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900000011

第11章 作品(11)

我听后觉得很可笑,解释说:“根本不需要。我们甘肃海拔比内地虽然高些,但多在海拔一千米到二千米之间,只有甘南州高一些,但也不需要带氧气袋。”他接着问:“你们甘肃都吃青稞吧?”我回答说:“我们甘肃主要种小麦、玉米,而不是青稞,群众吃的也以面粉为主。”可见外地一些人多么不了解甘肃!这几年,我们接待了一些内地的同志,据反映,人家来之前,总是疑虑重重,想法很多,可是一来,印象很好。今年,参加全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一下火车,看到兰州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不相信这是兰州。他们很有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兰州这么漂亮。”内地的同志来甘肃前想法很多,走时变化很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宣传部门应该很好地宣传甘肃,以便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近几年,情况有变化,中央领导这两年多次来甘肃,对宣传甘肃起了大作用。自一九七八年我省对外开放以来,外国客人来的很多,一年达一万多人。国内从去年开始,已经感觉到兰州不错,今年仅宣教口就接待了三十三个全国性的各种会议。对这些送上门来的宣传对象,我们尽可能多地做好宣传工作,热情地接待他们。接待本身就是宣传。有一次,我接待日本秋田县卫生代表团,听翻译讲,他们来时带着好多食品、水果,结果我们招待他们的食品很美,而他们带的食品都搁在房间不去问津了。去年,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兰州召开,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来以后,思想触动很大。他说,他没有想到甘肃变化这么大,这么好。记者采访了他,并请他写篇稿子,老先生写了,文章在报纸上登了,结尾是“上有天堂,下有皋兰”。后来,我见到他,我说:“季先生你把兰州与天堂相比,有些过奖了。”

他说:“我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写了。”我们的商品供应在全国也是相当不错的。有一次我接待《南方日报》社的社长,他对我们的自由市场很感兴趣,当他看到我们的牛肉面一碗才二角八分,大吃一惊!他说:广州这一碗面起码得一元多钱。

为什么提出宣传甘肃这个问题,这是从开拓西北、建设西北的大局出发的,从甘肃对外开放,搞活经济,振兴甘肃的大局出发的,也是从外国人、外地人不了解甘肃出发的。我希望,各级宣传部门一定要好好地宣传甘肃,以便使外国人、外地人全面地了解甘肃。

第二点,我们要宣传甘肃,自己应当对甘肃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甘肃观”。

我们甘肃有其不足,但是,我们也确有优势。比如气候,甘肃的气候比较干燥,河西风沙大,甘南高寒,但我们气候本身就有优势,七、八、九三个月,其他地方赤日炎炎,汗流浃背,而我们这里气候宜人,是天然的大空调,是旅游、避暑的胜地。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我们甘肃的地理位置很不错,地处西北五省的中央,铁路线贯穿东西南北。我省的版图呈宝葫芦形,东西一千六百公里,国内外的一些人不了解甘肃,以为到了兰州就到了敦煌,来后一听说兰州离敦煌还有一千多公里,大吃一惊。由于我省地域辽阔,各地差别性很大,色彩是多色彩的,层次是多层次的,潜力也是多方面的。李准拍《牧马人》来甘肃,到山丹后,当他看到祁连山头终年的皑皑白雪,山丹军马场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时,大为感慨,原来他认为甘肃是一片黄色。这种多色彩、多层次,为我们搞文学、艺术、摄影的同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的资源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有色金属、水电的储藏量很丰富,现在我们只开发了一百多万千瓦,只占十分之一。我们宣传甘肃内容非常多,我省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完全可以用图片、电影、电视、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以吸引外资到我省投资。文化上值得宣传的东西就太多了,过去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中亚、欧洲的,敦煌就是当年的“上海”。敦煌是谁建设的?我想大部分还是当地甘肃人搞的。那些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壁画,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近几年,我们发现了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址——大地湾,距今六千多年,据考古的同志讲,大地湾比陕西的半坡村还要早,还要完整,内容还要丰富。我们打算花点本钱,把它搞成原始社会的展览点。我们还要宣传甘肃的历史人物、石窟、雕塑艺术等。像李广、张芝、皇甫谧等历史名人,可以宣传嘛。

像“东方雕塑馆”麦积山,南、北石窟寺以及崆峒山风景点等,应大力宣传。我们有些同志有时候妄自菲薄,身在甘肃也不了解甘肃,好像有点自卑感,说不起话。汉简是甘肃的一宝,有很高的价值,日本人很注意,我们有些同志却不知道,不重视。同志,这样不行啊!我们甘肃的经济在西北还是不错的,我们的石化、冶金、轻纺、机械工业等是有雄厚的基础和力量的。农、林、牧业我们也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名牌、宣传名牌,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宣传一个地区。福建在沿海地区属较落后的,但它和日本合作搞彩电,人家就出名了,谁都想要个“福日”牌的彩电。我们有些同志不注意研究这个问题。今年,我到北京、西安出差,在街上看到的白兰瓜,只有拳头大,样子很难看,很不好吃;摆的东乡大接杏,因为运输包装不好,成了杏酱,苍蝇乱爬,没有人要,再这样搞几年,我们的白兰瓜、东乡杏名声就臭了。还有,今年开全国人代会,我省拿去了一些不怎么好的产品到北京,闹得光毅同志不得不作检讨。展销就是宣传甘肃嘛!拿不好的商品到北京展销,人家一看你就不行。我们省上有好多值得宣传的东西,只要我们思想解放,研究和解决宣传甘肃工作中的问题,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宣传甘肃大有文章可作。

第三点,近几年宣传甘肃工作的情况。

自一九七八年中央批准我省对外开放以来,我省的对外活动日益频繁。在新的形势下,在省委领导的重视下,已经做了一些宣传甘肃的工作。

1.已经出版了一些关于宣传甘肃的宣传品。去年,子奇同志陪耀邦同志去青海回来以后,就提出要宣传甘肃,指示省委宣传部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编印一本全面介绍甘肃的大型画册;第二件事是拍摄一部全面介绍甘肃的电影;第三件事是搞一个全面介绍甘肃自然资源、建设成就、发展远景规划的展览。子奇同志还讲:“我不但给你们布置任务,而且也解决你们的问题。你们算一下办这三件事,大体需要花多少钱,然后报财政厅,由他们去解决。”按照子奇同志指示,我们就组织力量去做。《甘肃画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在今年国庆节前出版发行;由兰州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陇上行》大型彩色纪录片预计明年二三月份可搞出来;展览已初步搞了,还要继续补充内容。

近几年,我省外事旅游部门在宣传甘肃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据我所知,宣传甘肃的电影就搞了两部,一部是旅游局委托新影拍的旅游片,另一部叫《大西北奇观》,是和香港凤凰电影有限公司合拍的,共九十分钟,在香港上映以来,很受观众的好评。我们应在香港搞它个“甘肃热”。为了跟上新形势,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要,还出版了《甘肃》画册、《甘肃旅游指南》等宣传品,对游客了解甘肃起了很好的作用。

省电视台为宣传甘肃,也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对外宣传部,并和日本秋田电视台合拍了《甘肃大地纪行》。另外,省电视台这几年还摄制了几部在全国获得好评的电视剧,如《山道湾湾》、《兵车行》、《命运在敲门》等,对宣传甘肃也起了作用。

文化部门近几年有几出戏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如《丝路花雨》、《西安事变》、《南天柱》等,饮誉国内外,也宣传了甘肃。

近几年,甘肃日报、省记协、省出版社、省电台、外贸部门,以及一些地县、厂矿企业也为宣传甘肃做了不少的工作。

2.积极做好送上门来的客人的宣传工作,用活生生的事实宣传甘肃。自一九七八年中央批准我省对外开放以来,我省已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并同日本的秋田县、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市建立了友好省、县(市)关系,外事活动日益频繁,游客与日俱增。据有关部门统计,这几年,到我省来旅游的外宾和海外华人达五万多人。另外,由于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对甘肃的宣传,吸引了一些全国性的会议和大型文艺、体育活动在甘肃举行,也吸引了一些6国内游客到甘肃来观光、旅游。

对这些来宾,我们不分内外,都热情接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这儿我不用一一举例了。

3.主动走出去,扩大影响,宣传甘肃。今年,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中央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把甘肃宣传出去,由侯宗宾副省长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招待会,共有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名客人参加,宣布了我省招标的六十个项目。我省驻上海办事处也举行了对外开放项目介绍会。

驻各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我省工作人员,也做了不少宣传甘肃优势的工作,这些都起了良好的作用。

总的来看,宣传甘肃的工作虽然我们做了不少,收效也不小,但是,从形势发展对我们的要求来看,还差得很远。具体地讲,就像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讲的那样,我们的宣传东西少、实效差、不对路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第四点,一九八五年宣传甘肃的安排,给大家讲一下。

这个问题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正式发文。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加快,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定要有强大的对外宣传工作为先行,在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怎么搞,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宣传甘肃的工作,涉及面广,不是一个部门孤军作战可完成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优势,组织力量,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搞。一九八五年如何宣传甘肃我们拉了一个单子,希望大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总的想法,我们宣传甘肃的口号是:“让世界了解甘肃,让甘肃了解世界”;目的是:增进了解,消除偏见,吸引人才,吸引资金,振兴甘肃,开拓西北;宣传甘肃的对象是:外国人、外省(区)人;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宣传方式是:多侧面,多样式,多渠道;宣传内容是:我省的历史,现状,民族,自然概况,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文化遗产,农、林、牧业潜力,经济文化成就等。我们在宣传甘肃工作中,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好的,我们不夸大;差的,我们不回避。

以上讲的这些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984年12月28日

(注:该讲话于1985年3月6日在《甘肃日报》以《宣传甘肃振兴甘肃》为题发表,发表时有改动。)

甘肃农民报的通俗化编写工作

——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新闻班写的讲稿(1956年10月)

引言

学习通俗化的编写方法,把我们的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使读者喜闻乐见,是目前整个报纸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特别是要办给工农大众直接阅读的报纸,更要重视通俗化的学习。目前,通俗化的死敌——党八股,还是非常跋扈的,毛主席早在1942年《反对党八股》演讲里指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藉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等,可以说俯拾皆是。现实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群众语言是那么生动活泼,切实有力,风趣幽默,可是一拿起我们的报纸,又显得那么样呆板无味,使读者叫苦,不爱看。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里,毛主席曾为此写了一条按语,讲道:“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体裁,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像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怎么办呢?毛主席在同一条按语中教导我们:“这就要求我们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同志注意这件事,向作者提出写生动和通顺的文章要求,并且自己动手帮作者修改文章。”为了肃清党八股,改进党的文风,我们这些做报纸编辑工作的人,应该十分自觉,在通俗化方面多多下些工夫。

究竟什么是通俗化,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才能是一张通俗化的报纸,以及怎样办通俗报纸,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很复杂和细致的。今天只就甘肃农民报创刊五年多来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和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有用的加以吸取,无用的加以抛弃,错误的加以指正。

这一讲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些一般道理,属于我们对于通俗化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讲些通俗报纸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第三部分是讲某些文章体裁和专栏的编写问题。

第一部分从农民报的特点谈起为了教育农民,指导农村工作,党创办了许多农民报纸,有的省上办,有的专区办,有的县上办,在我们省就有六十多种,以后还要陆续增加。这些农民报纸,和其他类型的报纸比较起来,是有其明显的特点的。

农民报纸最根本的一个特点,是面对农民讲话。一般报纸,比如甘肃日报,它的读者成分是很广泛的,有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商业从业人员、战士、干部、学生、知识分子、民主人士等,可以说,七十二行,三教九流,都是它的宣传对象。这就使得它的内部活动和版面配备、宣传锋芒,也是很广泛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求它去研究和指导。可是农民报纸,它的读者成分是比较单纯的,绝大多数是农民,而且一切宣传要直接面对农民来讲,和一般报纸比起来,在各方面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在机构组织上,农民报纸只能就农村生活来分工,如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农村财经工作、农村文教卫生工作等,而不像一般报纸按照整个社会生活来分工,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政法等。在人力使用上,要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力量集中到农村工作方面来,了解情况,培养通讯员,编写稿件。虽然有时候也要派人到工业、交通等部门去了解情况和采访,那也是为了向农民宣传工农联盟,不是企图去解决工业交通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农村工作问题时,必须从领导(从省级领导一直到乡村领导)、干部、农民三方面去作全面了解,看各个环节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使自己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但在编写稿件的时候,要面对着农民,集中力量来解决农民当中存在的问题,至于领导和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捎带提一下,或者根本一字不讲,那是由其他报纸来解决的。总之,我们办农民报纸,虽然在内部活动的时候,左顾右盼,看上看下,是允许和必要的,但在报面讲话的时候,必须嘴巴对着农民。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2013年出版《徒步中国》之后,雷克在微博上爆红,先后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本书即为雷克在中国多家媒体的专栏结集。全书以一个德国人的视角看待中国当下最热门的时政,其中国包括:废除死刑、中日关系、中国教育问题、中国式过马路、韩寒现象等问题。雷克的每一篇文章已经发出虽然褒贬不一均能引起微博热议。
  • 望雁行

    望雁行

    本书为一部杂文集。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各类散文、杂文、工作论文等数十篇,这些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事业、对亲情友情等的感悟和思索。《望雁行》文字流畅,文笔细腻,情感真挚,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金瓶梅》问世以来,围绕着它是不是“黄”书的争论,一直是个无法避免的论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这种现象虽有些改观,但仍然没有停止过。值得欣慰的是,这已经不是研究《金瓶梅》的主要问题了。大多数人越来越接受《金瓶梅》,关键是书中涉及,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世俗风情、人文地理以及人性、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众生百态的明朝社会风貌。研究《金瓶梅》不仅仅是研究它的文学性,关键是能够从书中找到明朝社会的缩影,这就赋予了它社会性。
  • 唐诗宋词元曲(第八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八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天价前妻很抢手

    天价前妻很抢手

    一夜邂逅,她惨遭厄运,被迫成了人人喊打的“小三”,带着秘密死在他眼前。五年后,再重遇,他为情吐血,她却甜蜜的靠在别人怀里。她是演唱会最神秘的嘉宾,牵着五岁的小萌太,向全世界观众宣布结婚……
  • 风起的日子2004
  • 愿生在那幻想乡

    愿生在那幻想乡

    一万个人的心中会有一万个幻想乡!PS:其实就是幻想乡的故事合集啦,每一卷主角,设定都会不一样。不过都是幻想里面发生的故事就是了。
  • TFBOYS之恋爱季

    TFBOYS之恋爱季

    本故事有两个作者轮流写。讲述了三位千金和TFBOYS一见钟情的故事!但是三个喜欢TF的女孩,一直骚扰他们,不得安宁,终于,她们感动了,不再骚扰。。。。。
  • 归去离

    归去离

    平静的离州城,因接连几桩凶杀案陷入了慌乱,公安局调动警力,抽丝剥茧,渐渐发现这几起案子关系12年前的一场打黑运动,两个帮派的恩恩怨怨,只是没料到却给离州带来了如此大的冲击,官、商、警,纷纷卷入其中,还有三代人之间的纠葛,一切,都源于一个大哥的回归,归来离州。
  • 蛮佛

    蛮佛

    蛮,跋扈的蛮人,非蛮族,而是蛮修。佛,纨绔的佛者,非彼佛,普渡众生。一个游走在天使与恶魔之间的天地行者。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成佛记。同时,更是一段酣畅淋漓,替天行道的苦行之旅…………“喂,你一直说佛,佛是什么?”“这世界本没有佛,但你们信仰我的时候我就是佛。”“那你说我是什么佛?”“欢喜佛。”“什么是欢喜佛?”“没有任何节操的,无下限的存在便是欢喜佛。”“呜,有点道理,那你呢?”“佛的祖宗!”
  • 再续苍穹

    再续苍穹

    萧炎,炎帝,斗气大陆的巅峰强者,离开了斗气大陆,才发现斗帝只是一个基本角色,一些成就归零,看我萧炎活出威风,活出自己,走向成功,走向这世界的巅峰。
  • 异域之鹿

    异域之鹿

    我们不会死也不会老,外表永远保持十六七岁的男孩模样。我们被称为战争遗物,为了让人类永远记得战争的惨痛而存在。
  •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先后有众多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甘肃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孕育和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空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本书在认真查考史籍及遗文碑刻等史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收入了365名各个朝代、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历史人物。
  • tfboys恋爱季节

    tfboys恋爱季节

    在一次去旅游的时候遇见了他们,,,,,回到国后在班里正想着他们到底是谁(⊙o⊙)?这个时候来了三位转学生居然是他们。这是发生在都市里的青春爱情史册,想看发生在学生时候的靠不靠谱那就收藏我们的tfboys恋爱季节!QQ;2495871185写的不好加我QQ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