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3600000005

第5章 导言(4)

现代性的断裂确实给社会的精神心理造成强大的压力,这不管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强大冲击。还是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当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不断地使用“天翻地覆”的变迁来描述现代化的伟大成果时,并没有想到人类在精神心理方面经历的巨大考验。吉尔·德留兹和费利克斯·居塔里在其影响卓著的《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一书中,详尽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作为一部继承拉康而又反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天书,德留兹和居塔里看到资本主义的内在分裂,其根源就在于欲望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全部基础和动力。在他们看来,社会生产在确定的条件下纯粹是而且仅仅是欲望生产本身。欲望是通过原初压制和在妄想、奇效、独立的序列中被否弃的东西的回复来实现自己的历程的。欲望生产在德留兹和居塔里的论述中,并不是一个否定的概念,欲望既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真正人道的本原的无意识表现。他们认为重要的是应当向人们证明欲望的意义和力量,揭示它直接介入生活和改造生活的能力。尽管庞大的社会压力对欲望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实终归是欲望生产的产物。

德留兹和居塔里猛烈抨击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精神分裂症的能量和负荷的积累。资本主义利用它所有的巨大的压制力量来承受这个能量或负荷的积累,而这个能量或负荷的积累继续充当资本主义的限度。他们写道:“因为资本主义坚持不懈地抵制、坚持不懈地约束这个内在倾向,而与此同时,又让这个倾向信马由缰;在要达到它的限度的同时,它又不断地寻求避免到达这个限度。资本主义设立或恢复各种各样残留的与人造的、虚构的或象征的地域,借此试图尽其所能来重新编码、重新引导那些根据抽象量被界定的人们。事物回归或重现:国家、民族、家庭都不例外。”这一切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对一度被信奉的任何事物的混乱概括。简而言之,资本主义生产欲望,又限制欲望,使欲望始终处于不满足的焦虑状态。

在某种意义上,德留兹和居塔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可以看成是对现代性的批判。他们所寻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治疗,也就是解放人的欲望,使欲望无意识地介入社会。他们还提出“积极的逃逸”这种观念,他们寄望于革命的艺术有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精神分裂症。尽管德留兹和居塔里对资本主义精神分裂的诊断颇为有力,但其治疗却未见得可行。但他们确实看到现代性以来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存在的巨大的内在分裂状况,思想、艺术与人的自我意识一直在努力弥合这种分裂。

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却让人们积极面对现代性的所有后果。这一切也促使我们把现代以来的文学艺术,既看做现代性的产物,又看成是对现代性进行重新编码的能动形式。这当然不是说在现代性的语境中,所有的艺术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功能,而是从现代性的维度去看待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与生命个体构成的互动关系。

作为一个反现代性的理论家,福科也看到现代艺术在现代性历史语境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讨论时指出的那样,当人们把现代性看成一个时代时,福科更乐于把它看成一种态度。现代性的态度在福科的理解中是充满着内在冲突和变异的。现代性的态度始终与“反现代性的态度”相联。福科选择波德莱尔--他的现代性意识被广泛认可为十九世纪最敏锐的意识之一--作为他阐释艺术与现代性的互动关系的例证。

当波德莱尔意识到现代性时代的飞逝感觉时,他正是通过艺术的眼光使飞逝转化为永恒。很显然,福科认为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态度,或者说波德莱尔艺术地处理现代性的方式,也就是把飞逝留存住。当现代性的飞逝存留于艺术中时,艺术在飞逝的瞬间夺回永恒。福科指出:“对于现代性的态度而言,现时的崇高价值是与这样一种绝望的渴望无法分开的:想象它,把它想成与它本身不同的东西,不是用摧毁它的方法来改变它,而是通过把握它自身的状态来改变它。”在福科看来,波德莱尔们的现代性是一种实践,在这种实践中,对于什么是真实的极度关切与一种自由的实践相冲突。福科特别强调这处自由的实践对现实既尊重又违背。如果联系波德莱尔的例子,可以看出,福科设想艺术与飞逝变化的现在可以区别开来。艺术当然也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凝固的客观之物,而是对变化的断裂的现在的一种把握和创造。

在福科矛盾而又晦涩的表述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设想有一种艺术的态度可以表达现代性的态度,就是面对变化的现在创造自身的一种态度。它既把身从变化的现在中逃离出来,又不是一种固定的静止不变的自我。这个现代性没有在他自己的存在中解放人,它迫使他去面对生产自己的任务。在福科一贯的反人道主义的思想中,他在这里也面临着一种关于艺术创造主体的自由这样的人文主义难题。福科也出入意料地在这里如此明确地谈到各式各样的人道主义,与其说“人道主义”这种思想值得怀疑,不如说是与启蒙相连接的那些人道主义虚假软弱。福科强调了一种对我们的历史时代的永恒性进行批判的精神气质,而他所暖昧地认可的波德莱尔的艺术气质,也属于这种精神气质。在福科的思想深处,还是存有一种不与历史妥协的艺术的自主性,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艺术也就具有了一种不被历史化,而能不断重新创造反思现代性的主体自己。它就如同福科的系谱学方法一样,它试图为自由的未经定义的工作寻找一种尽可能深远的新的原动力。

这些论述远不是为现代性体系中的文学艺术的性质和功能定义,只是提示了一种重新思考的可能性。处在现代性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艺术,是如何建构现代性而又损毁现代性,并且恰恰是在那些严厉地批判和超越中建构了现代性最有力的根基的?正如罗朗·巴特所说的那样:“革命在它想要摧毁的东西内获得它想具有的东西的形象……文学的写作既具有历史的异化又具有历史的梦想。”在现代性的框架内来重新思考文学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以及文学的自主性的审美意义,它确实显露出相当复杂的相互缠绕的关系模式。

四、文学的现代性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理论含量异常丰富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过清理了一些前提,提示了一些理论的可能性。当代文学研究如何从过去的简单明了的意识形态框架中解放出来,从二十世纪这种较为宏观的背景去展开探讨,这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代性为我们的探讨打开了一个缺口,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尽管自从九十年代以来,国内讨论现代性的文章和著作都不在少数,但在文学研究方面,还只是一个表面化的问题。迄今为止,人们主要关注五·四启蒙文学表达的现代性主题问题,至于中国的现代性的本质特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展开方式,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它所隐含的更复杂的美学意义等等,这些更为具体和多样化的问题还少有涉猎。我们的这个课题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主题去接近这条线索,这些探讨是初步的,也是富有建设性的。

城市化无疑是现代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李洁非从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变迁人手,来理解现代中国文学产生的根源和动力,他的探讨无疑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李洁非认为,那些“通商口岸”作为帝国主义打人中华帝国的一个经济和文化侵略的楔子,也是中国新经济和新文化的发源地。正是在这些口岸,中国的现代性的经济和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建立,同时,现代性的中国文学得以产生和传播。李洁非论述说,对中国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来说,与城市文明的关系,不单单是其完成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杠杆,也是交织着诸种矛盾的一个巨大的焦点。从“五四”至“新时期”,围绕这层关系,中国文学数次经历价值观念、题材、体裁、语言和形式技巧上的反复,直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这反映了中国这类国家的文学转型的难度和文化特殊性。对于李洁非来说,城市文明是这样一个现代性轴心:当城市文明处于活跃、重心抬高时,文学转型的力度和速度也随之增强,当城市文明被抑制、重心降低时,文学转型的势头就趋缓甚至向复旧的方向回落。李洁非深入分析了城市空间如何作为转型后的中国文学传播生产的场所,在这里建构起一整套的现代认知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由此表明,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已经完全跨越和告别了以往旧有历史,进入到一个现代性的时代。可以看得出来,李洁非的探讨带有很强的社会学研究色彩,这在他本人的研究生涯中,也可以说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李洁非素以审美感觉的精细独到著称,虽然他大量运用了社会学的材料和方法,但他对文学的那种敏感性并未被压制,可以看到他把对文学作品的细读与历史的宏观分析恰当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徐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文学研究方面一直有着独特眼光和思路。她在《现代性与女性写作》一章中的探讨,就显示出她独到的眼光。徐坤看到,二十世纪的文化演进中,女性是在与现代性的遭遇中日益觉醒的。现代性之于女性的过程,就是女性自我从非理性到理性的探求过程。徐坤的深刻之处在于,她分析了女性作品的现代性包含的双重自我认同倾向:在中国传统话语与男性权力规约中,重薪凸现其“性别”的文化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中力图获得“本土化”指认,确证自我的民族身份,那么她们在求解过程中,必然既依存于既定的文化现实又不断在新旧文化、东西方文明冲突中接受挑战和考验。徐坤在这里的论述力图揭示二十世纪女性写作的历史关联。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女性个性解放,到八九十年代的女性身体修辞学,徐坤清理出一条清晰而生动的线索。

白烨执笔的第三章《压力下的生长》,探讨十七年的文学与政治构成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政治使十七年的文学越来越趋向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文学却始终以它自身的方式承继文学的传统。白烨试图表明:十七年的文学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中国现代性的文学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它并不在中国现代性历史之外,也不是它的例外表现,它就是一种典型的或者说过激的现代性。确实,文学从未像这个时期一样,与政治发生如此紧密的关系,政治是如此需要文学,以至于把文学当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成齿轮和螺丝钉。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这个时期一样,文学界被各种政治运动所充满。尽管说,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沿着文学革命的道路一步步走向革命文学,文学成为民族--国家解放的伟大寓言。文学带有如此强的政治色彩,正是文学的现代性标志,也只有中国这样急切完成现代性转型的民族--国家,才如此迫切调动一切思想文化资源,为进入现代性的历史作加速运动。然而,不管怎么说,十七的文学依然是一种文学,依然被我们的文学史认可为文学,那就说明它的文学性依然存在。

依然在作为这种事物的主导特征决定着它的本质。在这里,政治性/文学性构成的历史关系,显示了现代性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特殊含义。这种理论视角当然不是贬抑或为十七年文学进行翻案,而是进入到历史实际过程,去触及现代性文学(或者说文学的现代性)矛盾、复杂及丰富之所在。

孟繁华近年来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和媒体权力机制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在本书完成的章节《文学制度与大众文学生产》,是其阶段性成果,探讨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立的历史过程,由此分析了文学制度建立赖以存在的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只有在现代性的纲领下,一个社会的文学制度才会以如此严密完整的方式展开历史实践,孟繁华探讨了建国后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如何迫切需要全面动员社会的文化资源,培养人们新的感觉方式,最大限度地使民众具有认知新时代能力。孟文的意义在于,他揭示了社会主义传媒是如何成功地支配了民众的情绪,并且能打动民众,他特别分析了民族化形式所起的作用。确实,像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这种激进的现代性形式,它却最大可能地汲取传统民族化的艺术形式,因此,使革命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生产的同时,也与个人的情感记忆建立起关联。盂繁华对现代传媒始终保持一种警惕的批判性,我注意到他关于全球化与美国化的阐述。在我看来,这二者依然存在差异。另外,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其内在多种可能性似乎也有待于分析。总之,孟繁华的分析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料,以他的敏锐正面阐述了现代性体系中社会主义文学制度的历史形成和文化功能。

同类推荐
  • 清风拂尘

    清风拂尘

    本书收集了作者90年代中期至今的48篇散文,包括《绝版英雄》、《何处是故乡》、《放飞生命》、《霜寒路远》、《沉重的翅膀》等。
  •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二十余篇来自农家书屋的优秀征文,体裁丰富多样,主题立意、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状态。杭州市的农民朋友在书中孜孜不卷地汲取营养,发掘致富途径。新一代农民正在用知识创建自己的美好温馨家园。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无限相思无限恨

    无限相思无限恨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股相当于251颗原子弹的能量从莲花心沟地下约19公里处汹涌而出。仅6秒,超过300万方的固体物质横扫了方圆2.5公里,扑向近在咫尺的映秀镇……
热门推荐
  • 西游之猕猴霸世

    西游之猕猴霸世

    李小六作为西游记中被打死的六耳猕猴转世重生,却与孙悟空一同出世,结为莫逆之交,一同承担妖族复兴命运,谁能料到最终却一佛一道,仍然走上了对立面。东胜神州,佛陀降世,花果山妖族古脉天庭征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四洲散妖早已失去了文明传承,在生存中堕落流离。主角作为妖族一员又当如何振兴妖族,带领人、妖二族一同建立起一个崇善互爱的世界。妖族、人族、仙族、佛祖四族之争,西游仙境中的四洲世界,主角最终通过自身成长与努力,在天道与诸天仙佛的算计下一边修炼成圣,一边集结人马,统率四方,一边又在修仙过程之中结识无数红颜,引出一段段恩怨情仇。灵宠,法宝,仙人,妖族,儒、法、武、墨人族四道,数位绝色红颜,西游仙境重游。
  • 魔血魂帝

    魔血魂帝

    天元大陆,神和魔的战争。银色的长发飘舞在空中,俊美的脸孔流露出邪魅的笑。罪恶家族的恶魔殿下,一个流着魔之血脉的恶魔少年如何一步步的成长,重现大陆消失万年的信仰者!成为万众信仰……
  • 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家人健康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现在看病难已经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件可怕事。本书根据大家的难处而采访多家医师药师和专家而总结了这本书来用于家庭健康的指南手册。希望给您和您的家人多带去一些欢乐!
  • 邪王宠妃:嫡女风华九小姐

    邪王宠妃:嫡女风华九小姐

    【本文修改中。啊不耽误看。】她,雪傲大陆、天雪国、丞相府九小姐,只因不能修炼,受凌虐,遭人欺,爹爹不疼,姨娘不爱,姐姐凌虐,哥哥冷眼。她,二十一世纪,最强女特工,特工界的女王洛梓诺,世人敬仰,冷然淡漠,却因最后一次任务莫名穿越到了她的世界,成了她,她立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比百倍万倍还之!他,天之骄子,大陆上最美好的神话,生性冷漠,妖娆高傲,厌恶世俗的女人,却惟独对她情深之重,为她负手天下,颠覆世界只为红颜,且看他和她如何携手走向世界巅峰!染墨扬画,绘出三世淡漠年华;尘埃落定,染指万年海角天涯;一袭红衣妖治,傲视天下;一袭紫衣倾城,负手天下。
  • 我的娇美千金大小姐

    我的娇美千金大小姐

    奇诡家世,神秘古族血脉,身怀惊天之秘,千转百回爱恨情仇,历经九死一生,终站在世界之巅
  • 先婚后爱:总裁老公宠上瘾

    先婚后爱:总裁老公宠上瘾

    订婚礼上,她被爆出与未婚夫小叔一起出入酒店的视频丑闻。她的人生从此翻天覆地。父亲赶她出门,母亲懦弱不堪不肯替她辩驳一句。直到丑闻的男主角出现,这个b市最尊贵的男人,说要娶她。“嫁给我,曾经欺辱你的人都将趴伏在你的脚底。”
  • 剑侠情缘之仙月痕

    剑侠情缘之仙月痕

    “我以为你你对我万般呵护是对我的爱,原来这是你对我犯下的错”“八年的相处我以为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原来这八年是你对我最大的惩罚”“太音断琴弦毁,你我恩断义绝,从此仙月无痕。黄泉路上不再有我的足印”我枉死城一百八十条人命你都杀了、为何留下我?你若还有一丝怜悯就杀了我别再让我痛苦下去本文转载自网络原创文学门户—起点中文网:http://www.qidian.com/Book/3557059.aspx
  • 我与保姆同居的日子

    我与保姆同居的日子

    一个是刚刚考入大学毫无半点生活经验的富家少爷,一个是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普通女孩,因为富家少爷不能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家里人给自己请来了这个刚步入城市的农村少女,在他们同居的日子里,发生了不少的趣事,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个人渐渐的从相识,到相知,然后走到相爱,一路上磕磕绊绊,少不了外界的压力,自身的困惑,但是两个年轻的心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 我是蚂蚁我怕谁

    我是蚂蚁我怕谁

    没错,我就是蚂蚁。三只帅呆酷毙,英俊潇洒,蚁见蚁爱,虫见虫惊的蚂蚁。你可以打我骂我拍我的头,我大度,不跟你生气。但是,请别恐吓我。我是蚂蚁我怕谁?蟑螂,天生就是给俺骗的;蜘蛛,天生就是给俺咬的;黄蜂,天生就是给俺镇压的;人类,天生就是给俺威胁的……且看三只蚂蚁是如何耍流氓,泡蚁妞,纵横虫界,上天入地,最终成为一代英虫的。小蚂蚁群:216295311喜欢小蚂蚁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验证:三位主人公的名字。
  • 治安文献

    治安文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