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9500000027

第27章 走向灭亡(2)

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各大城市都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就连海外华侨也发起了反日救国运动。反日运动和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袁世凯的死对头国民党中也有人呼吁暂时停止反袁活动,让袁可以专心对付日本,黄兴、李烈钧、柏文蔚等联衔发表通电,表示在袁和日本交涉期间不予于扰。而欧事研究会的林虎、熊克武、李根源等亦发表通电,附和黄等主张,电云:“吾人第一主见乃先国家而后政治,先政治而后党派,国苟不存,政于何有?政苟有成,何分于党。故吾人之对政府有恶于其人而有不足于其政,虽欲大革其政而不敢有违于国也”。

日方对抵制日货极为不满,向中国提出抗议,袁政府多次通令禁止抵制日货,控制范围,约束行动。

日本公使日置益听到外长孙宝琦辞职,非常气愤,立刻来向袁世凯抗议,日置益说:“敝国刚递要求书,中国便换外长,分明是毫无诚意,日本政府深为遗憾”。袁世凯不紧不慢地回答:“贵公使的看法适得其反,中国换外长,正是表示诚意。何况新任外交总长做事素有耐心,必能一心一意和贵国谈判,如不相信,请你去问问别国公使吧”。日使就去问英国公使朱尔典,朱尔典回答说陆很好。将信将疑的日置益只得电告东京,说中国换外长,实在是好意的表示。

陆征祥接任外交总长后的第二天,就接见日置益,两人进行了一次谈话。

日置益说:“久闻总长大名,知道总长是一位着名的外交家,这次能和总长谈判中日问题,深感荣幸”。

陆征祥说:“本人当尽力而为。请问贵公使愿意何时开始举行讨论,我们现在就订下日期好不好?”

日:“我想着总长定日期好了”。

陆:“贵使既奉政府命令,当然以早开谈判为佳,那么明天就开好了”。

日:“可不可以容许我提出一点意见?”

陆:“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日:“本人希望谈判每天开会,星期日也要开,以赶快解决为原则”。

陆:“每天开会是可以的,不过星期天要开,外交习惯上没有这个成例,似可不必。还有一层,虽然每天开会,不过我身为外交总长,不能把其他正式约会通通取消,因此每天上午必需腾出时间,接见宾客,所以会议只能在每天下午举行”。

日:“可以”。

陆:“那么规定每天午后5点钟开会好了”。

日:“5点太晚了,最好下午两点开始,夜间也必须继续开下去”。

陆:“两点钟开不成问题,不过夜间继续开会,我身体太坏;拖一个星期,我必须辞职了”。

日:“我们确定何时开会呢?”

陆答道:“决定2月2日下午3时举行会谈如何?”

日置益:“好吧,就决定这个日期好了。今天和总长的会晤。非常荣幸,希望由这个好的开始,我们可以有好的结果”。

陆答:“我一切当尽力为之”。

谈话中,日置益十分霸道,一个公使对驻在国的外长,竟然以蛮横的态度安排会谈时间,而陆征祥绵里藏针,巧妙地延缓日方速战速决的企图。

正式谈判是在举国声讨的浪潮中开始的,因此,第一次谈判是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偷偷摸摸进行的。

一月下旬,双方的第一次会谈在外交部大楼进行。

中方出席的是外交总长陆征祥和次长曹汝霖等。

日本出席的是公使日置益和参赞小幡酉吉等。

会谈先由日置益致辞,他假惺惺地说:“敝国政府向贵国政府提出解决两国纠纷的文件,其用意是敦睦中日两国的亲善关系”。

接着由陆征祥致辞:“贵公使所说的我能了解,对于贵国是否因欧战,或因国内总选而向敝国提出这个文件,在本总长看来,颇为感触,亲善二字是本总长素来所主张的外交原则,也是所努力的目标,本总长在欧洲20多年,盱衡时局,认为在亚洲的中日两国必须携手成为兄弟之邦,中国今日许多事务都应向日本学习,因此和日本亲善,在中国政府和国民来说,都是最希望的。不过亲善要公正和公平,处处可讲亲善,却不必在此时提出条件才得谓之亲善。何况我们面前的这份条件中有悬案、有新案。请想想,悬而未解的事件,以贵我两国地理之邻近,过从的密切,随时随地都可以商讨,当贵国伊集公使驻华时代,所有长崎至上海之海底电线问题,及南满铁路通过敝国国境三分减一纳税问题,本总长当时悉本亲善之意,与之解决。而本人前在国务总理任内,曾聘请贵国有贺博士为顾问,交通部亦聘请平井博士为顾问。若细如研究,在贵国政府实无不可以达到目的,在中国政府亦从未过于拒绝,随时均可以商办,初非待提出许多条件,始得达到贵公使所说的亲善之目的”。

中日双方的谈判策略正好相反,日本打算速战速决,希望结束谈判,怕消息泄露出去引起列强的干预;中国则是采用缓兵之计,希望拖延时间,寻求国际间的帮助,以期有所转机。

因此,中国方面按照袁世凯定下的方案,主张就日方五号条款逐条讨论,陆征祥并提出第一号第一条修正案,坚持要加以讨论,可是日置益却坚持中国政府对日方全部要求先表示一个原则意见。

陆:“关于第一条的讨论,贵公使如果同意,再逐次讨论下条;否则一条未了,又提一条,或因次条意见不合牵及前条,反于进行有碍”。

日:“本人主张按号按条先询贵国意见,然后再逐条讨论”。

陆:“这一层要请贵公使原谅,本总长于1月28日到任,29日拜外交团,30日始行视事,时间如此匆迫,对于贵国条款内容还未详加研究,最好再缓一个星期,待我全部研究后,再行奉告,可否延至下星期二再开会?”

日:“此件之内容贵总长早已研究过,本人奉政府训令,须每日开会,惟贵总长到任未久,亦是实在情形,仍盼阁下从速研究,俾能加速进行”。

日:“今天下午3点钟起到6点钟止,耗去了整整3个小时,毫未谈出什么结果,本案何时可了,殊难悬揣。贵总长倘要对文书内容详细加以研究,可否在迅速研究后,决定每日开会。至于开会时间,则由贵总长自定好了”。

陆:“每日开会是可以的,但外交部每逢星期三是接见外宾期,本人难以分身;何况本人体力很弱,事实上难以照办”。

第一次会议就此结束。陆征祥按照袁世凯的指示,以各种借口挫败日置益想加速谈判的计划。

在进行的过程中,日本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还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对付中国,像收买各国记者,散布中德友好、中国即将加入同盟国等等假消息,离间中国和协约国的关系;收买奸细,利用外交人员的身份窃取中国情报,进行各项间谍活动。

中国的对策是缓兵之计,延宕谈判时间,争取美国、英国的帮助。

从2月2日至4月17日,中日两国共开会议25次。2月9日中国提修正案,对第一、第二、第三号进行修正,第五号碍难商议,日方则强迫中国全部接受,不放松半步。

当会谈陷入僵局的时候,袁世凯又使出离间计。据曹汝霖所写的《我与二十一条》记载:

“余以会议僵持已久,终须设法打开,遂向总统建议,请密遣公府顾问有贺长雄博士,回国向日本元老疏通。总统问:“此着有效否?”余答,有贺博士在日本不但学者地位很高,他在明治初年设元老院时即是元老院的干事,与陆奥宗光(甲午中日之战后与李鸿章在马关议和时的日本外相)同事,故于元老方面,颇有渊源。日本政府对于元老很为尊重,元老都是持重有远见之人,若告以第5项条件不但于两国不利,且易引起人民仇日之心。我曾与有贺谈过此次交涉情形,他亦很以为然。请总统召见有贺,假以词色,恳切相托,他必肯效力。总统遂特召有贺进府,告以此次日本提出的觉书,由外交部总、次长尽最大之努力,以副日本之愿望。今日置公使又要求商议日本希望条件之第5项,实在令我为难,请回国向元老详细说明,请其谅解,顾全两国之友谊。君必能谅解我意,及政府为难情形,务请善为详辞。有贺果然自告奋,愿回国尽力向元老报告,力说利害。

时日本元老以松方正义侯最关心中国情形,有贺向松方侯陈说此次中国政府已尽力商结日本觉书之各条,日置公使又要商议希望条件之第5项,未免逼人太甚,难怪中国政府为难不肯商议。松方侯听到第5项,似未知道,又听有贺报告第5项内容,面现诧异之色,随即召加藤外相,诘问他觉书中有第5项,何以没有报告?加藤说,这是希望条件。松方即说,既然只是希望条件,对方不愿开议,即不应强逼开议,设若交涉决裂,你将何以处置?加藤答,不惜使用武力,不出3个月中国可完全征服。松方笑说,莫要把中国看得太轻,若用武力,恐3年未必成功,遑说3月,应速自行善处(日本对善处之话,意颇严重)。加藤知是有贺进言,遂令监视有贺,不许行动,幸有贺已完全报告矣”。

离间计果然收效,由于日本国内的元老出面责难,日本方面最终主动撤回觉书中最严重的第5项条款。

在谈判桌上与日方周旋的同时,袁政府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陆军总长段祺瑞主张坚决拒绝“二十一条”,段祺瑞已经做好了日本开战的准备。他暗地里进行秘密动员全面备战,在签订条约前的一个月里,每天晚上彻夜不停地运输军事物资。

中方于5月1日提出了一项最后修正案,静待日方答复。

5月7日下午3时,日本突然向袁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限定中国政府于5月9日午后6时前,对日本所提的修正案,作满意的答复,这个着名的最后通牒最后部分全文如下:

“帝国政府因鉴于中国政府如此之态度,虽深惜几再无继续协商之余地,然终眷眷于维持极东和平之局面,务冀圆满结束此交涉,以避时局之纠纷。于忍无可忍之中,更酌量邻邦政府之情意,将帝国政府前次提出之修正案中之第五号各项,除关于福建省互换公文一事业经两国政府代表协定外,其他5项可承认与此次交涉脱离,日后另行协商。因此中国政府亦应谅帝国政府之谊,将其他各项,即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之各项,及至第5项关于福建省公文互换文件,照4月26日提出之修正案所记载者,不加以任何之更改,速行应诺。帝国政府兹再重行劝告,期望中国政府至5月9日午后6时为止,为满足之答复,如到期不受到满足之答复,则帝国政府将执认为必要之手段,合并声明……”

中国外交部接到日本最后通牒后,立即报告袁,袁于下午5时召集各政界领袖会议,除陆军总长段祺瑞外,其余均主张和平。8日上午10时袁世凯在总统府召开紧急会议,下午1时又继续开会,召集副总统黎元洪、国务卿徐世昌、政府的总长、各院院长、参政院议长等政府要员开全体大会讨论是否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

但是谈判的关键人物外交总长陆征祥却迟迟未到,用电话催了好几次,陆征祥说正在和英国公使朱尔典会晤,一直等了半个小时,陆征祥才赶到,陆征祥一到会场就报告了和朱尔典特别会晤的经过:

朱尔典说:“今日大会,关系重大,我因为关心,特地在会前来见。日本因各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提出最后通牒,意在挑衅,看起来并非恫吓,袁总统明白内外情势,不至中他诡计。听说陆军总长段祺瑞主张强硬对待,我知他已秘密动员,晚间运输彻夜不停,已3星期,这明明是在备战,假如战端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我和袁总统是30年的老朋友,不愿见他遭此惨运。从目前局势来看只能暂时忍辱,只要力图自强,埋头苦干,10年之后,中国就可和日本一决高下。今天的会议,重在外交,贵总长应负起责任力争,不能让段祺瑞总长的轻率之行动占上风。我这次与贵总长会晤,可不比寻常会晤,贵总长若不与我以确实答复,我不告辞”。朱尔典说完声泪俱下。陆征祥回答说今天的会议,由总统亲自主持,一定能慎重从事。朱尔典又重申前言,相持很久。陆征祥见他坚定诚恳,于是就答应他说:“我必以贵使之忠告,报告总统与大会,若不照贵使之忠告,我一定提出辞职力争”。听到陆征祥的这番话,朱尔典才告辞而去。

袁世凯听了陆征祥的报告,于是郑重发言,他说朱尔典的这番话也是为中国的前途着想。日本这次提出的觉书,附了第五项各条,真是亡国的条约。外交部历时4个月,会谈30余次,尽了最大的努力,避重就轻,二十一条中议决者不满十条,当场就坚决拒绝开议第5项。外交部恪守自己的指示,坚拒到底,已能尽其责任,使日本最后通牒中,已将第5项自行撤回,挽救不少。只是最后通牒之答复,除了“是”或“否”别无他途,自己受国民的重托,度德量力,不敢冒昧从事,愿听诸君之意见。

段祺瑞当即表示反对:说这样迁就,怎么能立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袁世凯回答说:“段总长说的当然是正理,但是也应当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假如第5项不撤回,他也和段祺瑞持同样的立场。现在第5项既已撤回,议决的各项条约,虽有损国家利益,还不算是亡国条件;只是希望大家记住这次承认是屈于最后通牒,应当记住这个奇耻大辱,从此各尽各职,力图自强。日后也许可以奋发图强,像朱尔典所说的。如果时过境迁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不思振作,那么已经亡国的朝鲜就是前车之鉴,我固然责无旁贷,诸君也有责任。”

段祺瑞依然表示反对,认为民国刚刚建立,即承认此案,倘列强效仿,如何应付?袁世凯又将局势分析说明。说他自己也不愿意屈辱承认。但是比较两国的实力,不得不委曲求全,段祺瑞于是不再言语,会议宣告结束。

也许人们会认为袁世凯和段祺瑞在会议上的争议是表演给外人看,以此推卸责任,但是当时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日久,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袁、段早已失和,所以他们的争论应是真实的。

日置益得到中国正式复文后,便电奏日本天皇,报告兵不血刃而在外交上获到辉煌的胜利,向天皇祝贺。

5月10日,日置益公使来中国外交部,代表日本政府申明答谢。11日,日使馆照会中国外交部,送来公文4件,(一)日本政府所交之条款;(二)会议后中国回答原案;(三)第二次之修正案;(四)中国第二次回答原案。同时约定14日在迎宾馆正式会晤。

5月25日,袁政府与日本正式签订了这个条约后,袁世凯通电各省文武长官说:

“日本既有让步,无损中国主权,故决定由外交部即日答复。此案已结,中外敦睦,希饬属晓谕通知”。

同时袁亲写了两道密谕,告诫各省文武长官,不要忘记5月9日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袁又授意丁佛言撰写《中日交涉失败史》一书,印子5万册,秘密寄存山东模范监狱中,他咬着牙说:“这一次我们吃了一个大亏,将来有一天我们翻了身,这部书就可以公开发行了”。

袁并有密谕给各省的文武长官,全文如下:

同类推荐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于右任传

    于右任传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也介绍了他的晚年生活。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李安哲学

    李安哲学

    本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教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
热门推荐
  • 我非薄荷却为何心会凉

    我非薄荷却为何心会凉

    我人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你,爱上你;我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我站在你面前,眼睁睁的看着你离开,却没有办法挽留。——顾辰
  • 十剂表

    十剂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讲述的是:她端庄秀丽,亲切迷人。她冲破了数不清的障碍,同这片黑土地上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发生了骨肉般不可割舍的联系。她手持双枪、红装折马,在东北的密林中叱咤风云。她率领着抗门联军剿鬼子、杀汉奸,狠狠地打击了这群嗜血的豺狼。她让百姓和战士们敬佩拥戴,却让敌人魂飞胆丧。她被捕后,受尽酷刑。审判过她的人,在战败后泪流满面,跪在地上请求她灵魂的宽恕。被日军枪杀前,她给儿子写了一封感人的遗书。就义前,她高唱《红旗歌》,视死如归,时年31岁。这本《赵一曼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 末世之生存法则

    末世之生存法则

    百态苍生纷扰祟,行尸大地人心脆。人不为己天地灭,世界末日人难测。末世,行尸四起,而且充满着暴力和人性的绝望。生存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活着’。而我们的故事却要从一个小人物讲起,他在这个末日摸索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并且他认真的遵循着它。他一次又一次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挣扎徘徊,但他侥幸活了下来。不得不说他是侥幸活下来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市井小民。这个故事要从那个时候讲起……
  • 特种部队之中国篇

    特种部队之中国篇

    能佩戴黑色贝雷帽是中国特种兵的最高荣誉。济南军区雄鹰特种部队之所以有“黑色贝雷帽”称号,原因有两个。原因之一是雄鹰特种部队建立之初向往黑色贝雷帽,鼓励队员们以此为训练动力。原因之二是雄鹰特种部队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同黑色贝雷帽对于中国特种兵来说一样。
  • 蓝蓝的天

    蓝蓝的天

    在每个人的慢慢长路中,我们都要面对很多的选择。和爱情,友情,亲情有关的,当我们面对两难的时候,我们如何取舍?王怡,是一个平凡的人,经历了一些你我都会有的爱恨情仇,这些爱恨情仇中有着你我都会有的选择。面对选择,我们怎么做,王怡又是怎么做?也许我们该抬头看看天,那个藏在头顶上的梦……
  •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今古侠客行

    今古侠客行

    吕先生在现实生活中很无奈,却在梦里跑到古代去,提着手枪,开着飞行器(热气球),放着通灵猫(投影机、对讲机集合的一体机),操着大炮,紫电神剑(电棍)等等现代高科技,与一干大侠一起行侠仗义。故事的主旋律,是一个漫长的寻侠旅程。李寻欢、陆小凤、花满楼、胡铁花等,是本书主教要寻找的对象,然后一起向恶势力宣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平的故事,都会在本书中一一展现。强拆者、冤假错案者、逼良为娼者、我爸是某某者——因为青天大人,他们无处可逃!
  • 独立灵魂

    独立灵魂

    独立的思想总想跳脱世俗的束缚、是任性?是不成熟?独立的灵魂总想摆脱躯壳的禁锢、是背叛?还是超脱?出生平凡的钦木尘、踏遍各界、逆流而上、创不世神魂、最后身魂不合、天道难容。天网恢恢终招噩劫、道消身殒独留残魂、轮回万载却重生、化身言无风重头开始、是幸运?还是宿命?转不完的轮回、道不尽、生死无常!日月星辰何时休、众生皆在与天斗!
  • 道极天下

    道极天下

    入世修行的少年云峰,回家途中,路有奇遇。观太极,生阴阳,自由天地法。自此,少年一朝蝼蚁变飞龙,扶摇直上,道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