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1300000011

第11章 历史军事重地(2)

根据考古发现的大量石器时代遗物表明,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存在着人类聚居的聚落了。辽阳东部的辽东山地,古代森林繁茂,多山林之饶。辽阳西部为辽河下游冲积平原,河湖纵横,多渔泽之利。占据有利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的辽阳古代聚落,后来终于脱颖而出,跃居于周围的其他古代聚落之上。在辽阳发现的有铭文的周代青铜器,不仅表明周朝与这里的关系,而且也表明此时辽阳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了。

根据文字记载,辽阳的最早名称为襄平。战国时代,北方的大国燕的势力达到辽河以东,设置了辽东郡。辽东郡的郡治,就设在襄平。燕国修筑长城,东到襄平。《史记·匈奴传》中写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距胡。”根据这段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燕国将长城修筑到襄平,是为了分隔开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襄平以南,为从事农业的民族,他们是从中原地区迁移来的。襄平以北,为游牧民族,即胡人。辽东郡首府襄平显然具有双重职能,一是对居住在辽东地区的农业居民实行行政管理,一是对北方的游牧民族进行监督和防御。

实际上,早在战国以前,中原地区的农业民族就不断向辽东地区迁移。在周灭商后,殷商的遗民大批迁移到朝鲜半岛,辽阳地区是他们从陆路到朝鲜的必经之地。在迁移过程中,有的在沿途定居下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近代在辽阳、熊岳、海城等地发现战国时代的货币。根据钱币上的文字,有的出于赵国,有的出于燕国,有的出于齐国。在辽阳的太子河附近,也掘得赵国的货币。这些事实说明,战国时期,不仅燕国的人民大批迁移到辽东地区,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大批向这里迁移。

战国时代七雄争夺。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刺杀秦始皇未遂。秦始皇大怒,派大兵征伐燕国。太子丹逃到大梁水附近,后被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有远见卓识的爱国太子,将大梁水改名为太子河。

秦灭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仍设辽东郡,首府在襄平。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秦派大将蒙恬筑长城,东到辽东。

两汉时期,仍沿袭这一建置。在今辽阳火车站附近,曾发现汉代瓦当以及大量汉代陶器,在辽阳附近地区,曾发现汉魏时代的墓群,表明这一时期的襄平仍位于现在的辽阳。

东汉末年以后,统治辽阳的政权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更迭。先是公孙度于东汉末年割据辽东,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仍以襄平为首府。到他的孙子公孙渊时,为曹魏所灭,平州随之而废。晋朝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又置平州。此时平州的最高官员称平州刺史,又兼东夷校尉,居襄平。这时的平州刺史,不仅管辖东北地区的汉族,还管辖东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实际上是东北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和军事长官。后鲜卑慕容氏取代晋朝而据有辽东。随着慕容氏政治重心逐步移向关内,高句丽则逐渐扩展势力,占有辽东,将襄平改名为辽东城。直到隋代仍将襄平城称为辽东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征伐高句丽,攻陷辽东城,以其城为辽州,但翌年又罢辽州都督府。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灭高丽,置安东都护府。辽阳一度为安东都护府的首府。

辽阳在历史上曾是兵家相争之地,在这里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攻守战。

根据文献记载,这里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争是三国时期司马懿攻打公孙渊的战争。公孙渊为东汉末年割据辽东的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对曹魏政权阳奉阴违,表面上臣属曹魏政权,暗里却又和东吴孙权通好,最后终于和曹魏政权公开对立。于是曹魏政权派司马懿讨伐他。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派步兵和骑兵数万,在今辽阳市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太子河西岸高坨子附近掘壕以拒敌。当时该地称辽隧。司马懿虚张声势,摆出一副要从辽隧经过的样子,但命大军不声不响地从辽隧的北面渡河,绕过公孙渊的主力,直奔守备空虚的辽阳城。公孙渊急忙把军队撤到辽阳西南约七公里处的首山以拒敌,被司马懿打得大败。当时正值阴历七月,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辽河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对包围辽阳城造成了困难。当时军心动摇,司马懿下令,凡军中有谈论撤退者予以斩首。雨停天晴,完成对辽阳的合围。于是,挖地道,堆土山,昼夜强攻,投射的箭和石头如下雨一般。最后辽阳城内粮尽人相食,公孙渊成为孤家寡人,和他的儿子带数百骑向东南突围,被司马懿大军追杀于梁水之上。

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发生了又一次争夺辽阳城的大规模战役。此年,隋炀帝下令发二十四军征讨高丽。该年三月,隋炀帝亲率大军围攻辽东城。当时隋朝大军会集于辽河西岸,高丽兵凭河险以拒守,隋兵不能渡河。隋炀帝命架浮桥三座。经过两天激烈战斗,隋军进到东岸,又乘胜围打辽东城,久攻不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又亲率大军征讨高丽。四月,隋炀帝渡过辽河,命诸将攻辽东城,云梯、地道等各种办法都使用了,从四面进攻,昼夜不息,而高丽都有办法对付。经过二十余天的苦战,仍攻不下,双方都伤亡甚多。

争夺辽阳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役是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此年二月,唐太宗亲自统帅六军从洛阳出发。四月,誓师于幽州城南。然后,派李勣统帅陆路之师,先渡辽河,攻打辽阳周围的几个城,打退高丽的援军。接着唐太宗亲自率领大军越过泥淖的辽泽,过辽河。唐军将辽东城围困数百重,攻打了十二天,攻势很猛,鼓噪声震天,最后利用狂急的南风进行火攻,终于攻破。于是,唐将辽东城改为辽州。

唐朝末年以后,契丹族兴起于辽河流域。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为辽太祖。阿保机在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首先攻占了辽东地区。他对辽阳城的经营给以极大的重视。据《辽史》记载,辽太祖于神册三年(公元918年),亲自到辽阳城。在第二年,下令修筑辽阳城,并迁渤海国的民众充实辽阳,将辽阳称为东平郡,设防御使,大大加强了辽阳城的地位。

在辽太宗天显三年(公元929年),将东丹国的都城迁到辽阳,连其民众也一起迁来。原来,在唐朝时期,在今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东部直到东海之滨,兴起渤海国,向唐朝称臣纳贡。它的首府称上京龙原府,位于今黑龙江省的镜泊湖附近。契丹兴起,辽太祖将渤海国灭掉,派他的儿子到那里做最高统治者,称为东丹国。辽太宗天显三年(公元928年),东丹国的都城从渤海国的故都上京龙原府迁到辽阳。此时,辽阳被称为南京。当时的辽阳城规模很大,“高三丈,周三十里”,有八门。城的东北角为宫城,南面有三门,四角有角楼。当时的南京,有南北二市,早晨人们汇集于南市,傍晚汇集于北市。辽代崇信佛教,在辽阳兴建了许多寺庙,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等。当时的辽阳城,美丽而壮观。

以后,在辽太宗天显十三年(公元938年),将南京改为东京,同时又设置辽阳府,通常又称东京辽阳府。这是历史上最早使用“辽阳”一名。虽然,“辽阳”更早见于唐人诗文中,然而,那是泛指辽东地区,并没有专指辽阳城。

太子河一名也是在辽代开始出现的。辽代还以东梁河和大梁水相称。

金代,因金世宗的母亲贞懿皇后李氏出生于辽阳,以及金世宗登基于辽阳,辽阳城处于非常荣耀的地位。根据《金史》的《贞懿皇后传》和《世宗纪》记载,贞懿皇后,世宗之母,出自辽阳李氏家族。天辅年间,被选入辽的都城上京,入睿宗宅第,生下世宗。后睿宗死,按照契丹族的风俗,女子若守寡,其亡夫的兄弟可续娶之。贞懿皇后不从此俗,于是出家为尼姑,号通慧圆明大师,并回到辽阳,营建清安寺。清安寺的规模很大,根据辽阳出土的《东京大清安禅寺英公禅师塔铭》所记,“贞懿太后以内府金钱三十余万,即东都建清安寺……有资巨百万……金帛山积。”该寺庙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贞懿皇后不仅建清安寺,后来于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又建佛塔。佛塔所在的寺为垂庆寺。她在临终时,因对故乡辽阳的感情,要金世宗将她葬于佛塔之中,不必与睿宗合葬。金世宗遵从母命,于清安寺内又建神御殿,并将贞懿皇后所建佛塔增大,又于塔前建奉慈殿。

金世宗时所建的佛塔,后来虽又经过多次修葺,基本上还保持初建时的面貌,是辽阳现存的最著名的古建筑,俗称辽阳自塔。塔高七十一米,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塔。塔顶有刹杆,各层悬有风铃、铜镜。塔的下部八面都有坐佛、胁寺、飞天等砖雕像。整个建筑的造形和雕像,艺术水平都很高。

金世宗在辽阳登基做皇帝,是辽阳城在金代的又一重要事件,也是辽阳城在金代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元代初期,称辽阳为东京。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东京为辽阳路。明代设辽东都指挥使司,也以辽阳为首府。虽然历史文献中关于元代辽阳城的情况没有详细记载,但根据明代的辽阳城是在元代的旧基上修筑的这一情况,可以推知元明两代辽阳城的规模大致相同。

明代的辽阳城,从洪武五年(1372年)起,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筑,最后一次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完成。明代辽阳城“周长二十二里三百九十五丈,高三丈三尺”,有九个城门。角楼有四座:东南为筹边、东北为镇远、西北为平胡、西南为望京。其中望京楼规模雄伟壮丽,为所有角楼之冠。从四座角楼的名称,可以看出当时辽阳城在东北地区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辽阳在明代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这和辽阳城肩负的使命有密切关系。明代在东北地区设有两个行政区划单位或两个都司,一是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另一个是奴尔干都司,管辖东北的北部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奴尔干都司管辖的主要是从事游牧和渔猎的少数民族地区,辽东都司管辖的主要是农业地区。显然,从经济上来看,辽东都司是最富庶的,作为辽东都司首府的辽阳,其繁荣和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另外,明朝在辽阳驻有重兵,负有对整个东北地区进行军事监督的使命。

明代是辽阳居于东北首位城市的最后一个朝代。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破辽阳,把辽阳作为都城只有短暂的几年。随着努尔哈赤迁都到沈阳,沈阳就取代了辽阳的地位,跃居为东北的最大城市。在整个清代时期,辽阳退居为设在沈阳的奉天府管辖的一个县,它的地位大大衰落了。

新中国的成立给古老衰落的辽阳带来了新生。五十多年来,在老城西面,建起了许多工厂和学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辽河油田的开发,在辽阳建起规模巨大的石油化工厂,给辽阳市带来蓬勃兴旺的景象。

由于辽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南面和东南面是鞍山和本溪,西面是辽河油田,北临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南面有大连、营口为出海口,沿太子河两岸,有阡陌连片的稻田,可以预见,随着地区性的开发,辽阳的经济将会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重点,作为沈阳的姊妹城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大同

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大同,位于山西的最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北和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壤。自古以来,大同一带就是汉、蒙两个兄弟民族分布地区的过渡地带。直到现在,大同六十多万市民中,还有一小部分蒙古族人。大同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少雨,但草类却生长得很茂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由大同向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多,人们的生产事业也由畜牧业逐渐转变为半农半牧和以农业为主。据说,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时代,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汉、蒙两族人民进行交换的聚落。到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取得了胜利之后,建置云中、雁门、代郡的同时,便为这个聚落建立了城邑。它的位置就在今御河左岸的古城村。这种传说虽无古籍记载,却有一定道理,可作为大同市兴起的开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正式建置平城县,属雁门郡统辖。平城县的治所就设在那个具有贸易性的城邑里。汉朝初期,沿袭秦朝的郡县制,仍为平城县。平城的东北、西北和西南,三面被山地包围。发源于内蒙古高原上的如浑河(今御河)干支流穿越山地,形成了一些便于南北来往的天然谷道和山隘。因此,平城便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匈奴奴隶主单于常常驱使匈奴人从这些隘口、谷道南下,直接威胁着平城及其以南地区的安全。例如,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冒顿单于率领一部分匈奴人大举南侵,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被围困在平城东北面的白登山(今大同市东北面的马铺山)达七天之久。从这一历史事实可以看出,刘邦先后封他兄长刘喜、儿子刘盈、刘如意等为代王,镇守平城。一带和雁门郡的东部都尉驻扎在平城,是大有军事防御意义的。从此,平城便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北方军事重镇,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这对于平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正因为是军事重镇,使它常受到战争的破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露天大佛魏、晋时期,鲜卑族拓跋部从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兴起,向西南方的匈奴族扩张。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国,史称北魏。到了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他把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同年,又迁“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河(鲜卑族慕容部)、高丽、杂夷三十万,百工伎巧十余万以充(实)京师”平城及畿内地区。从这一年起,一直到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的九十五年之间,北魏由于实施“计口授田”,发展了农业生产;也由于大量引用、重视、信任汉族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都有了显著提高。因此,国都平城的各项建设也蒸蒸日上。这时期的平城,除作为国都外,又是司州、代郡的治所,城内大兴土木,营造宫殿,修建鹿苑,广修寺院,还引出一部分如浑河的水,萦回于平城内外,桥梁、水榭、鱼池随处可见,颇有些江南城镇风光。技工精巧的云冈石窟也是这时兴建的。平城内外,手工作坊很多,其中以“铸石为五色琉璃”最著名。有些宫殿的窗、瓦都是琉璃的,既美观又敞亮,是我国营建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贸易方面,除集、会式的市场外,沿街定居的商店也很多。总之,当时的平城,既是北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兄弟民族和汉族商业往来、文化交流的城市。北魏迁都洛阳后,平城的政治地位下降,日趋衰落。到了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受到战争的破坏,更加每况愈下了。它的名称也跟着朝代更替屡有变易,北齐时称恒安镇,隋时名云内县,唐、五代又名云中县等等。

同类推荐
  • 大宋小郎中

    大宋小郎中

    太医院藏书阁一介小书童,神医华陀失传医典《青囊经》。乱世之末,大宋之初。水酒萝卜麦麸饭,桂枝陈皮麻沸散。毛驴铜铃行医路,斗笠蓑衣走江山。无意朝堂为良相,心系疾苦做良医。
  • 百家三国

    百家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

    历史总叫人惦记。传统理论在谈论王朝衰败的时候,总是习惯以“凝练的语言”简洁地一方概之。然而,帝国并不都是“崩溃一亏”,数字与表格之外,历史的精微幽深,很难“作一总结”。于是,笔者选择了“勤于总结”,用求全的12法则来分析帝国“全线崩溃”的恢宏历程。
  • 乱离

    乱离

    乱离人莫如太平犬,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潮汐下,永远渺小的不见丝毫影踪。安平十三年,这是一个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找不到的年号,当然,它也像所有好或坏的年代一样,并不如他的名字一般安稳平和,总的来说,安平十三年,放在漫长而不见源头的历史洪流之中,也不过如其他年代一样,渺小的看不到影子。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春花秋月,也没有那么多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更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那般潇洒,如果,真的非要形容这个年景,那么还是那个说书人说烂了的老话,这,又他娘的是个乱世
  • 历史年鉴之1921

    历史年鉴之1921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热门推荐
  • 重生空间异能

    重生空间异能

    被背叛,被陷害。带着绝望重生。再睁眼回到13岁,继母惺惺作态,爸爸是个人渣。看不起我?哼,我去找妈咪。想跟我单挑?右手异能秒杀你。被追杀?左手空间,躲进去,看你找不找得到看。一个女屌丝变身女神的狗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哦!!!
  • 异界纵横四海

    异界纵横四海

    星辰大海,我来纵横。地球往事,我来揭开。华夏一族是怎么成为龙的传人的?我们华夏一族的开端是地球吗?
  • 工作不努力 努力找工作:为人处世

    工作不努力 努力找工作:为人处世

    要做好一份工作,开创一份事业,仅仅承担责任是不够的;要成功,更要找对工作方法,讲究策略。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怎样找方法,怎样给自己定位,怎样提高自己的效率,怎样克服缺点等等。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助你成功。
  • 那年春天桃花依旧

    那年春天桃花依旧

    喜欢或不喜欢,知道或不知道,那又何妨~只要知道你和我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太阳的温暖,你幸福...就够了。那片桃花见证我们的曾经。枯黄的叶子倾诉故事的情节,零落的花瓣写满故事的结局,孤单的枝桠在等待来年的故事。那年春天,桃花开得灿烂,因为你在。如今,桃花依旧明艳,只是你是否还在……
  • 《黯花香》

    《黯花香》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一种神奇的花种——黯花,说是能遇到此花并闻到花香就能练就一身好武功,但是没有人见到过此花,寻它的人都没有再出现过,真的是这样吗?
  • 花旗袍

    花旗袍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穿越网王赖上你

    穿越网王赖上你

    她无赖无良、没心没肺,只要不抢她最爱的苹果,一切好商量。她的口号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誓死把这一伟大口号贯彻到底是她做人的准则,直到她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龙小惜也没有放弃过她伟大的标准。腹黑、冰山、放荡不羁,各类美男,她都应对自如,得过且过呢!
  • 陌上之奈何梦

    陌上之奈何梦

    世间的权利都比不上你对我的一分一毫----苏时她就像一颗即将被风吹走的蒲公英,总要离开我的-----墓归闻我爱她,不是缠绵一时的爱,是相拥至死的留恋-----斐秋水
  • 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科学心理学》这是美国作家马斯洛的一部心理学著作。它在书中提出人对爱或尊重的需要和对真理的需要完全一样,是“神圣的”。“纯”科学的价值同“人本主义”科学的价值几乎是平等的。人性同时支配着二者,甚至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爱和理性完全一样,都是人性的。成长被看作是一系列日复一日的无尽抉择,每次抉择不是退向安全便是趋向成长。在这过程中,必须一次一次地选择成长,必须一次一次地克服畏惧。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这个基础就是人类价值,而且科学自身也构成了一种价值系统。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