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9500000044

第44章 袁世凯的人际关系(7)

蔡元培默察民初政治,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华民国约法,有责任内阁之制,而当时普通心理,乃不以为然。言统一、言集权、言强有力政府”。蔡锷是具有这种民族心理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留学日本又受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认为中国要致富强,必须集权,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他临终遗言,反映了这种思想,“少慕东邻强盛,恒持军国主义,而非大有为之君不足以鞭策而前”。他把袁世凯视做大有为之君,想辅佐袁世凯、依靠袁世凯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所以拥袁不遗余力。但不久,蔡锷对袁世凯的幻想破灭了。

(三)对袁的失望和不满(1914年10月——1915年8月)

1913年10月,蔡锷帮助袁世凯镇压了国民党人的二次革命后,辞去滇督,请调入京办事,先后被袁世凯任命为政治会议议员、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总统府军事处参议、将军府将军、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要职。入京为蔡锷夙愿,早在这年6月,他在《复梁启超电》中说:“久欲来京与袁总统面商各要政,并与各方面人士接洽,惟因滇事重要,未敢即行”。所以他到北京后,安于职守,尽心工作,积极研究军政要事,向袁世凯提建议,“每日必到统率办事处陪袁办公。袁每邀松坡及唐在礼共进午餐,关于剿办白朗的一切计划情况、有关文电,袁尽交松坡处理”。蔡锷为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的确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袁世凯对蔡锷的才识确实也非常欣赏,但他毕竟非北洋系,所以对他并不十分放心。袁曾对曹汝霖说,蔡锷“有才干,但有阴谋”。袁让蔡担任了那么多的职务,待遇十分优厚,但皆虚职空衔,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特别是让他这个着名的军事人才到经界局任职,主持全国土地的丈量工作,更为用非所长。不过,袁世凯确曾想重用蔡,让蔡对北洋系进行改造,先任其为参谋总长,以取代从不到部的黎元洪,然后调任为陆军总长,以取代不听调度的段祺瑞,削弱北洋诸将的权力,确立一支直接效忠于袁氏的袁家军。这个计划后因北洋派内部的不一致而作罢。蔡锷对袁世凯有着一定的感情,认为“主峰(即袁世凯,下同)待锷礼遇良厚”,对袁感恩戴德,一心一意地为袁办事。

蔡锷对袁世凯开始怀疑、产生不满情绪始于1914年10月。在此之前后,袁世凯对内镇压了革命民主势力,废除了《临时约法》,解散了议会,确立起军阀专制政权,为所欲为。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任期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下任总统的候选人由现任总统提出,袁世凯不仅可做终身总统,袁氏子孙还可做世袭总统。废除国务院,设立政事堂,改总理名为国务卿,任命其盟兄——前清遗老徐世昌为之。其他如官制、官名等,也大都恢复或接近旧制。此时的中华民国,已仅仅是徒有其名了。对外方面,袁世凯一味妥协退让,丧权辱国。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蔡锷积极向袁建议,借此机会向德国说明,将胶州湾归还中国,由中国陈兵驻守。袁世凯没有接受。不久,日本借口对德参战,准备出兵山东,从德国手中夺取胶州湾。蔡锷再次向袁建议,中国应该派兵加入青岛作战。袁还是不听。蔡锷再也沉默不住了,1914年10月2日,在参政院第十五次常会上,他与梁启超相配合,对袁外交方针提出严厉地质问。他说:日本“趁此时机,借青岛问题与德开衅,占领胶济铁路”,“恐以山东为第二之南满”,“试问我政府何以自处?”,“中国处此时代,较庚子、甲午及光复之际,尤加十倍危险,如处今日之中国,欲谋国家之保存,外交既不可恃,惟有全仗己国,现提出之质问书,自是毫无疑义。至于军事、财政究竟如何筹备,万一日本以山东为第二之南满,施行其大陆政策,政府究竟如何对待?”

这是蔡锷拥袁以来对袁世凯的第一次不满,说明他对袁开始产生怀疑。但从此时到次年8月筹安会发生前,他对袁“还没有即起反抗的念头。他们对他的所作所为,仅仅是失望而非绝望”。有两件事还可以说明:一是1915年5月袁世凯屈从日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蔡锷表示极大愤慨。袁世凯则对蔡虚与委蛇,慷慨陈词应付他。蔡锷在给友人的信中,透露了这一段故事,“主峰曾语兄,交涉完,须咬定牙根,思一雪此耻”。而蔡锷不像过去那样轻易相信袁的话了,“此言若信,诚吾国无疆之福,兄誓以血诚报之;如仍旧贯,则惟飘然远引,打个人之穷算盘已耳”。二是6月蔡锷上书袁世凯,建议开发云南矿产以维利权,“将来欧战平息,恐各国接踵而来,名’省矿权必为众矢之的,而云南一省尤为岌岌可危者”。他建议仿前清办法,专设滇省矿务大臣,以重其任;国家专拨经费,以厚其力;地方招集商股,多渠道集资,这样“既可保滇省之利权,亦可纾中央之财力,上于国家,下于地方,两有裨益”。蔡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也引起袁世凯等人的注意,“兄昨上书主峰,请派员集资千万,督办滇省矿务,已蒙批交财、农两部。农部极力赞成此意”。但蔡锷主要意图还不在这里,离开京师之念蒙发于胸,“万一无人任此,兄亦愿告奋勇。盖滇中矿业实有把握,较之茫如捕风之经界,殊易施展耳”。他已经不安其位,与袁世凯的离心力已经产生了。

(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倒袁(1915年8月——1916年6月)

蔡锷走上反袁道路,始于1915年8月筹安会的成立。蔡锷拥袁,是有一定条件的,那就是依靠袁世凯,实现文明专制,改良国家,建设国家,使中国逐步走上富裕道路,与欧美国家并驾齐驱。为此,他不惜充当了袁氏专制的清道夫。但他虽然拥护袁世凯集权专制,但决不允许其恢复帝制,确立袁氏的家天下。筹安会的成立,是袁氏帝制自为的一个信号,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他感到受了袁世凯的愚弄和欺骗,业已产生的离心力使他决然与袁世凯决裂,走上反袁、倒袁之路。所以,筹安会宣言发表的第二天,他就匆匆忙忙赶往天津,与其恩师梁启超共商讨袁大计。蔡锷愤愤地说:“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过他,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蔡、梁还具体商讨了讨袁、倒袁的方略,由梁启超撰写反袁文章,打出反袁旗帜;由蔡锷秘密联络旧部和其他反袁力量,准备待机军事讨袁。为了迷惑袁世凯,蔡、梁还装出师徒分家的样子,蔡锷在京师继续拥袁。8月25日,他约集将军府12名高级军官举行赞成帝制的签名活动,他带头在“主张中国国体宜用君主者”的题款下写上自己的名字。尽管如此,袁世凯对他仍不放心。10月14日,当袁“风闻云南人云,有重要人物密电该省,唆使人们反对帝制”,用的是“经界局关防”名义时,立即派军警突然搜查了蔡宅。由于蔡锷早有准备,袁一无所获。

经过长时期的秘密联络和准备,蔡锷和云南旧部及部分国民党人(主要是欧事研究会)在讨袁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秘密运动进行。10月下旬,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紧锣密鼓,愈演愈烈。蔡锷看时机渐趋成熟,就以喉疾就医为名,连连向袁请假,先后离开北京、天津,到日本就医。而一到日本就踏上了南下的征程,经上海、香港、越南,冲破一切险阻,于12月19日到达昆明。

袁世凯利令智昏,不把任何力量放在眼里,12月13日,公然接受帝制,受百官朝贺,定国号为“中华帝国”,立年号为“洪宪”,并准备在1916年1月1日正式举行登基大典,蔡锷等不愿看到的这一天终于来了。与此同时,云南各界人民对蔡锷的到来给以热烈的欢迎,群情激奋,声讨袁氏叛国罪行,加速了起义的进行。12月25日,就在袁世凯准备登基前夕,云南正式宣布讨袁独立,发布讨袁檄文,“袁氏以子孙帝王之私,致亿兆生灵之祸,怙终不返,愎谏无亲。既自绝于国民,义不同其履戴。敢声其罪,与众讨之”。护国战争爆发后,蔡锷率护国军第一军进军四川,他全然不顾自己日益严重的喉头结核病,始终坚守在讨袁主战场,以不满万人的微弱兵力,与六、七万北洋军作战,在袁氏被迫取消帝制后继续讨袁,最终取得了倒袁的全面胜利,中国避免了一次大倒退,为四万万人争回了人格。

“历史现象总是比它的本质复杂得多,人们透过这些复杂的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蔡锷对待袁的认识就是这样,走了一个“∧”字型(倒写∨)道路。但最终得出了理性认识,并英勇地领导了护国讨袁战争,维系了中华民国,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蔡锷不愧为近代着名的民主主义战士,其护国讨袁的业绩,永为中国人民所怀念,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

袁世凯与他的两个亲信幕僚张一麐和费树蔚的关系,也值得一说。

张一麐(1867-1943),字仲仁,江苏吴县人,是袁世凯早年亲手发掘出的一个人才。征战朝鲜时李鸿章交给袁一项政治任务,将大院君拘捕到保定软禁,负责看护大院君的总管是正定县知县张是彝。袁世凯与张是彝交往中发现其子张一麐是个人才,将他收罗入幕。起初是一般文案,做点抄抄写写的工作。但是张一麐勤奋自律,经常买书自修以补学力不足,月薪六十金未尝求加一文,一年之中没对幕主提任何要求。往往别的幕僚都入睡了,惟独他还在灯下刻苦用功。这种任劳任怨的作风很被袁世凯看重,遂成为袁世凯的机要秘书。

袁世凯称帝,张一麐百般劝说,说到动情处几乎掉下眼泪。有一次,政事堂会议举行筹备大典,担任总统府秘书长兼政事堂机要局长的张一麐站起来大声发言,陈诉实行帝制的各种危害。在场有位武夫对他怒目相视,听着听着就拔出了手枪,要开火。幸亏人称“老狐狸”的北洋灵魂人物徐世昌扯了扯张一麐的衣角,将张一麐带出了会场,才躲过了一场灾难。此后张一麐辞去了他在北洋政府里的职务,与他跟随多年的幕主分道扬镳。晚年张老先生定居苏州,抗战期间曾出任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素以持论公正着称,很受周恩来的尊敬。

张一麐有四子二女:长子张为宣幼殇。次子张为资是美国纽约大学的法学博士,民国时曾在外交部做过官。三子张为鼎是东吴大学理学士,任职中央信托局(这是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一个业务局,主要业务是采购军火和垄断进出口物资的收购,实际上是国民党政府的一个军火采购部)。四子张为璧是辅仁大学理学士,幼年寄养在友人赵椿年家中。赵是进士出身,民国初年曾任财政部次长,所着《现代本草生药学》是我国第一部生药教科书,建国后在北京医学院任教,被誉为“中国生药学泰斗”和药材学奠基人。张一麐的长女张为珂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的经济学硕士;夫婿程忠阳一生致力于实业,在着名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创办的重庆天府煤矿担任过矿长。次女张为璇,毕业于端方、郑孝胥等人创办的中国公学,建国后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文革”中被迫从北京城搬出,迁居老家苏州吴殿直巷;丈夫刘先生是个工程师,此时也被关进了“牛棚”审查,工资被扣,生活来源中断,每天等米下锅,却没有着落。张为璇自觉丧失了做人的最后一点尊严,和女儿刘小迁一起撕碎床单上吊自杀,仓促离开了人世。

张一麐有个弟弟叫张一鹏,曾任蔡锷的秘书,是苏州最富的士绅。张一鹏的长子叫张逸侯,笔名满涛,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回国后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成为着名的翻译家。译着有《别林斯基选集》《果戈理选集》等。次子张伟如,留学美国,学化学专业,归国后与蔡元培之子蔡无忌共事于上海商检局。张伟如有女名叫张万芳,后改名张可,也是一名翻译家兼戏剧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颇有建树。张可18岁时认识王元化,萌生爱情,直到10年后(1948年)两人才在上海慕尔教堂举行了基督教婚礼仪式,开始了一场历经劫难而美如钻石的婚娴。王元化后来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是我国着名的文艺理论家。女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有个《张可女士》的专门章节,称张可是“优雅的,美丽的,从容的女子”。

费树尉(1883-1935),字仲深,江南吴江人,是南社领袖,晚清着名诗人柳亚子的表舅。其人幼时聪慧,19岁考取秀才,喜读近代名人传记,过目能诵,被晚清重臣吴大澂视为奇才,把女儿吴本静嫁给了他,成为袁大公子袁克定的连襟。正是有这么一层关系,费树蔚也进入了袁世凯的幕府,成为袁的亲信幕僚。

翰墨林印书局是清末状元张謇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家乡南通创办的中国近代早期的印刷出版机构。书局所选地址西园,原是一个几近荒芜的园子。张謇是清末立宪派领袖,为配合立宪运动的兴起,书局出版了不少有关宪政的书籍。费家与张謇交情很深,正好张謇此时也急于同袁世凯重新搭上关系,双方一拍即合,张謇一口答应出版《戊戌日记》,为后人研究袁世凯和戊戌政变留下了一份重要史料。费树蔚曾任过北京政府肃政史、信孚银行董事长等职。袁世凯称帝时,费树蔚直言劝谏,未予采纳,遂辞官离去,隐居苏州,购买了曾为唐伯虎故居的桃花坞大街176号老宅,命名“桃坞别院”。与章太炎、张仲仁、金松岑等友人在园院里诗文酬唱,有《费韦斋集》存世。

其子费福熊,成年后改名费巩。1925年冬,费巩娶袁克定之女袁家第(后改名慧泉)为妻,在苏州桃坞别院完婚,结成了一桩亲上加亲的姻缘。婚后不久,费巩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又赴法国巴黎和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回国后被竺可桢校长聘为浙江大学训导长,主讲政治经济学和西洋历史,有《英国政治组织》、《比较宪法》等多部着作问世。1945年,费巩为保护进步学生,被国民党军统局秘密绑架,关在渣滓洞中,后被投入硝镪池里杀害。

透过张、费两个家族史演变过程中的这些片断,多少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近代望族世家的文化底蕴、家教家风、复杂的姻亲关系以及不无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趣闻轶事。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这五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张啸林全传

    张啸林全传

    民国初期的上海租界割据,帮派林立,当时的上海滩正处在这样的愁云惨雾之中。张啸林早年在杭州城里就作恶多端,后来闯入上海滩,开赌场妓院、贩毒,心狠手辣,大赚黑心钱,被人称为“三色大亨”。他充当蒋介石的刽子手,杀害革命人士。他还梦想坐上汪伪浙江省长的“宝座”,卖国求荣,做日本人的走狗。贪婪的本性使张啸林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随着张啸林叛国举动的愈演愈烈,国民党的不安与日俱增,蒋介石亲自指示军统局长戴笠对张啸林予以制裁。最终,死在军统派去的杀手林怀部手上,从而结束了他这罪恶的一生。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

    本书中的沃尔顿则是全球著名连锁零售帝国――沃尔玛的缔造者,他使得身受制造业控制的零售业摆脱了必要的束缚,走上了世界首富之林,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打破了人们多年的生活习俗。天底下有许多贫困的智者,机会好像总是躲避着他们;世上也有极富强毅精神的人,机会一直就跟随着他们。而他每次遭逢不测,最后却总是极大的利好等着他,摆脱必要的束缚,走上世界首富之林。
热门推荐
  • 诛天血尊

    诛天血尊

    天玄宗主峰峰主王傲天之子王林天赋奇佳,隐隐成为下一代宗主继承人,突生变故,王林修为剧降,父亲被害,连指腹为婚的未婚妻也对他态度大变,几番加害于他,原本的天之骄子,从云端掉下,身份立转,在天玄宗的地位全失。我欲指剑立云霄,脚踩祥云笑云端,这天下如是有负我之人,我不介意将他们一一超度。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风起好莱坞

    风起好莱坞

    “请问林先生,现在你的电影票房已经超过世界所有导演了,你是否还会继续执导呢!”“当然会了,我的11还没建成呢!”“那么请问你如此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请问你的秘诀是什么?”“成功的秘诀来自灵感,我总是有无限的灵感....”......................屁的秘诀!林晨扔个中指鄙视:哥的成功秘诀就是遇到一个悲催的穿越者,有本事你也遇到个...书友群:126950475
  • 江山美人之倾尽天下

    江山美人之倾尽天下

    王爷夫君,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她宰相府庶出之女,她的父亲为了帮她那位,嫡出的姐姐巩固地位。让她嫁给嗜血狂暴的战神王爷,嫁过去还没过三天,却被活活弄死。她阴差阳错穿越到她身上。这狗血的穿越既然发生在我身上。既然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我怎么好意思浪费呢!金钱美男我通通买单。可命不是你想的那么美好,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头号新宠:总裁抱一抱

    头号新宠:总裁抱一抱

    此书不连载了,弃坑了,不要跳进来。此书不连载了,弃坑了,不要跳进来。
  • 重生之都市枭雄

    重生之都市枭雄

    被人出卖的苍龙,与敌人同归于尽后,重生为二世祖,纵横商场,肆意花丛,称霸黑道不亦乐乎,无形的黑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他袭来,到底谁要将他致于死地?到底曾经是谁出卖了他?黑手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一切,让苍龙愤怒了,奋起长啸,向一切仇恶挑战,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
  • 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

    地球上的物质之间循环往复,维持着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与稳定。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参与,破坏了物质循环系统的平衡,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恶化。温度的升高,臭氧层的破坏,稀有动物的灭绝,海平面的上升,这些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作为人类目前唯一的生存地,爱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共同来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
  • 谁家江山

    谁家江山

    一场战争让他失去了一切,而这复仇之路他有会失去多少?(新人发书,练笔,求支持)
  • 今生来世如梦似梦

    今生来世如梦似梦

    人生有太多后悔,自己未能把握住,未能改变什么,只好写下这本书,用情感消磨情感。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得到。可惜,人生没有重来。
  • 叶氏太平记

    叶氏太平记

    元和之乱后的一百年,四分五裂的周王朝迎来了穿越而来的主人公——叶未然。身为天命的太平使,想要带给天下安泰,却先要举起屠刀以武止戈。只一句: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没有纷繁复杂的阴谋阳谋,没有花痴11的剧情桥段。等待着大家的,是无数场各不相同的战争……本书将竭力展现一个比较完整的战争历史为主的穿越场景,偏重对古代战略战术的描写。敬请喜欢兵法计略的书友驻足一观,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