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89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等级制度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于拉卜楞寺与外界的关系,张庆有的《河南蒙古亲王岱青和硕齐与一世嘉木样结盟考略》探讨了和硕特蒙古部与拉卜楞寺建立者嘉木样活佛一世之间的关系。华锐·东智的《拉卜楞寺与华锐藏区之法缘关系探析》,扎扎的《嘉木样世系与土观世系关系史述略》、《试述拉卜楞寺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和《嘉木样系统与达赖系统关系考略》以及林跃勇《清代拉卜楞寺与官方的联系渠道》分别探讨了拉卜楞寺与外界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对卓尼禅定寺的研究,杨茂森的《藏传佛教占刹——卓尼禅定寺》和《卓尼版(大藏经)》两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卓尼禅定寺建立的历史和刻印的《大藏经》,资料性较强。王继光撰写的《卓尼丹珠尔目录》对卓尼禅定寺所刻印的丹珠尔目录进行了考据性的勘误。并对卓尼杨土司的世袭传承也做了勘误。杨勇的《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对禅定寺的地位作出了全面中肯的评价。另外,丁谦与丁志胜的《临潭藏传佛教寺院述略》对临潭的藏传佛教寺院也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关于寺院经济方面,唐景福的《拉卜楞寺僧人学经制度与经济来源述略》论述了拉卜楞寺的经济来源是施主的奉献、广收布施、信教群众的供奉和经商放债等。东噶仓·才让加的《拉卜楞寺院经济模式初探——藏族寺院经济现状调查之一》、张庆有的《藏族寺院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状——拉卜楞寺院经济调查》、结古乃·桑杰的《甘肃藏区寺院经济探析》都对甘南的寺院经济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在甘南藏传佛教的著述方面一,杨士宏的《卓尼杨土司传略》和翻译的《卓尼政教史》,对研究卓尼的藏传佛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拉卜楞寺志》和《安多政教史》等著作也对,研究甘南藏传佛教提供了极大方便。

(三)甘南伊斯兰教研究现状

在中国,伊斯兰教的重心在西北;在甘肃,伊斯兰教的重心在临夏。因此,关于甘南伊斯兰教的研究除了西道堂外,资料和研究成果比较缺乏。

收集甘南伊斯兰教资料最集中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志》、《临潭县志》、《夏河县志》、《卓尼县志》等地方志书中的宗教部分。陈世明的《夏河县的穆斯林及其清真寺简介》和马旭的《伊斯兰教在甘南藏区传播情况初探》两篇文章分别对夏河和整个甘南伊斯兰教的发展情况作了简单的概括,敏文杰撰写的《临潭县伊赫瓦尼教派的传播与发展调查》,对甘南临潭县伊赫瓦尼教派的传播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记述。除此之外,目前再也没有关于甘南伊斯兰教的公开文章。

西道堂的研究成果是甘南伊斯兰教研究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著作几乎都要涉及西道堂,例如,《中国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伊斯兰教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等著作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西道堂。

关于西道堂的研究现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西道堂的研究。西道堂虽然自1901年脱离北庄门宦独立成派,但在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内.除在本地有一定的影响外,一直不为外界所闻。1935年范长江以上海《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在西北旅行报道,8月到达临潭并采访了西道堂。他在以后出版的报道集《中国的西北角》中,对西道堂的宗旨、经济、教育、婚姻等方面作了介绍.而且指出了西道堂模式的重大意义,“在哲学上、宗教上、社会活动上皆有值得重大注意之必要”。

1937年5—6月,历史学家顾颉刚在考察西北地区教育时顺路走访了西道堂。1940年他的考察日记在成都齐鲁大学《责善》半月刊上连载发表,日记中记载的西道堂由此被学术界所知。1988年5月,甘肃人民出版社以《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的形式正式出版了包括顾颉刚的《西北考察日记》、王树民的《陇游日记》等,其中涉及顾颉刚和王树民当时对西道堂的考察记录.因此,西道堂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被人们所了解。

从1935年以范长江等介绍西道堂为起点,到1949年底,当时的一些报刊如《新亚细亚》、《新西北月刊》、《时论月刊》、《西北通讯》、《边政公论》、《西北论衡》、《边疆通讯》、《甘肃民国日报》、《新西北》等都发表过介绍或论述西道堂的文章。

但早期的研究者一般以“客位”身份进行“他观”,加上他们对伊斯兰教了解很少,因而对西道堂产生和形成的深层次社会和宗教原因没有展开来探讨,对西道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观察上,基本上侧重于感性论述。

(2)西道堂研究的重新启动。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30年时间内,对西道堂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只在1964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甘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的《临潭回族资料》中略微提到过西道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道堂作为一个教派,逐渐出现于《宗教词典》等工具书的词条中。1982年关连吉的《西道堂历史概述》和朱刚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信仰述评》分别从历史发展和宗教信仰两方面对西道堂作了深刻细致的论述。并使对西道堂的研究重新得以启动。

在20世纪80年代马通撰写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和《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制度溯源》中不仅对西道堂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点作了详细的论述,还对西道堂的教义渊源、名称来历、教派归属作了有理有据的剖析。1987年由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与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合作编辑的《西道堂史料辑》,是现在唯一一本论述西道堂的资料专集。书中收集了从民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有关西道堂的研究资料和文章共16篇,涉及西道堂的历史、宗教信仰、创教人马启西和历代教长的生平、清真寺、刘智思想对西道堂的影响及大事记等方面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西道堂知识分子也开始了对本教派的研究。第三任教长马明仁之子马富春先后撰写了《西道堂马启西兴办教育记》、《刘介廉先生的宗教译著对以后伊斯兰教派的影响》、《马明仁、敏志道二先生与西道堂的经济、文化建设》等文章。西道堂现任教长敏生光也发表了论述西道堂的文章《刘智思想与西道堂》,阐明了刘智“以儒诠经”的宗教思想对西道堂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宁夏社会科学》、《甘肃民族研究》和《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甘南文史资料》等学术期刊和著作相继刊出了直接和间接涉及西道堂的资料与文章十余篇,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西道堂的历史和宗教信仰方面,部分涉及教育、经济等方面。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介绍和概述性的文章比较多。

(3)近十多年来对西道堂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道堂的研究进入全面繁荣期。高占福先后发表了《刘智宗教思想对西道堂教派的影响》和《马明仁与西道堂经济的发展》,分别就刘智宗教思想与西道堂教义的关系和马明仁振兴西道堂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评述。张世海的《临潭回族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回族大词典》和《中国回族大辞典》中,都有关于西道堂的论述和多个条目。

1994年和1995年,西道堂邀请国内多个科研单位和大学的一批研究伊斯兰教的著名专家、学者到临潭县进行了学术考察和研究。随后各位专家很快发表了许多篇文章,代表性的有高占福发表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历史与现状调查——以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为主》、秦惠彬的《从西道堂看宗教如何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冯今源发表了《访西道堂引起的几点思考》,这些文章对西道堂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对西道堂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禅是最好的生活(MBook随身读)

    禅是最好的生活(MBook随身读)

    "禅就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处处有禅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我们若能以禅的智慧彻悟人生、唤醒潜能,便能寻回真实的自己,在纷繁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为自己营造出一种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幸福生活。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全书注重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专注于内心力量的激发和人生价值的改变。禅是一种智慧。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愉快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斩赤红之瞳变革

    斩赤红之瞳变革

    一个孩子因为贪玩,延续的一个家族。一个黑洞抛出了一个天降之物,救了一个孩子。一个雪原下面隐藏着大量秘密,耐人寻味。一个约定虽然简单,却牵绊一生,一些人本该令人伤感的死去,却因为主角的改变摆脱了原有的命运,走上了她们新的人生。悲伤和遗憾也许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但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可以去弥补,希望我们可以改变这个悲伤的故事!主角土著,家族神器,前期懦弱,后期强力,一切悲伤,从此抹去,如有雷同,纯属抄袭!以上简介为作者将设定的世界观,不喜勿入!第一卷可能有一些不到两千字的章节,不过后面就不会了,后面的卷全是两千字以上。
  • 谋嫁之将门闲妻

    谋嫁之将门闲妻

    "这是一场很强大的联姻?这是一对面瘫又正经的夫妻?当冷漠嗜血的女汉子,遇上冷酷内敛的大将军,他们还能继续面瘫下去吗?她说,为了使命,赌上尊严,也要把这个假新娘的身份,一假到底。他说,为了皇命,赌上尊严,也要把这个假新娘的身份,矫正成真。且看年度大戏,论如何将女汉子调教成小萌妻!论冷酷男神如何成为麻烦制造者!论各路男神女神如何抽丝剥茧、过关斩将,虐恋情深?!"
  • 黎晨的暮色

    黎晨的暮色

    他说,他叫秦暮,暮色的暮。专属黎晨的暮色,若是没有黎晨,暮色再美也无人闻寻。你眼里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是我生命中所有的无价之宝。一场大梦,睡醒之后,暮色暖暖,黎晨还会。
  • 灵修之路

    灵修之路

    为救母而踏上修炼一途的少年,将会谱写怎样的传奇?
  • 我的狐狸哥哥们

    我的狐狸哥哥们

    你相信世上有狐狸精吗?苏小槿不信,可是她偏偏遇到了,不仅有了狐狸爸妈,还有八个狐狸哥哥,八个超级大帅锅,带出去都觉好拉风。和狐狸哥哥的同居生活,敬请期待。
  • 晨光在梦里

    晨光在梦里

    韩氏集团20岁千金韩梦乔遭遇了集团易主,父亲去世的双重打击,而所有证据都指向那个她爱了十多年的商业帝王楚路晨,放弃爱情,渴望复仇,远走他乡是她的选择,四年,她由胆小懦弱蜕变的霸道机智,以国际巨星和另一个身份绝美归来,揭开层层的迷雾,又是否会与后起之星顾涵擦出爱的火花。
  • 青丝道

    青丝道

    故事述说某大学一师兄跳楼自杀后,校园里突然出现连串诡异事件——傀儡乞丐、婴儿死沟、古墓血衣轮番恐怖上阵,平凡少年柳君临与同学一起开始调查这些事件,却意外丢失了魂魄,为法术痴狂的同学薛正虎为其召魂时牵引出地狱使者无常厉鬼,知道此次事件乃全因寻找一上古宝剑——大光明剑,此剑封存在柳君临的身体里,人鬼神三界为了争夺此宝才引发了如此磅礴的恐怖袭击。
  • 月风流

    月风流

    一个生意人历经险死还生成为了大英雄,快意恩仇看谁能挡,一个废柴被委以神秘任务,经历无数努力与失败,种种曲折,当终于废柴不废,却陷入更大危局,一个聪明绝顶不甘平庸的人被困于遥远的牢笼,叱咤风云总无悔。一切,该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呢······
  • 逆天劫:凤傲九天

    逆天劫:凤傲九天

    穿成武林盟主的女儿,乱葬岗中醒来,她以倨傲之姿,势必讨回那些人欠她的一切。姨娘狠毒,庶妹猖狂,生父厌恶?人敬我一尺,我还她一丈!控冰之力,谁能以对?琴音摄魂,箫声御兽,致胜千里。他是亡国后裔,为复仇杀人如麻。又是神医门传人,救人无数,初见便是错误招惹。他冷面战神王爷一枚,为她宁背负天下骂名,在她身边不离不弃。她要江山,他便夺!一个承诺,她嫁他为妃,为他谋定天下。白首之约,天下谋得,她却消失宫闱。世间只知她是奇女子,却不知她亦是他……蓝装本红颜,再度掀起的腥风血雨,又该如何?
  • 三国人物在现代

    三国人物在现代

    意外得到特殊能力和四位三国美女的李煜,原本以为可以和她们过上没羞没躁的生活后......各种危机正迎面而来为了保护心中的女神,李煜遁入黑暗,两年后,每当夜晚他都会化身招来不详的黑猫,行走在都市间特殊能力的起源,上古神话的消失以及超古代文明特兰蒂斯的覆没这一切都即将被揭开!!书友群:243530436(宅夫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