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2400000021

第21章 保有觉知,我们就是“佛陀”

有位政治学教授问我,静坐时心里想些什么。我告诉他:“什么都没想。”我说,我只是专注于当下和眼前发生的事。

他看起来不太相信,但这是事实,当我静坐时,几乎完全没有运用推理思维能力(也就是分别意识)。我不会试图分析事情或解决复杂的问题,例如数学难题或谜语。即使是我在参公案?时,也只是让它在那里,全心关注着它,而不急于去解释或诠释。因为我了解“公案”并非一道待解的谜题。

在觉知的意义上,“参”并不意味着分析,而只是持续不断地“觉察”。思考需要耗费许多能量,这些活动会令我们疲惫,但若是安住于觉醒或觉察的活动中,情况就截然不同。

我们往往以为禅修需要“大脑”不断地运作才行,但事实并非如此。禅修者并非思考者,禅修者并不从事心智活动。相反,禅修代表心灵处于歇息状态。

从我们谈话开始,我就未曾要求朋友运用“大脑灰质”,只是邀请他与我一起去“观”、去“体认”。我们必须集中精神才能办到,但不是通过分析。我们必须全神贯注,不做任何思辨或诠释。全神贯注意味着除了专注力别无其他,这是一种能将你从睡梦中唤醒的载体。

假如你对自己的生气、感受、思考或行住坐卧等,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就等于陷入了昏睡。加缪?在他著名的小说《局外人》里,曾把他的叛逆主角描写成“行尸走肉般”的男人。这就像活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缺乏觉知的光明。但是当心中的觉知之光点亮,你的生命就从睡眠中跃入觉醒。

在梵文里,“buddh”这个动词代表“醒过来”,而一个觉者就称为佛陀(buddha)。佛陀就是一个“永远”处于觉醒状态的人。我们有时能够保有这份觉知,所以,我们“偶尔”是佛陀。

觉知(英文为awareness,巴利文为sati,梵文为smrti),意思就是“觉察”、“忆念”或“明了”,但我们必须在“正处于觉察……的过程”或“正处于忆念……的过程”这层“当下进行”的意义中来使用这个词。我们或许认为,觉知就是认知或全心全意,但它的意义并非仅止于此。觉知还包含专注(定,三摩地)和理解(慧,般若?)。

定与慧的结合,既决定了觉知的强度,也是觉知的结果。每当觉知之光点燃,定(心一境性)和慧(明见)就会自然呈现。专注和理解通常用于表示觉知的结果或效用,如果要表达的是前因,可以用“止”和“观”这两个词。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止”和“观”,就能达到“明见”。但是,什么东西必须止住呢?也就是忘失、散乱和烦恼等失念和不觉照的状态必须停止。“止”并不是压抑,而是把失念转化为忆念,把缺乏觉照转化为觉照。

同类推荐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30多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性大学。从它开办之日起,学校开设有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课程,为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995年我们申请宗教学硕士点,199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宗教研究中心,于1997年开始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以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研究为主,设立了藏传佛教研究与管理、伊斯兰教研究与管理和宗教学理论研究三个方向,进行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的宗教史、宗教思想理论、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一百万的爱

    一百万的爱

    她叫Kaori,梁碧琪,今年24岁,单身,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夜场,无不良嗜好。长相一般身材一般,家庭背景也是一般,属于那种丢人堆里就很难再找出来的人。但是没想到有人居然给她一百万来让她当女朋友,这事馅饼还是陷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罂粟

    红罂粟

    她,曾一夜之间被黑帮灭门,变成举目无亲的孤儿。她,曾开始长达五年令人生不如死的魔鬼训练……她,因残酷嗜血出名,犹如罂粟花般,遥不可及,望而止步。罂粟虽美,毒性殇人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尊兽神

    至尊兽神

    你见过本命守护兽自称“本大爷”吗?落难少爷李阳这儿就有一只!他身怀顶级龙魂,却被龙魂反客为主。说是教他扮猪吃老虎,没想到真把李阳变成了一只猪!说好的兽化变龙呢?说好的神光护体呢?李阳心里不服:“我要拉风,我要变龙!”龙魂却一副高深的样子:“别急,好戏还在后面呐……”
  • 若爱只是彼此伤害

    若爱只是彼此伤害

    天佑利用慧慧天使般的心灵,巧语花言欺骗慧慧,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支撑,让生命苟延残喘的维持继续,一旦有了活命机遇,就原形毕露的抛弃你.只顾自己逃之夭夭!另有阴谋的爱情。
  • 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提高员工责任感和执行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培训读本,三星、苹果、华为、海尔、联想、美的、阿里巴巴、三一重工等众多国内外企业推崇的工作理念。“没有如果”是不找借口、敢于担当的职业表现,“只有结果”是大胆创造、落实到位的工资内核。工作中,只有交出了成果,做出了效果,才能享用结果。请宣誓:2013年我一定做一名不找借口,为结果而战的员工。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体现的是一种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工作态度,一种负责的执行能力,一种把工作做到位的落实精神。
  •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可谓浓缩了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人处世的智慧。《大智若愚的点滴》从大量的故事中精选出了大智若愚、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还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着非常深的寓意,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寻常的感受和对情感新的领悟。
  • 爱情回忆录

    爱情回忆录

    有人说,每个女孩都是曾经是一个天使,梦想在人间找到自己的真爱。也许当年莫宁心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今天的她却是带着自己的女儿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回想昨天,如果重新来过,她还会不会这样选择,爱情回忆录,我的整个爱情里,却只有你一个人——莫宁心
  • 死亡演绎法

    死亡演绎法

    每一次的意外总是夹杂着许多巧合,巧合周而复始就不再是巧合,是预谋,是阴谋。地处偏僻的危房中住着一个神秘的男子,他看上去永远都是是所有意外的始作俑者,但是却从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频繁的意外一件接一件的发生,所有人都素手无策......
  • 北行日录

    北行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蛊色

    蛊色

    看着你眉清目秀,不纷不扰。嗅着你淡淡幽香,不吵不闹。我愿意就此画地为牢,坐在你的身旁。轻轻走进你的心房,细细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