痛定思痛,故作冥想:“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从梦中回到现实,而现实生活的痛苦却是“年年肠断”的。“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千里孤坟”的现实,使词人意识到今后仍然是“无处话凄凉”,自己也只能“年年肠断”,悲痛不已!“明月夜,短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景色十分荒凉。据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张的幽州衙将,妻死后留下五子,受后妻虐待,亡妻忽从塚中出,题诗赠张说:“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冈。”苏轼这里化用其意,却十分贴切、自然,不露痕迹。前面的“千里孤坟”和这里的“明月夜,短松冈”,兼有现实和想象的成分,既写了自己的怀念,又设想出亡妻的痛苦,在情理之中,也在情理之外。词以“明月夜,短松冈”的凄迷景色收住全词的抒情气氛,与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应,结得凄婉动人,意味深长。

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出语朴实自然,不加藻饰,而感情却委婉深挚,句句感人肺腑。如此情意缠绵的悼亡之作和那“气象恢宏”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同出于一人之手,我们不能不惊叹一代文豪的艺术天才。

最后还需指出的是,词中写悼亡,张曙之前有过一首《浣溪沙》“枕障熏炉隔绣帷”(据《北梦琐言》,说是张祎有爱姬早逝,悼念不已,他的侄子张曙为制此词,而《花间集》却归之张泌名下),但其词感情远不及苏词深挚。因此,我们可以说,真正有分量可以跟徐幹《室思》、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情》等“悼亡诗”相辉映的“悼亡词”,苏轼的《江城子》还是第一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1076年)。当时苏轼四十一岁,仍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词前有小序,简要交代了作此词的时间、背景和缘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名苏辙)是苏轼的胞弟。苏轼原在汴京任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京,至此已有五年,父母、妻子早已亡故,和弟弟苏辙(时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也有七年未见面了。时值中秋之夜,不禁对月抒怀,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月抒怀,以发问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得突兀,问得新奇。“把”用作动词,是手里拿着、端着的意思。苏轼这时是端着酒杯,一边饮酒,一边问天。问天,当然不是希望天来回答,这是词人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历来浪漫主义诗人,想象都是十分丰富的。最早屈原在《天问》中就有“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疑问,问天上的日月星辰是怎样安排布置的。其后,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诗中写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名句。李白在《把酒问天》中也曾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显然是从中受到过启发的,所以郑文焯说这首词“发端从太白仙脱化”(《手批东坡乐府》),苏东坡因此得了个“坡仙”的雅号。所谓“脱化”,就含有创新的意味。前人的诗句,经过苏轼稍加变化,感情变得更加强烈了。这开头两句,本来应是“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现在这样倒过来写,固然是由于平仄格律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加强疑问,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异常开阔的境界,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接着,顺承“明月几时有”一句,继续发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照应“明月”,因为看见月亮,会想起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传说唐玄宗八月十五日梦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龙城录》),后因称之为“广寒宫”。这里的“天上宫阙”即暗用其事,所以下文有“高处不胜寒”句。“今夕是何年”承上“几时有”而来:人间庆贺中秋,谁又知道天上的仙宫“今夕”是何年?从语源上说,此句可追溯到《诗经·唐风·绸缪》中的“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句。而其直接所本则为《周秦行纪》。《周秦行纪》是一篇唐传奇,托名牛僧孺所作。牛僧孺自叙考试落第,回到洛阳附近,夜晚明月当空,他迷失道路,忽然闻到香气,随着香气到了一所大院子,遇见了王昭君、杨贵妃等前代美女。她们请他参加宴会,大家都非常高兴,每人赋诗一首。牛僧孺的诗是:“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苏轼运用历史传说和前人的成句,与起首二句巧妙结合,再用“不知”二字领起,点出了“天上宫阙”的缥缈和神秘。因而产生了一连串的奇思遐想,由问天而向往天上宫阙,所以接着写道: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字下得极妙,把自己当作从天上来到人间的仙人,想乘风飞回月宫看看,转而又觉得“琼楼玉宇”的月宫乃广寒清冷之府,恐怕自己经受不住。据说后来有内侍将苏轼这首词抄呈神宗皇帝,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两句,叹曰:“苏轼终是爱君。”即将他由贬谪地黄州移到稍近的汝州(见《坡仙集外记》)。古人苛求托寓,往往比附史实,又局限于忠君的正统观念。不过,此词“兼怀子由”,的确是另有主旨。“我欲”与“惟恐”相对,表现出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从苏轼的思想来看,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但他毕竟是留恋人间、执著生活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白《月下独酌》诗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从此化出,承上“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再转,既然天上是高处不胜寒,那么还不如在人间对月起舞,还有个影儿陪伴着,思想感情从想象和幻想中回到了现实。“何似在人间”的“何似”,是“不如”的意思。“何似在人间”,即天上未必胜似人间。这是词人经过对比天上与人间之后得出的结论。联系上文“我欲乘风归去”的幻想,这两句似隐含着这样的意思:与其去朝廷纠缠于党派纷争,还不如留在山城好。“何似在人间”是对不能“乘风归去”的自我宽解。

下片,转入写人间的离别,但仍然扣着月亮来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换头三句承上片结句“人间”而来,写月照人间的景象: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斜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转”、“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了。住在“朱阁”、“绮户”中的人,当然无衣食之忧,不然为什么到了深夜还不能成眠?原来这人是为了伤离惜别,对月怀人。这里的“无眠”,乃是泛指,以见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

月圆而人不能团圆,于是词人继续对月发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思念弟弟,感慨别离,以致觉得明月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不然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显得又亮又圆呢?“长向”二字,用意深曲。明明是词人在政治生活、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恨憾悲愁,却偏偏通过写月来体现,好像月亮本身有什么恨憾,在故意跟人过不去。“何事长向别时圆?”恨得无理,但却极能传达深厚的感情。这里面包含着骨肉之间多少辛酸。同时,也是和词人在政治上的苦闷分不开的。因为是从侧面写,不妨说得沉重一些;而且,“有恨”前面着“不应”二字,也就暗示着下文还有解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是解说,也包含着自我宽慰:连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人间的悲欢离合(这里着重指“悲”与“离”)也就在所难免,这是自古而然的事了。上面怨月不解人意,这里似乎又在为明月开脱,见出词人开朗的胸怀。这三句从月到人,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通过说理,暗示有“离”也就会有“合”,有“悲”也就会有“欢”,既富有哲理,又充满感情。所以王闿运说:“‘人有’三句,大开大合之笔,他人所不能。”(《湘绮楼词选》)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共四章,里面记载着作者对亲情、友情、生活、自然的点滴思考与感悟。作者将多年生活、工作的记忆点滴,罗列成文,内容涵盖幸福和快乐、感动和忧伤、相遇和别离等诸多情感经历。
  •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作者是伟人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一位较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他的散文气势雄奇,语言精炼,笔力遒劲,条理明畅,颇具特色。收入这部《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的55篇散文,总计近14万字,反映了作家厚积薄发的创作状态。这是他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力作,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
热门推荐
  • 网游世界之门

    网游世界之门

    假如有一天,一群自称玩家的疯子出现在了地球上,他们的行动毫无规律,没有明显的善恶观念,一切行为都以利益或者乐趣为标准,什么都做得出来。比如杀人越货,偷鸡摸狗,扶老奶奶过马路,然后把老奶奶摔死……那么,你该怎么办?其实这本书只是一本氛围轻松的网游文(真的是网游么……)而已……
  • 一树一花一菩提

    一树一花一菩提

    爱情是座荒芜的城,时光让她泛旧,回忆让她沉淀。谁留下繁花空梦却独赠我空欢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夏以甯、傅子言青梅竹马,甯妈妈意外离世,爸爸失踪欠下赌债,甯变身打工狂魔,言不忍心看她受苦,参加赛车比赛却遭遇车祸之后失忆。言亲生父亲认回言并让他接手华宇集团。五年后,言甯重聚却是陌生人,在以后接触中言再次爱上甯,大学时期甯追求者刘扬笑然受子言继母挑拨,处处阻止言甯,后设圈套。那一年的菩提树,你还记得吗?
  • EXO之我的十二奇葩骑士

    EXO之我的十二奇葩骑士

    清晨,湖中突然从天而降十二位俊美少年,不小心掉人湖中,然而又瞬间到陌小曦的面前,自称魔法界的魔法骑士。登堂入室守护在陌小曦的身边,又不知不觉的转入她的学校,引起了全校的轰动。十二位少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女生的爱慕,可他们却偏偏只围绕陌小曦一人。从此,陌小曦就身陷‘美男花丛’中,烦恼和快乐无穷无尽……
  • 校草为校花的华丽蜕变

    校草为校花的华丽蜕变

    冥谨慧第八部小说强势登陆!此部小说是《校草为校花的华丽蜕变》续集,讲述的将是新生力量的故事~作者觉得比第一部内容更精彩!~第二部名称《校花和校草的恋爱未央》!重要通知:不好意思各位,更新时间改变了!从4月份的第二周开始更改为每周六,周日中午12点更新!!每周更新的三章改为两章,这样我才能勉强保证不断更,敬请各位读者理解!(定时发布,望各位读者仍不离不弃,我便死更到底!)
  • 九幽神弃

    九幽神弃

    三名天外强者封锁大陆,九幽圣主欲化圣成神,打破桎梏,一朝败北,九幽一族封印九幽之地数万载,灵力流失,空间不固,九幽一族灭亡在即,少年木冥肩负救族使命,传送外界,弑神逆天之路纵横,强势回归。
  • 截天

    截天

    封神一战,天地破碎,神魔消散,仙佛无踪。三万余年后,有一乡野少年,哼着小曲儿,走出了邙山矿狱……这一世,王通不问长生,不求永恒,只想截了那狗日的天道!
  • 修序

    修序

    这是一片有着各种束缚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有着层层壁垒的世界里,等级分明,纪律严明。每个人想要改变命运,发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命运所压迫,屈服于命运。梵天奋起反抗,但他陨落了。
  •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曾几何时,人们是按照阶级来界定身份的。当阶级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之后,“阶层”一词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一时间,众多的专家学者为“富人、中产、穷人”的定义争执不休,我们这些日日为了生活奔忙的蚁民,更是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拿不准努力的方向。
  •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刚开始,我是一只得了重感冒的刺猬。在我全身发抖时,她给予了我温暖,却被我刺得遍体鳞伤;到后来,她是一个诱人的西红柿,我在上面轻轻地咬了一口。在上面撒了白糖,想安抚她的伤口。不料竟成了催促她生命终逝的催化剂,看着她被我一口一口啃噬着也许我原本不想吃第二口,也许在伤口撒盐会比撒白糖好;到最后,她是我的尾巴。每当我向前奔跑时,她总是在背后紧追着我。而当我回过头来拼命地追逐她时,却总是在原地打转,永远的永
  • 有妻凉不凉

    有妻凉不凉

    *穿越而来,她竟血染花轿,梁宇彤变凉雨瞳。嫁入豪门,夫竟有七个妾,虽是正妻地位低。一见倾心,他却与夫起事,挟天子以令天下。怒而休夫,归隐市集平淡,面条西施入宫闱。偷梁换柱,盗玉玺救君王,寻净土归根溯源。二夫临门,再度有缘相随,护国将军是前妻。有道是:一番爱恨,两厢痴缠,三生有幸,四世同堂。*当真实的人类情感,面对机械运行的程序时,爱恨情仇是否一样真实精彩?爱之人,爱之程序,将如何选择?本文与爱有关,与寂寞有染,小虐怡情,不足伤身,感谢支持!*【我的坑群】【我的坑群】《琉璃瞳:有妻凉不凉》http://novel.hongxiu.com/a/396124/《美男劫:拜金国师带球跑》http://novel.hongxiu.com/a/414618/《卿本流氓:绝色五夫不好惹》http://novel.hongxiu.com/a/426196/《血恋:鲛人媚,泪海倾》http://novel.hongxiu.com/a/492127/《虐心高干:犹寄相思暖》http://novel.hongxiu.com/a/515753/《他们都说,我不配爱你》http://novel.hongxiu.com/a/541857/《末世·最强少女》http://novel.hongxiu.com/a/544550/更多请访问文集:http://my.hongxiu.com/252/12514235/novelin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