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狐》,《诗经·卫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抒写女子对流离在外的亲人的思念和
关怀,情感细腻,反复咏叹,正见情意深节切。这里没有风花雪月,只是生活的如实叙写,也正因为真真实实,才有了动人
和力量。就诗篇而言,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与忧虑。本诗抒写忧念,为一唱三叹的重章结构,其
忧思哀婉感人。这本是一首清新自然的情诗,风致婉约,真挚感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卫风·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注释:
狐:一说狐喻男性。
绥绥:从容独行的样子。
裳:古代男性下身穿着的裙子。
厉:通作“濑”,水边的沙地。
带:衣带。
译文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桥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裙子都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浅滩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岸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服都没有。
赏析
《有狐》抒写女子对流离在外的亲人的思念和关怀,情感细腻,反复咏叹,正见情意深节切。以“狐”起兴,实是因有所
见,在对比中,穿着狐裘的贵人的暖和,更比照了自己身上的寒冷,由此即彼,联想到亲人在外的饥寒,又
从“裳”到“带”,再到“服”,由下而上,层层透出细致如微的感情,和盘托出女子的心态。
主旨
撇开经学家们对《有狐》的各种解说,就诗篇而言,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与忧虑。本诗抒写忧
念,为一唱三叹的重章结构,其忧思哀婉感人。这本是一首清新自然的情诗,风致婉约,真挚感人。然而,这种理解却不
合乎经学家们的风化诗教原则,于是,他们就给《有狐》描上了种种关乎风化的粉墨,弄得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迷雾
重重,令人不知所云了。
卫风的话,有很多令人熟知的诗,例如:木瓜,也出自此中。
《卫风·木瓜》
朝代:先秦(有狐亦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匪:同“非”。好,爱。
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
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报,报答。
作品评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
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
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
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
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
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
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
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
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
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