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1300000010

第10章 历史军事重地(1)

一、汉中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南北长三十七公里,东西宽二十三公里,总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平原是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约五百到七百米。北部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汉中盆地是汉江上游最大的盆地。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尤亭铺,长约一百一十六公里,宽约五到二十五公里,是由汉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阶地平原。汉中市城区就处于汉中盆地平原的中部。由于纬度位置偏南和秦岭对寒潮的屏阻作用,这里气温较高,冬季也比较温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条件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景观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具有显著的南方特色,被称为陕西的小江南。汉代以来,一直是陕南山区最大的农业中心和粮食基地。

汉中因汉江得名。作为行政建制名称,始于秦。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设郡治于西城(今陕西安康)。东汉将汉中郡由西城迁治南郑。从此,南郑成为汉中的附郭首县。直到1954年。汉中的行政首府一直设在南郑。

南郑的名称起于西周。据《水经注》载:“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

汉中古栈道自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置南郑县以来,除西魏一度改置光义县外,隋唐至明清及民国,一直保留南郑县的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即将南郑县迁治县城东九公里的铺镇,并划出城区及近郊设置南郑市。1954年,改南郑市为汉中市。1961年9月划定现在的辖区范围。1964年8月改为汉中县。1980年9月又改为汉中市。

汉中作为县以上一级行政区域名称,曾有过多次变动。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张鲁占领汉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改汉中郡为汉宁郡。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征降了张鲁,改汉宁郡仍为汉中郡。隋文帝统一全国,为避其父杨忠之讳,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汉中郡为汉川郡。唐代又有梁州、褒州、汉中郡等多次变更。唐德宗李适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避朱泚之乱,逃到汉中,乱平返都时,为褒扬汉中,特用其年号诏改梁州为兴元府。宋代未变。元初改为兴元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改兴元路为汉中府。清代沿用这一建制。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为汉中道;二十四年(1935年),改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南郑县。1949年解放后,将先在湖北省内组建的陕南行政公署,移治于南郑市,统管今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辖地,1951年2月撤销陕南行政公署,改设南郑专区;1954年改为汉序专区;1966年改为汉中地区。

汉中为物产丰富、“四塞险固”之地。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横亘,汉江贯穿其中,栈道辐辏,形势险要,可“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剂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地。自汉代以来,便以引入注目的声名载入史册,堪称历代军事重镇。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他以此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灭三秦,进而完成统一大业,建立汉家王朝。

三国时,先是曹操征张鲁,据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黄忠在定军山前刀劈夏侯渊,赵云在汉滨大破曹兵,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自立汉中王。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屯兵汉中,劝农讲武,实行耕战,六出祁山,北攻曹魏,历时八年之久。

南宋时期,汉中为西部抗金重镇。吴玠、吴磷兄弟以秦岭为屏障,据守汉中三四十年,阻止了金人的南侵。

明天顺元年(1457年),王斌发动的汉中农民起义,曾经攻占汉中,赶跑了明端王朱常浩。

太平天国时期,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将领,也曾西进汉中,先后驻扎一年之久。

本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汉中的镇巴、南郑、西乡、宁强等县山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于汉中城乡,为建立红二十九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中武候祠内景在这一幕幕历史活剧中,登台演出的著名历史人物及其重要活动,给汉中留下了异常车富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摩崖石刻、石窟造像等名胜古迹。

作为军事重镇的汉中,历史上虽非帝王之都,但为朝廷所重视。以它为中心的汉中盆地,与周围地区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历史遗存甚多。其中以汉代及三国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有古栈道、褒斜道石门、石门摩崖石刻、山河堰、古汉台、拜将台、饮马池、武侯墓与武侯祠等。

古栈道位于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古时南北交通极为不便,故有“蜀遭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为了开辟从关中翻越秦岭、巴山,通往巴蜀的通道,早在战国时期,秦国人就在秦巴山区,依山傍水,修筑栈道。所谓栈道,就是沿河修筑的道路,在通过河弯的凹岸或断崖绝壁处,凿石架木而成。秦昭襄王末年已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说法。秦国在秦岭修的栈道至少有两条。刘邦破秦后,受封汉王,由杜县(今西安市长安县境)南行赴南郑,其路线约当后来所称的子午道。后来由南郑返关中,却是经由勉县,沿嘉陵江而上至陈仓的故道。到了汉代,由汉中至关中的栈道计有故道、褒斜道、浅骆道和子午道;由汉中到四川的栈道有金牛道和米仓道;由汉中到甘肃的栈道有白水道。共有栈道七条,真可谓栈道之乡。这些栈道中,以兴修于西汉中叶的褒斜道最为有名。修筑这一条新道,原是想利用向南流入汉江的褒水(今褒河)和向北流入渭河的斜水(今石头河)的水道,来运输由汉江下游集运到南郑附近的漕粮。这条水道没有通航的可能,但循水依山修成的这条栈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要比经由陈仓的故道近便,因而成为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南北往来的大道。米仓道是由南郑向南翻越米仓山,到重庆这个古代巴国都城的大道。东汉末年,张鲁为曹操所逼,就是从这条道南奔巴中的。这些栈道,在汉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时兴时废,或部分改线。因此,现在保存的栈道遗迹,分歧较多,正是栈道演变历史的实证,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山地交通的珍贵依据。目前保存较好的,首推留坝县丁家村和阎王砭等地。

褒斜道石门是褒斜道南口的一个人工隧道,史称石门。隧洞长十六米三,宽四米二,南口高三米四五,北口高三米七五。两车在洞内可并行。石门开凿于公元一世纪,始于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到九年(公元66年)四月成就,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开凿之法,也确有创造性,是用“火焚水激”方法开凿的。

褒斜道及其石门,自汉代以来,通而复塞,塞而复通,历次修复多有摩崖石刻。古时行经褒斜道的车辆,都曾经过石门。人们目睹栈道、石门、古山河堰之伟大和褒谷山水之胜迹,常感受于怀,为文题记,或题词留名,相继镌于石门洞内东西两壁和洞外南北数里的断崖、陡壁、褒河岸边及河床巨砾之上,形成了浩瀚的石门石刻。据1960年普查统计,共有摩崖石刻百余方。其中有以汉魏石刻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唐宋以来已著称于世,为历代考古学家、书法家所推崇,誉满全国,世称“石门十三品”。这些石刻,以其时代之早,内容之宏富,书艺之高超,保存之完好,在全国是独具特色的。

山河堰是汉中地区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水利工程。汉初,丞相萧何曾拦褒河水修堰,后为曹参所落成。因褒河一名山河水,故拦截褒河而筑成的堰,又叫山河堰。其灌区包括原南郑、褒城两县的部分地区。原灌区内多有祭祀萧何、曹参的庙宇。在筑堰的同时,还兴修了王道池、蒿池、月池、顺池四大名塘,用以蓄水灌溉。这些水利工程,对发展汉中农业有重要作用,在全国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三国时,诸葛亮屯兵汉中,踵迹增修。南宋时期,也多次重修。《宋史·吴磷传》载:“磷至汉中,修复褒河古堰,溉田数千顷,民甚便之。”《宋史·吴玠传》、《宋史·杨政传》都有重修山河堰的记载,并有宋代《重修山河堰记》石碑两块和《重修山河堰》摩崖一方。

古汉台、拜将台和饮马池相传都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驻汉中时的遗迹。位于市中心东南侧的古汉台是刘邦的宫廷故址,台高七米,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四周有高耸的台垣,砌以砖石,上有女墙,雄伟多姿。台内汉代的建筑已无从稽考。宋代以后相继建有许多亭台楼榭,主要有宋代的天汉楼(今之望江楼),明代的桂荫堂、镜吾池、洗心亭,清代的清晖亭,清末民国初的东华厅和民国十五年(1926年)建的竹林阁。望江楼为汉台的最高处,高檐飞角,甚为古雅。台上有一石鼓,相传为刘邦的上马石。被誉为汉中名胜之一的“月台苍玉”,即指石鼓而言。

古汉台西南不远,有拜将坛,也叫拜台。相传为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设的坛场。由南北两座土台组成,高丈余,面积近八千平方米。刘邦破格起用人才的史实,经过世代传颂,拜将台也远近闻名了。

饮马池亦名东湖,位于市内东南隅,西北距古汉台数百米,面积六千多平方米,相传为刘邦驻军汉中时的饮马处,故称饮马池。池周有砖砌花墙,西墙上现存清代石刻对联:“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池东南角的城垣上曾有清代建筑的三台阁一座。

武侯墓即诸葛亮的坟墓。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国,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所以人称他的墓为武侯墓。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出斜谷攻魏,屯兵五丈原时卒于军中。遵其遗命,葬于今勉县城南的定军山前。此墓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虽历经战乱,却一直受到人民的保护。

汉中为地辖市,是汉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全市人口约四十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由建国初的五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十三万人。

建国前的汉中是一座消费城市,交通比较闭塞,工农业都很落后。1949年解放时,仅有西京电厂汉中分厂及三秦面粉公司的产业工人一百零八人,手工作坊七十多家。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传统的制革和竹、藤、棕、草编织行业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根据当地资源、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先后办起了轻工、纺织、医药、造纸、机械、电力、采矿、冶金、化工、建材、服装、酿造、食品、电器、仪表等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二百八十多个。主要产品有电机、机床、水泥、化肥、磷矿石、石英砂、原料药品、布鞋、电石、手表、机制纸、灯泡、啤酒、桑蚕丝、皮革制品、纸板、刀具等四十多种。在工业生产中,轻工业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对于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繁荣市场,活跃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汉中已成为轻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汉中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水利资源丰富,历为兵家屯耕要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兴修了山河堰等水利工程。1939年,在古山水堰基础上,修成了褒惠渠,灌溉平坝大片土地。建国以后,水利事业有了大发展。在汉中市境内,解放初期便修建了大量的小型塘堰,使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八万八千亩,扩大到十七万亩;六十年代增修了武乡四级抽水站和沿江抽水工程;七十年代建成了石门水库及东干渠。到八十年代初,已有小型水库四十座,陂塘五百五十多口,总蓄水能力达一亿三千万立方米,另有配套机井五百八十眼,电力抽水站一百三十七处,小型渠堰五十四条。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二十七万亩,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一。除山地和少部分丘陵地外,基本实现了水利化。加之推广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和施用化肥,使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大为改善。农业生产目前仍以粮油生产为主。三十多年来,全市林地面积增加了一倍,并因地制宜地营造桑园、柑橘、苹果、油橄榄等经济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农村经济空前活跃起来。

汉中市是汉中地区的交通枢纽,运输业相当发达。阳(平关)安(康)铁路横贯市区北部,连接宝(鸡)成(都)、襄(樊)渝(重庆)两线,是我国较早的电气化铁路干线之一。市内有褒河、汉中、王家坎三个车站。位于北郊的汉中车站,是客货汇合站,每天接待川流不息的旅客,源源不断的物资、山货从这里转运。公路有汉(中)白(河)、汉宝(鸡)、汉川(成都)等干线。市内干、支线公路总长一百八十七公里。公共汽车营运线路四条,长七十多公里,各乡政府均通汽车。民用飞机场在市区西南部,每周有六次班机通航西安。

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全市现有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等高等学校,学生两千多人。有京剧、秦腔、汉剧、歌剧等戏剧院以及电影院、俱乐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艺术和娱乐设施。医院和病床都有很大增加。此外,体育运动也在城乡普遍开展起来。

汉中城市建设的发展,是在原有骨架的范围内,依托现状,合理规划,填空补齐,由内向外逐步发展的,并以旧城与火车站之间和东关地区为建设的重点。城市新建筑以五层为主,给城市增加了立体感,丰富了街景。在市中心、莲花池公园和体育场,构成面积较大的轮廓线低下的区域,给人以明快、清新、活泼的感觉,能使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现在,汉中市人民正在结合一城多镇的地理特点、经济现状和发展的可能,积极发展轻工业和农副业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城市,协调城镇发展比例,努力把汉中市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中等城市。

二、辽阳

辽阳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只是在清朝以后,它的地位才被沈阳取代。

辽阳位于沈阳南面约六十公里处,辽河平原东缘的山前平原上。太子河从山地中流人平原,形成一个弧形弯曲,环绕着辽阳的东、北、西三面,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太子河古称为大梁水、梁水。现在所知,太子河一名最早出现在辽代的文献中。

在古代,沿辽河平原的东缘,存在着一系列聚落,呈串珠状南北方向分布。辽阳正是这些聚落间交通的必经之地。另一方面,从辽阳沿太子河谷地向东南,可以到达朝鲜西部沿海平原地区。这里一直就是朝鲜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显然,在古代从中原地区到辽东半岛,经过辽阳的这条路线是最方便的捷径。而且,辽阳位于太子河的出山口处,扼制这条交通线的咽喉。辽阳城就是在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上发展起来的。

同类推荐
  • 血染大明

    血染大明

    他曾经是大明边将,与努尔哈赤力战辽东,他就是哈大全!然而,朝政的腐败,皇帝的无能,都让他备感失望,于是他背叛大明王朝,成为大明最可怕的敌人。
  • 天裂大明

    天裂大明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大秦蒙古等豪强势力纷纷裂土封疆,逐鹿夺鼎,合纵连横,智勇兼斗,无所不用其极,上演了一幕人间江湖血斗大戏!
  • 穿越民国当大佬

    穿越民国当大佬

    荒诞的故事,一曲悲欢离合,一场硝烟战争……阴差阳错的穿越,民国的风月故事,霸王称雄,旧上海灯红酒绿,繁华奢华,舞台广大。一曲夜上海,让人迷醉红尘。大佬,最总属于厮杀的强者,王中之王。拼杀,明争暗斗无法避免。保全自己,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真假慈禧

    真假慈禧

    张宝瑞,笔名磐石、秋凉、雨亭等。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悬疑推理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新华社北京分社总编辑,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1971年开始从事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
  • 大话三国杀

    大话三国杀

    刘玄德的做人宗旨:惟贤惟德,能服于女人;以德服女人。
热门推荐
  • 容斋四笔

    容斋四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秘宠成瘾:放养乖乖小妻

    秘宠成瘾:放养乖乖小妻

    我们有多久没见了?一个世纪,不,比一个世纪还要长还要久。我就知道我能等到你。你凭什么以为?凭我不变的等你,等你,再等你。如果我不出现呢?那我这朵花儿就不谢。我出现了你就要谢了吗?我含苞待放!我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跨越大洋彼岸来找你,穿过人潮人海,一眼将你捉住,不在都不可以!就算你钻进墓园我也要把你挖出来。那我岂不是尸骨无存?活要见你的人,死要见你的尸骨!总裁好可怕!
  • 踏雪飞鸿

    踏雪飞鸿

    她拥有世上最丑陋的父母,却走上绝美的巅峰,她妄想一段倾心的爱情,却掉入另一场精心的陷阱。长安最大的妓院“长乐坊”每三年举行一次“惊梦”演出,以此昭示新老花魁的换届,然而,惊梦中的女子最后都去了哪里?在绝美的巅峰顶端,又将遭遇怎样的危险和阴谋。一直想要逃避命运安排的霜晨月在沦陷的爱情、崩塌的友谊与家仇国恨面前又将做出怎样的抗争?一场倾心爱情,一部夺命阴谋,相逢岂可错过——踏雪飞鸿
  • 女超人养成日记

    女超人养成日记

    许攸攸刚刚大学毕业,被一家外资广告公司录用,成为一枚刚入职的总裁助理,她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普普通通开开心心…然后,找一枚男友结婚生娃过生~姓胡~的生活。然而在刚入职没两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天走在路上,她忽然目睹了一起车祸,然后就断片儿了,等清醒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坐在小区里,但一身汗,整个人虚脱。待她回到家就发现了更不得了的事情,电视新闻直播了一个“女超人”飞身搬起卡车,救起下面的孩子的场景。这个“女超人”虽然戴着墨镜,头发披着,但身形和衣着显然就是许攸攸自己。这是怎么回事…
  • 登相国寺阁

    登相国寺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宁负天下为卿狂

    宁负天下为卿狂

    初遇他时,她5岁;初遇她时,他6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久,他们分别。多年后,他们长大,他们都爱上了别人。他爱上了绝代风华、惊艳京城的青楼花魁。她爱上了青青子衿、温柔体贴的文武状元。为了家族她被迫嫁他为妃。为了天下他被迫娶她为妃。“你这辈子只能是我一个人的女人。”他对她阴狠地说。“我喜欢牡丹,不是因为它代表富丽华贵,而是希望我的爱如牡丹一样任百花争艳、它依旧最唯一最独特。”她笑着对他说…………虐恋、唯美、浪漫、可终究没再错过。他宁负天下为卿狂、他们上演惊世绝恋……
  •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归来:王爷接招

    嫡女归来:王爷接招

    原本是21世纪全国富豪榜上排名第2的上官家族的独身女上官雪浅,天性向往自由,古灵精怪,有一次她走在路上因为西瓜皮而惨遭穿越,遇上了腹黑的王爷,展开了一系列故事。。。具体的请看文章
  • 万世伤

    万世伤

    万世的伤痕,千年的劫数,望浮生情难却。转世,轮回,却摆脱不掉这隔世的爱情。一次又一次,究竟是否真的无缘?
  • 我发誓你没见过这些鸟

    我发誓你没见过这些鸟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