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2400000007

第7章 艺术的位置(3)

现在我们把审美—艺术活动归于同精神(认识)活动不同的精神实践活动这一基本类型,我认为是更符合审美—艺术活动的本性的。这样归类,审美—艺术活动可以说是“得其所哉”,根据这个归类,我们结合分析精神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可以进一步阐明审美—艺术活动的一系列特点。

审美—艺术作为精神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

审美—艺术作为精神实践活动有一些什么样的主要特征呢?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考察。

同物质实践活动相比,精神实践活动的特征在于它的精神性。它是想象中进行的实践。这很容易理解,无须多说。

我重点考察它与精神(认识)活动对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首先,如果说精神活动的主要特征是认识性、思维性,那么精神实践活动,就其本然状态而言,它的主要特征恰恰是非认识性、非思维性。有人会问:不是认识,不是思维,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生命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冲动。这是其第一个主要特征。宗教信仰活动突出表现为心的向往、情的虔诚,宗教徒对神(上帝、佛、真主等)的皈依和顺从几乎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什么思维和认识;在对神的顶礼膜拜中,宗教徒体验到自己的生命、情感与神的接近和融合,从而获得莫大的安慰和满足。伦理道德行为突出表现为意志冲动力驱动着的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憎恨和唾弃,在某种道德规范之下,为了求得人格的完美,可以舍弃肉体生命,中国和外国历史上无数杀身成仁的例子,就是证明。审美—艺术活动就其本然状态而言,更突出地表现出它的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思维性。人在真正进入审美—艺术状态之中时,他不是认识美、思维美,而是体验美、感受美、领悟美,他对美有一种热烈的追求和向往,他经历着一种情感的陶醉。对于某一审美对象,他会一见倾心。他可能说不出对象为什么美,但却感受到美,体验到美,领悟到美,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这就是说,他不是在经过思索、认识到对象的美之后,才去感受对象的美,而是在没有进行思索和认识的情况下,去体验、感受美的。如果他进入冷静的思索、认识状态,他的情感体验、感受可能会因此而中断,反而无美可言。一般说,美是只能去体验、感受、领悟才能得到的,而不是思索所能取得的。因此,美常常是只能意会,不可言说。也正因此,要想真正抓住美,只能亲身去实践——体验、感受、领悟,而不能凭别人介绍,不能由别人用语言告诉你对象美或不美。审美活动是不能由别人代替的,就像美味佳肴不能由别人代吃一样。就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自己亲口去尝一尝。我们这里所说的体验性,不是只适用于一部分艺术,而是适用于全部艺术。重表现的主观性很强的艺术,如音乐的创作和欣赏,抒情诗的创作和欣赏,其体验性很容易理解。你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总不能像读哲学著作那样进行冷静的思索,而是必须体验。你闭上眼睛,那乐曲的旋律流淌在你的血液里。你亲身体验到自己坠落在缕缕情思所编织的情感之网里,你感受到像亲爱的人抚摸你时那样的轻柔,你体会到某种无名的哀伤和喜悦,你陶醉,你满足。欣赏是如此,创作亦如此。《梁祝》的创作是体验出来的,不是思索出来的,不是逻辑推断来的。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时,率性倒在路上与“地球母亲”亲昵,感触她的皮肤,接受她的拥抱;写《凤凰涅盘》时,全身“作寒作暖”,“连牙关都在打战”。那些重再现的,过去通常所说客观性很强的艺术,同样是具有突出的体验性的艺术。列夫·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反复阐明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艺术是情感的传染,而且强调艺术家必须把自己亲自体验到的情感描写出来给人以感染。巴尔扎克在创作他的小说时,大声地同他的人物吵架,这表明他是亲身体验着人物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而不是思索这七情六欲。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批评一位青年诗人太喜欢冷酷的判断,并说,只要您的诗沉浸在思索里,我就反对您。曹禺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日出》是其代表作之一。请看他是怎样谈自己创作《日出》的情形的:“……在情绪的暴发当中,我曾经摔碎了许多可纪念的东西……我绝望地嘶嘎着,那时我愿意一切都毁灭了吧,我如一只受伤的兽扑在地下,啮着咸丝丝的涩口的土壤。”这是对人生的体验,是生命体验、情感体验。

也许有人会说:你难道完全否认在艺术中包含着认识、思维活动这样的事实吗?

不,我不否认。每个人通过自己参与艺术活动(创作或欣赏)的确可以看到艺术中存在着认识和思维的因素,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隐或显。对此,需要作具体分析。

我们前面在谈到精神实践活动和审美—艺术活动不是认识、不是思维而是体验的时候,有一个限定语,即“就其本然状态而言”。我的意思是说,精神实践活动,审美—艺术活动,就其自身而言,或者按它的纯粹状态来说,与认识和思维是明显不同,它是情感体验活动,我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强调它对思维、认识具有某种对立性。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是纯粹的。事物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甚至互相转化。精神活动、精神实践活动、物质实践活动,这三者之间当然也是如此。在物质实践活动之中渗透着精神活动和精神实践活动的因素,是常见的事实。当木工打制一件心爱的家具时,他能不思索吗?他能不包含着情感的喜悦和意志的努力吗?反过来也一样。单就精神活动和精神实践活动之间来说,也到处可以看到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事实。宗教本来是一种虔诚的信仰活动,但思维、认识因素常常浸入其中,特别是像佛教这样的影响范围很大、参与人数很多的宗教,其思维、认识因素十分强烈和明显,甚至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哲学世界观——不过,话得说回来,假如超过了一定的“度”,那就由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像佛教哲学,就已经不是宗教信仰活动,而变成了精神认识活动。伦理道德活动中也渗透着认识因素,当文天祥舍身成仁,从容就义时,那崇高的伦理道德行为中充满着深刻的、严肃的思想;审美—艺术活动当然亦如此。

审美—艺术活动可能同精神活动中的各种形式(哲学、科学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因此不同种类的艺术也就不同程度地掺杂着认识、思维因素。认识性、思维性表现得比较明显的是文学、戏剧和影视艺术,而其中那些我们通常称之为现实主义的艺术,认识性、思维性更强。马克思对狄更斯、恩格斯对巴尔扎克、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艺术的认识价值的称赞,是有道理的、符合事实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即使在这类艺术中,情感体验性始终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而思维性、认识性则是次要的、从属的。上面我们曾举例谈到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关于艺术活动的体验性的具体情形。要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不是全面评价这些作家的艺术,也不是专门论述美学问题,他们侧重指出这些作家的认识性,是由当时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特有的立论角度所决定的。马、恩、列的论述,并没有否定艺术的体验性特点。如果在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认识性、思维性成为主要的、决定性的东西,而情感体验性成为次要的、从属的东西,那么,他们的作品就会变成哲学或科学著作,而不是文学艺术。幸亏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世界艺术史上才仍然存在着这几个光辉的名字。当然,哲学和科学自有其另外的价值,并不比审美价值低一等。这是另外的问题,无须本文多说。我们还应该指出:即使艺术中存在着思维性、认识性,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而这种认识性、思维性,对于艺术来说也只能是手段,不是目的。就是说,这里的认识、思维是为体验服务的。以前流行的观点,认为艺术就是为了认识真理,似乎这就是艺术的本职,是艺术的最高目的。这是不对的。以往流行的那句话:“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也是不准确的。在艺术中,真实性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实性是为体验人生服务的。艺术,特别是现实主义艺术,当然应该真实。因为只有艺术家创造出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节,才能使得情感体验、人生体验合情合理,才能使得人能够在这合情合理的体验中得到升华、得到深化,从而使人更加完善、更加完美。对于欣赏来说,艺术只有真实,才能为欣赏者提供一个进行体验的条件。因此,艺术中的真实就成了艺术的情感体验、深化人、完善人的手段。如果不真实,固然不是好的艺术;而仅仅有了真实,也不一定就是好的艺术。对艺术来说,情感体验、深化人生才是更重要的。

关于艺术的体验性、认识性等问题,的确是极其复杂的问题,也许需要另外专门写文章进行论述。例如,需要说明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仍然要有必要的思维活动,特别通过体验在意识中基本完成了自己作品的创造而进入传达阶段时,思维活动更明显。需要说明不同种类的艺术,其思维性、认识性也不相同。还需要说明许多“边缘”艺术现象中认识性、思维性问题,如科幻小说、哲理诗、推理电影、历史剧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必须明确这样一个原则:只要称得上是艺术,必须以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为主。某些政论文章中也可能有某些艺术性,但不是艺术;某些历史题材的作品,像最近播放的电视片《长城的故事》以进行历史教育为主,也不是艺术;庄子的某些散文,艺术性的确较强,但其艺术性是为说理服务的,所以严格讲也不是艺术;等等。说它们不是艺术,并不是说它们不好;但它们的好,是在别处。

由精神实践活动、审美—艺术活动的情感体验性特征,又可以引出它的第二个特征,即倾向性,意志冲动性。如果说精神认识活动需要冷静的理智、客观的公正,那么作为精神实践活动的宗教活动、道德活动、审美—艺术活动等等则相反,需要热烈的激情,需要主观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需要有强烈的意志驱动力,需要“非如此不可”的劲头儿。宗教徒的迷信可以达到失去理智的程度,可以达到某种情感的疯狂状态,笃信喇嘛教的藏民,可以磕长头从西藏一直磕到青海的塔尔寺,越过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备受风雪严寒的“摧残”,行程数千里,历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伦理道德行为本身就是意志驱动着的对善的追求。至于艺术,即使那些被认为客观性很强的艺术种类,也不能不具有激情和热情,不能不具有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的倾向,不能不具有驱使人们求美的意志力量。对于这一点,似乎历来美学家、艺术家们都有基本相同的看法,我想不需要多费口舌。

同精神活动相对照,精神实践活动,审美一艺术活动还表现出第三个方面的特征:如果说精神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说是与无意识、非自觉相对立的一种活动;那么在精神实践活动中,无意识、非自觉的因素则相对突出,这一点在审美—艺术活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许多作家、艺术家都谈到创作中灵感的突然降临,所谓“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来不可遇,去不可止”,所谓“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等等。在这种灵感状态中,就包含着无意识、非自觉的成分,如陆机所说:“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勠。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亦如康德所说,诗人“自己并不知晓诸观念是怎样在他内心成立的”。有人认为这种灵感状态就是直觉,有人说这是逻辑的中断。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研究,但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艺术中存在比较明显的无意识、非自觉现象。对此,前一阵已谈得很多了。

此外,精神实践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审美—艺术活动,还总是具有感性形象性的特征,这也是人们所熟悉的。

但是,在所有特征中,最根本还是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审美—艺术活动就是以感性形象为外在形式、以情感体验为主要途径的特殊的生命运动过程,是人类本体活动的重要形态。也许西方的一位名叫恩斯特·卡西尔的哲学家所说的一段话对我们不无启发(虽然他的许多观点我们并不完全同意):在艺术中,“我们所听到的是人类情感从最低的音调到最高的音调的全音阶;它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运动和颤动”。“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那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

对艺术这种特有的生命运动形态,我们远远没有研究透。

同类推荐
  •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收录的是爱而不得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是W小姐亲身经历的,有的是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有的是陌生人向她吐槽的;故事里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有你,也有他。你不愿相信的,却是真实存在的,绕不开的。W小姐的文字,有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扇醒那些不断骗自己的女人,揭穿男人那些欲盖弥彰的真相,让你隐藏多年的情感尽情在她的文字中宣泄。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真正醒来时,一定会带着微笑,给自己一个变得更好的理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我是红岩人

    我是红岩人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
  • 聚散百回

    聚散百回

    我第一次发现,在校园里有人摆摊出售自己的书。这个男生在校园极繁华的地段极安静的等候着别人的光顾。如果不是好奇心的驱使,或许我将错过一段震撼内心的旅程。我拾起稀落但摆放整齐的其中一本,翻开扉页,由辽大出版社印制的书籍虽然纸张不算精细,对印刷的字体也让我想起了教堂里分发的晦涩难懂的讲义,仍旧是好奇心的驱使,我匆匆掠过了几行文字,文笔细腻雅致,完全可以忽略做工的粗糙。虽然大学生写的东西难免有些庸人自扰,有些不痛不痒的呻吟,但作者所思所言,俨然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诗人多是悲剧的,因情感太敏锐而容易夭折,因情感太丰富而……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热门推荐
  •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一间诡异的古屋,为世人提供“后悔”的机会。不管多大的恶行,都可以“存”在这里,从此这段罪孽,与己无关。就算再深的悔恨,“取”出后重新来过,今后红尘滚滚,不留遗憾。阿离作为“时光”的摆渡人,就这样来来回回,穿梭在“现实”与“曾经”之间,为后悔的人弥补生命的种种残缺。
  • 凌天苍穹

    凌天苍穹

    王朝皇子,楚歌学棋五年,终得成果。森脉历险,巧得机缘,“一扇门”化重剑龙渊,识毒经神典,炼神功。一重剑,斩出大千万恶,成千古奇才。千万生死劫,依斩!
  • 下一分黎明

    下一分黎明

    是命运还是阴谋,一场不得不参与的神鼎之战。
  • 抗日之不死传说

    抗日之不死传说

    抢车、抢粮,还抢毒气弹!这是要干啥?土匪李景说:“抗日!”前世是特种兵的他被变异细菌附身,意外穿越,成就不死之体!不想被管制,他毅然决然的成为了一名抗日土匪。拉山头、攻要塞,屠敌如屠狗!战火!硝烟!侵略!面对破碎的河山,李景发誓:“侵略者,我定要你们有来无回!”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腹黑邪帝:废柴逆天四小姐

    腹黑邪帝:废柴逆天四小姐

    凤天仪,人们口中的废柴。娘亲生下她,难产而死,爹看她是废柴,不管她。被人打,被人骂,第二天,睁开眼睛,一切都不一样了。她说过,惹不起就别惹她,不然,要小心哦,别出现了意外啊!说她是废柴,那为什么那个什么神兽被她契约了,额,还被她收为小弟了,呃呃呃,哇!小弟真萌啊~不可能?巧合?好吧,有点巧合过度了哈。还有某个妖孽,尼玛的眼睛有沙子么,怎么天天都在对我眨眼啊,还是个灵魂体,有毛病!哼,说我是废柴,那你们就是渣渣!!
  • 笑傲异世:重生嫡女你别惹

    笑傲异世:重生嫡女你别惹

    一次任务执行失败,她死了。就当她以为就此解脱的时候:“喂,废物,快起来,不会死了吧?”她重生了,准确的说是穿越了。废物?不能修炼?胆小懦弱?或许之前是那样,但以后再也不可能!炼丹,御兽,炼器,修炼,哪样不行?琴,棋,书,画,哪个不会?“舞凝七!我看你一眼是给你面子,别给脸不要脸!”“呵,你的面子我还不敢要!你听好了,今天,是我舞凝七退婚!而不是你来退了我!”且看女主踹渣男,虐庶女,战皇室,名扬天下!
  • 穿越之男配来袭

    穿越之男配来袭

    什么!穿越了?还穿到了一部太监了的小说里?结局不明那也就算了!那也不用刚穿过来就进入xxoo剧情吧......喂,手别到处摸!喂,说你呢!快把你那根黄瓜拿开!!!某男:继续上下其手......————————————————ps:都市小白文,由于本人文笔不够,这文比较慢热,有天雷,有狗血,不喜勿喷~打滚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 九天魔帝

    九天魔帝

    一入玄冥万骨枯,沧桑红尘尽成土。血衣铁刀乾坤泣,九天苍穹叩......魔帝!
  • 李秀成供状

    李秀成供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该书编选团队在广泛阅读浙师大国际儿童文学馆本年度订阅的数十种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及综合性报刊和大量图书的基础上,对入选篇目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推敲。我们力图通过选文,对2015 年度中国儿童文学的短篇作品,包括童话、小说、儿童诗、散文的创作概貌,进行较为全面的反映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