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5200000018

第18章 趁年轻,用珍惜生命的行动做事(1)

“我还年轻,我还有很多的岁月和时光。”当别人催促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相信很多人会承认自己的确这样想过。可是你有没有响过,当我们把现在需要做的事推脱到明天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在这漫无目的消耗了一天。一天又一天,很多个一天过去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早已不再年轻,早也没有了当年的风华正茂,这个时候,我们终于知道时不我待,要把昨天的事情打理好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早已力不从心了。

我们还年轻,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我们会永远年轻下去,所以用珍惜生命的行动去做事情吧。将自己手边的工作做好,将别人托付给我们的事情做好,将所有应该我们现在就去做的事情做好,只有这样,当明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有所亏欠,我们的生命才会在每一天绽放出光芒。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不仅仅是态度的不端正,更是对自己生命的亵渎和浪费,放下自己的理由和借口,马上去做吧,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将每一件事都做好,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你。

不要轻易的放弃

7岁的时候,别人问他以后想做什么?他回答说以后想做电影明星。别人都笑了,觉得这个农民的孩子在说着一些不切实际的鬼话。可是他不这么想,为了让自己的梦想有机会变为现实,他跑到少林寺学起了武功,在后来又漂泊到北京,做起了自己的明星梦。那个时候他还有一份兼职,那就是做民工。当然,他的主职是在北影厂,等待着别人来挑临时演员。他就是后来为人们熟知的“傻根”“许三多”

王宝强家里时代务农,全村也没几个有文化的。他父亲和兄弟都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他们知道在农忙的时候,在腰间扎根稻草然后下地干活。那一年,村里来了放映队,他扛着木头板凳去打谷场抢位子,像只活蹦乱跳的小老鼠。每次电影一开场,王宝强总是坐在靠银幕最近的地方,两只手支着下颌痴痴地看,光影变幻着不同的颜色,淡蓝的、鲜红的、银绿的、橙黄的,从他脸上流淌过。也就是这样,电影在他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再也无法忘怀。

稍微大些以后,王宝强来到少林寺学武,别人问他为什么去少林寺,他说他要像像成龙、李连杰一样,做电影明星,虽然父亲曾为此责打过他,但是他没有放弃。在少林寺六年的时间里,他剃光头,吃素,什么都练,刀枪棍棒耍得有板有眼。那个时候,他打听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会有人来拍电影吗?是兄弟们听了后。都嘲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着。

14岁那年,王宝强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很多师兄弟都在北京做武打替身,能接触到电影明星,而且收入还不错。王宝强就这样跪别了方丈,背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少林寺,追随着师兄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

和和周星驰演的《喜剧之王》里的情节差不多,王宝强在刚到北京的时候,整天站在北影厂大门口,等待一个可以暂时糊口的做群众演员的机会。至于报酬,也像《喜剧之王》一样,少的可怜,有时就管一顿盒饭,可即便如此,王宝强还是觉得比呆在老家“脸朝黄土背朝天”好,比寺里也好,管饱,还能长不少见识,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最辛苦的时候,为了填饱肚子,王宝强每天都要找剧组开工,一天最多挣50块钱。和王宝强一起来的很多人都离开这个行业了,他们走的时候都劝他说:听哥一句劝,咱的条件就这样了,个子也不太高,武术也不怎么好,又没什么文化,电影明星?太遥远了。像我们这样的人,能做替身就不错了。

王宝强依然坚持着,可惜没多久,随着天气变冷,王宝强也坚持不下去了。有一天,一个建筑队的来招工,问他去工地刷墙干不干,刷完15平方给30元钱。王宝强想了想,没说话,跟着招工的人去了工地,那年王宝强24岁,刷墙的时候他的泪水与涂料一起流了下来。

第二天醒了后,王宝强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北影厂,昨天刷墙拿到的90元钱,够他一天的生机了,他决定继续去看看有没有刷墙的活儿。可就在这个时候,隔壁一个熟悉的“武替”来叫他起床,说是有个著名导演在招演员呢,叫什么((盲井》剧组的。王宝强听了不是武打片,也没多少兴趣,他觉得这行当自己是干不出头了。可是那个“武替”还是硬来他来到了现场。

李扬导演是被王宝强那塌头塌脑的样子所吸引的,他有一张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的脸庞,这种典型的西北农民工的形象,打动了李扬,当即拍板决定让王宝强加入到自己的电影剧组。结果,《盲井》后来获得了第40届台湾金马奖入围奖、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也正是因为这部片子,王宝强走近了大导演冯小刚的视野里。

2005年,王宝强在冯晓刚导演当年最卖座的商业电影《天下无贼》中饰演了“傻根”一角,从那以后成为了当红的电影明星。再后来,一部《士兵突击》,让他的演绎生涯达到了顶峰,当他说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时候,他的梦想也变为了现实。

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我们苦苦挣扎却怎么也无法得到它,于是很多人放弃了。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机会往往就是再坚持一下,只要你不放弃,幸运之神,总会在门外敲响大门。

目标,一个就好

在美国,有一家十分有名的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他们的负责人在自己的厂房里写上了大大的口号:“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对于那些公司的经营者们来说,是制胜的管理法则,而对于我们人生来说,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看这儿”农场主对自己的助手说:“你这种犁法是不行的,你都犁歪了,在这样弯曲的犁沟中,玉米会长得很混乱。”助手继续干活,但是似乎并没有改正过来,农场主不耐烦的过来说:“你应该让你的眼睛盯住田地那边的某样东西,然后以它为目标,朝它前进。看到了么,大门那有一头公牛正好对着我们,现在把你的犁插入土地中,然后对准它,你就能犁出一条笔直的犁沟了。”助手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半个小时过去了,当农场主回来的时候,他发现犁痕弯弯曲曲地遍布整个田野。农场主大喊着到底发生是什么,助手很委屈的回答说:“对不起,先生,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发怒,事实上我一切都是按你的吩咐在做,只是你知道的,那头公牛一直不停的来回活动,于是就成这样了。”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一个专注的目标,教育不能,天分不能,才智不能,勤奋不能,意志的力量更不能。如果你无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那么,你注定会像成为那个笨拙的助手,迎接你的也将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这是他根据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的结论。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论点是正确的,很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但是,他们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取得过成就,如果他们一直都将自己的努力倾注于一个领域,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如果你的目标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你就会像助手一样不得不在这个目标和那个目标之间疲于奔命。这实在是一种没有目标、缺少头脑,而且非常笨拙的工作方法。这种行事方法除了招致失败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请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人,他只有一种技能,可是他却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一个毫不动摇的目标之上。他的朋友则不同,他很有头脑,但把他的精力分散开来,而且从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你认为他们谁更有可能成功呢?我想可以肯定的是前者将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专注于目标更能打动人。

有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在他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未来企业的领袖。可是,很多年过去了,他却依然平淡。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给自己定下了太多的目标。他忙着考托福,忙着考注册会计师,忙着办理出国手续,忙着筹划自己的公司,事实上他的确很努力,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什么都没有做到。

相反,在他眼里那些“愚钝”的同龄“老黄牛”却不断的受到公司的提拔和重用。他有时候,把这认为是上天自己的不公,于是,频繁的换工作,可是到最后,他所期待的伯乐也并没有出现。

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工作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一个做事时总是摇摆不定、变来变去的人,只会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无法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他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日本有句谚语叫做“滚石不生苔”,所谓“滚石不生苔”是指不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而一直四处打转的话,就不会得到现实的收获。这里的“苔”指的是经验、资产、技巧、信用等等。

一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转而从事新的工作,他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如多年来他所积累的资历、职位、经验和人际关系网等等,也就是说,过去花费在这份工作上的时间成本可能变得完全无用了。另外,人都是有行为定式和心理惰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经验增长了许多,锐气却也消磨了不少,这是一种资源损失,也会使很多人缺乏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年轻人在事业的开端有多个目标是很正常的。这好比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被磁石磁化而具有特殊属性之后,才成为罗盘。同样,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最终必须确定一个自己发展的目标。

如果确定的目标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像卫星导航船一样,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前进。风平浪静时,卫星导航船将一直朝着它要到达的港口航行。当风起云涌时。卫星导航船即使在狂风暴雨中也会一直坚持着它的航线。卫星导航船在海中航行时永远只会看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它所要到达的港口。不管天气怎么样,或者它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它到达港口的时间会在几小时之内就被预测出来。一艘想到达波士顿的船绝不会在纽约出现。

坚韧,成功的不二法则

最能干的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

美国人向来做事急躁,这一民族性深受世界的公认。追根究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是社会发展巨大的动力源泉。然而,这种凡事求快的个性也是一项缺点,使其变成全世界最没有耐心的人。战争时期,我们经常发现缺乏耐心是士兵们致命的弱点。他们不能沉着应战,经常无谓地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中。

商场上也是如此。我们常常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签约成交,太过于急功近利,时常不能从容地全盘考虑。由于缺乏耐心,急着想要得手,极有可能将重要的优势拱手让给那些愿意稍作等待的竞争对手。

同类推荐
  • 人生要敢于奋斗

    人生要敢于奋斗

    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往前行,别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停下来,因为停下来你就会被淘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要敢于奋斗,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一切都需要通过我们的双手去争取。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自己也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
  •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从你在为谁工作、不找借口找方法、责任胜于能力三部分展开论述,全面诠释“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一重要的工作理念。寻找方法是对工作的负责,对职位的坚守。
  •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本书阐释了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及快乐的法则。内容分为“从做人做事中轻松生活”、“从交际处事中轻松生活”、“从自动自发工作中轻松生活”等七个部分。
  •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本书的老经验是中华先辈思想的电光火石,是智慧的高度浓缩,是影响代代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法則,是我们生活求索的启迪。这些老经验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存竞争的经验,交际处世的经验,职场生存的经验,恋爱情感的经验,家庭生活的经验,等等。一条条富有启发性的老经验融入大量经典、生动、充满智慧的故事和实例中,如良师,更如益友,道尽完美人生的秘诀。
  • 有思想地生活

    有思想地生活

    生活是一本书,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去读,并认真汲取其中的智慧,然后让自己有思想地生活。有人说,人死后或者升往天堂,或者堕入地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灵魂来报告这两地的消息。然而对于我们来说,不论死后进天堂还是入地狱,现实的生命无疑都要在这传说的天堂与地狱之间辗转。于是,我们就不得不感受、思索和体悟。而这一连串的麻烦事又不能找人代替,非由本人身体力行不可。
热门推荐
  • 灵异拾忆录

    灵异拾忆录

    诡异的山道,非自然形成的堰塞湖,百人村庄一夜人畜皆亡,到底是鬼怪作祟还是背后另有隐情?神秘莫测的几方势力相互渗透暗中较劲、亦敌亦友;男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场巨大的政治阴谋到底该何去何从?一切谜题:《灵异拾忆录》为您一一解开,敬请期待!!!
  • 青涩的初恋

    青涩的初恋

    他是校园校草,而,她,只是一个平凡女子。他和她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 落日鸦啼

    落日鸦啼

    没有过去与现在,他的未来更是充满未知,乌鸦总在黄昏时降临带来审判,事后留下的是一个个谜团
  • 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就要进入小学低年级,也就是1-2年级。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隐隐中都会透着一丝陌生感以及恐惧感。通常我们认为,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始,要帮孩子开好上小学的头,家长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
  • 大方等陀罗尼经

    大方等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汪汪,忠犬夫君

    汪汪,忠犬夫君

    郑七小娘子生平有三愿。一愿,爹爹平安醒来;二愿,那个害了爹爹的坏世子倒霉倒霉倒霉!三愿,给她家萌萌哒大白找个漂亮的狗媳妇!顾衍小世子生平有三愿。一愿,自己装狗不要被郑小七发现;二愿,自己装狗不要被郑小七发现;三愿,自己装狗不要被郑小七发现;如此,无限,循环……
  • 大笑江山

    大笑江山

    一次生日宴会让李悠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灵魂占据了一个家破人亡的公子哥儿,很幸运的成为了仇家追杀的对象。悠然哥口头禅:谁再惹我,我就用天马流星拳,把你打成浮云。
  • 霸气冲天系列15

    霸气冲天系列15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永昼之城

    永昼之城

    当一个年轻人怀着不为人知的目的进入一个黑暗的地下世界的城市时,他发现在这个残酷冷血、泯灭人性的世界中,想要生存不只是弱肉强食那么简单,而当他意外遇到那个少女之后,他的故事才算是刚刚开始。神秘而又狠绝的女子逐渐变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真实的,联手闯荡,也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城市之中赢得了立足之地,但这些,仍旧只是故事的开端。
  • 邯郸遗稿

    邯郸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