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0700000005

第5章 金字塔坟墓说(2)

例如,井穴上方出口,牛津的天文学者约翰·格理维斯(John Greaves)1638年曾进入过,但仅下了60英尺就无法继续了。1765年,另外一个英国人,纳坦尼尔·达魏生(Nathaniel Davidson),往下走了150英尺后,因遭遇到大量的沙石无法前进,只好退出。1830年,意大利冒险家卡维利亚(G.B.Caviglia)也因同样的问题,到达相同的深度。但是意志坚定的卡维利亚并不就此知难而退,他雇用了阿拉伯工人,开始清理坑洞中的碎石,希望能够看到下面的东西。在几乎要得恐狭室症的环境内猛挖了几天后,他果然发现了一条往下的纵向通道。

从这样一条被废物塞满的狭小通道,有可能将传说中第四王朝最伟大的法老的全部宝藏都搬运出去吗?

这条如水井一般的纵穴,就算没有被碎石瓦砾掩埋,从下到上都非常通畅,但是以它只有3英尺的宽度,以及在好几个地方几乎完全垂直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它运出去的,顶多只是古代帝王典型坟墓中宝藏的零头罢了。

至少,公元820年,玛门总督和他的手下打开大金字塔时,显然期待里面会有许多厚重、大件的宝物。因为在外观上不如胡夫王金字塔甚多的后期图坦卡门(Tuankhamen)王坟,打开时都找到许多神像、神器等宝物,怎么会想到胡夫王坟墓内却什么也没有?卡夫拉的金字塔内也是一样。如果有盗墓者的话,这两个坟的盗墓者必定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能把坟墓清得一干二净,连一片碎布、一块陶片、一个不要的人像雕塑、一件遗漏的珠宝首饰,都没有留下。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墙壁与地板,和一口连盖子都没有阉上的石棺。

不一样的陵墓

时间已过早晨6时。阳光从胡夫王和卡夫拉王的金字塔顶上注下,将金字塔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曼卡拉的金字塔比另外两个金字塔要矮上200英尺,在我和桑莎通过西北角,往周围沙漠的沙丘方向走去时,它仍然躲藏在阴影中。

盗墓者之说萦绕在我脑中不去。我惟一能够想出支持确有盗墓者说法的“证据”,便是坟墓内空无一物,连木乃伊都一并不见了。但是这说法的前提是,坟墓内必须先有东西,才能够被盗。其他,尤其是金字塔内现场的所有证据,明白地显示出来的是,其实从来就没有盗墓者进入过金字塔,不仅因为纵向坑道太狭窄,真正的宝物无法通过,更因为胡夫王的金字塔有一项非常大的特色:在回廊或通道或房间的墙壁上,我们看不见任何的碑文或装饰。卡夫拉王和曼卡拉王金字塔的情形也相去不远。换句话说,三座外形伟大、令人惊异的金字塔内,竟然没有一个文字称颂那理论上永眠其中的法老。

这种作法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埃及其他的王墓,没有一个不装饰得富丽堂皇。走过埃及历史,没有一个法老的王墓不是大量地、彻底地被华丽装饰(例如,路瑟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 at Luxor〕便是如此),而且墙壁上更画满了各种仪式性语言和祈祷文,以送死者一路上天,得到永生(例如在基沙南方20英里沙卡拉〔Saqqara〕地方的第五王朝的金字塔就是如此)。

为什么胡夫、卡夫拉、曼卡拉要与众不同呢?难道那几个金字塔并非要建来当坟墓,而另有更深沉、令人难解的用意?难道基沙金字塔为传承某种阿拉伯深远传统,其实在第四王朝开始前便早已建筑完成?难道负责建筑基沙金字塔的,是一些很早期便从更高度文明地方来的建筑师?

上述所有的假设,古埃及学者一概无法接受。他们根据的理由也很简单。尽管第二和第三金字塔的内部,包括卡夫拉及曼卡拉等法老的名字在内,什么文字记号都没有,但是学者却有办法在大金字塔内部找到一些象形文字的“石工记号”(也就是石块从切割场出来以前,工人画的涂鸦),学者们的解释,那些记号的意思,就是“胡夫”。

启人疑窦的证据

找到石工记号的是英国探险家豪尔·卫斯上校。1837年,他强行在基沙的金字塔内开挖,为扩大原来既已存在的空间,将4个连续的狭窄空洞挖掘成隧道。这几个取名为“减压室”(relieving Chambers)的房间,位置就在王殿的上方,石工记号就是在这四个房间连接而成的减压室天花板上发现的。据说,记号的内容如下:

石工群,库姆胡夫的白王冠具有强大力量

胡夫

库姆胡夫

第17年

以上便是石工记号发现的过程。不过,这一切的发生也未免太过巧合了。就在一次大型考古活动快要结束之际,大家正需要一些证据,来证明挖掘行动投注下的大笔钞票是值得的时候,卫斯便端出了他的当代最大发现,无可反驳地证明了:盖大金字塔的是胡夫法老。

理论上来说,经过这么伟大的发现,大金字塔到底是谁盖的、为什么而盖的等疑问,应该终于有了答案才是。但是,谜底揭晓,谜题依然存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卫斯的证据,有许多令人起疑之处:

①胡夫的名字,除了减压室以外,大金字塔的任何地方都不曾看到。

②胡夫的名字,竟然出现在如此庞大建筑物中如此偏僻、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③如此一个什么碑文都没有的建筑物中,居然会发现这样的涂鸦记号。

④只有在五个减压室的上面四个中,找到文字记号。因此,问题意识旺盛者不禁要怀疑,如果最下面的减压室也是卫斯发现的话,他是否也会顺便发现上面有文字记号(事实上,最下面一间是在卫斯70年前,由纳坦尼尔·达魏生发现)?

⑤石工记号的象形文字中,有好几个写反的,还有几个无法辨识意义,另外,还出现文法和拼字的错误。

石工记号有可能是卫斯捏造的证据吗?

虽然要找出决定性证据来证明卫斯是伪造者相当困难,但是古埃及学者毫不起疑地全盘接受卫斯的说法,也颇令人感到泄气。根据在开罗博物馆中的一块显然不像膺品的长方形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记载,显示胡夫不可能建造大金字塔。但是学者们不但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卫斯的说法,而且对凡与卫斯的说法互相抵触的证据,完全不屑一顾。

这块用石灰岩做成的石碑,一般称为“库存表石碑”(Inventory Stela),是19世纪一位法国考古学者奥古斯特·玛利艾特(Auguste Mariette)在基沙发现的。石碑的文字给当时学者相当大的震撼,因为根据它上面的记载,狮身人面像(Grand Sphinx)和大金字塔早在胡夫继位以前便已经存在,不可能为胡夫所建造。碑文还提到魔法女神爱瑟丝(Isis),并称呼她为“金字塔女王”,暗示金字塔其实是为了献给她,而非为胡夫而建。另外,碑文还强烈暗示,胡夫王的金字塔其实为大金字塔东侧三座附属建筑之一。

“库存表石碑”中的说法不但和正统派学者所编篡起来的古埃及年代史相去甚远,而且还正面挑战了过去正统派“金字塔就是王墓,而且它们惟一功能便为王墓”的理论,难怪学者们不愿意采信,也不经深入调查,便直接贬低“库存表石碑”的历史价值。美国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詹姆士·亨利·伯烈斯特(James Henry Breasted)表示:“如果这石碑是胡夫时代的作品的话,无可讳言的,其意义必定非常重大。但是从内文中不难看出,其文字为后代撰成……”

伯烈斯特所谓的“后代撰成”,是因为从象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他判定石碑上的文字并不在第四王朝,而在更后的时代中写成的。所有古埃及学者都同意伯烈斯特的分析与结论。今天学者之间的共识是库存表石碑,应该是在第二十一王朝,也就是胡夫王朝的1500年以后刻成,因此应该把它当作一件历史幻想来处理。

就这样,正统学派只因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有问题,就对“库存表石碑”内记载的冲击性文字视而不见地一脚踢开,完全不考虑这个石碑为第四王朝时代真品的可能性(就如同新英文《圣经》为从旧有《圣经》版本翻译而成的一样)。但就这同一批学者,却对疑云重重的“石工记号”中所传达出的讯息全盘接受,对那些记号中许多启人疑窦之处视而不见,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学者们为什么如此公然地采取双重标准?是因为“石工记号”传达出来的讯息与正统学派对大金字塔的见解完全相同,两者皆认定大金字塔就是胡夫的陵墓;而“库存表石碑”传达出来的讯息驳逆了正统学派的理论吗?

金字塔的迷惑

早晨7时,我和桑莎从基沙西南侧走进沙漠深处。在巨大的沙丘下,我们席地而坐,浏览壮观的古迹,并享受片刻的宁静。

这一天是3月16日,离春分只有几天。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两天,不论在地球的那个位置,太阳都会从正东方升起。我面前的太阳,就如同一具巨大节拍器上的指针一般,正确地指出时间在宇宙的位置,从离正东稍微偏南的位置出现,把地平线一分为二后,迅速地向上爬升,将覆盖在开罗市上空的尼罗河雾气化于无形。

用埃及名字的胡夫、卡夫拉、曼卡拉也好,用希腊名字的基奥普斯、基夫拉恩、麦西里努斯也好,第四正朝的三位法老不但死后永垂青史,而且他们的名字永远和这三座世界上最尊贵、华丽、叹为观止的建筑物连结在一起。他们本身也的确与金字塔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希罗多德记录下的传说中有他们的身形(传说本身当然有几分真实),更因为在基沙高地一带,除了三座金字塔,到处可见到三位法老王的名字,以及和他们的名字关联的记述与物品,例如包括三座坐落于大金字塔东侧在内的六个附属的金字塔中,里里外外都是有关三位法老的记事。

由于从几个附属金字塔的外表看到的证据,的确有许多暧昧不明之处,使得古埃及学者仍然能坚持己见,主张金字塔为“陵墓,而且只有陵墓一个用途”。这一点令我感到非常不解。

我认为古埃及学家用来证明金字塔为陵墓的证据,同时也可以用来证明它并非如此,而且正反两论都说得过去。例如,三座大金字塔之间“关系紧密”,以及第四王朝三个法老的名字频频在基沙各地出现,过去一直被学者解释为此三位法老,先后为自己的坟墓而动土兴建的,但也不妨解释成金字塔在埃及王朝建立前便早已存在于基沙高地,而在胡夫、卡夫拉、曼卡拉等法老王即位后,立刻摹仿原先便存在的三座大金字塔,建造了一些比较附属性的小金字塔,以宣誓自己与大金字塔建造者之间的传承关系,以便继承那些无名大金字塔建造者的盛名。

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不过问题的症结在于,到底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目的,建造了哪个金字塔。我们所知不多,能够掌握的史实也太薄弱,所以无法支持正统派学者的“金字塔陵墓论”。如果肯诚实面对能掌握的史实的话,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并不清楚金字塔到底是谁建的,也不清楚是在哪个年代建的,更不清楚它们的功能在哪里。

包围在无法穿透的谜团中,金字塔世世代代迷惑着我们。我从沙漠中定神凝视,恍惚间感觉金字塔正越过沙丘,大步向我的方向跨越而来……

同类推荐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爱你逆流成河

    爱你逆流成河

    我是他计划中的一颗棋子,他是我托付终生的迷局。一场荒唐的婚姻,让我一个好端端的姑娘陷入了无限忧伤。本以为一切都是命。然而,当有一天我推开家门的时候,我发现,我那个老公竟然出轨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界空间

    古界空间

    一枚神奇而神秘的古朴戒指,竟是通往另一个虚拟世界的通道;那是一个数字化与西方魔神神话相结合的世界,不管那个世界里的主神有着怎样得目的,只要不触及他自己的利益,慕辰又何必去自找烦恼,多管闲事呢!!!
  • 义匪侠盗

    义匪侠盗

    一药铺掌柜的祖父偶然得一上古遗物,相传,得此物天机者,可开启上古之秘,时逢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一帮爱国志士为保家卫国,誓要开启千年宝藏,购得军火,装备义军......由此引出来一段绿林护长镖,侠盗寻古谜的传奇故事!
  • 她说我很单纯

    她说我很单纯

    雨后的空气湿泽,泥土里有一种清香,那些个花花草草,载满了雨洒落的丁晶,如梦初醒,在清风里摇曳着;夜空里的一瞬流光,划过了你的未来;叶纹里的一缕金丝,暗藏着你的曾经;一片洁白的清羽飘飞过你的眼前,孕育着几许迷蒙,直至远方,这是你的,你的此时此刻…
  • 忘川驿栈

    忘川驿栈

    这世上总有些人是被上天所遗漏眷顾的人他们默默卑微的活着或死去,可死后他们忘不了从前的怨恨,遗憾,舍不掉过去的牵挂,放不下不甘。于是,三生石前驻足不前,奈何桥畔难饮孟婆汤,他们既无法放下过去,也无法迎接未来,不愿忘记前生转世投胎,就只能转身跳进那深不见底众鬼哀嚎的忘川河,受尽万千苦楚,只为等待那虚无缥缈的一次了去心愿的机会。
  • 灰色幻想

    灰色幻想

    星族,一个注定要消失的神话种族这是围绕三个神的斗争的故事这是一群想要反抗命运的人的故事
  • 乱世女王:十年沉渊

    乱世女王:十年沉渊

    谢开言是南翎国谢族的预备族长,因疚爱上了白衣王侯叶沉渊,自愿脱离世族,入华朝做氓隶小民。刑律堂族叔谢飞得知后大发雷霆,将她流放到西北边境。娇惯的开言忍受三十刑杖之苦,穿过荒漠渡过百花毒瘴,遍体鳞伤来到叶沉渊面前。此后,南翎国与华朝发生战乱,谢族在一夕之间被覆没殆尽,谢开言下落不明。叶沉渊历经十年艰苦重整华朝势力,手拥兵权自立为太子,离九五之尊只差一步。正值他迎娶理国公主前期,有“炼渊”之称的苦寒极地传来消息——有人炸开了冰川底层,放出了被他囚禁在冰墙里长达十年的谢开言……
  • 走向历史诗学

    走向历史诗学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美国后现代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文艺学思想内涵的专著。作者共分八章一绪论对其展开论述。从其历史诗学的提出背景开始梳理,到诗学与历史诗学的界定、事件与故事的分野,再到故事解释的三种模式分析、历史诗学视野里的海登·怀特的描述,最后提出期待与展望。
  • 究竟大悲经

    究竟大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