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9500000024

第24章 窃取辛亥革命(4)

但是,革命党在武昌起义后建立起来的军队,袁世凯既不能也不敢公然用武力加以根本解决。而这支庞大的力量正是其复辟帝制的巨大障碍,不设法解决又不行。

最初,袁世凯三令五申军人必须绝对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企图以此加以控制。

但是,袁世凯这样做是十分困难的。革命党的军队怎能听他的呢?于是,他又用裁军的办法削弱南方军事力量。

1912年4月下旬,袁世凯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专门研究和制定了一个规划:第一步先把全国九十五万军队裁减一半,缩编为五十个师。在29日的会上,袁世凯说:“军队太多必须裁减”。陆军总长段祺瑞说:“武昌起义以来,各省相继召募。于是军队林立,较原有者增一倍不止,且率多仓猝成军,未受教育,既难保不为地方之祸,而值此国家经济万分困难之时,饷项亦必不能继”。必须大力裁减“地方军队”,“以恢复地方秩序”。而北洋军因为“训练有素”,不仅不裁减?反而用各种借口扩充。如4月份段芝贵就招募拱卫军十营三千人,稍后雷震春在河南又招募豫军六营,奉天将旧巡防营扩编为两个师等等。如从减轻全国人民负担着想,应该南北方军队一起裁减;如从保卫共和国出发,应该多留南方军队,少留北洋军队,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仅仅裁减南方军队无疑是不公平的,是一个阴谋。

可惜,革命党领导人缺乏革命警惕,对此认识非常不足。特别是担任整顿军队责任的黄兴,错误地认为和平时期没有保留大量军队的必要,自动请求辞职,放弃军队的领导权。

为此,谭人凤曾专门去南京见黄兴。批评他不以保障共和为意,徒博功成身退虚名,劝其保存军队,打消辞意。

黄兴不但不听,反而大说革命大义,动员各省军队回本省,不愿回者给川资遣散。

黄兴接着提出辞职。

本来袁世凯对此求之不得。但是他又极其虚伪地致电黄兴留任,并电孙中山代为挽留之。

袁世凯还致电谭人凤说:“大局甫定,亟想借重,业已迭电慰留,并无裁撤之意,乞勿误会”。

谭人凤来到北京见袁世凯说:“大总统既诚意慰留,即应代为解困,现统兵数万,无饷分发。奈何!”

袁世凯皱着眉头说:“此事累黄留守为难,殊深抱歉。但现时库币如洗,请转达暂时勉强支持,俟有来源自当竭力补助”。

黄兴的辞呈又到了。

谭人凤问:“如何处理?”

袁世凯答:“克强辞意坚决,不便强以所难,只得成其高尚之志耳”。

于是袁世凯准许黄兴辞职,下令凡隶属于留守府的驻江苏部队,除由陆军部直接统辖一部分外,改归江苏都督程德全接管。

他们按照袁世凯的要求,把驻江苏部队大部分解散。

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省也被裁减。

7月31日,上海都督陈其美去职,驻沪部队为程德全接收。

袁世凯针对各省不同的情况,采取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策略,重点放在裁减革命党人掌握的军队。如对于广西的陆荣廷、云南的蔡锷以及贵州、浙江、山西、陕西,允许维持原有军队数额不变,以换取他们的支持。而湖北的军队,既有黎元洪的嫡系,又有革命党人直接统率的。袁世凯决定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袁世凯暗中支持黎元洪解散革命党人掌握的军队,但黎的行动遭到了革命党人张振武等的坚决抵制。

张振武是湖北着名的革命党人,武昌起义的功臣,时为湖北军务司副司长。另一革命党人方维为将校团团长。

辛亥革命间,黎元洪屠杀革命党人,有短处被张振武所掌握。革命后,两人的矛盾逐渐激化。黎想除掉张,又怕因激起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击,而丧失人心。

此时,袁世凯虚情假意地来函邀聘人才,内称:张振武、刘公等十四人“才识优长,功猷卓着,统祈转告诸君,联袂来京,共谋民国进行之法”。

黎元洪是个十分阴险的家伙,他玩弄起阴谋手腕,欲借袁世凯的屠刀诛除异己。

于是,黎元洪持着袁世凯的信,对张振武、方维说:“中央将授你们以重任,请你们即日进京”。

张振武一行十余人8月10日抵京。

11日黎元洪密电袁世凯,说张振武、方维“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图谋不轨”。并说:“元洪爱既不能,忍又不敢,回肠荡气,仁智俱穷。伏乞将张振武立予正法;其随行方维,系属同恶相济,并乞一律处决”。并说自己“抚驭无才,致起义健儿变为罪首”,请给处分。

袁世凯一看电报,就知道黎元洪是想借刀杀人。他决定将计就计。他不露声色,令冯国璋、段祺瑞、姜桂题等高级将领轮番设宴,热情欢迎张振武一行。袁世凯也亲自在公府设宴接待,气氛非常融洽。同时为了稳妥起见,他召集赵秉钧、冯国璋、段祺瑞、梁士诒、陆建章、段芝贵等人密商措施。段祺瑞首先发言,主张乘机杀掉张、方二人,就此拉拢黎元洪就范,共同对付革命党人。梁士诒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目前民国初创,人心未稳,倘仅凭黎元洪三寸纸条就擅杀有功人员,恐会招来各方非议,徒徒惹火烧身。提议再给武昌去一电,验证杀张密电是否确系黎元洪本人的意思。袁世凯同意按梁的意思办。

15日凌晨黎元洪的复电再度传到了北京总统府,陈明13日密电确系黎元洪本人的主意,肯定了前述的张振武、方维二人的“罪名”,并要求袁世凯从速执行。当日袁复电黎元洪:“已饬步军统领、军政执法处将张振武、方维查看,即按军法惩办。所请处分,应无庸议。”当即命段芝贵执行。是日晚,张振武和方维在六国饭店宴请同盟会和共和党两党重要人员之后,突然被逮捕,解送军政执法处,不经任何法律手续即被宣判二人死刑,于16日凌晨秘密处决。

在宣布的罪状中,黎元洪的电报被录了进去,最后是袁世凯的一段话:

查张振武既经立功于前,自应始终策励,以成全人。乃披阅黎副总统电陈各节,竟渝初心,反对建设,破坏共和,以及方维同恶相济。本总统一再思维,诚如黎副总统所谓爱既不能,忍又不可。若事姑容,何以对烈士之英魂。不得已,即着步军统领军政执法处总长遵照办理。此令。

这一事件引起中外各方面震动,舆论哗然。

邓云麟、孙武等人闻讯,于当日晨3点往见陆建章,陆出示军令,时等哀痛异常。

8时,他们又会同刘成禺、张伯烈、哈汉章等往总统府谒袁。袁世凯表现出万般无奈的样子说:“我明知对不住湖北人,天下人必将骂我,我实不能救他”。

接着,袁世凯又严肃地说:“国法为维持治安惟一之大物,共和只赖此法以得生息。若曲法徇情,则公安不保,人民无时不在危险中,此事实迫于万不得已。吾人念其首功,惟有厚恤其家族。”

黄兴十分气愤,立电袁世凯,指出所宣布的罪状,皆属言行不谨,无一条与“破坏共和,图谋不轨”符合。

袁世凯回电说已让黎元洪明白宣布该案件的始末。

黄兴再电袁世凯,斥其不经审判,立毙创造共和有功之人,“人权国法,破坏俱尽”。

蔡元培、王芝祥、李怀霜、戴天仇、张人杰、姚雨平等在上海发起法律维持会,通告说:大总统与前总统无直接杀人之权。张君振武等所得罪状,皆暧昧不明,未经裁判,即行枪毙。尤为可奇者,犹复加恤赠金,掩饰耳目。此种举动,明明故意违犯《约法》,玩弄国民,若不讨论其究竟,无以为法律生命之保障,尚何共和政体。

上海《民立报》亦为此发表宣言,痛斥袁、黎“妄施权威、破坏司法”、“故杀”、“嗜杀”、“滥杀”,与“独夫民贼”无异。孙武、邓玉麟等人为示抗议,要求袁发给“免死券”。湖北籍议员活动最激烈,他们一面电黎严词质问,一面于19日在参议院提出质问案,要求政府拿出张的犯罪证据,陆军总长段祺瑞务必到院答复。袁、段哪里拿得出证据呢?只得闪烁其词,此举更使议员恼火,强烈要求段必须于次日到席答复。袁世凯无法,在答辩书中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黎身上,说等黎电文到后再行答复。段祺瑞知这种答复无法过关,不敢出席参议院会议,命法制局长施愚将答辩书送去。议员越发忿怒,将施大骂一顿,提出弹劾政府。

黎元洪

黎只想借刀杀人,不知袁根本不会代之受过,把责任又推到自己身上。袁并非不知屠杀革命党人会产生强烈反响,其所以照办,一是从黎之请,杀了可以推卸责任;二可挑拨黎与革命党人的关系,迫其倒向自己。黎元洪掉入陷阱,不能自拔。袁世凯宣布以大将军礼厚葬张振武,发给张、方二人遗属抚恤金各三千元,并将被捕的湖北将校团团员全部释放,各给一千元为回籍川资。通过这些作法,果然全国舆论为之一变,对袁由怀疑变为谅解,认为他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碍于副总统的面子,而使自己成为替罪羊。在此之前,人们都骂袁是刽子手、阴谋家,而称赞黎是忠厚长者。通过这一血案,大家才认识到“忠厚长者”的阴险毒辣,亦令人惊讶!

黎元洪弄巧成拙,声誉大损,只好厚着面皮,凭借饶汉祥的一枝生花妙笔,再三通电全国,一面罗列张振武的罪状,证明其死“罪有应得”;一面沉痛检讨,提出优加抚恤,赡养其母终年,抚育其子成人;派员迎柩归葬,亲自祭奠,将其事迹编集成书,请求袁世凯宣示天下。

同时,黎元洪也声明引咎辞职,求得革命党人谅解。

可是他又怕弄假成真,特授意湖北头面人物刘心源、夏寿康等人和汉口总商会、统制黎本唐等二十余人通电挽留。

黎本唐在通电中汹汹叫嚷:“湖北非副总统无以有今日,设一旦动摇,议院诸君能否担此重负?”

同盟会总部鉴于黎元洪暴戾恣睢,擅杀元勋,破坏约法,动摇民国,议决革去其同盟会协理职务并开除出会。

黎元洪本是被迫“革命”的,经此一番折腾,威信丧失殆尽。黎为了保持个人地位,遂投向袁的怀抱。

由于袁世凯向同盟会发动了一连串的政治攻势,逼走唐绍仪,威胁参议院,裁减革命军队及杀害张振武等,使得他和同盟会的关系十分紧张。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他马上变换手法,于1912年8月邀请同盟会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入京,共商国是,并派广东人黄某专程赴上海劝说孙、黄北上,同时也邀请黎元洪。黎与他刚刚合谋杀害了张振武,正受各方责难,不敢贸然进京,婉言拒绝。袁世凯估计前途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孙、黄二人在此动荡多事之秋,不会也不敢冒险到北京来。如果是这样,他就可以记下一笔账,责备同盟会没有合作之诚意,留作下一步讨伐南方的借口;一种是二人应召北来,那就更好,既可以利用跟他们二人的合作关系,压制同盟会中的急进派,又可以借以粉饰中国的真正统一,争取各国早日承认中华民国。

上海众革命党人认为“此等现象,一若并非真共和,殊形危险”。于是,众人力劝孙中山、黄兴不要轻入虎穴。

同时,河南、安徽、广东等省也纷纷致电孙中山与黄兴,劝阻他们进京,误入圈套。

孙中山自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以在野党领袖的身份在南方各省旅行,宣传民生主义,鼓吹发展实业和修筑铁路,来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对于同盟会与袁之间的冲突,他一向抱着和平解决的愿望,并公开表示他不参加竞选正式大总统,“尽让政权于袁氏”。革命党人鉴于袁的手段毒辣,一致劝孙中山不要轻入魔窟。但孙却说:“无论如何不失信于袁总统,且他人皆谓袁不可靠,我则以为可靠,必欲一试吾目光”。他毅然决定北上。

对于进京与否,黄兴也曾有所犹豫,于是,孙中山也劝黄兴暂上其行,以防突然。

黄兴正踟蹰时,仆人乘机把他的行李搬回家中。

孙中山从同孚路黄兴的寓所起程,在袁世凯的迎孙专使张肪、程克陪同下,登上了商局的“安平”号轮船。

与孙中山同行的有其夫人卢慕贞、秘书宋霭龄,还有魏宸组、居正、王君复等十多个人。

在码头上,欢送孙中山的中外记者、各界人士,人山人海,他们将孙中山围住,并一再力劝他不要贸然进京。

但是,孙中山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仍然决意北上。

孙中山一再向人们解释,让人们相信袁大总统,并声明他这次进京,主要是想帮助袁世凯当好民国总统,解决好迁都、治政、建军等一系列大事,并能一心一意搞些实业来改造中国。

袁为迎接孙来京用心很深。指示接待仪式要十分隆重,供奉要十分丰盛,完全与大总统同等待遇。馆舍选择在石大人胡同原来的总统府,这里建筑宽敞轩朗,铺陈富丽堂皇.而且便于警卫。他令人重加修缮,供孙下榻,自己却搬到铁狮子胡同国务院去办公。指派了高级军事参议唐在礼和大礼官黄开文负责照料生活起居,秘书长梁士诒陪同活动。

8月24日,孙中山一行由天津到了北京。他在距离张振武案不满十天就来到北京,使袁世凯暗叫一声惭愧。他想:“往日我不敢到南京去,今日他却敢到北京来”。他特令打开正阳门,派自己所乘的金漆朱轮双马车前往迎接。全城市民悬挂国旗,军警仪仗队和军乐队在前门车站恭候,军警沿途警戒,热烈隆重地将孙中山迎至宾馆。次日孙中山前往总统府拜会袁世凯,袁亲至在大门口迎接。这是两人初次见面,袁世凯显出一见如故的样子,十分亲切。事后袁也恭敬如仪地作了回拜。一时石大人胡同车水马龙,前往谒孙的人很多。孙中山北上前说过,他此行的惟一宗旨在赞助袁谋国利民福之政策,并疏通南北感情,融和意见。他抵京后便开始了疏通工作,对有关方面人士谈:“袁总统可与为善,绝无不忠民国之意。国民对袁总统万不可存猜疑心,妄肆攻讦……”对震骇全国的张振武案件,也明确表态,认为张有罪,袁、黎不依法律审判,在法律手续上有不当之处。27日,袁世凯在总统府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致词说:“前大总统孙中山君来京,予之寸衷,不胜欢喜。值此好机,听孙君伟大经纶,以补予施政之不足。孙君创立民国,功绩赫赫,垂名后世。予不肖承乏其后,窃虑难堪其任。今夕相会,益当为民国努力,勿背孙君初志”。孙中山在答词中也对袁说了一通赞扬之词。

袁世凯与孙中山边筵边谈改革振兴大计,尽欢而散。

袁世凯为了表示竭诚招待,特派唐在礼和大礼官黄开文在石大人胡同孙中山的行邸照料,并派有侍从多人听从孙中山等人的支派使唤。

孙中山外出,即有人安排车马,预备休憩餐膳之所。

同时,袁世凯又特别命令巡警总厅:凡孙先生出入除派车马侍从外,沿途均派军警护卫,并断绝交通。

同类推荐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人生当自强

    人生当自强

    本书是五年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当自强》的第二辑。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征集优秀中职毕业生的事迹,组织评选出“职教之星”,并将每位获得“职教之星”称号毕业生的创业与奋斗故事编写成案例。本书就是“职教之星”毕业生创业案例的汇编。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张爱玲10岁时在期盼爱,20岁时在书写爱,40岁时在放弃爱,60岁时在整理爱。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她孤傲、敏感、卓尔不群,却逃不开心灵的篱栅。本书纵览张爱玲一生,讲述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从歌舞升平到繁华凋谢,她用一双冷眼,热望尘世,化作心泪如雨。在这本书里,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将从旧时光里向我们走进,用一种静默柔情的文笔,让我们体悟她的清冷孤绝、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意犹未尽。
  • 黄飞鸿传略

    黄飞鸿传略

    本书对黄飞鸿的生平逸事、武学武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凡喜爱武术的人,多会对以七十二项绝艺名扬天下的少林派及武艺超群的张三丰真人产生兴趣。其实,少林武当之享有盛誉,除了历来本派门人弟子竭智殚虑地研究去光大武术和修德行仁外,还得拜妙笔生花、栩栩如生、绘影绘声的小说家所赐呢。
热门推荐
  • 刘兴诗讲地球曾经的印记:三叠纪的恐龙帝国

    刘兴诗讲地球曾经的印记:三叠纪的恐龙帝国

    地球上曾经留下的成千上万,稀奇古怪的古生物中,恐龙是最令人着迷的一种。此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小知识讲述了发生在恐龙王国的种种。这些故事让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关注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从而更让青少年懂得关心。
  •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与民间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肉联系,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引用民间歌谣和传说,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非常适合阅读与讲述。
  • 百炼至尊

    百炼至尊

    阮豪勇生于四大家族之首的阮氏家族,然家道中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阮豪勇却是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入读龙凤学院,揭开家族没落之谜,背后的黑手,明争暗斗。然而,天赋异秉的阮豪勇在经历种种苦难、挫折、打击和奇遇之后,最终还是踏上了那条迫使他隐姓埋名的道路。
  • 雕羽阁之白梅

    雕羽阁之白梅

    不充满险恶,又何谓江湖?大门派的创立与衰亡,神器的源头始末,人心的诡谲难测……是默默无闻,还是名动天下?雕羽阁,一个特殊的女子组织,在风雨飘摇的江湖中,又将写下怎样的爱恨情仇?美艳的女子,噬血的剑,勾勒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武林风浪。人生在世,快意恩仇。
  • 仙侠奇遇记

    仙侠奇遇记

    一卷天书负重任,二把神剑灵相通,三世放弃为仙人,四大神兽齐相助,五灵铜镜穿时空,六道轮回得凡体,七弦魔琴断魂魄,八孔骨笛奏神曲,九黎妖魔不敢狂,十指之约不相忘,百般思恋成眷属,千山万水皆有情,愿得真心人,永世不相离。(《仙侠奇遇》:集神话传说-历史-妖兽-魔兽—法器—神剑-布阵—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八卦改编而成。)
  • 瞳与云袖

    瞳与云袖

    《瞳与云袖》是一部武侠仙侠类的古风唯美言情小说,谱写了另一种仙剑传奇和不一样的浩瀚江湖。主人公的身世成为整个故事的导火索,但是最终引爆一切的却又是背后另一双看不见的手,即便是最后男女主人公成功到达目的地的彼岸,但是回顾所经历的一切却依旧茫然。
  • 少年默

    少年默

    老鲍对妻子和儿子少年默天然充满了敌视,因为老鲍新婚之后,发现妻子是带孕入的洞房。这让老鲍的幸福打了折扣。他对少年默娘俩,动辄辱骂或拳脚相向,甚至,公然在村里有了情妇,且让妻子帮情妇干活……
  • 休闲营养菜

    休闲营养菜

    “营养”是人类从外界吸取适量有益物质以谋求养生的行为。“营养”是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物质。研究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学科,称之为“营养学”。把营养学与烹调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休闲营养菜》的特色。以家常菜为主,将科学膳食理念融入菜谱之中,为家庭生活设计最佳的饮食方案。教您短时间内合理搭配膳食,又不失营养和美味。
  • 白云观传奇

    白云观传奇

    重庆南部綦江县石角镇境内有一座雄伟的大山叫瀛山,山上奇峰兀突,怪石峥嵘,悬崖千丈,寒谷幽深,古树参天,山花灿烂,银湖泛波,清泉潺潺,白云缭绕,雾起山间,山上山下梯田重重叠叠。来到瀛山,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可观景,冬可看雪,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美不胜收。还有更让人惊叹的是,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竟然有只能在河边才能看到的数米厚的鹅卵石层。真是造化钟神秀,奇山佳景多。
  • 川岛芳子传

    川岛芳子传

    在她被战争和命运捉弄的一生里,有多少人被她诱惑?多少人被她毒害?又有多少人情愿被她诱惑?多少人甘愿被她毒害?又有多少秘密,多少精彩的故事伴随着这个可叹、可悲、或恨、可耻的川岛芳子呢? 本书全面介绍了川岛芳子这位“格格间谍”如何从一个王室公主变身为东洋谍花的心路历程,也从大的横断面勾勒了这位间谍的斑斑劣迹和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末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