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1000000002

第2章 风吹大地(2)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每周总要回家背一回干粮,绵延在学校和家之间的那条弯弯的山路上,不知留下了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少青春的脚印。走在路上,迎面碰上的,或者一前一后一起走着的,都是同一个岔里的人。或许是道路坎坷不平的原因,也或许是走山路适合人们去遐想,反正大家都低着头走路,偶尔唱几句山歌,或者吼一段秦腔,都是当时心情的一种宣泄。

村里通往县城的主干道,原来也只是一条草绳那么细,人们要到县城去,就大致沿着它的痕迹,或肩挑背扛着粮食和一些可以变卖的东西到城里去换些油盐酱醋之类的日用品,每每逢集的时候,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着一起走。渐渐就走得累了,就没话了,各走各的路,各想各的心事,有的从腰里摸出自带的干粮,谦让一阵,就边走边啃了,或者拎起装在玻璃瓶里的凉水,喝上一口。回来的时候已是傍晚,背上、臂上的东西就换成了另外的物什了。

后来,村里有了第一辆自行车,擦得明明亮亮,车铃响得清脆悦耳,上坡时,人撅着屁股推得汗流浃背,下坡时却一溜烟飞驰而过,让步行的人羡慕不已。再后来,就有了摩托车了,小青年戴着头盔在前面骑车,后面坐着一个小媳妇,轰地从村里冲出,或着轰地一声冲进村子,都是那么惹人眼馋。

再后来,那路被修宽了,能走架子车了,也能勉强走拖拉机了。开进村里的第一辆拖拉机,是一台突突突着一蹦一蹦的手扶拖拉机,这在村里人眼里既新鲜又实用,而且还很有些现代的气息。去城里赶集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坐拖拉机,颠颠簸簸,拉拉扯扯,说说笑笑。去时,车上带着几袋粮食,或者几篮鸡蛋和几只鸡,来时则变成了几尺花布或几件农具。有拖拉机坐,总是比步行要轻松得多,全岔人也因为有车可坐而感到自豪,或者说感到幸福。记得拖拉机手是一个又黑又痩的小伙子,车开得好,对人也热情,坐他的车大家都从心理上觉得可靠,然而,有一次当拖拉机转弯时,或许是弯道太急,也或许是我的堂叔自己没有小心,手没有抓牢,反正堂叔从车上被颠了下来。那时,他手里提着一只母鸡,他是想卖了鸡后给妻子买一件花衣服的。他被颠下来后,鸡被甩飞了,人却再也没有爬起来。至今想起来,让我心里依然隐隐作痛。

直到上世纪9乡年代中期,岔里人才将那条冰草绳般缠绕在大山的腰际间,也像一缕白发般飘荡在乡村记忆里的坎坷山路,才真正变成了一条车路,虽说还算不上宽敞,但大大小小的车辆总是可以通过的,比如冬天拉炭的卡车,秋天拉粮的拖拉机,春节回家的游子们坐的小车,最令岔里人感到兴奋的是这几年能坐上班车了,坐早上的第一趟车进城赶集,坐中午的车就可以回到家里干农活,如果谁想在城里多转悠些时间,也可以乘晚班车回来。当然也有骑自行车的,有开摩托车的,但很少有人再坐拖拉机了。

一条路的变迁,其实也就是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变化。如今每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或坐车,或步行,脚下的这条黄土大道总是引起我无尽的感慨。

从这里道路走出去又走回来的人,他们中有走运的,也有不走运的。有漂洋过海的,官运亨通的,也有一年到头在外奔波忙碌,回来时两手空空的。也有出去是那样,回来还是那样的。不管怎样,乡村的路总是宽容的,无论高低贵贱它都一一张开双臂,紧紧地将他们拥抱入怀,让他们永远感受着大山的温暖。因此,我曾这样感慨:老家的山有时很低,有时却感到很高,但只要沿着一条路走到底,都会找到那个丢失老家的人。我就是那个从故乡的山路上走出来,而走丢了老家的那个人,但好在我还认得回家的路。

乡村的树

站在村子对面的山坡上,向村垴上的沟里望去,看见那里有几个黑黑的,倒背着双手的人影在沟垴里走着。有时候看谁分明走到前面去了,再看却又落到了后面,像是各家的男人要到山的那边,去为谁家娶媳妇或者抬埋谁家的老人。但走了那么久了,怎么还走不出那条沟呢?我想山那边的事情,恐怕早已过了。当然我说的是那沟里的树。当风从沟垴上再一次刮下来时,这些像人一样走着的树,便歪着脖子朝岔里瞅,那里,便有一个人也倒背着双手,黑黑的,朝沟里走来,像树。

走近了看,那树其实并不高大,甚至是些小老树,它们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苍老了,弯拧疙疤撑起头顶一片风起云涌的天空。风雪从北边刮来,它们就朝南弯腰,仿佛树也有脊背,把脊背交给风雪去抽打;风雨从南边扑来,它们就向北边低头,又把脊背交给风雨;酷烈的阳光下,它们撑起自己蓬勃的绿伞,让山坡上喉咙里冒烟的人们和牛羊,甚至麻雀,还有蚂蚁来它们的伞下乘凉。它们粗2的皮肤,多像早年农民冬天的手掌。走过去轻轻拍拍这些农民老大哥的肩膀,我的血液里仿佛已涌动着乡下的风霜雨雪了。

我的故乡在陇中,那里的树,其实也就是柳树、杏树,或者榆树、杨树这样几种,就像村里的几户大姓,少有其他姓氏,因而也就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但它们生命力之顽强,却是人类足以叹服的,有时一整座黄土山包都干透了,但它们依然喷发着绿色的枝叶,给单调的焦黄色抹上几笔希望和生机,我相信地里的庄稼们肯定是以树们为榜样才一茬又一茬地生生不息,养育了这片土地上顽强的人类。那里的人们也一定是以树为榜样,才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繁衍不息的。

乡下的树生在乡下,长在乡下,随便在哪个水渠、地埂或者路边上栽下一棵小苗,它们就会像乡下的孩子,在没有人娇惯,直至在被人忽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但被重视也好,被忽视也罢,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乡下的树不卖弄、不摆姿态、不争地位,它只生长,在生长中默默地献出它的阴凉,献出它的花朵,献出它的果实。一棵乡下的树,它的一生,就是一个乡下人的一生,特别是当一棵树老了的时候,和乡下饱经沧桑的老人几乎没有两样。

有时候,树是走在时间深处的,它用年轮记载着时间的流逝给它带来的思考;有时候,树又是走在时间之外的,它默默地用树阴的脚步让自己走向远处,把自己还给时间。时间给它春风,它就还春天一树繁花;时间给它风雨,它就给时间一片浓阴;时间给它秋天,它就给时间一树硕果;时间给它飞雪,它就给时间一树苍劲。它默默地容纳着一切,又默默地奉献着一切。乡下的树,是树中的智者,它们是树中最有仙风道骨的一族。

当然,乡下的树,尤其是生长在干山枯岭上的乡下的树,它们在城里的树的眼中是些不幸的树。它们没有人关注,因为它们生来就不是供观赏的,它们是乡下人的柴火,是村里人盖房子的椽檩,是青年人娶媳妇的家具,是老人们的寿材;它们没有人精心修剪,没有人给它们围上铁栏杆,野兔子偷偷地啃上几嘴,馋嘴的山羊撕破树皮也是常有的事,谁也没办法给兔子和羊们罚款,因为它们生长在乡下,就得受乡下的罪;尤其是没有人为它们浇水,除了天上的雨雪,自然渗入它们大多裸露的树根,人们没有多余的水供它们“享受”。

同一棵树,如果把它种在十年九旱的地方,它可能就是棵小老树;如果把它种在雨水充沛的地方,它可能就是参天大树。我有时也把自己比做一棵树,一棵乡下的小老树,几经挪动,被搬进了城里,我不知道在干旱的黄土地上自由伸展的枝条和根系,在城市坚硬的水泥地上还能不能扎下根去,天天被哗哗的自来水灌着,我是路边的风景树呢,还是谁家窗台上的盆景?我是该被乡下的树们嫉妒呢,还是被城里的树们瞧不起?

我在想起杏儿岔,想起树》一诗中这样写道:

3乡棵杏树加上5乡棵柳树,再加上1乡乡棵杨树和12棵榆树,还有41棵梨树和58棵苹果树,再加上前年二叔在门口种的3棵椿树,这就是杏儿岔全部的树了,反正岔里都是一些平常人家,都是一些好种好活的树,有时觉得树太少了,岔里人就把一棵豆叫做豆树树,把一棵构杞刺叫做红刺树树,还有麻秆树树苦荞树树远远看去是一团树包围着杏儿岔,走进岔里才看清树散落在各处,就像那些门口蹲着地埂上走着,或者路边上站着聊天的人们只是这么多年了岔里没有一棵松树,岔里人知道一根松椽来到杏儿岔,要从很远很远的山林中出来,坐过了火车再坐汽车,然后坐上三轮车架子车,才能坐到一家人的房梁上我是岔里见过松树的一个人,在兴隆山成吉思汗陵旁的一片树林里,面对几丈高的大松树,我拍拍这棵抱抱那棵,像是遇见了一帮多年不见的远房兄弟,岔里人说能长那么大松树的山梁,那一定是比杏儿岔好得多的地方。

我曾久久地伫立在老家的门前,一棵被剥去了一半树皮的粗壮的柳树,坚定地站在我身旁。几十年来,风霜雨雪中,它不移一步,立得参禅般安静,我忽然感到它才是天地间真正的立者。几十年前,我不理解一棵树对我的意义。当一脸风霜地再次回乡,乡下的每一棵树都教我怎样顶天立地,任世事悠悠,风来雨去,而心中安然。我感谢乡下的树。

乡下的云

我见过青藏高原的云,那云总是很白,总是很冷。白得耀眼,冷得让人战栗。

我也见过云贵高原的云,那云总是很重,总是很湿。重得仿佛就要把天空拽下来,湿得好像就要承不住里面的水了。

同类推荐
  •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这是爱的凭证,也是旅途的记忆,千山万水的行走、春花秋月的情愫、沧海桑田的历程是青花上唯美的线条。十指抚过,有岁月的砂砾落下,如晨钟暮鼓撞击心房……生命没有停止,路依然在脚下延伸,躲在背后的繁华和落寞成为风轻云淡后的莞尔一笑。当逝去的身影化为尘泥,文字里的誓约保留着最初的色彩,在记忆的扉页上题写着我们的地久天长。谁是那长发及腰的女子,谁又是天涯外的风雪夜归人?错失的情缘遗忘的片段是不敢触碰的迷离,在爱的深潭里挣扎,用温情补缺、这座爱的城堡从此留下一个永恒的主题!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热门推荐
  • 焚颜绝爱:冷面老公强势妻

    焚颜绝爱:冷面老公强势妻

    女孩时期认为人的一生就为那么一个人等待,相遇,相知,爱到苦尽佛灭。当真正面临着重要的人一个个死去,当谎言被撕裂,当爱的人与自己背道而驰,梦也该醒,糊涂也该装不下。青葱,我恨你,但是你是我儿时的一缕光,何铭,我恨你,但你曾温暖过我的背脊,孤城我恨你,是不发回想过去的恨,有个人恨,却也无法不爱。青葱岁月,落幕繁华孤城一梦,生死枉然十指微凉,葬了来生,可好?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 台湾杂记

    台湾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科学家

    天才科学家

    二十三世纪天才科学家重生了,他用一项项科技改变世界,他拥有无数的荣誉,他俯视爱因斯坦,他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他每天被无数美女诱惑包围。新书:《天生科技狂》请大家去看看。
  • 千年结:云中阁

    千年结:云中阁

    在世界混沌之际,盘古开天辟地,一青鸟沉睡海底,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之战,使共工撞到不周山,青鸟醒,祝女娲补天,其骨融女娲之石,化五彩霞光,成神。然不被天宫提及,成迷。仅云中书记载,其鸟美如凤,青羽挥洒间,风云色变,然不容于天地,跳诛仙台,用剔下的仙骨建极地,逆了那六道轮回……云中阁位于极南之地,然无寒,四季常青。其阁卧在两座山的断崖上,欲坠。那是一座用红瓦琉璃建造的阁楼,在那里只有一本书,却让人穷尽一生也不能参透。没人知道它存在了多久,就如同不知道日月星辰存在多久了一般。有人称它是世间的藏书阁,有人称它是人情的监狱,也有人为它埋在了一生。
  • 洪荒逍遥神医

    洪荒逍遥神医

    一鼎,一弓,一书,一怪球。笑傲洪荒,医道天下。与美逍遥,千古风流。
  • 重生之掌柜多娇

    重生之掌柜多娇

    被鬼差大大一脚踹到了阳间的琴仙娘表示很不淡定,不是自己原来的世界就算了,话说为什么一上来就要被毁尸灭迹啊!等等!为什么肚子里还有个包子啊!金手指不好用被玩坏也就算了,话说为什么还会有时效啊!异界一点也不好玩!我要回家!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全新修订典藏版)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全新修订典藏版)

    写历史的人很多,这样写历史的人很少!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
  • 网游之精神焕发

    网游之精神焕发

    2030年,人类大脑的终极密码被解开,基于“灵魂”的真正的脑电波控制技术得以开发。脑电波就是人的思维,正常的思维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正常的体现,而非正常的思维……精神病的春天到了!安德烈·佐罗,极致人格分裂症患者,拥有一千种以上不同的人格,在游戏里他一个人就是一个军团。移动森林,游戏中头号诡异组织,该组织成员都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某种植物,比如蘑菇,也有的是西兰花。飞翔的荷兰人号,它的船员都有严重的妄想症,认为自己会飞。苏易钧认为像他这么正常的人进游戏肯定被虐到死,所以他坚定的远离游戏,直到……
  • 别样人间

    别样人间

    过去,家乡人说听戏,不说看戏。那时不象现在的舞台,有灯光、布景许多讲究。戏台上就是两把椅子一张桌,简单得很。而且上万人听戏,好大一片,哪看得清?只远远地见舞台上人影乱晃。便只能借助耳朵了。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