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9500000018

第18章 最有趣的丧葬文化(1)

1、死都有哪些别称

中国人通常都是比较含蓄的,不直接说人死了,而是根据这人的身份地位、年龄大小等因素给这个“死”一们,J致的称谓。

常见的经常有这几个词语:去世、过世、逝世、长眠、安息。

为国为民而死称做牺牲、捐躯、殉国、殉职。

对待敌人则说他见阎王、上西天、完蛋、一命呜呼、翘辫子等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

皇帝死了更忌讳说“死”字,要说驾崩、大行、大薨、山陵崩。

和尚死了则要说是圆寂了、坐化了等具有宗教意味的词语。

古书中更是把“死”说的文绉绉的:卒、殁、溘逝、作古等。

《礼记》对死亡的规定更为精辟: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为“卒”、士为“不禄”、平民百姓为“死”。

还有其他非正常死亡的,意外而死叫做遇难、丧生,未成年而死的称做“夭折”等。

3、“九泉”是泉水的名字吗

“九泉”原指地下深处,表示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中国人把死后对人生没有遗憾称为“含笑九泉”,这大概是最理想的死亡境界。

“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在中国文化里有多、大、深、极等意思,“泉水”通常要打很深的井才会冒出来,古人认为人死后要到很深的“阴曹地府”去,囚此就把“九”和“泉”字联结起来称为“九泉”。

3、墓志是为死人写的文章吗

墓志是埋人墓中的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官衔、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通常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体叙述死者生平事迹,“铭”多用韵文表达对死者的悼念、赞扬或安慰,也有将两者一起用的,称为“墓志铭”。中国墓志约起源于东汉时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比较有名的墓志有《柳子厚墓志铭》。

墓志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简洁,语言温和。墓志一般是死者死后由别人撰写,也有死者本人生前写好的,亲属遵照遗嘱或嘱托刻上去。墓志其实就是一篇关于死者生平事迹的简介,伟大的人、有突出贡献的人、值得纪念的人死后,其墓碑上经常有墓志,古代人通常都有写墓志的习惯,唐代的韩愈所写的墓志有u卷之多,但是近代人已不流行写墓志。

4、何谓“白喜事”

葬礼上有两大功能:一是处理死者遗体,二是宣泄活人的情感。办丧事应该悲哀,但是很多民族的葬礼上却有欢歌狂舞的场面出现,人们通过这种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并把葬礼称做“白喜事”。

面对着亲人的遗体,人们的情感是复杂的,为亲人的离去而痛哭、哀嚎。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子子孙孙还将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再多想一下,相信死者只不过是从“阳间”进入“阴间”,走进另一个世界,也许“阴间”一样有人间这么繁华热闹、物资丰盛,那就应该欢欢喜喜为死者送行了,葬礼上就出现了欢歌狂舞的场面,寓意是为死者进入极乐世界而庆祝。这就是“白喜事”的由来。

5、招魂丧俗是如何来的

招魂丧俗起源很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盛行。如在当时的古书《仪礼》中就记载有士招魂礼:招魂者头戴官帽,身穿朝服,从正屋东边的檐角登上屋顶,手里持着死者生前所穿衣服,一手执领,一手执腰,拉长声音,向北方呼喊死者名字,云:“某某,你回来呀!”招呼亡魂归来,连喊三遍。然后把衣服卷起从屋顶投下,下面有人接过衣服,将其盖到死者身上。招魂以后,亲属要再次观察死者鼻孔,摸其心脏脉搏,确认是否死亡。这种仪式表达生者对亡者的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更多的是叫魂不来,只好面对亲友已亡的悲苦现实了。于是招魂礼之后,主人就可以正式办丧事了。如沐浴、饭含、人殓、报丧、吊唁等。

从古至今,民间丧礼中也有招魂仪式,与上述的士招魂礼大同小异。

7、何谓“白喜事”

道士给死人超度时,都要在地上铺一张芦席。这里面有个原因。传说从前一个有钱有势的员外死了母亲,他出500两纹银请来西方的和尚、东方的道士给亡人开路送葬。道士与和尚都想赶走对方,好独吞钱财,各自都在的中暗打主意。

酒宴散后,两方摆好香炉,穿上袈裟道服,准备给亡人超度。道土对和尚说:“你念你的经,我开我的路,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但地方得分好。”和尚问道士如何分法,道士说:“各自用自己身边所带之物占地方。”和尚应一声:“请看厂使出法来,将袈裟撒出来,占满了整个屋子。道士一看,大叫一声不好,趁袈裟还未着地,慌忙使出道法,抓起一床芦席扔在地上,算是占了一席之地,和尚只好甘拜下风。

从此以后,道士每次给死人开路,都得先放一床芦席,站在芦席上给亡人开路超度。

为何要给死人烧纸钱纸钱,古人也称其为“寓钱”、“冥钱”、“楮币”等,是死者和鬼神专门所用的货币,在古人丧礼上,焚化纸钱是鬼神祭祀的重要仪式。

人们认为,“阴间”跟“阳间”一样,需要衣、食、住、行,死者到了“阴间”需要用那个世界的钱币来讨生活。因此,活着的人,为了死者在“阴间”更好的生活,便在祭奠他们的同时,送给他们大量的礼物、钱币。其中的钱币就是用纸制成人间钱的样子,通过烧化送给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亲友,以备生活之用,这就是烧纸钱。人们在烧纸钱时通常还点燃爆竹、烧香,呼唤自己的亲人前来取钱,不要被别的鬼神冒领了。

这种祭祀风俗开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唐代诗人对这种风俗也有描述,张籍的一首诗中写到“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到五代十国,民间烧纸钱的风俗更盛了,以后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7、冥寿是怎么回事

冥寿也叫“阴寿”,是指已经亡故的父母或者祖父母的寿日。按理说来,冥寿是不应该庆贺的,因为既然人已经亡故,寿命已经终结,那么继续举行具有鲜明祈寿色彩的祝寿、庆贺活动实际上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十分奇怪的是,在中国社会,为已经亡故的父母与祖父母举行冥寿庆祝活动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徐珂在《清稗类钞》一书中云:“祝寿者,祝其人之长生不死也。乃有为已卒之祖父母、父母称觞祝寿者,曰冥寿,亦曰冥庆。”到了父母冥寿的日子,子女们便要像他们在世时一样向各方亲友发出请帖,亲友们则也要像他们在世时一样向其子女赠送寿礼。冥寿的正日,子女们个个都要身穿彩色服装,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同走到寿堂上向亡故的父母牌位磕头庆贺。这种为父母做冥寿的子女自称“追庆子”,意思是“追思”、“追庆”父母寿诞的人。

规模较小的冥寿活动大都是在自己家中举办的,较为隆重的冥寿庆祝活动大都是在寺院、道观中举行。

在现代社会中,做冥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已故亲人的一种纪念,其二是满足自身在娱乐、餐饮以及交际方面的情趣。冥寿庆祝活动一般都是做到100岁为止,因为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人到了100岁后,就要重新投胎,去做后一世人了。因此百岁的冥寿庆祝活动仪式最为隆重,规模最为宏大。

8、死人也可以婚配吗

为死了的人婚配,叫做冥婚。冥婚在我国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的商朝,就已存在冥婚。周代以后冥婚风俗没有被禁绝,反为一些封建上层统治者所提倡。到了清代,这种妇女殉葬冥合的习俗,随着贞节观的加强,仍很盛行,直到晚清封建仪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才逐渐消失。

清末的北京仍有冥婚现象,还有个别家庭办死人与死人结婚的“喜事”,这种“婚礼”的迎娶仪式多在夜间举行,有时,人们正在安睡之际,忽被街巷里的鼓乐声吵醒,这就是冥婚的“迎亲”队伍。“迎亲”的人抬着一顶纸轿子,由单鼓、单号、单唢呐吹奏前引。有的则不用这种形式,仍用八抬大轿,全份金灯执事,轿内却只是要娶的女人的一张照片。20世纪30年代以后,还有人仿照“文明结婚”仪式,用西乐队做前导,后边四个人抬着一个出殡用的影亭,内挂“新娘”照片。仪式一般包括通家状细帖、祈祷占制冥衣、至墓前备酒果、先奠后祝、合卺等。

一般说来,冥婚也要通过媒人介绍,双方过门户帖,到命馆合婚,取得龙凤帖。放定多是一次性的,就无所谓大、小定之说。男方给女方送去的定礼,一半是真绸缎尺头、金银财宝,一半却是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各一件,锦匣两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之类的首饰。放定的当天晚上,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

9、为什么要用棺材装殓死人

古时候,人到了快死的时候,事先用石头砌一个小墓叫“椁”。人死后,把尸体放人椁内,把门堵死,盖上土,叫做“封椁”。后来改用棺材装殓死人。为什么要改用棺材装殓死人,这还得从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说起。

庞涓和孙膑是师兄弟,庞涓见孙膑比自己高明,就设计要害死孙膑。孙膑知道后,就逃走了。庞涓下令全国各关口严加盘查,还亲自带人马四处捉拿。

一天,孙膑逃到齐魏交界的地方,想到齐国避难,但无法出关,就到一个木匠家里躲避,求木匠送他出关。木匠叫孙膑换去衣帽,躲到睡柜里,用黄表纸盖上脸,装成一个死人的样子。然后,盖上睡柜的盖子,用绳子把睡柜绑好,叫来一群小伙子,抬的抬、扛的扛,号子喧天,把孙膑抬出了关外。一路上,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跟在后面看稀奇,都说这个办法比“封椁”好,以后就改用睡柜装殓死人。睡柜也慢慢改成后来的棺材。后来人们就把抬死人出门叫做出殡,送死人安葬叫送殡。

11、孝子坐棺的习俗是如何来的

从前有个张丞相。一天傍晚,侍女给他洗脚时格格地笑了。丞相大怒,骂道:“大胆奴才,如此轻狂,成何体统?”侍女吓得跪在地上说:“奴婢只因看见老爷左脚的半,朱砂痣,蛮像奴婢右脚的半,朱砂痣,所以发笑,望老爷恕罪。”

张丞相听了,好生奇怪,当即叫侍女脱鞋袜看看。果然,那侍女右脚的朱砂痣跟丞相的一模一样,他想,这也许是前世的姻缘呢!从此,丞相与侍女明不明、暗不暗地同居了。

岂知好景不长,不到一年,丞相要死了。侍女淌着眼泪说:“有你在,府中上下对我不敢白目看,你走了,我怎么办?还有腹中孩子怎么办?”丞相道:“拿笔墨来。”侍女捧上白绫和朱笔。张丞相写道:“是妾原非妾,非妻却是妻。生男名天玉,生女叫天姬。”丞相写完搁笔就咽气了。

后来,侍女生了一个儿子,就叫张天玉。冬去春来18载,天玉考中新科状元了。母亲正在病中,听说儿子金榜题名,欢喜过度,便死了。

料理后事时,天玉与哥哥(同父异母)发生争吵。依那时风俗,只有正室夫人的棺材才能从大门出去,妾的棺材要走偏门。天玉要母亲的棺材从大门出,哥哥是一百个不答应。天王气不过,问:“我能否从大门出?”哥哥说:“你是状元,当然可以。”天玉一步跨到棺材上坐定,说:“那好,抬我状元出门!”哥哥无奈,只得让棺材从大门抬出。

从此,有了孝子坐棺材出门的习俗。

11、回煞包括那些礼仪

回煞,在绍兴多称为转煞。据说,一个人死后,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回家一次,看看家属的动静,叫做“转煞”。同来的一位解差,叫做煞神,相貌异常可怕,手脚像鸡爪一般,必须设筵供奉,否则它要凌辱鬼魂的。

在回煞的前一天晚上,死者的床上,装一个假人,所穿的衣服,必须是死者死的时候穿过的,头颅以大锡瓶做成,看去如其人卧着一般。

桌上供一桌菜,全是死者生前爱吃的东西。床前、桌边、椅边都放锡纸绸的锭(俗称银锭)。设供好,关上门,无论何人,不得入内。如若事后蔬菜有缺少,纸锭有移动,便是死者确已到过的证据。

又说,煞神等从烟囱而人,因之灶上也供一桌菜,给煞神享用。在灶下贮灰的地方把灰扒平,那是看有没有鸡瓜印,若有,可知煞神是到过的。

灵柩前又供一桌菜(如已安葬,则在堂上设供),雇道士坐着诵经。

先前送终的人,此刻当在座,不可缺少一人,实在不能来的,就将他穿的素衣悬挂壁上,表示人数齐全,叫做“接煞”。

交戌(或亥)时,房间和灶间里,点上香烛,道士进去忏念一通,家属依次叩拜,拜好举哀,因为死者已经到了。出来时,仍然将门关上。

到子时,道士又往两处地方一转,然后直出大门外,家属随行大哭,叫做“送煞”。同时要一人一手持一面团箕(竹制,簸米用的)和一只雄鸡,一手持棒,边走边在团箕上打,务使隔着的雄鸡大啼(相传鬼魂到来,要到天明才肯走,煞神是凶煞,怕它停留,故让鸡大啼,它以为天明了便回去)。焚帛后,家属止哭回转,回煞于是完毕。

关于回煞,有几种俗话:回煞的日期近,叫做煞短;日期远,叫做熬长。前者死者的魂非常厉害,后者是和善的。

12、“送终”就是给死人送行吗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其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的遗憾和内疚。对于死者的“走”,亲人是要“送一送”的,俗称“送终”。要求死者的亲人在其弥留之际的最后一息,都要在床前高声呼唤,直至其咽气。死者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其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其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送终”(所以在送人礼物时,禁忌“送钟”,因“钟”谐音为“终”)。死者咽气后,立即撤除床帐,以免亡魂笼罩在帐网之中不能超脱,并除去枕头,同时焚烧纸箔为其送行。

13、为死人送的纸扎有哪些

纸扎的种类很多。其中“引魂幡”头如公鸡(有红冠)的纯白纸,而高挑在杨柳杆上,为招魂所用。此幡剪扎简练,用色明快素洁,造型夸张大胆。“摇钱树”和“金山银山”都是成双成对的,前者如小树冠,围以小圆花,挂满钱串;后者则以金箔和银箔做成,小元宝垒叠成小山。“聚宝盆”为一圆形的纸扎,宝盆中堆积珍珠玛1目、珊瑚树株、白玉画卷、笙管剑器等,可谓琳琅满目,荚不胜收。“纸扎庭院”是为死者准备的住处,四合小院里应有尽有,门厅、楼阁、雕梁画栋、朱门铜饰,华羌庄严,引人人胜。各种纸扎盆花,根据死者的喜好,主人点题,艺人剪纸,迎风带雨,各尽其态。“金童玉女”,大概是为死者准备的奴仆,形象多恭顺善良,也有天真烂漫的,颇具匠心,形象各异。还有车、马、花轿等各种纸扎,也各具特色。

这些纸扎出殡后,或葬入死者的陵寝,或焚于死者的墓地。出殡时,全村老幼,出门观赏、品评,还有人把纸扎盆花抢回几枝带回家欣赏(抢花是一种乡俗,主人并不责怪)。其实每一次出殡,都看做是一次纸扎的展览呢。

14、烧七奠祭有哪些讲究

烧七奠祭亦称做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奠祭习俗。其大致内容是:在死者初亡后的49天内,亲属每隔七天开设-次斋会,奠祭亡魂,前后共七次。做七习俗源于何时何地何种观念,有一种说法认为其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即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皆备;相应的在人之初死,一日散一魄,七日散尽而人最终归西,故有以七日为忌,每七烧纸祭奠的习俗,称作烧七。当然也有其他说法,如源于佛教说、道教说、周代“虞祭”等,都可作为参考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习俗。

同类推荐
  • 中国新疆

    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本书从西域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当代风尚、优美画境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新疆。质朴而洗练的语言直击美丽新疆的多元内核,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热门推荐
  • 黑夜世界之黑夜玩家

    黑夜世界之黑夜玩家

    在黑夜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生死,在生死中考验友情,带着友情去争霸黑夜世界!
  • 取名宝典

    取名宝典

    本书介绍了名姓常识,古今取名方法,诀窍禁忌,以人名为主体兼顾公司产品商标命名,把人们常用的男名、女名、小名、学名、笔名、艺名、改名、印章、名片等知识作了说明。
  • 胖妹翻身战

    胖妹翻身战

    看一个自卑肥胖的女孩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自信的女强人!看一个一无是处的女孩如何绝地反击,一步步夺得她想要的一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遇傅少付倾心

    一遇傅少付倾心

    他看着她,深邃的眸里是一望无垠的黑。她惊慌失措,像受惊的小仓鼠,急急逃窜。可他步步紧逼,像从天而降的神,总能救她于水深火热中。然后,紧追不舍。他眸沉沉看着她,磁性的嗓音带着蛊惑,迷了人的心,“你只能在我身边。”她挣扎,拒绝,“不,求你,求你放过我……”“放?我的字典里没有‘放’这个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琉璃走失经年

    琉璃走失经年

    程依朵是个乖巧懂事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孩,认识初恋男友泉宇之后,噩梦便开始:她被小混混绑架、好朋友林夕涯意外失踪、甚至父亲被诱惑借高利贷,连房子都抵押了……更要命的是,她的世界疑云重重,身边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仿佛只有她是透明的。那么,所有的真相都能浮出水面吗?她的大学校友兼老乡董翔巍一直处心积虑地接近她,并与她的两位室友有着似有若无的暧昧关系,他究竟有什么阴谋?之后出现的蓝格儿,就是夕涯吗?为什么会与泉宇牵扯到上一辈的恩怨?还有,偷偷在依朵抽屉里塞糖果的男孩,居然是泉宇的好兄弟,夕涯喜欢的男孩秦莫扬!那么,几经周折,他们是否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 上古剑境

    上古剑境

    一次盗墓,白小凡机缘之下服下升仙丹。一场天地浩劫降临,隐匿数万年的妖族现世入侵人间,欲一统人界重现上古辉煌!人族各大修仙门派纷纷奋起抵抗!热血少年白小凡大战妖皇,以一己之力,逆转乾坤!炼化升仙丹,修炼仙剑诀,悟上古剑境,成就无上剑仙,演绎一段传奇!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主题恢宏,内容丰富,语言自然明快,文笔淋漓酣畅,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
  • 天降邪神

    天降邪神

    陆地海底有精怪妖裔千百,青冥鬼府有轮回司台,修罗荒地有刀山火海,灵元之地有灵兽千百,西蛮荒凉有祭祀巫术。这里神秘无尽,这里无奇不有,这是个全新的世界!练魔可颠倒乾坤,修仙可上天下海……
  • 剑灵之划水无罪

    剑灵之划水无罪

    爱上你有一种欠抽的赶脚!爱上我就是有一张欠bian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