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9500000048

第48章 附录(4)

(四)

我父亲对于儿女们的教育,主要的是采用专馆(家塾)教育的办法。这个办法,从他在天津做直隶总督时就已经开始采用了。当时只有女馆,所请的老师也是女的。设女馆的用意只是为了让他的几个姨太太读些书,我们大一些的姐妹们跟着认些字罢了。后来,他在军机大臣任上住在北京锡拉胡同的时候,和以后被罢职住在彰德时,也都只设女馆。至于四哥、五哥、六弟,当时都留在天津读书。他们有的时候也回到北京或彰德住上一个短时期,然后再回天津。直到我家搬入了中南海,才分别成立了男女两个专馆。

两个专馆的规模以及课程的安排,都和一般学校没有什么差别。这就等于在自己的家里成立了两所学校。我父亲为了教育子女所付出的财力和物力,也算得是不在少数的了。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亲自到专馆去检查过儿女们的功课。以女馆为例,他从来没有把女老师请到他的办公室里和她们研究一下关于教学上的事情。逢年过节,女老师们前来给他拜年、拜节,他总是“挡驾”不见的。他在四哥、五哥、六弟前来请安的时候,经常嘱咐他们要好好念书,也对二姐和我说过同样的话。可是他既没有当面考核过儿女们的功课,也没有对儿女们说过应当怎样念书才算是好。

下面简单地谈一下关于这两个专馆的一些情况。

当时的男馆,设在北海五龙亭北土山上的一片房子里,是否就是现在中央文史馆的馆址,已不能指认了。它像当时一般学校那样设有汉文,英文、算术、历史、地理、体操等课程。各门课程都请专门的老师来讲授。其中比较有名的汉文老师有严修、方地山、董宾吉等人。教英文的是一位外国人。当时在馆读书的男生,计四、五、六、七、八、九、十弟兄7人。依照专馆的规定,不论老师和学生,都必须住在馆里,并专有一个厨房供应他们的伙食。也用了一些男佣人,做摇铃、打扫教室和馆内杂役等事情。同时,还用了一些人来专门伺候老师和学生,照料他们的起居饮食,并给他们办理一些私人事务。后来,由于四哥、五哥都结了婚,先后搬回了中南海,只在上课时间才到专馆里来,成了“走读生”。当时总管男馆事务的,是经我父亲指定的严修老师。严字范孙,天津人,是一个有名的学者。

女馆设在中南海卐字廊后面假山上的一个院落里。它也同样是按照学校的设置来办理的。每天上下午,一共上8堂课。上午8至12时上4堂,下午1至5时再上4堂。每堂课的上课时间是50分钟。课程和男馆不同的是没有体操。所请的老师,都是天津女子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计有教汉文的杨蕴中、董文英。教算术的是唐尹昭,教历史的是陆绍仪……英文是请了一位英国姑娘苏小姐来担任的。汉文又分门别类地讲授。例如杨教的是古文,课本是《古文观止》;董教的是《四书》。教室内同样设着讲台、讲桌和课桌、课椅,就外观上看来,是和一般学校的情况完全相同的。

当时在女馆上学的,有二、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等姐妹,还有大哥的头两个女儿,五、六、八、九姨太太。那时候,还有我二伯家里的一个大姐正住在中南海内,所以也同在这个女馆里读书。女馆里按照文化程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班,第一班有二姐和我,大哥的两个女儿,五、六两个姨太太和二伯家的大姐,第三班则是一些小妹妹们了。专馆里也规定了考试制度,计有大考、小考两种。小考在暑假前举行,大考在年假前举行,也同样记分数、定名次。每次考试的第一名是有奖励的。二姐和我的功课在第一班里是最好的,每次考试总是我俩轮流得第一。因此在考试的前夕,我父亲总要问问我俩,这次如果考了第一名,要些什么东西。假如我真的名列第一并在试前说是要一架新式铜床的话,那么名次一定,新式铜床便也抬到我屋里来了。我们姐妹姑侄们是有学名的。对那4个姨太太,老师们在课堂里叫她们“姨太太”自然不便,因此,我父亲便分别给她们起了名字,五姨太太叫作志学,六姨太太叫作勉学,八姨太太叫作潜学,九姨太太叫作勤学。

女馆的女老师们,也住在专馆里,也专有一个厨房供应她们的伙食,专用了一些女佣人来伺候她们,她们的月薪大约是每人100元。这样一些物质待遇,在当时说来,算得是很优厚的了。但是,她们却有一大苦恼,那就是虽然没有任何明文规定来限制她们的自由,实际上她们的行动却大大的不自由。在总统府里,我们姐妹和丫头、老妈们尚且不能那么自由自在地任意闲步,何况那些女老师!请假外出,本来是被允许的。但是外出的时候,要开一种条子,既要有专人送出府门,回来时也还要有专人在府门迎接,才能进得来。因此,这些女老师们为了避免进出的麻烦,除非有特别紧要的事情才出去外,不管什么样的佳节良辰,都在那小天地里熬,惟有等待寒假、暑假的到来,才能得到解放,走出总统府。

我们女生是不住在女馆里的。学生们每天上学的时候,总要随身带着自己的丫头或是老妈,有的小妹妹甚至还要带着奶妈,以便随时得到伺候和照料。学生们在教室里上课,这些随从们就坐在教室外的廊子上,等待各自的主人随时来吩咐她们些什么。教室里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着课某姨太太忽然站起来说“杨先生,我请一会儿假”,接着她便走出了教室,向自己的丫头问“总统吃的饺子预备好了没有”,或是再吩咐一些别的话,然后再回到教室继续听讲。也可能在同一堂上,别的姨太太也同样来上那么一套。请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怎么能够讲好,学生们又怎么能够专心!

女馆同样规定学生要和老师一同吃午饭。但是,那几个姨太太有的要回到居仁堂陪着我父亲吃饭,有的要回到自己屋里单吃。二姐和我也不能经常地和老师们一同进食。

就我父亲设专馆的本意说来,不但希望儿女们从这里学到封建社会里所需要的“学问”,同时还希望儿女们在和老师们的日常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一些同样是封建社会里所需要的进退应付的规矩礼节。但是,根据当时的男馆、女馆的情况来看,由于我父亲不得其法,所以它们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我父亲对于教育子女,除了用专馆以外,就只有一味的严厉了,尤其是对儿子们,有时甚至用皮鞭或木棍抽打。在彰德,有一次四哥偷偷地跑到养寿园里的水池内捞鱼,正在捞得高兴的时候,猛然听得岸上“哦”的一声,似乎是我父亲的声息,他赶忙跑了上来,却是五哥在假装着捉弄他。第二天他又去捞鱼,同样地又听得“哦”的声音,他认为一定是五哥搞的鬼,便喊了一声:“好你个老小子!”不料,这次却真是我父亲带着一些人来散步了。当时我父亲就叫丫头把四哥从水池边拉了上来,不容分说,用棍子打了一顿。因为三哥克良不爱读书,又娶了唱戏的孙宜卿做姨奶奶,所以我父亲最不喜欢他,挺大的人了,有时也要挨打。

弟兄们对我们父亲非常害怕,在他的面前就只有一味的驯顺。他们每天照例要向父亲请安,每天都几乎照公式进行问答。在中南海,大哥、二哥、三哥每天总是在我父亲吃午饭以前,大约是上午11点多一点,到居仁堂去给他请安,四哥、五哥、六哥如果专馆里下课早一些,也有时在这个时候来请安。当他们进屋之前,男佣人先要高声传报:“×爷来啦!”这时,他们必须得到我父亲的许可,才能进去。他们进门以后,先是叫一声“爸爸”,然后鞠一躬,站在一旁,温声问道:“爸爸!吃得好,睡得好!”接着就恭恭敬敬地垂手低头,静候问话。我父亲对大、二、三哥,总是问:“这几天干些什么?”对四、五、六哥,总是问:“念书了没有?要好好念书!”每天都是这样。在这之后,有时也问问他们生活上的情况,有时也问一些他所要问的别的问题,有时却什么也不问,只用“去吧”两个字来结束。这每天一次的照例会见。在他说完了“去吧”以后,这几个弟兄依然要向他再鞠一躬,倒退着蹭几步,然后才敢转身出门。

至于父亲对待少奶奶们的请安,那就更加可笑了。大约在每天上午11点左右的时候,有一个“跑上房的”分头到各个少奶奶处告诉一声“总统快吃饭啦”。这时,她们就分别前来。在叫了一声之后,同样地问一句:“爸爸!吃得好,睡得好!”我父亲对她们是更没有什么话可以说的了,只简单地说上4个字:“好啦,去吧!”就算完事。因此,在他们彼此之间,谈不上有什么父子之情,天伦之乐,只是走走形式罢了。

当大哥、二哥、三哥每天来请安的时候,我父亲往往就让他们陪着一同吃午饭。但是这3个人怕受拘束,是不愿意留在那里吃饭的。有一次是二哥陪着他同吃,在二哥吃得很饱的时候,我父亲又递给他一个热馒头。古礼有云:“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依照这个说法,二哥是不敢说不吃的,但是他又真的吃饱了。这怎么办呢?他就一面假装掰着吃,一面把所掰的馒头块偷偷地往袖筒里装,结果胳膊竟被热馒头烫掉了一块皮。

我父亲对于儿子的管教,既是这样的严厉,儿子们又都受过专馆教育,后来五、六、七兄弟还曾先后到英国留学,九弟、十弟、十一弟、十二弟也先后到美国留学,是应该成为出众的人才的。但是,在那样家庭的影响下,他们念书既没有得到比较出色的成绩,以后也没能成为什么“人才”。

我父亲对于女儿的管教,是比较马虎的。这是由于他认为女儿到头来说是人家的人,在父母面前的日子不多,所以他是有着“女儿为重”的思想的。这一思想,也表现在他对儿女们的称呼上。例如,大哥克定的小名叫做“小记儿”,二哥克文的小名叫做“招儿”,就是在他们结婚以后,我父亲和我娘于氏也还是叫他们小名的。至于女儿,我父亲却从不许叫她们的小名。小的姐妹们叫做老几、小几,如老十二、小十三;年纪大些的则称为姑娘,如二姑娘、三姑娘。无论我父亲和我娘以及各个姨太太都是这样称呼她们,就是她们自己的生母也不例外。也就由于他有着“女儿为重”的思想,所以对于女儿的管教,主要交给她们自己的妈负责,他是不大过问的。特别是二姐和我,是他最喜欢的两个爱女,所以就让我们和他同住居仁堂。当我俩已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有时遇着他高兴,还要把我俩抱在腿上。我父亲有时还给我们讲故事,也有时故意把几十块或上百块银元先藏在他的卧室里一个不大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然后叫我俩进房去找,谁找着了就赏给谁。一般是,我们找过几个地方以后就能找到,也有“手到擒来”的时候;有时着着实实找了许久也没找到,我们父亲就用各种说法或是暗示来启发我们,最后还是能够找到的。还有,在冬季里,每顿饭总有一个火锅子。我父亲在舀汤的时候,有时把勺里的余沥带进火锅,有时甚至把鼻涕也带进去了,因此我总是在他吃汤之前,先舀出一碗来单吃。我父亲看到这种情况,也知道我的用意所在,却丝毫不以为怪,只当没有这事似的。由以上这几件事来看,他对女儿们,特别是对二姐和我,与对男孩子的“严厉”管教,可以说截然不同,甚至是“娇纵”或是“马虎”了。

(五)

除夕的晚饭,也就是所谓的团圆饭,摆在居仁堂的楼下。由于全家大小人数过多,所以采用中菜西吃的办法。这个时候,我父亲也破例喝一些绍兴酒,并和大家随意谈笑,大家也同样随意吃喝笑乐,似乎是比上面所谈过的星期日晚饭那一顿还要随便得多。吃过了团圆饭,接着大家便给我父亲和我娘辞岁,行的是叩拜大礼,次序是:姨太太们先拜,兄弟们拜,姐妹们拜,嫂子们拜,侄儿侄女们拜,最后是男女佣人分成多少起,一起一起地来拜。辞岁后抓彩,彩里有各种糕点和糖果,也有各种玩具和应时当令的“春节”用品。小孩子们抓到什么就拿走什么,因此,他们在这个时候是极其活跃和高兴的。我父亲平时不准家里人赌博,在抓彩以后,他却首先带着各个姨太太、二姐和我在一起推牌九。他总是500元一底,输完了事。如果实在输不完,他也听凭我俩一次一次地借端抢走,因此,历年的这场赌博,总是我俩成了最后的胜利者。我们家从除夕起既然由我父亲带头对赌博开了禁,那么各房的人们也就此来彼往地聚在一起赌博,特别是男女佣人们更是兴高采烈地大赌起来,直到正月初五日才告终止。

我们家过年是这样的热闹、高兴,但是,有一年却在中南海福禄居东边的一个院落里,出现了一个与此完全相反的景象。那就是,大姐在出嫁以后,曾经回到中南海来过了一个年。按照我们家的“规矩”,她是不能和我们一道吃团圆饭的,同时还不准她看娘家的灯。据说,如果娘家的灯被她看了去,娘家那兴旺的势派便会衰落下去,因此把她所住的那个院子里的电线也剪断了。她是点着蜡烛过除夕的。在同一个中南海里,一边是灯火辉煌,一边是冷冷清清。这个忌讳是多么的不合理,但是我父亲却偏偏照办不疑。

除夕夜,我们家里各个屋里都要点上守岁蜡烛,各个院子里都要烧上香,撒上芝麻秸。我父亲的卧房里,则要撒上很多“铜子”,他自己还往地上撒上一些“洋钱”。一般人都知道,在院子里撒上芝麻秸,为的是谐着踩“岁”的音,取个“除旧”的吉利。至于我父亲在屋子里撒上铜子、洋钱,那是不可能踩“碎”的,这种做法的用意何在,我们至今弄不明白。

我们家从正月初一到初五还不准扫地。据说是为了避免把“财气”倒出去。可是在这几天里,伺候我父亲的丫头仍在扫他卧房的地,只是不动那些铜子、洋钱罢了。在除夕的晚上,我们家从我娘以下,所有女眷和女佣人,都要戴上一朵绢制的石榴花,到了初一天刚亮的时候,就纷纷地把这花扔到院子里去。这大概也是一种“除旧”的意思吧!

还有,在除夕的晚上,各房的小孩子和男女佣人们,都能得到很多份压岁钱。这是我父亲、我娘、各个姨太太分别赏给的。

初一以前,我娘和各个姨太太,还有我们大一些的兄弟姐妹们,都要预先查一查“皇历”,看一看这一天的喜神、财神在哪一方。在这一天早晨第一次出门的时候,或是要迎喜神,或是要迎财神,便对着那神所在的方向走出门去。但是门的方向又是固定的,因此,有时要斜侧着身体出门。我父亲每逢看到这个情景,总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初一那天,我们全家准于早6时集合在居仁堂的楼下,7时在院子里摆上供桌,陈列三牲,先行祭天,接着便到“祖先堂”祭祖。这以后,全家大小都再次集合到居仁堂给我父亲和我娘拜年。叩拜的次序和辞岁完全一样。在初五以前,我们全家只是自己的家里人在欢度春节,一般的亲友是不来拜年的。特别是亲友们的女眷,就一定要过了初五才能登门。当我父亲在彰德隐居的时候,每逢过年,住在项城老家的一些伯、叔、兄、弟们,在年前,一过腊月二十,就先后来到彰德了。至于姑太太们,虽是自己的家里人,要来也必须在过了初五以后。

同类推荐
  •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拜伦 安徒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拜伦 安徒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对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白居易(中国十大文豪)

    白居易(中国十大文豪)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之地是今河南省新郑县。白氏先祖本为胡人,是西域龟兹国的王候。后来汉化较深,生于官宦之后,诗书之家,白居易从小就受汉文化的熏陶。
  •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知民、翟迎春编著的《马克思 恩格斯》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 书》之一。《马克思 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 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这五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观、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热门推荐
  • 错爱枕边人

    错爱枕边人

    她是卑微如草的孤女,为生计沦为欢场女孩。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兵王,脱下戎装成为跨国集团继承人。两难之间,他不知自己一开始就步入了一个设下的局,而她正是那枚射向他的银色子弹。究竟是谁将他们的命运相连?爱情和秘密将他们重重包围,当真相一步步揭开之时,那些情深意浓,终究不过是一场幻梦。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奇幻三世

    奇幻三世

    现代职场女白领阴差阳错穿越回大齐,费尽心机却被人利用,最终心亡人死,重生后的她凭借着上一世的记忆能否笑到最后
  • 心不由己爱不由你

    心不由己爱不由你

    义无反顾的去爱一个人,我是那么爱你,爱上你从未想过失去。而她的出现对你来说就像甘露,但是却滋润了我犹如恶魔的萌芽。
  • 英雄联盟—团结一心

    英雄联盟—团结一心

    简介:赢!我们陪你疯狂到底!输!我们陪你东山再起!电竞!我们毕生的信仰!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我们在乎的不是荣誉!不是钱财!我们只是想给那些质疑我们玩物丧志的家长一个最好的证明!而最好的证明,就是冠军!也只有冠军!才能堵上他们的嘴!也只有冠军!才是我们想要的!
  •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你的一生将是豁达明朗而成功的。 本书以鲜活的案例和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一个个浅显生动的人生道理。让你在阅读之余感受心灵的虚静与旷达,领悟生命价值的熔铸与升腾。
  •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外星浩劫

    外星浩劫

    这是一个因火星人入侵地球,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共同赶走外星人的小说。请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以指出来,谢谢大家!
  • 最好玩的娱乐游戏(MBook随身读)

    最好玩的娱乐游戏(MBook随身读)

    为帮助大家在繁忙劳累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MBOOK随身读:最好玩的娱乐游戏》介绍了多种类型的游戏,如聚会游戏——简单有趣,能活跃气氛,增进彼此的感情;婚庆游戏——让洞房活动文明又喜庆,为婚礼锦上添花;神奇魔术——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感受魔术带来的快感;裁剪拼图——广受欢迎的智力游戏,让人百玩不厌;迷宫探索——体验前所未有的探索乐趣,激发大脑;智力大比拼——活动大脑很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IQ,脑筋急转弯——打破惯有思维模式,锻炼人的机智灵敏等等。适合聚会、婚礼、生活等众多场合使用,这些游戏趣味性浓、知识性强、便于理解、易于操作。
  • 恋上樱花三少2

    恋上樱花三少2

    莫熙栗姬从来都是以自我中心为重点的女人与自己的好朋友玖美苡晴、蓝堂瑜莹来到母亲的母校读书,一年的时间让她彻彻底底的懂得了什么是爱,原来爱和喜欢是不一样的。“少拿你的假惺惺来演戏,你沐银铃不过如此,一样的垃圾。”一把甩开沐银铃搭过来的手,不屑望了她一眼,扶着墙壁跌跌撞撞的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