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3600000019

第19章 数落成语误读处(2)

豆蔻,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等地方。在红白豆蔻诸色花中,以红豆蔻花为最美,花的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一向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清人有诗云“结就同心芯,因标连理枝”。另外,此花在未盛开时显得非常丰满,俗称“含胎花”,因而又被作为少女的象征,“来时豆蔻初含芯,别后菖蒲又着花”,后来好些咏豆蔻的诗,大多含有这个意思。

豆蔻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豆蔻年华”一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年轻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豆蔻年华是一种永远的美,一种永恒的信心和希望,但是它只能用来形容特定年龄阶段的人。现在有些人不但把二十几岁的人说成豆蔻年华,甚至形容少妇时也用豆蔻年华,殊不知越过了十三四岁这个界限,便属误用。古代女子十四五岁算成年,十三岁是接近成年的美好年华,而现代十八岁算成年,即使以现代的标准来说,豆蔻年华最多也只能用来形容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

“犯而不校”心胸宽广

语文试题中曾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既然知道错了,就应该马上改正,如果“犯而不校”,那就危险了。许多考生受到“校正”的影响,不假思索地把“犯而不校”理解成“犯了错不改正”。

犯而不校,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在句中,“犯”的意思是“触犯”,“校”的意思是计较,而“犯而不校”一词的意思是“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把曾子说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从中可以看出,曾子完全秉承了儒家提倡的“忠恕”思想,同样也强调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谦虚的心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尚书》中也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则有“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则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放在做人的标准之中,学会宽容,是为人的基本。要做事,先做人。

另外,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宽容的小故事: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一点也不生气:“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就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正因为娄师德宽容待人,所以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三教九流”不是指下等行当

“……有卖狗皮膏药的,有卖跌打药的,摆地摊的,算命的,等等,纯粹是个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自由市场。”这是从某篇文章中截取的一段话,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老百姓对“三教九流”的看法。

提到“三教九流”,人们都联想到旧社会闯荡江湖,从事一些不是很正当的行业的人。其实,这都受明清白话小说的影响,把一个中性词误解成了贬义词。

实际上,“三教九流”是对人的地位和职业的划分标准,最早始于商周时期。

其中,“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排列顺序的先后,始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北史·周高祖纪》:“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佛教次之,道教为后。”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其实书中收录了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还数这九家。后来,“九流”被用来代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九流”中,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古时不断地改朝换代,各行业、阶层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就是说,除了三教没争议外,九流的标准一直在发生改变,如以下两个不同时代的版本:

版本一: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版本二: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

这种变更的情况就如同“演员”和“教师”这两个职业一样,在旧社会,“演员”被人称“戏子”,“教师”则更有“臭老九”之称;如今,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提高了,变成时下的热门行业。

了解了“三教九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明白它只是一个对人群的划分标准,没有什么贬义。

“不刊之论”好文章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很显然,“刊”在这里被解释成“表达、发表”的意思,就是说“这文章很糟糕,不值得表达、刊登出来”。

实际上这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要想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就得追根溯源。

古代没有纸,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写字时用竹简、木牍。竹简、木牍均是用以记事、书写的狭长竹片、木片。成语“罄竹难书”中的“竹”就是指写字用的竹片。

古人在简上刻写字,远没有在纸上书写方便,刻写错了也不容易涂改,只能用一种叫“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重写,这种行为叫“刊”。“刊”便是消除、修改的意思。《说文解字》:“刊,裰也。”段玉裁注释:“凡有所削去,谓之刊。”因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

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不刊之论”最初源于“不刊之书”,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

直到宋代才出现“不刊之论”,如宋熙宁七年,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中云:“唐室已上未立曹吴,其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推时验迹,无愧斯言也。”

所以,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语境与背景,把“无须改动的好文章”理解成为“文字粗劣,不能刊登的文章”,虽然只错了一个字,却已谬之千里。

“狗咬吕洞宾”原本与狗无关

在做了好事后不仅没有得到对方表扬,还被对方责怪时,很多人都喜欢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有点怪对方像狗一样不知道自己是好心的意思。但是,其实“狗咬吕洞宾”原本是“苟杳吕洞宾”,与狗无关。

传说吕洞宾在成仙前原是个读书人,因为两次参加考试都未中举,所以此后再也不愿意读书,就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

当时,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同情他,与他结为金兰,并请他到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有个出头之日。

后来,有位姓林的朋友来吕洞宾家里做客,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想把妹妹许配给苟杳。

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跟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没想到吕洞宾却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同意我也不好阻拦,但是成亲之后,得让新娘子先陪我睡三宿。”苟杳听后很不能接受,但是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

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去了。

晚上,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吕洞宾进了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

苟杳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天,刚进洞房,就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

这一问,让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了啊!”

几年后,苟杳金榜题名,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洞宾家不慎失大火,所有家产都化成灰烬。

吕洞宾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于是决定去找苟杳帮忙。

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之下走了。

回到家里,吕洞宾发现家里已经盖了新房,很是奇怪。刚要迈进家门,突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放着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号啕大哭。吕洞宾愣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

妻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

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

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

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便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很生气,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成两半,却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看完信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后来,因为“苟杳”和“狗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黔驴”并非贵州驴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了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黔之驴》,故事讲的是:黔地本来没有驴这种动物,是喜爱驴的人用船将它运进来的。后来在与当地老虎的较量中,个头虽大的驴因斗技不高,终于被小个子的黔虎吃掉了。

“黔驴技穷”这一成语便是源自《黔之驴》。长期以来,在解释“黔驴技穷”时,一般人都将“黔”与现在的贵州相提并论,甚至不少文章和词典都把“黔”说成贵州,其实,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古之“黔”并非今之贵州。

据史书记载,贵州之名,始于宋朝。柳宗元写《黔之驴》的时间是公元805年他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之后,其时比贵州单独建制尚早六百多年。“黔”作为一个地区名称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黔中地,秦朝的黔中郡,其辖区主要包括当今湘鄂黔渝边区一带,就是今湖南西北部分,及今四川东南、湖北西南、贵州东北一小部分。

今湘西还有黔阳市、渝东还有黔江区等带“黔”字的地名,而今贵州东部尚无一处冠以“黔”字。直至明代贵州建省后,才逐渐出现简称贵州为“黔”的情况。

由此可见,柳宗元所指的“黔”,只能是今湖南西北部或四川黔江流域为主的一带地方,因此,不能把当时的“黔”和今日的贵州等同起来,说“黔驴”就是贵州驴子。

“劳燕”不是“辛劳的燕子”

最近,某报刊中有这样一个标题——五千“劳燕”回乡创业,文中主要是讲外出打工的人们又回家务农了。很显然,作者把“劳燕”理解为“辛劳的燕子”了。

对于“劳燕分飞”一词,人们大多数会将它理解为“辛劳的燕子”或“劳苦的燕子”。其实,“劳”并非作这样的解释。

“劳”是伯劳的简称,伯劳俗称胡不拉,属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而同样常见的燕子也与它一起飞进了文人墨客的诗篇里。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它们都是候鸟,每当寒冷冬季来临,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间的相遇却无法改变分离的命运,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伤感的分离,成为不再聚首的象征。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纪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这首诗出自萧衍《东飞伯劳歌》。成语“劳燕分飞”便是典出于此,于是在古人眼中,伯劳成了别离的代名词。

因此,“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天空没有留下劳燕的影子,但“劳”和“燕”曾经飞过,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去。

另外,“劳燕分飞”容易被误写作“劳燕纷飞”,比如“劳燕纷飞为哪般——关于几起农村离婚案的剖析”。前文说到“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走,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犯这个错误的原因还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语。

同类推荐
  • 红军长征在天水

    红军长征在天水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记载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途中在天水境内的革命活动以及天水人民对红军的大力支持。
  • 淳淳春秋

    淳淳春秋

    夏康淳在一个特别的晚上机缘巧合地魂穿到了春秋时期一个和他长得一样的人身上,在春秋末期,诸侯割据混战。打战方式也由车战到人战,但康淳并没有因血腥且没有太平的时代而变得冷酷无情,而是在与朋友、妻子的相处下,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 人文成都

    人文成都

    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 九鼎记

    九鼎记

    双学科硕士杨伟,月薪三千当了和尚,却入了黑道,救人惨死。地府奈何桥边,因一道佛偈点透孟婆三女儿,地位直接从来世的猪转到隋末代王杨郁身上。他立志做杨广第二,昏君一名。他无色不欢,要妻尽天下美女;他研制白粉,成了全球最大的毒枭;他穷兵黩武,要在天下撒泡尿宣誓主权……
  • 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

    受到无夏之年的影响,故此乱写一通。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热门推荐
  • 改变你的一生:经营自己的强项

    改变你的一生:经营自己的强项

    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愚蠢的人总是因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任何人都可以发掘出他潜在的能力,只要你有这样去做的充分欲望就行。
  • 倾天下霸君心

    倾天下霸君心

    二十一世纪冷艳的美女杀手杯具的穿越到了女尊天下。众多美男,型男纷至沓来,,妖孽的、腹黑的、还有旧相识、、、“哇咔咔,你们不要过来!”“妻主~”那么,该躲?还是纷纷收罗,多多益善?一场爱情与权利的争斗,生死一线的徘徊,她也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也明白如果想活下去,只有变强!那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PS:本小说美男多多~总有你喜欢的类型啦~喜欢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亲固然很好,但本小说是一生一世一女N多男呢
  • 听雷:我在091诡案组的十年

    听雷:我在091诡案组的十年

    本书围绕虚构的国家隐秘部门“091气象站”成员所经历的各种玄奇神秘之事,向大家讲述了一个跨越千年,历史背景宏大的探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带领我们上昆仑探寻昆虫人秘密,下东海寻秘水下长安神奇世界,远涉非洲内陆挫败纳粹反攻世界阴谋的传奇。
  • 总裁的逃婚新娘

    总裁的逃婚新娘

    一场商业联姻,她落入他的魔掌,新婚之夜遭遇羞辱,蜜月之期不断折磨,身心沦陷,痛失孩子之后,她毅然决定离开。五年后华丽归来,面对他的祈求,她断然拒绝!想求得原谅?先待她好好整他!
  • 民国爱恨情仇:我就是传奇

    民国爱恨情仇:我就是传奇

    该小说是励志小说,说的是一个叫葛群英的广西女人充满传奇、艰辛的一生。其中有叛逆少爷、野蛮小姐、可怜丫鬟、豪门争斗、男女特工、殖民地风情、飞虎队传奇、抗日峰火、政权变化等等贯穿此书。小说人物众多,人物鲜明有特色,反派人物坏中也带情义。
  • 逍遥一世情

    逍遥一世情

    身怀神秘功法的逸虚,一次意外,带着整个宗门的人进入到修真位面,故事从这里开始。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一个荡气回肠的人生,一段漫漫修真路。
  • 嫡女重生:驭蛇皇后不好惹

    嫡女重生:驭蛇皇后不好惹

    前世她错付良人,一场爱恋,只换来一杯毒酒,毒蛇噬骨而死。一世重生,她意外获得驭蛇能力,必将步步为营,拆穿庶妹,远离渣男,觅得良君。“陛下,皇后娘娘带着蛇在花园跳舞。”“陛下,皇后娘娘用蛇把和亲公主吓晕了。”“陛下,皇后娘娘……。”宠妻狂魔的皇帝陛下都微微一笑,表示皇后怎么做都是对的,直到某一天他和皇后闹别扭,从被子里翻出一条蛇……
  • 权色

    权色

    这是一部俗套的重生穿越文,一部与天下英雄竞逐江山美人的架空文,一部百分百纯正的11文……“男儿行于世,当掌天下权,握杀人剑。饮极品佳酿,品绝代美人!”——大唐李元昊。他是侠客,他仗剑行侠;他是浪子,他纵意花丛。他是诗人,他满腹经纶;他是画家,他妙笔生花。他是政客,他口蜜腹剑;他是名将,他胸怀甲兵!他纵横捭阖,他叱咤风云!君本寻芳客,载酒江湖行。言笑平天下,弹指荡寇兵!
  • 洛克王国之危机再临

    洛克王国之危机再临

    在一个明朗的早晨,洛克王国突然发生大地震,格里芬用魔法水晶球探测器发现,洛克王国危机再临,地球小子晨逸被格里芬带去洛克王国成为了使命的……终结者!!!
  • 大仙你的猫

    大仙你的猫

    一个傲娇但整天“沾花惹草”的千年大仙。一个耍宝但整天被大仙“欺负”的猫妖半仙。他成天以欺负她为乐。她以为他讨厌她,于是她向他请求想要离开他。可是殊不知,在他心里她是她的唯一。一白一粉,永生永世,永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大仙大仙,你能不能喜欢我啊”“……理由““大仙,你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