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5800000019

第19章 一地落叶(19)

我开始着急起来,匆匆寻找通往目标的路,甚至寻找那一片火红的石榴,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是愈来愈迷糊地感到周围景色似曾相识。空谷回音,森林愈发深邃。这使我想到白雪公主迷路时的林中小径。一次次以为找到出路了,一次次却又走到了原来的那个地方。我不知道自己绕着同一个怪石嶙峋的山谷转了多少圈,山里的人家仿佛全都消失了,人类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眼前。兜圈中日已过午,太阳往西。时光无情流逝,而我仍在迷途。说来好笑,我似乎一踏上人生之旅,就在迷途之中。我想我剩下的只有呼喊了。

“喂——有人吗?”我憋足了气朝空空的四周大喊,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没有回声,我只好再度停下来判断方向。我的方向感一直是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无法从相似的情景中辨析出命运的出路。但是,今天的方向还非得从这一排排相似的树、一丛丛相似的花和一阵阵掩盖着来路的风中辨出不可。

因为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会越来越暗,暮色会越来越低,莫大的恐惧和绝望也会越来越甚地笼罩住我。进山采访的我,难道就这样困死山中不为人知了吗?第一次,我怯生生对生活失去自信——任何一步的选择都有可能把我引向深渊。其实,这样的选择在每个人的人之初时就开始了,或兴高采烈、或满怀犹豫地迈出自己的第一步。成年以后的选择,更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时的心境也复杂多了。选择正确,生活轻松如意;选择有误,麻烦跟着而来。人生之路,说穿了也就是不断选择、不断超越的路。

此刻,维系我生命与自信的是,两块巧克力和一个餐包。我发现我的心理素质远没有自己原来感觉的好,它在我迷路时失去了应有的镇定与弹性,并毫无节制地刺激着我脆弱的神经。我比任何一天都更害怕夕阳西下,暮空来临。在这深且密的山林里,我老是觉得四周除了风吹林木令人不安的回响外,再就是尚未到来的黑暗提前把我包围。恐惧无限延伸,延伸到很久以前另外一个在山林中找不到出路的迷路人的绝望中。我与他在这里迷途相遇,却又不能彼此对话。他身着布衣,肩背斗笠,脚踏草鞋,没有银子,没有亲人。我跟他一样怀念家,怀念亲人。我还怀念书房读书的高远,卧室睡眠的安全,小区散步的随意。

原以为峰回路转、通向目标的路总会不远不近地伴随着自己,又谁知走着走着视野里一片苍茫,竟无法辨别出命运之谷的走势。同是在山中,为什么迷路与不迷路的感觉如此不同?未迷失时的山色美丽恬静,迷失后的山色峥嵘可畏。这是自然的隐喻?人生的确有无数的迷失,有的为理想,有的为生计,有的为财,有的为色。幽幽山谷,似乎要笑我的迂腐了,身在迷途,还要想入非非。

就在我差不多绝望透顶时,失踪的小路出现了。我惊喜地奔向它,才发现不是一条、二条,而是三条。三条小路呈枝形状态通往不同方向,头上是高山之巅,脚下是波峰浪谷,希望与绝望并存。我停下来选择。在这阒无人影的山腹里,在这命运的歧路前,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或许正是我追求的,或许不是,或许把我引向更深的迷途。估计下山是出山的路吧,我想我应该选择上山的路走。

怀着有点苍白的祈祷,我向山崖、玫瑰、草莓和蘑菇问路。最后,我以坚定心理,踏上高山之巅。我知道生活的路是不能凭侥幸取胜的,关键时刻需要智慧。所幸的是黑夜尚未来临,我还可以运用智慧重新把握。这样大约又走了三十多分钟,我终于从风吹林木的声音中听到隐隐的狺狺狂吠。循音而去,一道刚刚冒出绿叶的山坡进入视野,一只淡黄色的母鸡带着它刚出壳的小鸡在近处草丛中觅食。凭经验,山里人家已经不远。

“喂——有人吗?”深深的林中果然有了奇迹般的回音,“是过路的吧?”

听到人声,而且是女人的声音,我的心立即恢复了往日的平衡。我赶紧回答:“是的,我迷路了。”

“大姐,从哪来啊?”林中的声音一下近在眼前。这是一个面如满月的少妇,双颊挂着喜悦,背上背着孩子,身边跟着一条毛色黑亮的小狗。

我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和进山的原因。少妇羞涩地笑了起来,以十足乡下人的热情招呼我,又用诚恳的神态看着我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啊。”说话间领我穿过一畦菜地,走进一间完全被林木隐蔽的瓦屋。屋前是茄子花、辣椒花和丝瓜花在山风中轻盈、娇柔、明媚舒展,散发出朝荣夕枯的香甜气息。还有一涓清泉,从高高的岩石流下可直接饮用。小屋里干净极了,厚厚的土墙上挂着雨帽、镰刀、种子和一些风干的菜干。屋角上有纤细的蜘蛛网在风中微微颤动,而网中的蜘蛛却纹丝不动,以非凡耐心等候它的猎物。小屋左右两边则分别架着木床和土灶,锅碗瓢盆与床上用品一应俱全。不用说,一个碗、一双筷、一张被子、一铺床,便是他们的岁月了。

“喝口水吧。”少妇从屋外为我盛来一碗清泉,然后放下背上孩子。一边用她健硕的乳房奶那眼睛亮亮的婴儿,一边跟我说话,善良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在与少妇对话中,我亲切地感到了山里人温和、醇厚的秉性。

孩子吃饱后,少妇将他放进门边一个用藤条编织的、垫着稻草的筐里,然后洗米做饭。

炊烟升起来了,燃烧的枯枝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少妇躬身烧火的姿势十分美丽,她把他们今年过年留下的最后一小块腊肉从油缸里捞出来,放在快要熟了的米饭锅里香香地蒸着。然后手脚麻利地摘回一篮辣椒、番茄与小白菜洗净、炒熟,倾小屋之有为我做了一顿丰盛晚宴。吃饭时小狗望着我,期望也能一饱口福。我当然舍不得把香香的腊肉丢给它,我感到这是我享用过的最美最美的晚餐,尤其是腊肉散发出的过年时的喜庆香味,更是让我至今难忘。

面对这对与众不同的夫妇,面对完全懂得农村是怎么回事,农活是怎么回事,农民又是怎么回事,除开耕种之外,还会砌猪圈,盖房子,待人接物也不错的他们,我用我所能表达的敬意,仔细采访了他们把蜜月爱巢筑在山上的经过。又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山居生活。少妇快人快语,一一作答。倒是她的丈夫,高大中透出憨厚。在讲到他们今年刚种下的罗汉果时,夫妇俩十分激动。“诺,就是你来时经过的那片刚刚长出几片叶子的坡地,今年秋天就能挂起罗汉果。”少妇抢着说。“那么,这两座山要谢谢你们了,你们使它们提前焕发了生机。”我由衷地说。

临别前,男主人公一边在屋外点燃准备为我照明的火把,一边关照我秋天的时候再来,眼睛亮亮的小男孩则表情丰富地看着我。我将手中抱着的亮眼睛男孩还给少妇,同时接过少妇匆忙间为我准备的一些无公害蔬菜时,连小狗都在摇尾巴,作难舍状。头上淡妆的素月,一如少妇美丽的脸。

亮眼睛男孩礼貌挥手作再见的模样,使我看到了这对夫妇对生活的承诺与希望。

一路上,火把给沿途的松林投下多少阴影,就给我带来多少光明。遥望银河上空缥缈的那一片雾霭与山路边的重重松影,我暗想人类原是从这绿色的自然摇篮里繁衍、发展起来的,有了自然之美,才有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福祉呢。

(刊《当代广西》2010年第19期,收入自选散文集《风中行走》)

龙脊上的红色诱惑

听说广西龙胜有个名叫金坑的地方,那里有绵延起伏,状若螺旋、龙脊的壮美梯田。梯田间有寨子,远看好像画上去的一样。几百年的沧海桑田,几百年的文化传承,寨子里古朴、纯粹的红色诱惑更加神秘。那里的红瑶女子一年四季依然穿着她们传统的民族裙装——刺绣成五彩云霞的上衣,许多褶皱的黑色裙子,银饰彩绣的腰带。她们有劳动唱歌的习俗。

红瑶女子的脸庞,像朝霞一样红润。眼睛明亮,使星光黯然神伤。乌黑的头发,高高的一圈圈盘起,一圈圈放开,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保留下来,诱人得很。当然,不同的身份盘不同的发髻,很有讲究。本地人一眼就可辨出已婚、未婚的女子来。

她们喜欢洗头,喜欢三五成群聚集在溪边洗。用山野上的一种植物充当洗发液,用古老的木梳比赛梳妆,姿态十分妍丽。仅仅因为我一大早买了一个红瑶女的一块头帕,这个女子就十分慷慨大方地从腰间拿出一把镶银木梳,解开她头上的帕子,放开她的长发,向我演示她早晨如何梳妆、盘起的整个过程。她的头发长如溪水,一层层、一寸寸梳开的美丽摄人魂魄。想象着这溪水一样的长发在晚上散开流过枕边的样子,我甚至能够听到它们流动时产生的乐音。我知道它们流过多少岁月,就流出过多少渴望、多少芳香。

她们的头发有的一生不剪,有的十八岁上在家人允许下可剪一次,剪下的头发依然用线捆着,继续盘在头上。

据史料记载,居住在这片迷人领地的红瑶祖先,为避战乱于明末清初从山东青州迁徙至此。拓荒、耕耘、狩猎,在一轮又一轮的春、夏、秋、冬里孕育、繁衍、壮大。最后是祖先消失了,祖先的孩子长大成人、创造世界了。土地上的农作物收了一茬又一茬,山花开满所有岁月。寨子空气清新,民风古朴柔和,无数神话传说均闪耀着超越世纪与国界的灵光。山歌的寓意、节奏,飘过层层起伏的梯田,飘出长长的青石板路,飘向可知未知的将来。

刚进金坑地界,我就发现了金坑无所不在的、简单而又实用的干栏式木楼。这么漂亮的木楼,是谁的居所呢?一问之下得知,木楼就是红瑶人的居所。换句话说,所有红瑶人的居所都是木头筑成的。木头具有防潮、防寒的功能,这就造就了红瑶人中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他们做工精巧、讲究,天生有巧手,与木头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居住的木楼叫沁园楼。沁园楼坐落在曾经外人罕至的、金坑田头寨直上云霄的层层梯田包围之中。在这里无论你朝哪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龙脊梯田农耕图。农耕图里的汉子和女人,每年春天都在为春种秋收而奋斗。这奋斗,是他们生命脉搏的有力律动。

清晨,早餐后的我们冒雨从依然散发着原木香气的木楼出发,去寻找最具红色诱惑的载体。刚出木楼不远,就见有人从石板路那头走来,很悠闲地迎向尚未分手采访的我们。走近了看是当地两个老人,一男一女,也不知他们是否夫妻。男的凹眼睛、鹰勾鼻、山羊胡子和手上的铜烟袋吸引了我。女的美发长盘,耳环垂吊,裙裾飘飘同样吸引了我的视线。我以为这是上苍的赐予,因为我们正在寻访寨子里最老的老人。恭敬地与他们打过招呼后,男的老人家望着我们手上的相机问:“照相?”我惊讶于他的敏锐,高兴得眉开眼笑。一问之下果然,老人是寨子里最老的老人,今年九十三岁了。1950年以前,瑶民起义到四水打国民党那阵,他还背着鸟铳参加过。不过,岁月风雨锈蚀了他火热的记忆,他一口一口地抽着自种烤烟,一声一声地说“到四水打国民党那时啊”,“到四水打国民党那时啊”,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根雕一样的身材,昭示他一生的沧桑。不过,对于自己当太公的事,他可一点都不含糊。他把自己几代同堂而当太公的事讲了又讲,听得我们都乐了。

我们在金坑的三天,每天数次碰见他在寨子里四通八达的石板路上走来走去,一见外来人就出示他的铜烟斗:“照张相吗?”笑容很好,眸子闪亮。

戴着一对大耳环的老阿婆则告诉我们,她漂亮的银耳环是最近几年才买的。生活好了,就换新的戴。我问她戴那么大的耳环重不重,她说:“从小戴惯了,一点都不重。”再问她“好看的头发是谁帮盘的?”她笑眯眯地说:

“自己啊,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自己盘头发的。”说着毫不费力地举起手,极灵巧地做了个盘发姿势。我们请两个老人坐到一起为他们照相,他们很大方地并肩坐在就近的木楼下。随后,九十三岁的老人还主动为我们带路,去寨子里特有意思的其他几户人家采访。这些人家用清茶招待我们,用汉语跟我们说话。而他们自己,却依然习惯于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土话交谈。

时光飞快地过去了,韵味无穷的梯田、寨子始终陪伴着我们。我们开始了解寨子里的人何时何地从何处迁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习性以及他们的土话、农耕、编织与刺绣。我在心里轻轻呼唤着这些陌生而又古老的地名,大寨、小寨、田头寨,逐渐疏远了那些被称着某县、某市的喧嚣之城。

迎面而来的寨里人老朋友似的跟我打招呼,问我住哪。我说我住沁园楼潘老师家。他们“哦”一声又说:“有空到我家坐坐啊。”我答应着他们,深感这古朴的民风让人欣悦、轻松。

这个石凿的磨盘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在磨坊里发挥作用,而是静静呆在红瑶人家醒目的楼厅里。与它相遇,我有万分感慨。我知道,寨里人的幸福一度离不开它。它在寨里黑白相间的日子骨碌运转,也在寨里人黑白相间的心灵上骨碌运转。磨盘运转的声音,是寨子里最美、最动听的福音,亦是寨里人代代相传的执著追求。磨盘转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转过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转过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然后,立春又来了。

磨盘里不时磨碎的,是数不清的五谷杂粮,愚昧蛮荒。心灵上磨碎的,是生老病死、阴晴圆缺。离磨盘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通电后落满灰尘的古老石碓。我请他们踏碓而歌,他们都嘿嘿笑了。都说有电了,谁还用这磨盘、这石碓。想想也是。这磨盘、这石碓如今大概只剩下一点渴望,给主人当作摆设,让外地人作堂中观吧。

金坑红瑶人的头脑特灵,手工艺品市场很有特点。“店铺”就在红瑶女子的背篓上,在梯田间弯来弯去的石板路上。红瑶女子在传统刺绣工艺上的熟悉程度让人感到神奇。她们熟练地飞针走线,将几种颜色不同的丝线奇奇怪怪、针脚细密整齐地交叉一起,很快就能绣出个奇美无比的图案来。寨子里,梯田上,随处可见她们一边飞针走线刺绣服饰、头饰、腰带、鞋垫、钱包等物品,一边向外地人销售的身影。晴天雨天,她们都背着背篓、撑着伞在路上游来游去。客来时她们把伞朝天一放,把背篓里的刺绣物花花绿绿往伞里一倒,就是一个极好的销售平台。笑容甜甜地讨价还价间,她们依然绣那花花朵朵,十分自然。最让人感到金坑人品性温和、质朴、友善的是,你跟这个姑娘嫂子购物交易,旁边那个也会把自己的手工艺品递给你,叫你挑选。无论你选中谁的,她们都会笑容可掬地向你道谢。

金坑两个如梦年龄的女孩,正在兜售的是她们母亲晚上刺绣的小玩意儿。她们一边兜售一边学着刺绣,五彩丝线很快变成五彩图案。古老纯朴的民风与古老的刺绣工艺一样,在她们这里得到了极好的传承。

同类推荐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选编有“纸币的跳跃”、“杨梅烧酒”、“北国的微音”、“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散文。
  •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闻一多散文诗歌》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
  • 纸上还乡

    纸上还乡

    30余篇约14万字精美的散文作品,凡是有乡村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人,都可在其中找到过去的青春记忆和无法消释的故土情怀——以乡村为经,以情感为纬,在喧嚣的现代语境中,以一颗对故乡、亲人、生命的感恩之心,描绘出一个“80后”作家疼痛、细腻、诗意的生活图景,并以此完成了一代人“纸上还乡”的精神历程。
  • 布达拉宫的月亮

    布达拉宫的月亮

    集子中大量篇幅记录着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比如《梦游枫桥》,写的是张继和他那首永远的《枫桥夜泊》,作者游弋在枫桥及运河水面,试图感受张继夜泊的情怀,但是却无法找到张继的感受,因为张继为枫桥建立了至高的标杆,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绝唱。作者的足迹还曾抵达过非洲、欧洲、澳大利亚等诸多角落,他的文字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幽远而沉重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韩娱之人潮拥挤我只爱你:权志龙

    韩娱之人潮拥挤我只爱你:权志龙

    因为闺蜜的原因,她认识了那个韩国人权志龙,她为了他千里迢迢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韩国当练习生,而他却已经有了正牌女友,她发誓只在背后默默地爱他。几经努力“金允儿,我只爱你。”他将情话讲给了她的左耳,好不容易走在了一起,不想半路却杀出了个程咬金,他们将何去何从?
  • 绝世武天

    绝世武天

    阎王让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十世善人易宁因为地府的一个意外丧命,更是让阎王下了一个身陨魂灭的禁咒,一脚踹进一个原本十死无生的地方没想到自幼通灵懂万语的易宁被当作了神使,非但没有死,反而得到上古功法,看易宁如何笑傲武天大陆,杀入地府。“阎罗王,待我他日成真仙,定以你血染青天!”
  • 冷血杀手四公主

    冷血杀手四公主

    她们为了复仇创建了‘邪魔组织’,一个让黑白两道都闻风丧胆的杀手聚集地。四MM的性格各异,却是生死之交。神秘冷血如她,妩媚嗜血如她,活泼喋血如她,可爱冷酷如她。她们为了复仇,在四年间创造了奇迹。全球第一大神秘的组织,全球排名第一的公司,世界上最强大的财团,全世界无人不知的冷血杀手,三个世界强国的皇室公主……!四年后,她们回来了,却是为了复仇。她们曾发誓:要那些曾经伤害过她们的人痛不欲生!
  • 绝配:毒手圣女耍王爷

    绝配:毒手圣女耍王爷

    大英王朝民众对当朝少司命的感情很复杂,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简而言之就是:既疼惜,又惋惜。疼惜“他”当然是因为“他”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惋惜则是因为:“他”喜欢男人,是个断袖!大英王朝民众对不败战神沈蕴衡的看法也很纠结,他们觉着这位王爷什么都好,就是眼神和审美有点跑偏。瞧上谁不好偏偏瞧上申屠那个断袖?而且据说那断袖还看不上他……不知内情的人,觉着申屠此人的个性就好像他的职业一样,透着股常人无法理解的诡异和神秘,以及一种难以言说的混乱和蛋疼。而了解申屠者,诸如沈蕴衡之流,则完全明白,她的无聊和无良仅仅是女扮男装多年而带来的后遗症而已。少司命这职业的从业方向是什么?占星卜算看风水……
  • 说好做好:星云大师说成事的器度

    说好做好:星云大师说成事的器度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体因然是我的,国土 、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 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海洛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在 佛教里,禅门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我们不在表相上分别比较 ;《心经》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不在外境上执著计较。唯有 超越对待,我们才能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 朝阳依旧

    朝阳依旧

    她,赵一心从小就被教育不要对任何一个男人太过于执着。可是自己却遇到一个执着到执拗的人,不是她不爱了只是他已经不是那个给她那样的誓言的少年了、、、
  • 很久以前的她

    很久以前的她

    和青梅竹马的妹子陈馨仪分别十几年后,李一铭在一场婚礼上和老朋友们相聚,交谈中,大家竟然忘记了陈馨仪这个人。接着,李一铭发现周围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陈馨仪这个人存在过,陈馨仪就这样从大家的记忆里消失了。这让他陷入困惑,他决心要证明陈馨仪的存在。于是,一个充满童真奇幻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晚安公主

    晚安公主

    拍卖会上他用一亿买下了她的全部!却不料,遭到其他男人的争夺!传闻中的三殿下竟然会不顾风度、打成一团,而与他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她根本不知道,始作俑者竟然就是她。终有一天,他将她禁锢在怀里,笑得神祕而邪肆,“你知道吗?我等他们不在的一天等了很久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请爱护救世主

    请爱护救世主

    救世主这个东西呢,第一,你需要够酷,也就是说你需要有个够酷的名字(邦,詹姆斯·邦)第二,你需要很能打,猴拳,虎拳,王八拳都要耍两招。第三,你还需要向人们证明,你完全不怕痛!跳崖,跳楼,跳车,跳飞机个个来一遍!这工作不是人做的,我们还是好好的爱护救世主吧!诚心诚意的告诉大家,这是个怀旧风无限流硬科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小说,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