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2400000004

第4章

那天,我在滩上放驼。刚才天还大亮,出着太阳。过来一阵风,涌来一片云,霎时就变了天,乌云越压越低,终于扬起漫天大雪。风雪吼叫着,只几分钟,白天就变成了黑夜。正在狼凹山北边戈壁滩上啃草的军驼惊散了,顺着风向,没命地狂颠起来。它们三只一群,五只一伙,象踉跄的醉鬼,用嚎叫互相照应着,又互相碰撞着、拥挤着,象躲避魔鬼似的躲避着铺天盖地的风雪。大雪很快就覆盖了戈壁,覆盖了一切气味和一切颜色,骆驼们早已忘记了回家的路,只是狂跑。它们的鬣毛上粘着雪,雪又化成水,水又结成冰坠挂在毛梢上。我能在风暴的短暂的间歇听到自己乘驼身上发出的冰坠相击的“哗啦哗啦”的响声,象古代将士出征穿的铠甲。我骑的是一匹口青的大骟驼,它嘴粗,贪吃,力气也大,即使在春乏的月份,它的两个峰都象山一样地直立着。它驮着我,在四分五裂的驼群中狂奔乱窜。我勒紧缰绳,它疼得嚎叫起来,它扬起蹄子使劲踢,使劲蹦,使劲摇,想把我从它身上掀下来。我左手拽缰,右手狠劲抓住它的前峰。它终于安静下来了。这时候天已经黑了,风雪依然如故,你看不到十步以外,只能凭偶而传来的一两声驼叫声估计驼群溃散的情况。真冷,风雪刮到脸上,象刀子割,踩在镫上的两只脚已经麻木。反正什么也看不见,我把身子紧紧地伏在驼背上,借着高大的驼峰,给我挡挡风,这样好一些了。这时候,我竟想起了狼凹山的那座小砖房,想起了莎仁和小娃儿。早晨我上滩出牧的时候,孩子还在睡,我在他的小脸蛋上亲了亲,我觉得他的额头有点发热。我本打算今天让驼多吃点草,明天如果娃儿继续发烧我就不出牧了,骑上骆驼带他到连队去瞧医生。从狼凹山到连队,挑两峰骟驼,换着骑,早早走,晚上可以赶到。我嘱咐莎仁让孩子好好休息,给他喂点退烧的药,小儿安,感冒片一类的药家里有。我们想他一定是感冒了,吃点药也许就会好的。他的身体一向很好,长了半岁,还从来没有闹过毛病。

我真后悔,那天我真不该出去放骆驼。可是谁又能预料到那样厉害的暴风雪呢。两天的暴风雪。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吧,命运要糟践你,你想躲是躲不过去的,就象撞到你枪口上的黄羊。我们撞在了死神的枪口上。

风呼呼地叫着,雪还在往地上盖。骆驼们根本不听我的,我想往回拦,但是逆风,根本不可能,骆驼根本不回头。刚把它们逼过头来,就立即被风雪迷住了眼睛,堵住了鼻子和嘴,它们不乐意地嚎叫起来,马上扭过了身子。不过,狂奔了大半夜,它们已经疲乏了,也许它们感到一直这样跑下去也摆脱不了风雪的追逐,于是,它们不再狂奔乱颠。它们顺着风向疲惫不堪地走着。这样倒好些,我随着它们往前走。

天慢慢发亮了,风雾似乎也小一点儿了,我能勉强看出去一二里地。一片银白,很耀眼,天空还飘着雪。这时我隐隐约约看见在一道东西走向的小山上立着一个铁制三角架。我猛地惊醒了,这里离边境线只有十五公里了,那个三角架是当年测定边界线时留下的。现存驼队正向边境线窜去。你知道,边境无小事,稍有不慎,都会引起涉外事件,军驼越境,会给我们的会晤站带来许多麻烦。我当时很焦急,我看准了左后方的两个小丘,离这儿不远,最多五六公里,形成了一个避风的死角。我想把驼群赶到那儿去。

骆驼们依然不听我的,不肯逆风往那边去。我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把乘驼催到驼群的前头,拦住了驼群,我握紧鞭子,在领头的几峰骆驼的头上使劲地抽,那几峰骆驼嗷嗷叫,终于折回了头,朝我指示的方向走去。我一直挡在那边,挥着鞭子,左堵右截,还算好,到下午,终于把整个驼群拢在了小丘的下边。我累极了,乏极了,浑身象散了架,又冻又饿,坐在驼鞍上,摇摇晃晃的。我经历了一次真正的战斗,现在说起来这么容易,可是当时的情景我简直不敢回忆,我活了三十来年,三十年中的一半力气都耗在那场风雪中了。我拿着驼鞭的左胳膊又酸又疼,驼鬃把我的右手勒出了血,我的两条腿直发抖,快要坐不住鞍子了。不过总算把驼群拢住了,没有一只骆驼越境。我赶着最后几峰骆驼往山洼里走,我完全泄了劲儿,瘫坐在驼背上。在几步就要到山洼的时候,我骑的骆驼突然失了前蹄,朝前猛扑了下去,我被摔了出来,重重地摔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左臂一阵剧疼,我昏了过去。后来,我被冻醒了。这时候天色晦暗,黑夜降临,狂风暴雪又象饿狼似地吼叫起来。我的左胳膊很疼,整个袖筒里粘糊糊的,冷冻冰的,我试着往上举了举,没有举起来。我知道不好,靠着右手和牙齿,费了好大的劲儿,用腰带把左臂连同大衣的袖子固定在腰上。我一夜没有合上眼睛。骆驼都安静地卧下,看着夜空里肆虐的风雪,慢慢地反刍。我又想起了狼凹山我们的小砖房,想起莎仁格日勒,想起了孩子的病。那一夜可真漫长。

后半夜,风雪小了。黎明的时候,只剩下了一点风。风把地上的积雪吹起来,在接近地面的空中拉起一道道白烟。我在驼群中找到了自己的那峰大骟驼,很不习惯地用右手挽着缰绳,让驼卧下,我骑了上去。我把驼群赶起来,我们踏上了归途。这一天走得很顺利,中午竟然出了太阳,不过不亮,是个昏黄的球。我心里很急,急着看到我的儿子,我用脚镫连连踢着骆驼肚子,乘驼踏踏踏地跑起来,鸵群也跟着踏踏踏地跑起来。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已经来到了狼凹山外边的那片滩上。

狼凹山经过了两天风雪的洗劫,一片洁白。

我看见了那个熟悉的小山丘,我看见了站在山丘上的莎仁格日勒,我看见了她怀里抱着的小刘军,我的悬了两天两夜的一颗心放下了。

可是莎仁为什么不唱那只歌呢?不唱《我的小小的马儿》呢?

我想她一定还没有看到驼群,没有看到我。于是我催着骆驼加快了脚步朝她跑去。

我离她越来越近了,她依然呆呆地立在那里,她没有把孩子向我高高举起来,没有唱《我的小小的马儿》。太阳把最后一抹余光照在她的身上和脸上,寒风撩拨着她的头发,她象一尊石像,一动不动。我已经看清了她的冰冷的脸庞了,甚至已经看到了她眼睛里的哀伤。她不会看不到我的,可是她为什么不兴奋地迎接我,她为什么不唱那只歌儿?

我的心缩紧了。我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催驼跃上山丘,我滚下驼背,我踉踉跄跄走到她的跟前。

“莎仁!”我叫她。

她看着我,没有说话,她的神色很可怕。

“莎仁!”我又叫。

她搂紧孩子,依然没有说话。

我急忙打开孩子的襁褓,我的手触在了孩子冰冷的额头上。我发疯似地把孩子从她怀里夺过来:“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我大喊。

“你为什么不回来?你为什么不回来?”她突然歇斯底里地喊起来,她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我的左臂上,她看见了我袖筒上的血,瘫坐在小丘上,失声痛哭起来。

“呵!我看见了巴特尔!‘救救我吧,妈妈!’他用眼睛跟我说。”

最初几天的夜里,莎仁常常睡到半夜被噩梦惊醒,坐起来哭一阵。她说,孩子最后那一晚真可怜,他已经烧得哭不出声音来了,一直紧闭着眼睛。风雪呼叫着,象要把房子掀翻似的。天总不亮。天快亮的时候,他忽然睁开了眼睛,眼睛亮极了,象含着泪水,他定定地望着妈妈,象在哀求她,“妈妈,救救我吧!”

在那个可怕的夜晚,莎仁承担了最大的痛苦,她是眼睁睁地看着魔鬼把儿子从自己的怀里夺走的,她看见了世界上最令人心碎的目光--婴儿临死前的目光。

刘才才讲完,又深深地勾下了头,不再说话。不过他没有哭,一滴眼泪也没有掉。他的眼泪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流干了。

刘清涧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自己的老班长。其实安慰只是对孩子对女人的,是对那些没有真正生活过、没有真正经历过欢乐和痛苦的人的。老班长是条汉子,对他,一切安慰都苍白无力,他的伤口只有靠时间来缝合。

换个环境呢?他忽然想。他这样向老班长建议。

“那这里呢?”刘才才问,把勾着的头扬起来。

“……再换别人来。”刘清涧嗫嚅着说。

“你心里踏实吗?”

“……”

刘清涧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建议是多么愚蠢。你忘了,那四十三峰军驼是他的,遍地的戈壁石是他的,边境上的星星月亮是他的,我们驻守的这长长的边界线是他的。可是这一切难道不也是你的吗?离开城市的时候,你为什么也那样固执,象一头犟牛?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再来,总会好的。”刘才才缓缓地说。他的眼腈忽然亮了一下,有点神秘地说:“你知道吗,莎仁又有了……”

“哦……真的?”他想祝贺,可是他说不出来,他的心里忽然涌上了一股热哄哄的东西。

大力神!不是原子弹,不是核武器,是那些在戈壁滩上顽强生长着的沙生植物,是石缝里的小草,是老班长,是刘才才。

他们默默地坐着,不再说话。他们没什么话可说的。他们说尽了一切。

刘才才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说:“他们回来了。”

他们回来了。刘清涧听到了骆驼走动的声音和细碎的驼铃声,声音越来越近,不久就在屋外停下了。莎仁格日勒和一个年轻战士一先一后进了屋子。莎仁和刘清涧是老相识重逢,郝黑子和刘清涧是新战友相识。介绍。寒暄。“赛麦诺,赛麦诺!”莎仁说。“你好!你好!”刘清涧说。“副连长你好!”郝黑子红着脸问候。“嗬,你叫郝黑子!回去正好是个伴儿!”刘清涧拍着他的肩膀说。

莎仁格日勒依然不显老,脸依然象饱满的红苹果。她的那段痛苦的遭际只是藏在乌黑的眸子里,藏得很深,但是刘清涧还是在她的长睫后面看到了它。

他们谁也没有再提那一段往事。他们只说草原,骆驼,只说今天,明天。

郝黑子端着一杯茶,坐在靠门的一张矮凳儿上,双眉微蹙,显出与他的年龄不相仿的沉重。

“你到底回不回南山去?你阿妈的信还没回呢。”刘才才低声跟莎仁说,“定下来,跟小刘--现在人家是副连长了--说说,有便车好搭上出去。”

“不,不。”莎仁说。

“回去住两个月也好,现在骆驼正抓膘,事儿不多。”

莎仁不说话,只是摇头。

“你阿妈会不高兴你呢。”刘才才劝道。

“不,我不去。”莎仁说着,紧挨着刘才才坐下来,旁若无人似的用两只手捧起了丈夫的那只空袖筒,抚摸着,又把它放在自己的脸蛋上轻轻蹭着,目光深沉而哀伤,专注地看着屋里的什么地方,不住地用蒙古语喃喃着,“我哪儿也不去,那仁,那仁,那仁……”

太阳!刘清涧听懂了,莎仁在用蒙古语呼唤太阳!她的太阳--这个断了一条胳膊的退伍老兵,这个皮肤总也洗不干净的驼工!呵!老班长,你真让人羡慕,真让人嫉妒,你有一个多么皎美的月亮!你是不幸的。你是幸福的。你是残缺的。你是圆满的。呵!你们又快有了,最好还是一个壮丁,最好还叫刘军,最好还叫巴特尔,最好象你也象她。不久,她还会在你牧归的时候,唱起《我的小小的马儿》。你们一定会很幸福,就象醇香的马奶子酒,你们的生活不荒凉,你们的戈壁不荒凉。

门敞着,屋外吹来一阵小风,屋里的燠热消散了些。

郝黑子望着外边的什么地方出神。从进门和副连长刘清涧打过招呼以后,他就一直没有再说过话。现在,他终于把眼睛从屋外收回来,看着副连长,嘴唇翕动了一下,想说什么的样子。

“等不及了,是不是?”刘清涧笑着问。

“蓝排长让天黑以前赶回去哩。”郝黑子说。

“那就走吧。”刘清涧说着站起来,准备和老班长他们告别。

“你等一下!”刘才才对刘清涧说了一声,就爬到木箱子跟前,莎仁帮他打开箱子。他从里面拿出一张崭新的十元钱,交给刘清涧,说,“我的组织关系还在哨所,这是我三个月的党费。不方便,不能按期交。”

刘清涧接过钱,装好。

“班长,我走了!”削清涧双脚立正,用最标准的姿势给刘才才敬了个军礼。

刘才才给副连长还了礼,他的那只空袖筒被风轻轻地掀动着。

“老班长,我也走了。”郝黑子学着副连长的样。第一次恭恭敬敬地给连队的这个老驼工行了个军礼。

刘清涧和郝黑子各骑一峰军驼,赶着另外的两峰,踏上了戈壁滩。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蜃气正幻化出一片碧波荡漾的海子。

“叮咚,叮咚……”驼铃敲击着灼热的空气,敲击着寂寥的戈壁。

他们骑着骆驼,转过了馒头状的小山,拐上了那条汽车轧出来的路。

刘清涧不由回过头,朝二号民兵点的方向看了看,他什么也没有看见,那座小土屋,那几丛红柳,红苹果似的莎仁格日勒,那只不时被风吹动的空袖筒……都看不见了。映入他眼帘的,只有一色的戈壁滩,只有在太阳下静静躺着的旷野,宁静,沉寂,似乎那儿从来不曾有过人家,不曾有过歌声和哭声,不曾有过那个惊悸的骚动不宁的雪夜。

刘清涧骑在驼背上。郝黑子骑在驼背上。他们默默地走着,谁也没说话。驼铃“叮咚叮咚”地响。郝黑子不时“哦哦”地吆喝两声,追赶企图舍路而逃的那两峰军驼。

刘清涧是沉重的。那只轻飘飘的空袖筒压在他的心上,是一座山;那支《我的小小的马儿》在他心上,是一片海。

刘清涧是轻松的。妈妈含怨带泪的目光,学友的谑笑,关于她的谜……昨天从古都带来的那些重负,此刻忽然卸除了,离他遥远起来。

在红树口,他受到了从城市归来后的第一次洗礼。“叮咚叮咚”,骆驼继续着老班长的故事。刘清涧使劲摇了摇头,他想努力回到眼前来。

骑在骆驼上也是轻松的。骆驼踏的是不紧不慢的步子,这种步子很轻松,一摇一晃,象海浪推着走。西斜的太阳依然还热,不过毕竟不是正午的大阳。他依然还是敞开衣襟,却没有再出那么多汗。他的影子又留在了地上,只不过换了方向。他在一座小山上,影子也在一座小山上。

郝黑子走在他的前头,他骑的骆驼鬃长膘肥。它高高地昂着头,迈着优雅的步子,象个傲慢的贵族,偶然小跑两步,“踢踏踢踏”地,也象舞蹈一样优美而和谐。郝黑子斜背着一支半自动步枪,手握一根驼鞭,象个英武的骑士。

可是他一直没有说话,也不回头,好象有意躲避着副连长的目光。为什么?莫非他和老班长一样,也有一支苦涩的歌?

同类推荐
  • 边陲胡杨

    边陲胡杨

    本书讲述了扎根于边疆的解放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着为党为人民的信念,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奋斗。边陲的胡杨傲然挺立,我们可爱的战士也如这挺拔的胡杨一般,笔直地矗立在祖国的边陲……
  • 如果悲伤没有眼泪

    如果悲伤没有眼泪

    “毕业在即,陈慕晴的男友成为远房亲戚的亿万财产继承人,她富太太的梦刚开头,男友立马跟初恋复合,干脆地甩了她。闺蜜叶茜给她介绍工作,她阴差阳错进了前男友的公司,还被上司莫名其妙地缠上了,人家表示这是报复她前男友抢走了自己的前程。——那你怎么不去报复他的现女友呢?她伤心、伤身又伤情,唯一的好事,就是一起长大的向斯晚,和自己的闺蜜叶茜开始交往。然而一夜之间,所有人都介意起陈慕晴和向斯晚的“好哥们”关系。叶茜问她:你真认为这世上存在单纯的男女友情吗?为了所有人,她和他决定就此生分。但突然袭来的阴谋,将他俩围困在一起,无法轻易逃脱……”
  • 南洋国商(下)

    南洋国商(下)

    清末明初,风云际会,华夏之国却在风云中飘摇不定。站在历史的乱潮之中,尹正纲——这位“猪仔”的后代,该何去何从?丛林、土著、会党、奸商、恶霸……一个个生死难关。爱情、亲情、友情,成了他一飞冲天之前最好的磨炼。于是,勾心斗角的商战之中,他杀伐决断、运筹帷幄,于那一段沉郁暗淡的历史中,留下光彩绝伦的一笔。本书通过爱国华商尹正纲的传奇经历,再现了继闯关东、走西口之后,被称为规模最为壮观、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影响最大的“下南洋”的这段历史,讲述了下南洋的一代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坎坷之路,也充分展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 极世界·升起的天空

    极世界·升起的天空

    《极世界:升起的天空》架空未来,神历1995年,世界灾难之年,人类的物质文明已经到达了泛滥的顶峰——地幔层以上,平流层以下,全是人类恢弘的居所。但与高度物质文明同行的,是一个灾难泛滥、战火隐忧的世界——天空和大海全都呈现出灰败的死亡色泽,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人类就是唯一的物种,大规模的海啸冰雹、阵雨落雷、火山喷发席卷了大半颗星球。
  • 飘窗

    飘窗

    高级工程师薛去疾退休之后,寄身江湖,从飘窗看风景早已习以为常。这天他看到昔日受他启蒙的小友庞奇出现在红泥寺街头,一年前这位社会强人麻爷的贴身保镖大闹之后离开此地,发誓回来必杀人,薛去疾不知庞奇会杀何人。是歌厅妈咪糖姐?准妈咪薇阿?卖水果的顺顺夫妇?难以弄清楚的社会强人麻爷?麻爷的司机雷二锋?还是一心争取全面副部级待遇的报告文学作家夏家骏、"文革"时期的造反派何司令、"黄牛"二磙子…… 生活纷繁丰满,情节扣人心弦。在这部展现当代人生存困窘与拷问人性坚脆的作品里,活跃着一大群今日文学中罕见却又如此鲜明的各类人物,充满了作家的敏锐发现、独特感受、深刻反思和无限悲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叫女王

    重生之我叫女王

    “女王”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叫的。我,姓血,名染月,19岁生日那天,我从国外回来,想给他一个惊喜,谁知却看到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顿时感觉天塌下来了……这是哪儿?刚一张嘴“哇哇哇”这是谁的声音,突然,感觉有人拽着我的腿,于是我蹬我蹬我蹬蹬蹬,靠终于出来了,咦这不是我爹吗?干吗这么看着我。还有我咋这么小靠,姑奶奶我竟然重生了,那好,背叛我的那个渣男,你的噩梦开始了!!!
  • 大集须弥藏经

    大集须弥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决策的逻辑

    决策的逻辑

    本书在解剖这些关键、疑难问题时,深入剖析了决策者的洞察力、视野、心智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具体决策结的产生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深远影响。进一步,作者在讨论这些具体的影响的基础上,高度提炼、分析了经营管理者在个人心智和相应的决策判断上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具体应该形成怎样的状态方能避免错误的发生。
  • 天魔界契约者

    天魔界契约者

    普通高中生,灵魂变异,YY,种马,各色美女集结,敬请期待!
  • 踏灭蛮荒

    踏灭蛮荒

    少年福音因小时候不小心弄坏白家小姐呵护几年心爱的玩具,险象环生,生死间摇摆,无人有实力解救,福音就像蜘蛛网上虫子似的任人玩弄,突然在自家后山发现至宝灵气珠,险死还生
  • 唐六典

    唐六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青少年礼仪指导》的宗旨是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培养社交礼仪行为,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容主要是以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社交礼仪的形式,来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日常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 抱朴子外篇

    抱朴子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悦己,是一种态度:像香奈儿一样做女人

    悦己,是一种态度:像香奈儿一样做女人

    《悦己是一种态度:像香奈儿一样做女人》从性格、爱情、工作、生活等方面告诉读者如何像香奈儿一样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