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800000012

第12章 商战之道(11)

发电量巧破谜局

银广夏是1999年、2000年的第一大牛股,从股价到业绩,均创下了令人炫目的纪录:1999年,银广夏的每股盈利0.51元;股价则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赠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全年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

更令人惊喜的是,该公司股价高昂、股本扩张的同时,公司的业绩也是飞速增长,到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的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银广夏当时对利润飞涨的解释是:该公司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让公司业绩优异。

银广夏从德国进口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1999年7月,第一条500立升×3的生产线在银广夏天津的子公司天津广夏试车并投入生产。根据银广夏公告,天津广夏在1999年度、2000年度向德国诚信公司出口萃取产品达5610万马克(约2.2亿元人民币)、1.8亿马克(约7.2亿元人民币)。天津广夏因此在1999年创造的利润占银广夏的75%以上,2000年更几乎囊括了银广夏的全部利润。

银广夏又在芜湖和银川投资设立了两条1500立升×3和一条3500立升×3的萃取生产线。并自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萃取基地”,前景似乎十分光明。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3元。

也就是在如此灿烂的业绩预期下,公司股价一路上扬、强劲异常。

当时市场人士均对银广夏的优良业绩陶醉不已,一直将其树立为两市的绩优样本股。

但《财经》杂志2001年8月的一组稿件,将银广夏的造假行为彻底曝光,“银广夏陷阱”让整个股市大为惊悚。

《财经》经调查确切获知,银广夏从1999年开始在市场上散布的“利润神话”全系子虚乌有的编造,据公司自称其出口额在2000年达1.8亿马克,而事实上仅为3万美元;其签下60亿元合同的德国买家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事实上却是注册资金仅5万马克的小型贸易公司;其据称出口创汇创利的“超临界萃取产品”,在产量产品和价格上均被专家证实不具可能性。

《财经》在天津海关查到了最关键的证据:天津广夏1999年度出口额仅480万美元,2000年度更是只有3万美元。这表明其所宣称的1999年出口5610万马克、2000年出口1.8亿马克的说法纯为编造,从而证明,银广夏在过去两年间创造的“巨额利润”神话,完全是一个骗局。

消息曝光后,银广夏连续15个跌停,股价从三十多元一路暴跌到了五六元一线,其中众多机构、主力损失惨重。

但有一位精明的投资人早在市场极度追捧银广夏时,就已经从喧嚣声中察觉出了其中的陷阱,他就是后来被称为股市绝顶高手的赵丹阳。此时的赵丹阳已经在注册于香港的国泰君安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工作。赵丹阳的投资理念是注重公司质量。

银广夏此次利润造假,爆出惊人骗局,有着雄厚投资研究实力的大成基金对于夸张的业绩增长数据没有调查核实,最终被银广夏所蒙骗。而赵丹阳是怎么察觉银广夏骗局的呢?他可没有去海关查银广夏的报关单,江湖传言他在调研的过程中,没有单纯依赖银广夏提供的数据,而是直接查看了银广夏天津工厂的耗电量,发现每月用电额度仅为上百度,从而识破了骗局,避免了损失。

不仅民营企业面对商战、面对竞争时,要不按常规出牌,大国企有时候也是。但这样的时刻,这些国企人面临的考验其实更大,因为按常规出牌,不会犯错误。而超越常规出牌,就算成功了,还有可能被扣上一个行为违规的帽子,如果失败了,更是万劫不复……但商场变数无穷,哪有那样多商机都可以按程序发牌呢?

王军的当机立断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在商界几乎是家喻户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国家前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中信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他服务业领域。截至2009年底,中信集团的总资产为21538亿元;当年净利润为282亿元,是巨无霸级别的大企业。

这样的大公司,早年间也发生过一起不按常规出牌的大商战。

1993年王军出任中信总经理,那一阵是王军的艰难日子,偌大一个中信公司,账面上只有现金200万元。后来,王军曾对外披露,这200万元“意味着总公司大概能够维持一个半月的工资发放。”

王军开始发愁,偌大一个公司交到自己手里,那么多人要发工资要吃饭……多种因素让王军“吃不下,睡不着了”。他开始失眠,睡觉就“主要靠安眠药”,他说:“大概世界上能找到的安眠药我都吃过。”

王军想的办法,一是准备找下属富裕的子公司借钱,二是加紧整合公司的业务。结果还是第二套方案使王军重新有了现金流,从而渡过了难关。

1995年,王军年满54岁,正式成为中信年富力强的董事长,也是中信继荣毅仁、魏鸣一之后的第三任董事长。王军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很多事情都是由班子讨论决定,但他曾对媒体、外界坦陈了自己的一次“独断专行”,在《南方人物周刊》还有知名媒体评论人王伟群的《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一书都曾经写到过这个故事。

综合各界对此事件的报道,这次商战不简单啊……

在香港富豪李嘉诚、郭鹤年的协助下,到1991年,中信香港公司完成了对香港上市公司“泰富发展”的收购,收购结束后,公司也被更名为“中信泰富”,此时的股价约为1.3港元,资产约40亿港元。此后,中信集团依托中信泰富展开了一连串的大并购,1992年2月,中信泰富以“蛇吞象”的高超技巧,将香港老牌企业“恒昌”纳入囊中,通过此次收购,中信泰富的每股净值从收购前的1.32港元上升到1.83港元,总市值从64亿港元上升到95亿港元。随后几年,中信泰富先后又并购了香港电讯12%的股权、江苏发电厂56%的股权……

有资料显示,中信泰富1990年的净资产不过7亿港元,到1995年时,净资产已经攀升到了266亿港元,5年翻了30多倍。

与此同时,中信泰富的股价也是一路陡升,到1996年下半年,中信泰富迅速跨过35港元,直逼40港元大关。

1996年,王军向国务院前副总理朱镕基汇报中信公司的情况,他简短而明确地说:“中信的问题是资本金不足,负债率太高。”

朱镕基也十分干脆地表示,国家不会给中信一分钱,就这样回绝了王军的念想。当朱副总理追问王军打算如何解决时,王军回答:“考虑卖一些资产。”副总理听罢说,这是商业行为,他不会干涉。王军不再详细解释自己的计划,告辞出来了。

当王军向朱镕基提出“考虑卖一些资产”,来补充资本金的时候,他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案——将中信公司在中信泰富的部分权益变现,向荣智健及其中信泰富管理层转让这部分股权。

《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一书对这笔交易过程描写得细致到位:

得知王军同意出让股权的信息,荣智健大喜过望,中信泰富势头正旺,他一直渴望能有机会扩大其个人在泰富的权益。他即刻派出总经理范鸿龄飞赴北京。

12月26日中午,范鸿龄到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直到这个时候,王军才把总经理秦晓、副总经理常振明和财务部负责人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向他们通报此事。王军说,这事已经定了,你们去商量具体条款吧,范鸿龄已经到北京了。

秦晓不安地问:国务院同意了吗?

王军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做了就做了,能收回来100亿元,我们资本金不足的大问题就解决了。”

王军深知这是一个一定要被追究责任的天大事情,他决定自己来承担一切后果,于是他作出了在董事长任上的“唯一一次独断专行”。

两个小时后,秦晓等人将谈妥的细则交与王军,王军浏览后即刻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1996年的12月26日,但是王军专门叮嘱秦晓:留在纸面上的签字日期改为1996年12月31日。

七年后,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王军:“为什么在26日签的时候要签成31日呢?”

王军丝毫不遮掩自己当时的用心:“我们国家有很多规定,而且我们是一家国有企业,如果这么大的资产出让的话,需要有很多的报批手续,也有可能国家的有关行政领导机构让我们停止这笔交易。如果说(此次转让协议)公布了以后却停止交易,在香港就属于犯法行为了,要承担很大的法律责任;在国内你又必须执行政府的这些规定。在12月31日下午,大家都准备过年的时候公布一下,等到过完年,可能淡漠一点,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12月26日下午,王军签字后对范鸿龄说:“你必须在12月31日下午将协议递交到联交所,切不可上午递。”

王军试图打一个时间的擦边球,“正好过年,公布的时候没人注意,(国务院)想找我麻烦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王军不是没有过教训。“收购亚洲卫星,写了一个报告,当时的股价才7港元,报告折腾了好几次,批下来已经是5个月以后了,股价已经到了15港元。”

此次要卖股权,现在的价格33港元,如果再打报告、再折腾几个月,批下来的时候,股价怕只剩下十几港元了,18%股权的含金量可能就要缩水2/3。这是商业机密,绝不能再泄露。为此,王军宁肯冒着撤职查办的危险,也要擅自行动一回。

王军的算盘打得很好。但是,兴奋不已的荣智健还是没能遵守诺言。12月31日上午,他兴冲冲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与中信总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

第二天就是1997年的新年了,整个北京都沉浸在香港即将回归的热烈氛围之中。上午,王军得知消息已经透露出去,他暗暗叫苦,祈祷着北京方面最好没有人关注到此事。

但是到了中午,总经理秦晓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电话来自国务院——“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事先没有通报?”

他赶紧向王军汇报。

王军说:“反正朱副总理有过说法,同意我们出让资产补充(资本金)。”

秦晓于是答复对方:“朱镕基副总理同意了……”

王军一听要坏事,赶紧致电朱镕基,称“秦晓在胡说八道”,但电话里百般解释也没能说通。

后来,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周正庆找王军调查此事。王军依然气势不减地说:“做买卖哪有说股票不能卖啊,我缺钱怎么办?”

此次股权转让,王军收回了108亿港元!这帮他解了大围。

但更要命的是,中信泰富的股价继续上涨了。签字的时候每股32元左右,正式出让时的股价却是38元左右,中信泰富18%的股权为6亿股,每股差了6元钱,国有资产就有30多亿的流失。而且,随后股价还涨到了58元,这一下就差出去了100多亿港元,于是这件事情在当时就被认为是“国有资产最大的一次流失”。

尽管当初王军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也有中央高层找他谈话,但结果王军并没有被撤职。

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几乎所有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整个经济瘫痪。但此时对于中信来说,刚刚到手的108亿港元简直成了王军的定海神针。王军连连称幸。后来他说:“这些年没有发生支付危机,这笔钱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108亿元的话,遇到亚洲金融风暴,我们可能会向国家伸手,但是有了这108亿元,我们没向国家伸手要钱。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中信嘉华银行、中信泰富资金上的支持,这笔交易起了很大作用。”

2004年,王军受邀在上海举行的沃顿商学院同学会上发言:“经济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给中信带来重大的影响。中信未雨绸缪,及时考虑到经济当中隐含着危机的可能性,而一旦危机到来,公司就要做最坏的打算。因此,我们开始调整日常资本项下的开支,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运作。当1997年6月泰国银行发生危机苗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钱留下来了,保证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1997年底金融危机严重危及香港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前处理了银行的问题,使中信公司顺利渡过了香港股市危机和银行危机。正是这样有勇气、有调整和有策略的动作,中信才顶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商战之道:

看看这些招数,王石成功甩脱一批放像机,背后一批同行倒了下去;俞老师自己练习三十个签名,这才有了新东方的故事;而依靠着5000名民工的违规排队拿号,唐家兄弟才获得了启动的资本……呵呵。

阴招、高招、正道、诡道……大家自有品评,商海无情人有情,活下来,真不容易。通晓商战之道、洞察商战之术,但临危急时刻,无诡道能否脱身?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无诡道者,兵必败;皆诡道者,兵亦必败。得失寸心啊。

各位在日常商战、为人之时,如想玩点诡道,还望牢记、体会《孙子兵法》中的另一句话“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守正为正道,出奇之术只能用于奇时。无奇者,不可胜;但只行奇术,忘了商战之道、忘了商战之术者,必败于奇术。

同类推荐
  • 复活的日本财阀

    复活的日本财阀

    是什么让日本这个“落后生”摇身一变,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等生”?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可一旦品“质”不论“量”,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却仍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在2010年的人均GDP为4.2431万美元,中国是4412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落后日本10倍,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水准。”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的事实,《日本经济新闻》这句底气十足的评论,值得我们深思。平心而论,日本的强大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个事实,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 美女经济的要素、结构与动力

    美女经济的要素、结构与动力

    知识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真理,善是合理,美是崇高:理想和现实的统一。知识市场经济是追求真善美的经济。美是客体的规律和主体的利益的和谐在主体意识中的整体直觉,是真和善在主体直觉中的统一。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自然美,主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社会美,人的美是二者的统一。美女就是人的美。
  •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书共分15章,第1~4章概括介绍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劳动管理的组织以及劳动关系预警等整体性理论;第5~9章系统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第10~15章细致阐释劳动合同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双方争议的处理技术。 本书贯彻由宏观到微观、先理论后技术的原则,全景式的介绍、程序式的剖析,对企业合同用工制度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作了较好的梳理。理论介绍简洁明了、框架清晰、技术方法合乎法律规范、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应用,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就业者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

    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

    本书汇集各地强农惠农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种植、养殖、饲料、粮食等各类涉农产业的减免税政策进行阐释,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给出相应的解答,力争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朋友及时了解其应该享受的优惠,尽快富起来。
  • 冰与火的洗礼

    冰与火的洗礼

    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多次对民营企业所进行的调研和访谈,同民营企业家进行的亲身接触,以及多次会议和论坛。融汇了民营院两年多来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以期从更深的层次、更全面的方位,展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坏民主

    坏民主

    本书作者薛涌,和林达一起被列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生活。
  • 圣光战神

    圣光战神

    在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再是虚幻,如魔法般奇妙,当我们转动水晶球时,五彩神光照应在我们的脸庞上,世界上只有一个幸运儿,他会得到神的祝福,只是神要他辛苦神要他奋斗。在各种凶恶的环境下他需要成长,在面对爱情与友谊之间她需要挣扎,火与冰不可相容,圣光之战会擦出怎样的花火!在困难面前,他是否会坚持不懈的向前,困难与误会互相磨合,他所能做的,只有战胜。从而走向终断。
  • 那双宿命的眼

    那双宿命的眼

    她们同为天之骄子,彼此从开始就已有了一份割不断的牵挂,却生来神魔殊途。诸多曲折以后,面临的拯救结果究竟该如何断夺?悲喜皆在一念间,决定了一切……
  • 悍妾

    悍妾

    唐秋穿越第一天就“被”成婚,娇妻艳若画中仙子。曾经荣华于一身,如今家徒四壁。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祸事临头,有人抢婚,图的并非他娇妻的美色,只因唐秋光芒太耀眼。英姿飒飒的女将军,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谜一样的流落公主,还有那不开窍的小妮子……人非圣贤,美色当前,来者不拒。家有悍妻非我愿,等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日子,唐秋悲呼哀哉:“大姐们,退货行不行?”PS:面对家庭暴力,一定要勇敢说“NO。”
  • 凤还巢之庶女倾城

    凤还巢之庶女倾城

    十岁那年,你说再见面时定会杀了我我怕死,却更怕生命中从此没了你的足迹十五岁那年,我们相遇……二十岁那年,物是人非……终究是缘浅我们能否携手下一个十年……这本书免费啦!豆子会把它写成短篇,喜欢的就收藏哦!
  • 超意识

    超意识

    每个人都有过幻想,每个人都有做过梦,做梦用科学解释:是人在释放(白天无用的记忆)内存,删除不必要的“垃圾信息”(记忆),大脑潜意识认为这是无用的信息。在清除过程中或多或少,让我们身临其境这些被幻想修饰过片段中,当我们醒来时,会慢慢忘记,梦中所经历的那些片段。这样大脑就“删除成功了”也许有记忆深刻的片段,让你难以忘怀,不过也会在记忆中慢慢消失,只不过时间长了点。其实我们的大脑也能创造世界,就如电脑虚拟世界一样,只是我们并不知道。他就是“梦”,这其实是一种“意识”,每个人都会有。
  •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重魂之控神戒.

    异世重魂之控神戒.

    一位绝世强者异世重生,竟然附身在一名武功被废少年身上。偶然得到一枚奇特的戒指,从此再也不平凡。看一位来自西北偏僻小城的少年如何叱咤天下,骑神兽,收小弟,踩小人,揽美女,书写无尽传奇。新书求推荐,求打赏,谢谢!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家里靠一些小生意糊口。有一天,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裔,便要求女儿去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希望能得到经济上的支援。但苔丝却在那里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几年后,苔丝在她做工的奶牛场与牧师的儿子安奇尔·克莱尔相爱。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非但没有原谅她,还抛下她只身前往巴西发展事业。苔丝断了生计,加上父亲病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家人的生活,而这时亚历克又对她百般纠缠,绝望中的苔丝只能被迫与道貌岸然的亚历克·德伯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