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500000055

第55章 庆贺之礼(1)

生活之中有许多值得庆贺的事,如生儿育女、乔迁之喜、老人做寿等等,往往在此时,人们都要进行庆贺,因此,懂得一些庆贺之礼也是十分必要的。

充满象征意味的诞生礼

新生儿呱呱坠地,迎接他(她)的就是一系列诞生礼俗。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成人社会的风俗习惯,便开始强有力地影响这个幼小的生命,使他(她)渐渐走上现实的人生之路。形形色色的诞生礼,寄托着长辈们对新生儿的祝福和希望。

报喜生儿育女、添丁进口,是家庭和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所以当婴儿一落地,孩子的爸爸就要到外婆家、亲友家和邻居家去“报喜”(有的地方叫“报生”)。按照传统习惯,我国各地报喜都要带喜蛋(也叫“红蛋”)。有的地方报喜还要带上糕点、糖、菜肴和鸡。一家报喜,众人祝贺,欢迎新生命的降生。

报喜时,带什么鸡很有讲究。送鸡不仅是送礼,更重要的是报告诞生的新生儿是男还是女。如果送的是公鸡,就表示生了男孩;要是送母鸡,则表示生了女孩。

悬挂标志 旧时生孩子都在自己家里生,到医院生孩子是最近四五十年的事。孩子生下后,除报喜外,还要在自己家门口悬挂标志。这种习俗一方面是防止生人闯入,带来邪气或风寒,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另一方面则以此标志新生儿是男还是女。古时候,生男孩就在门的左边悬挂一把弓,生女孩就在门的右边挂一条丝巾。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如在山西省西北部,生男孩在门外贴一对红纸剪的葫芦,生女孩贴一对梅花剪纸。东北满族人家生孩子后,生男在门口悬挂小弓和箭,生女挂红布条,这同古俗就差不多了。

婴儿降生,断脐、洗净,就要包起来。这里也有不少风俗习惯。汉族地区一般都用父母的旧衣裤来包裹婴儿。男孩用父衣,女孩用母衣。俗话说,“先着线,后着绢”,意思是先苦后甜,长大吃得起苦,才能出人头地。宁波和上海崇明等地还将婴儿裹上旧衣裤放到狗窝里去躺一下,俗称“蹲狗窝”,意在狗猫命贱易活,预示孩子将来能顺利成长。

三朝酒新生儿诞生后的第三天要请长辈吃“三朝酒”,还要举行“开奶”和“洗三”等仪式,这就是所谓“三朝礼”,也叫“做三朝”。这是诞生礼中第一个重要礼仪。(有的地区,如陕西等地称“三朝礼”为“洗三”。即在婴儿生下第三天,产妇的母亲带上鸡蛋、水果、红糖等去看望产妇。)

开奶所谓“开奶”,就是新生儿吃第一口奶。江浙一带开奶时,大人大多先要黄连汤蘸几滴让婴儿尝一尝。如上海崇明地区,还要事先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妇女一边滴黄连汤,一边念:“好乖乖,好乖乖,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天天吃蜜糖。”然后将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食品做成汤水,依次蘸一点儿让婴儿尝尝,同时唱道:“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日日有富余。”最后让婴儿吃一口从别的妇女那里要来的乳汁。俗以为婴儿吃了多子女妇女的奶,便可消灾无病,容易养活。到此,开奶仪式才算结束。

洗三是人生第一次洗礼,这种风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在安徽寿县,婴孩三日后,必为之洗净身体,谓之洗三朝。置红色公鸡和母鸡于床前,使产妇焚香祷告,谓之拜床公、床母。若产妇有病,令洗婆代拜。北京地区的“洗三”,清代以来受满族的影响很大。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把接生婆或儿女双全又有威望的老太太(称为姥姥)用车接到家中,沐浴前大铜盆里装上用槐树枝、艾蒿叶熬成的热水。趁着水冒热气,前来祝贺的亲友们将带来的铜钱、鸡蛋、花生等放入水中,一边放一边说些吉利的话,俗称“添盆”。添盆后,由姥姥给婴儿洗身,边洗边说:“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洗完后,再用姜片和艾蒿涂抹脑门和身上各个重要关节,据说这样就能使孩子不得病,体格健壮。 新生命在长辈们的注视下,举行了诞生礼,这象征着人生拉开了帷幕。

欢欢喜喜庆满月

刚生过孩子的妇女,一般要休息一个月,身体才能逐渐恢复。这一个月的休息,俗称“坐月子”。婴儿出生后,一般也要在襁褓中过一个月,才能出门。这一个月对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孩子满月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生仪俗。

做满月 婴儿降生一个月,称为“满月”。一般家庭这天要给婴儿“过满月”,或者叫“做满月”,祝贺婴儿母子平安,此谓“弥月之喜”。满月这天亲友们要前往送贺礼,主家则设宴款待宾客。满月之后,产妇不用再“坐月子”,可以正常地行动,许多禁忌也可以解除了。但在满月当天,产妇往往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比如苏南一带,这天产妇要吃七顿饭,不做事,认为这样才可消除坐月子的病痛。有的还把扁担放在门槛上,产妇在上面躺一会儿。正所谓:“满月七顿饭,到老腰不酸;满月睡扁担,到老腰不弯。”不过,满月当天的活动主要还是围绕着婴儿展开的。

满月酒满月那天,一般家庭都要办“满月酒”,也叫“弥月酒”。这天,亲朋好友携带礼物前来祝贺,特别是外婆,更是要事先准备好各种食品和孩子的衣裤鞋帽,早早赶来,看望小外孙或小外孙女儿。在江苏、浙江一些地方,生活富裕的家庭,不但要摆满月酒款待亲友,还要张灯结彩,请来艺人演唱助兴。陕西一些家庭做满月时还要请来皮影戏班,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剃满月头满月礼中,最重要的仪俗要数“剃满月头”。有些地方也称做“落胎发”。这是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剃发。新生儿的胎发受之于父母,因此自古以来,剪胎发受到格外重视。

在浙江宁波,落胎发要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来抱婴儿。在上海郊区,则由祖父来抱。还有许多地方,满月剃头的礼仪要请婴儿的舅舅来主持。在浙江绍兴,剃发一般在堂屋进行,舅舅怀抱婴儿坐中央,请来的剃头师傅先将一把嚼烂的茶叶抹在孩子头上.据说这样以后就能长出像茶树一样浓密的头发,并且不容易生疮。剃头也不是将头发全部剃光,额头要留一块方方正正的“聪明发”,脑后要留一绺“撑根发”(北方称“百岁毛”),而眉毛倒要全部剃光,据说这样日后男孩子能长成浓眉,女孩子能长出秀眉。

剃下的胎发,一般也不随便扔掉。有的地方将胎发用红纸包好。挂在床头,按过去的说法,这样可以替婴儿压邪。有的地方将胎发用红线绑好,挂在床头镇邪。现在还有人将胎发制成胎毛笔,留作纪念。人的一生中只有胎发的顶端呈针尖状,所以胎毛笔就十分珍贵了。

戴长命锁剃过满月头后,妈妈给孩子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并把外婆送来的长命锁、关刀、梳子、圆镜等佩挂在孩子身上。这些小玩意儿各有不同的含义:圆镜能照妖,关刀可驱魔,梳子能辟邪,长命锁则能护佑孩子长命百岁。

走满月 孩子满月后.身体适应了周围的新环境,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民间有满月后舅舅或外婆来接婴儿母子回娘家小住的风俗,俗称“走满月”、“过满月”或“搬满月”、“叫满月”。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浙江湖州一带“婴孩满月剃头之后,须与舅父怀抱前走,姑父撑雨伞遮于婴孩头上随之,赴街游行一圈”。安徽寿春等地婴儿满月剃头后,也要请舅父抱着到大街上走一趟,如遇见行人就同婴儿说:“认得吗·不要怕。”这种习俗都是让婴儿外出见见世面,将来不怕生人,举止大方,出息能干。

满月挂红 旧时抚养一个孩子长大很不容易。满月,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最为脆弱的阶段,在有些地区,还出现了表示喜庆的特别风俗。在陕西等地,做满月有个特殊的习俗,叫“挂红”。这一天里,谁都可以给婴儿的爷爷、奶奶脸上抹红或者涂黑。宾主、老少均可以任意笑闹。在陕西,满月要吃红蛋,酒席上要有红肉。卧室里要挂红门帘,以示喜庆红火。祝愿孩子一生都兴兴旺旺,红红火火。

给孩子庆百日

婴儿降生100天为“百日”,古称“百啐”。又称“百岁”、“百禄”。旧时婴儿出生100天内死亡率很高,如能平安度过百日,便有了长大成人的希望;同时,在我国文化观念中,“百”含有圆满的象征意义.所以民间在这一天往往进行庆贺,叫“过百岁”、“做百日”等。过百岁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已经流行。《梦粱录》说:“生子百时,即一百日,亦开筵作庆。”此后兴盛不衰。

对于一个出生满百日的婴儿而言,家长对他的最大希望莫过于健康成长、长命百岁了。所以各地的过百日礼俗,都突出了这一最质朴也最美好的祝愿。

蒸“套颈馍”山西大部分地区,过百日时,都讲究蒸“套颈馍”,有的地方也叫“牛曲连”、“串铃”、“面围囵”,圆圈状,大的可以套在婴儿脖子上,小的可以拴在项链上,有拴住套住以求婴儿长命之意。晋中一带的“面围囵”,用面必合“8”数,8斤或者18斤等。上有枝叶盘根、各种生肖动物形象、九个石榴和一个佛手,十分美观。

穿五毒兜兜 在河北唐山的农村地区,有给小孩儿过百岁穿五毒兜兜的习俗,在婴儿贴身穿的小兜兜上用彩线绣上蝎子、蜈蚣、壁虎、蛇、癞蛤蟆五种毒物,再绣上一个小葫芦,葫芦嘴朝向五种毒物。俗信穿这样的兜兜,可以避免毒物的侵害,保佑孩子平安长寿。

送“长命百岁” 山东地区过百岁,多在婴儿出生的第九十九天,一般由小孩儿的姥姥、姨或妗子等来送礼,关系亲密的亲戚朋友也有前来庆贺的。胶州一带,亲朋好友给小孩儿过百岁,必须要做件或买件衣服,举行穿衣仪式。当天上午,主家把别人送的衣服放在一个筛子里,端到一棵大柳树下,再找一个盛粮食的斗靠柳树放好,让小孩儿坐在上面,叫做“倚着柳,坐着斗,小孩儿活到九十九”。然后由小孩儿的姑和姨给小孩儿穿上新衣,叫“姑穿上,姨穿上,一活活到八十上”。最后还要戴上缝着“长命百岁”字样的帽子,由姑或姨抱着绕村庄一圈。临朐一带过百岁,一般是姑姑送裤,姨送袄,妗子送鞋帽,所谓“姑送裤,姨送袄,妗子送鞋绕街跑”。济南一带说:“姑做裤,姨做袄,妗子做鞋跑不了(即长命之意)。”临清一带说:“姑家的裤,姨家的袄,妗子的花鞋穿到老。”莱西一带则说:“姑姑的裤子,姨姨的袄,舅舅的帽子戴到老。”胶东地区,除送衣物外,还要送一种叫“岁”的面食。用发发的面做成长条形,中间粗,两头细,类似线穗(谐音“岁”),上面染上红点或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就是“岁”了,通常作为小孩儿过百“岁”的礼物。姥姥家送的岁可多达一百个,取意“长命百岁”。莱州地方过百岁时,要做100个面塑花饽饽,盛在柳条编的斗中,蒙上红布,到大街上高喊:“我家小孩儿过百岁啦!”并向各方撒花饽饽,任人拾取。

百家锁和百家衣 百家锁和百家衣是过百岁时富有特色的物品。百家衣用从许多人家敛来的各种颜色的碎布头精心缝制而成,有的地方做百家衣时,必须用与长、命、富、贵谐音的四姓人家的布料,以为这样才能真正取吉利之意。百家锁通常是银质的锁形饰物,上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俗以为挂在小孩脖子上,可以避邪,并锁住小孩儿,令其长寿。在苏州地区,主家用红纸包米七粒、茶叶七片,分送亲友,亲友则回送钱币若干,用此钱购得的锁饰就是“百家锁”。百家锁也不全然是银质的,从前在山东莱阳,就有一种用从各家敛来的制钱制成的百家锁,用红线将制钱编成长串,挂在小孩儿的脖子上。

拍百岁照20世纪中期开始,尤其是城市里,时兴在百日这天为孩子拍百岁照,留作纪念。

过百岁是婴儿成长过程中又一重要礼仪,在这一礼仪中,同样凝聚着亲友的祝福和呵护。这些祝福和呵护寄寓在他们的话语里,也寄寓在各式各样的富有象征意义的食品、衣物、饰品中。幼小的孩子就在亲友的祝福和呵护中渐渐地长大。

有趣的“抓周”

孩子出生满周岁时,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初懂人事,十分逗人喜爱。

千百年来.我国广泛流行一种“抓周”的习俗,就是在孩子周岁这天,在他(她)面前摆上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品,任其随意抓取,以此来占卜、预测孩子将来的志趣、性情和前途。现在大部分家庭当然已不会相信抓周会有如此神妙的功能,但抓周作为一种富有童趣的游戏,仍为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和趣味。

同类推荐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青川民间语言语汇研究

    青川民间语言语汇研究

    本书的成型得益于2005年四川省教育厅的科研立项和经费资助。为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这项重点课题,本课题组成员一直进行着艰苦的语料采集和研究工作,先后几次深入到山雾缭练的川北地区,走访调查。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青川县文化馆相关同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青川县作协主席李先钺先生的鼎力相助,他们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史资料。可以说,没有省教育厅及相关同志的帮助,要想完成本书是根本不可能的。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热门推荐
  • 失忆小公主的爱恋

    失忆小公主的爱恋

    曾经的誓言化作一滩水,我会想办法让它凝固。——上官泽
  • 总督府四神

    总督府四神

    人生而不平等,出身不同,背景不同,所造就的人生也不同。然而我们都在努力奋斗,为了给自己和家庭,包括后代一个更好的生活,可是生活这只大手无时无刻不在背后操纵着我们。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是我们依然坚强的活着,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活法,本书所讲述的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就是生活所造就的那些人和那些事,笔者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只是讲几个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以飨读者。
  • 异世符公子

    异世符公子

    “符动符公子?”“不是!”“那你是谁?”“骚年一枚!”话音未落,白线骤闪,天地间风声骤紧。“你是符公子——”“我叫符动。符公子只是一个传说。我不是传说!我只会御符杀人!”少年把黑色帽檐拉得更低,收刀,转身走进呼啸寒风中……寒风呜咽的秋夜,符动一刀一人,自楚国西边青石城夺路出逃,走向那片更宽阔的天地,书写一段有关骚年和符师的传奇……
  • 墓录

    墓录

    人有言,物有言,墓亦有言。古墓之中,没有过去的绝色女子。到底是人是尸?三个身怀绝技的盗墓贼究竟身负怎样的使命?四个人能否纵横地下世界?一切尽在墓录。---新人新书,多多支持。
  • 上司大叔成婚记

    上司大叔成婚记

    孔唯第一次见到上司安桥北的时候,她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成熟稳重的大叔!当他的手握上她的手,一句简简单单的“你好”,孔唯的心就悄悄地在胸腔当中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那充满磁性的低沉声线,那只温暖的手,掌心传过来的温度,快要把孔唯的心都融化了!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是一记幸福而甜蜜的重锤,重重地砸在了孔唯的心上面!又像是一颗五彩缤纷的礼炮大彩蛋,“嘭”地一声,就此开始了小萝莉和故作冷漠的呆萌大叔之间一段纠结波折却浪漫甜蜜的爱情故事……就在他们终于认定了彼此的感情,大叔却毫不留情地伤害孔唯:“对不起,我们不可以在一起。”
  • 时空牧羊人

    时空牧羊人

    在这个宇宙里存在一批人,他们夜以继日地维持着平行世界的秩序,他们将自己称为“时空管理员”。因为遣返“羔羊”是他们做得最多的工作,所以他们的对手讽刺他们是“牧羊人”。他们的存在是秘密,他们的故事被禁止在平行世界中流传,我只是偷偷记录下来,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本文突然不见了,请不必奇怪。徐天宝,一名来自第十三世界地球的普通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
  •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央金拉姆,禅修大师,世界级的心灵音乐家,2011年,获得格莱美音乐奖,是首位获格莱美音乐奖的中国籍歌手。她曾是奇正藏药的创始人,事业巅峰之时,毅然放弃事业,潜心修行;她曾是坚定的不婚族,却用600秒定下婚约,从此缘定今生。她独创“央金玛歌舞觉醒法”,把音乐、舞蹈和修行融为一体,通过古老的“观音法门”,使观者快速进入觉知的境界,深得弟子和观众欢迎。《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是央金拉姆修行经历和体悟的整合,是一本专为现代忙碌女性而写的觉醒手册,帮助女性战胜内心的烦恼,找回温柔慈悲智慧,蜕变为圆满的女人。
  • 帝国兴衰史:楚汉风云

    帝国兴衰史:楚汉风云

    汉民族的童年,一个帝国的往事,传说中的皇帝,那些过去。死去的爱情和虞姬的眼泪,战争与最后的角斗,像每部传奇,英雄们都最终老去。便风云散尽于虚无,帝国兴衰于成败……
  • 绝色嫡女:倾城郡主不好惹

    绝色嫡女:倾城郡主不好惹

    一朝穿越,竟成丞相嫡女,一张圣旨,入宫为妃,深宫险恶,步步为营。可耐心机不深,三下五除二被打入冷宫。可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翎雨阁阁主,怎会轻易老死宫中?霸气转变,化身腹黑大boss,杀出皇城。她宁羽汐这个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可就是无人知道天下一绝的诗煜便是当年杀出皇城的小丫头。什么?她还有另一种身份?竟是唯我独尊的疏影国郡主!认祖归宗,受尽万人宠爱。三年后,她霸气归来,虐心机妹妹,手撕笑面狼,收拾当年害苦了她的一国国君夜幽晨。“呵,想娶我?做梦!”
  • 维生素矿物质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维生素矿物质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现代人生活忙碌,作息不正常,外强中干的人很多,身体状况和前人相比实在差太多了。而且丰衣足食,营养过剩,罹患成人文明病的人有增多趋势。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应该是一切健康的根源,大家也多知道哪些食物含有什么样的营养素,但也只是知道“菠菜、动物性肝脏很有营养,应该多吃”而已,要讲到“营养”,可以洋洋洒洒写一大篇,不过最主要的就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必需量只是微量而已,但却拥有许多有益健康的功能,近年来医学研究更发现它们具有防癌、预防成人文明病的功效,因此备受瞩目。本书介绍了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与维生素剂。若这本书能让你摆脫不健康的生活,那就是我们编辑此书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