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一刻开始,杨扬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了自己的人生设计,她要成为一名翻译家。在我的引导下,杨扬设计了学习计划,我还给她买来了一些翻译家的自传,从此杨扬不再迷茫 。
凭借高中扎实的学习,杨扬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为了自己的梦想,她没有虚度青春,升入大学后,她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断培养自己的各种素质,为成为“翻译家”打好 基础。杨扬还经常和我谈她的学习,谈自己的未来,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即将毕业,很多同学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到处投简历。而杨扬有自己的梦,有自己的理想,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笔试、面试,一路轻松走过。
有人会说,自己的孩子一直上普通学校,周围的孩子都很一般,也没有碰到好的教师,就让他顺其自然吧。
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大多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先见之明,对孩子的教育一点儿也不关心,只知道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就以为做到了父母的责任。面对 这样的家长,孩子发展得一般,也就可以想象出来背后的原因。
我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凡是设计好人生的孩子,长大了都会成为英才,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有了人生设计,孩子会更优秀。那些事先为孩子做好了充分准备,对孩子的未来进行了 前瞻性、智慧性设计的家长,才能帮助孩子找到一条更好走、更合适的英才之路。
★因材设计
我要做一个历史学家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己原本为孩子设计的未来,在孩子的成长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这时候很多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弹钢琴获大奖了,就赶紧逼迫自己的孩子 也去学钢琴;当看到有的孩子获得了某一届的奥数比赛第一,就赶紧把孩子也送进奥数班;当看到某家的孩子上了电视台成了小明星,也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各种“选秀”节目 前,任凭他人的挑选。这样的家长不是在为孩子的未来负责,而是把孩子当成了完成任务的“工具”而已,他们不是在为孩子设计未来,而是危害着孩子的发展。
两千多年前,圣贤孔子就针对不同才能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历史上一直闪耀着光芒。这一思想并不是单纯针对教师而言,同样也适用孩子的 未来设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因此需要不同的设计。这点与前文所提及的尽早设计未来,并不矛盾。当发现孩子有其他才能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设计未 来。
我的一个学生叫桑远,他对我说,小时候上学,班里的同学都叫他“古董”。我对这个绰号感到很奇怪。
桑远笑着说,不是因为外貌,而是因为他总是和同学们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话。
我笑着说:“是不是你给那些小同学们讲了古代的故事呢?你看的大多是历史书,而同龄人看的大多是一些画册,当然会觉得你和他们不一样了。”
桑远五岁的时候,和爸爸去书店,他迷上了一本封面上印有埃及金字塔的书,拿起来一直看,还对爸爸说他喜欢这些图片。爸爸觉得既然孩子喜欢,买回去即使孩子看不懂,自己 也可以看,毕竟是历史书籍。从那一天开始,桑远就经常要爸爸妈妈带着他去书店,而且要自己选书。
桑远喜欢听妈妈讲希腊众神的故事,喜欢爸爸给他买的印有世界浮雕的画册。桑远的父母说,桑远的记忆力超强,不仅能记住中国历史朝代,还能记住世界有名的人物。
父母发现桑远喜欢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喜欢历史书籍,喜欢“研究”历史人物。小桑远喜欢读书,却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耍。在幼儿园里,待不了一天,他就哭闹着要回家。就 这样,桑远没有上过幼儿园,就由父母在家里教育他,每天父母要去上班,爷爷就教桑远学习中国传统的经典文章、《三字经》、唐诗宋词等。这个时候,桑远已经和书结下了不 解之缘。到了小学,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老师的话,对课堂纪律一概不遵守,他的很多行为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眼里成了“古怪”。他不知道怎样跟别的孩子相处,跟班上的同学 也玩不到一块去;他经常莫名其妙地说一些“古语”,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什么希腊女神,等等。
桑远说,他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课间休息时间,他想和同学们聊天,就将刚看过的埃及金字塔的介绍讲给同学们听:“埃及的金字塔建于四千五百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 )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一百一十座,大多都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
桑远站在自己桌子旁边讲,声音越来越大,同学们都很惊愕地看着他。周围的同学越聚越多,这使得桑远的兴致愈加高涨,他的眼睛放着光芒,可是他突然发现同学们的眼神不是 可亲的,而是一种轻视,那种眼神,让桑远立刻停下来,他尴尬极了,只想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同学们一阵喧哗走开了,桑远隐约听见大家在议论着自己的异常:“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说不定昨天晚上做了噩梦了。”“桑远,你小心墓地哦!”各种言语都来了,桑远 一言不发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拨弄着手中的书本。
桑远说,自己的童年就是和书在一起,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同学们不喜欢这些。
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假期,父母提出要去海南旅游,他却提出要去西藏,去那里“考察”一下。桑远还专门去书店买来介绍西藏的书籍。
爸爸问桑远:“长大后做什么呀?”
“我要做一个历史学家。”小桑远不假思索地说,他说自己长大了要走遍世界,去研究世界的历史。其实,很多小孩子都说长大要当医生、设计师之类的,可是小桑远立志做一名 历史学家,真是有些特别。这也许和他从小看很多历史书籍有关。
桑远的父母一直希望他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没有想到酷爱读书的桑远想做一名历史学家。历史学家有什么不好呢?很快,爸爸就觉得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既然孩 子这么喜爱历史,那就为孩子设计一个历史学家的未来吧。
“你的理想很不错。”爸爸拍拍桑远的肩膀,随后和桑远一起讨论历史书籍。爸爸很担心桑远以后不和同学们交往,性格会变得更加孤僻,就诚恳地说:“你要尝试着和同学们交 流,即使有的同学不理解你,你也要尝试着融入到大家当中,不要自卑,慢慢地大家就会知道你是很优秀的。”
桑远很难过地说:“同学们都笑话我,都说我是老古董。”
“同学们之间都会有一些绰号,你不要在意这些,关键是你自己要过好自己的生活。现在你有了理想,就把精力放在你的理想上吧。同学们了解了你,就会和你成为朋友的。”桑 远记住了爸爸的话,对同学们起的绰号并不在意,而是把精力放在阅读更多的书上。
桑远升入高中后,在一次历史课上,老师让他简单阐述唐朝文明繁荣的原因。桑远侃侃而论,从历史的发展朝代讲到唐朝的政治经济,很多教材上没有的,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当他回答完后,老师给他鼓掌。班里的同学则要求他再说一遍,以便记下来。
有一次在班会上,我让学生们谈读书心得,不少同学都提前写好要说的话,而桑远站起来就滔滔不绝地讲起古希腊神话,从赫斯讲到宙斯,再从希腊女神讲到奥运会。不少同学说 桑远讲的太偏离主题了,我示意大家听完他的心得。桑远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小时,最后激动地说,这些便是他的读书心得。我带头为桑远鼓掌,我说,我没有看过这么多有意义的 书,很佩服桑远的渊博,同学们也被桑远看过的书所征服。过上一两周,大家就会让桑远讲新看的书,耐心地听着桑远的激情演说。
桑远的“怪”在一般家长看来,成了死读书,以后没有什么出息,可是恰恰相反,在他父母的“因材设计”下,以及上了高中后,我和他的多次交流中,桑远渐渐地变得开朗,十 五岁参加高考,被北大录取,桑远带着自己“研究世界历史的梦想”,踏入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他的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象棋小王子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当科学家、翻译家的能力,每个孩子都很独特,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孩子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却具有其他的才能。往往英才就是在那一瞬间被发 现的。
有一天下午,我走进教室,发现很多学生围在一起,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在下象棋。刘宁对我说,十个人合起来都“杀”不过高煦,这都五盘了,还没走几步就全军覆没了。一 旁的高煦则一脸委屈地说,他们人多欺负他一个人呢。
高煦是班上赫赫有名的“棋手”,可是高煦说自己小时候特“笨”,什么都记不住。
高煦刚上小学的时候很不喜欢背课文,老师要求背诵的诗歌、段落,他都记不住。妈妈看到别的孩子都会背诵很多的唐诗,可是小高煦就是不给妈妈“争气”。每次家里未了客人 ,都会问高煦的学习情况,妈妈都不好意思地说,孩子的学习很一般。
父母都有些为高煦担忧。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不管学习什么职业技能,先要学好最基本的知识,一个人要是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将来他长大了做什么呢?高煦的记忆力不好, 这样不仅会影响他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会让他慢慢地不喜欢其他的学科,父母最不愿意看到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大山”去学习。
小高煦也知道自己总是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觉得自己很“差”,每天在学校里很不开心,唯一让他觉得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后,可以在社区的报亭旁边看爷爷们在那里下象 棋。小高煦看得很入迷,每次都等到爷爷们要回家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家。有的爷爷还开玩笑地说:“小孩子,你能看懂个啥啊?”
可是谁也不知道,小高煦就这样迷上了象棋。在他的脑海里,赢家、输家的棋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妈妈发现小高煦回家很晚,一开始以为是他贪玩,可是很多天小高煦回来都高高兴兴地,嘴里还念念有词,妈妈以为他在背诵课文,心里很高兴孩子这么勤奋。有一天,妈妈就问 道:“煦煦,每天老师要求背诵的多吗?”
“老师今天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高煦说完,自己又在嘀咕,好像在想什么。
到底想什么呢,这么着迷,妈妈纳闷了。突然她想到自己看的电视上报道说有的孩子承受不了父母的压力,就会得精神分裂症。妈妈赶紧就走过去,一定不能让孩子在重压下生活 。
“煦煦,你觉得老师要求背诵的东西难吗?”妈妈轻轻地问。
“有时候有些难。”高煦想了一下回答道。
“煦煦,你觉得爸爸妈妈对你要求多吗?”
高煦脑海里还在思考着刚才看到的“棋路”,他突然想到,如果“输家”走“车”的话,可以“反败为胜”,他高兴地说:“孙爷爷赢了。”
妈妈被这话吓了一跳,她摸摸高煦的额头,再轻轻地问:“煦煦,你怎么了?”
“妈妈,我没事啊。”高煦还沉浸在自己的兴奋之中,却不知道妈妈以为他“病”了。
这时,爸爸回来了,妈妈赶紧把刚才的事情对爸爸详细说了一遍。
于是,爸爸妈妈两个人开始“盘问”儿子了,高煦却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煦煦,你刚才怎么突然说孙爷爷赢了,发生什么事情了,给爸爸妈妈说说,好不好?”爸爸用商量的语气对高煦说。
小高煦这个时候才知道刚刚自己说漏嘴了。他心想要是爸爸妈妈知道自己放学不回家,而是去看下象棋了,爸爸妈妈肯定会责骂他的:可要是不说,爸爸妈妈也会一直问下去的。
看着爸爸妈妈真诚的目光,小高煦就把自己每天看别人下象棋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听完小高煦的话,爸爸妈妈先是一惊,过会儿,他们都笑了,原来孩子这么喜欢象棋啊。
“煦煦,你怎么不早对爸爸妈妈说呢?”妈妈笑着摸摸高煦的头。
“我不敢说。”高煦低着头,等待爸爸妈妈的“批评”。
第二天,爸爸买来一副象棋和几本象棋书送给高煦,并说:“爸爸妈妈不知道你喜欢象棋。从今天开始,爸爸妈妈支持你。先来和爸爸‘杀两盘’怎么样?”
高煦不到两分钟就摆好双方的棋子,父子二人“开战”了。爸爸很惊喜地发现,高煦是个象棋高手。
“孩子有未来!”爸爸心里很高兴,随后和妈妈商量,要为孩子好好设计一下未来,不能让孩子这块“材料”浪费了。
妈妈很奇怪的是,高煦背诵课文速度那么慢,可他却能清楚地记住棋谱。更为神奇的是,小高煦可以和爸爸妈妈同时下象棋,而且每次都赢。每次和爸爸下完象棋,他都能指出爸 爸走错了哪一步,每一招他都能记住。
爸爸对高煦说:“爸爸教不了你了,如果去少年宫棋类班学习,你会提高很快的。”
小高煦说,他喜欢象棋,也愿意去学习。
爸爸妈妈就为高煦设计了一个未来,以后做一名“象棋王子”。
高煦自从参加了象棋班的学习后,每天在学校的表现也很积极,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和自信。妈妈对他说,把对象棋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投入到背诵课文上,棋谱背诵得那么好,背 诵课文也应该没有问题。
在少年宫棋类班的学习,确实让高煦有了新的世界,新的未来。高煦参加各类的比赛,都能轻松夺冠,他不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也不再为背诵课文发愁。高煦在少年宫老师的引 导下,还开始了围棋的学习。
高煦并没有因为学习棋类而放弃基础学科的学习,他说,他要做未来的象棋王子呢,所以要好好学习。
如果高煦的父母当时只是责备他回家太晚,不好好回家做作业,只是看别人下象棋,那么高煦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呢?还有其他的一些父母,只是为了让孩子长大了像别人的孩子那 样成才,反而会铸成大错。
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位刘女士,她逼迫女儿学弹钢琴,却把女儿逼上了“绝路”。
刘女士五岁的独生女儿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一家人视她为掌上明珠。有一天,刘女士的同事来家做客,夸刘女士的女儿,并抚摸着女孩的手说,这孩子真是弹钢琴的材料,将来 没准能成为一个钢琴家。刘女士听了后,就省吃俭用专门给女儿买了一架钢琴,还给孩子报了班。可是自这架大钢琴搬回家摆在女儿面前,女儿看到钢琴就吃不下饭,连做梦都喊 :我不愿意练琴!
为了使孩子成才,刘女士每天逼孩子练琴八九个小时,练到孩子的手臂都抬不起来。而这时,刘女士便把孩子的手臂用绳子吊起来,手指落在琴键上。为了防止孩子犯困,刘女士 还用绳子拴住孩子的头发。
无休止的练琴、母亲的粗暴斥责,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了摧残。孩子恨钢琴,也恨妈妈,而且憎恨心理日益强烈。周末,刘女士上班之前,又给孩子留下作业——必须学会两首练习 曲,否则中午不准吃饭。
望着妈妈远去的身影,孩子转身跑到厨房,抄起菜刀,朝钢琴狠很地砍下去。看着面目全非的钢琴,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但这笑容瞬间即逝l妈妈回来不会放过自己!孩子的心被 恐惧笼罩,可怜的孩子拿着这把菜刀对着自己的手砍了下去……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女孩喜欢画画,刘女士却坚持不让女儿画画,说自己受不了那些颜料的气味,弹钢琴的人将来可以赚大钱。逼着孩子学钢琴,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赚大钱么? 这样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当成了赚钱的“工具”而已。这真是令人感到心痛。水木清华.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