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7700000022

第22章 1907\[英国\] 罗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1)

想象新颖、风格雄浑的叙事大师

——评吉卜林的短篇小说

文美惠

罗德亚德·吉卜林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重要作家。我们常常听到他的名字,但是由于他的作品翻译介绍过来的还不多,因此这位大作家对中国读者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

十九世纪末叶,英国文坛宿将先后离开了人世,人们纷纷感叹英国文学正在走下坡路,并且考虑,有谁能接替萨克雷、狄更斯和艾略特的位置?正在这时,二十四岁的吉卜林从印度回到了英国。用他充满浪漫情调的东方题材作品,以他独有的雄浑、粗犷的男子汉气概,闯进了弥漫着“世纪末”颓废情调的伦敦沙龙和俱乐部。他的诗歌和小说,使厌倦了维多利亚时期老一套作品的读者为之耳目一新。不到一年时间,吉卜林便在伦敦文坛崭露头角。他被人们称为“狄更斯的继承人”,被誉为“英国的巴尔扎克”。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八部诗集,四部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杂感、随笔、游记、回忆录等。他以他的勤奋劳动博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他的新作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题目,他的诗句常常被人们引用和吟诵,而他为儿童写作的故事更博得了无数青少年和儿童们的喜爱。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热情洋溢地赞美吉卜林的作品说,“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

在吉卜林的创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他的短篇小说。他擅长用雄浑粗犷的白描手法向读者展示遥远而神秘的东方世界:不仅呈现出充满浪漫异国情调的城镇乡村、森林原野,而且揭示了存在于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的令人震惊的严酷现实:奴役、战争、屠杀、灾荒、饥馑、宗教迷信、落后习俗……吉卜林还用他充满魅力的笔调,描写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从英国殖民社会的白人军官,到被人称作“汤米”的下级士兵和终日辛劳的英国小职员;从天真的印度姑娘、到处流浪的土著水手,到城市里的骗子、“占星家”和神庙里的祭司。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的欢乐和悲哀、追求和幻灭写得那么真实动人,以至于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07年,吉卜林由于其“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而获得当年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

罗德亚德·吉卜林于1865年生于印度孟买。他父亲洛克伍德出生在英国约克郡的一位牧师家里,起初在英国中部一家建筑公司担任雕塑设计师,1865年赴印度孟买担任孟买艺术学校教师,后来在拉合尔任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长。

吉卜林长到六岁,被父母送回英国受教育,寄养在一位退休的海军军官家里。吉卜林受到这家主妇的虐待,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伤痕,他曾把这段生活经历写进短篇小说《咩咩黑羊》里。吉卜林十二岁时进入德文郡的联合服务学院学习。这是一所培养贫寒的海外军人子弟的中学。他在这里受到严格的纪律训练,也遭到高年级学生的欺侮。后来他和两个同学结下了亲密的友谊,一块儿淘气,捉弄老师和低年级学生。这段生活成为他日后创作学生生活题材的小说集《斯托凯公司》的素材。

吉卜林很早就爱好文学,写了一些诗歌。1881年,他的母亲把他写的诗歌收集起来,在拉合尔为他自费出版诗集《学童的抒情诗》,一共印了五十册。他的中学校长普赖斯是吉卜林父母的老友,发现吉卜林有文学才能,便委托他编辑校刊。吉卜林在校刊上发表了一些诗歌。

1882年9月,吉卜林中学毕业,离开英国,回到印度。父亲无力供他上大学深造,便给他在拉合尔找了份工作,担任拉合尔市《军民报》副编辑。编辑工作是辛劳而且繁忙的,但是吉卜林通过采访和编辑工作,大大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写作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经常到印度各地进行采访,接触到社会各阶层人物。他尤其熟悉和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和驻印度的英国士兵。

1884年9月,吉卜林在《军民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百愁门》,从此他不断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1886年,他把在《军民报》上刊载的诗歌汇集起来,出版了诗集《机关打油诗》。1887年,他来到阿拉哈巴德,担任《阿拉哈巴德先锋报》的编辑,并负责为这家报纸出版两种周刊。

1888年,吉卜林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山的故事》出版,受到赞扬。同年,他的六个短篇小说集:《三个士兵》《盖茨皮一家的故事》《黑与白》《在喜马拉雅杉树下》《人力车怪影》《小威利·温基》以“印度铁路丛书”小册子的形式出版。这些作品流传甚广,后来在英国再版,给作者带来了声誉。

1889年,吉卜林辞去职务,告别父母,用卖稿收入作了一次长途旅行,经过仰光、新加坡、香港、横滨、旧金山、纽约,到达英国的利物浦。他一踏上英国土地,便发现自己在这里颇有点名气,已经是个引人注目的文坛新秀了。他的作品受到伦敦各大文学杂志的赞扬,就连曾经认为他的小说《野兽的烙印》给人“留下了极不愉快的印象”的著名评论家安德鲁·兰也改变了看法,为他的作品写序,并把这位年轻的作家引进伦敦著名文人荟萃的“萨维尔俱乐部”。一年后,吉卜林便被正式接纳进了这个俱乐部。

1891年,吉卜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消失的光芒》,同年,他的著名短篇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同时在纽约和伦敦两地出版。著名女作家奥利芬特夫人盛赞这部小说集的“坦率、大胆”,并且认为吉卜林“在短篇小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1892年,吉卜林和美国女子卡罗琳·贝利斯蒂尔结婚,婚后定居于美国弗蒙特。在婚后的幸福宁静生活里,吉卜林创作了大量重要作品,如诗集《营房歌谣》(1892)、短篇小说集《许多发明》、冒险小说《大宝石》(1893,与妻兄沃尔科特·贝利斯蒂尔合写)和以丛林动物为主人公的著名作品《丛林之书》(1894)、《丛林之书续篇》(1895)等。

1896年,吉卜林和内弟发生争吵,闹上了法庭,宁静的生活被破坏了。吉卜林带着一家离开美国,回到英国,在托尔奎住下。同年,他的诗集《七海》出版。1897年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六十周年,在一片欢庆声中,吉卜林在《泰晤士报》发表了《礼拜终场赞美诗》,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要汲取失败的教训,努力维护帝国的荣誉。这首诗表现了吉卜林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立场。

在这时期,吉卜林写出了一个娇生惯养的男孩子坠海遇救,在渔船上受到锻炼的小说《勇敢的船长》(1897),还有回忆中学生活的短篇小说集《斯托凯公司》(1899),随笔集《从海到海》(1899),以及短篇小说集《日常的工作》(1898)。在《日常的工作》里,吉卜林开始显示了他对机器和技术的特殊兴趣。小说集中不但有以工程师为主人公的作品,还出现了以机车和轮船为主人公的作品。亨利·詹姆斯在一封给朋友的信(1897年12月25日)里对此表示了失望和不满:“在他(按:指吉卜林)的早期,我曾认为他或许能发展成为英国的巴尔扎克;然而,他逐步地由单纯的题材降低到了更为单纯的题材——从印度的盎格鲁人到印度土著,从印度土著到‘汤米’们,从‘汤米’们到哺乳动物,从哺乳动物到鱼类,又从鱼类到了机器和螺丝钉,于是我也就放弃了这种期望。”

转引自诺曼·佩奇编:《吉卜林指南》,麦克米伦出版公司,伦敦,1984年版,49页。

1899年1月,吉卜林作为知名作家再次赴纽约访问。吉卜·林和大女儿不幸在美国患病,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各大报纸每天在头版报道他的病情。3月,吉卜林转危为安,但他的女儿约瑟芬却不治身亡。当年6月,吉卜林回到英国,接受了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但是当英王派人向他提出封他为爵士的建议时,他却婉言谢绝。

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

英布战争:也叫布尔战争或南非战争。是英国对南非布尔人的战争,布尔人战败,于1902年媾和,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和奥治。

。吉卜林积极支持政府的扩张政策,亲自到南非视察,为军报《朋友报》撰稿,进行募捐和慰劳伤员的活动。这使他在读者中声誉大大下降。1902年,他退居到苏塞克斯郡乡间,不再进行公开的政治活动,但仍持保守的政治立场。

1901年,吉卜林的著名长篇小说《基姆》出版,这是他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吉卜林又回到了他童年时期所熟悉的印度。小说以爱尔兰孤儿基姆伴随一位西藏喇嘛在印度漫游,并且参加英国军队的间谍活动为中心。这部小说被批评家们公认为是吉卜林最出色的长篇小说,然而有的评论家认为小说里描写的间谍的秘密活动并不成功,破坏了“流浪汉小说”的主线。这段时期吉卜林还创作了令人难忘的优秀童话《供儿童阅读的平常故事》(1902),G.K.切斯特顿认为,“它们不像是在现代的炉旁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而像是在世界的清晨讲给成人听的童话。”此外,吉卜林还创作了两部短篇小说集:《交通与发明》(1904)、《作用与反作用》(1909),一部诗集《五国》(1903),以及两部历史故事集《普克山的帕克》(1906)、《奖赏和仙女》(1910)等。

1907年,吉卜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获得这种荣誉的第一位英国作家。荣誉接踵而至。同年,他还获得了英国达勒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吉卜林积极参加了战时宣传活动。他主动把儿子送进“爱尔兰卫队”。1915年8月他的儿子随部队赴法国前线作战,不幸负伤失踪,从此杳无下落,这给了吉卜林极大的打击。

由于丧子之痛和疾病缠身,吉卜林晚年的作品有不少涉及战争创伤、病态心理和疯狂、死亡的内容。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各种各样的人》(1917)、《借方和贷方》(1926)、《限期和展期》(1932)等,他还为了纪念死去的儿子,写了《大战中的爱尔兰卫队》(1923)。吉卜林在晚年写了一部回忆录《关于我自己》,这部书是在他死后出版的。

1935年12月30日,吉卜林这位德高望重的作家在家里安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七十诞辰。出乎他的意料,他收到了世界各地的大量贺电和贺信,其中包括英国国王的亲笔贺信,也包括许多普通人写来向他表示景仰之情的信件。

1936年1月,吉卜林在去探望女儿女婿时突然发病,医治无效,于1月18日清晨去世。他的骨灰被隆重地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寺的诗人角,在狄更斯、哈代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墓地旁边。

在吉卜林的作品里,最吸引人的是他早期创作的以印度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比吉卜林年长的英国作家斯蒂文生和哈葛德都曾以描写充满异国情调的海外冒险故事见长。哈葛德笔下非洲所罗门王的宝藏,斯蒂文生笔下海盗埋在小岛上的珍宝都曾经吸引过无数向往冒险生活的读者。吉卜林笔下那些描写印度生活的作品,一方面用神奇浪漫的色彩揭示了东方古国印度的新鲜而陌生的生活习俗、当地风光,另一方面,又用充满严峻的现实主义的批判笔调,揭示了印度殖民地人民的苦难,这和哈葛德及斯蒂文生以冒险为主的风格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

在吉卜林笔下,古老的印度并不仅是征服者王冠上一颗最灿烂的宝石。这片富饶美丽,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古老土地,已经由于经年不息的战火和征服者贪婪的掠夺而变得满目疮痍、多灾多难,成了一个贫穷落后,饱受酷热干旱之苦,到处是瘟疫和饥馑的地方。

在吉卜林用简洁的新闻报道笔法写下的短篇《小托布拉》里,孤儿托布拉把相依为命的瞎妹妹推进井里淹死,因为他们讨不到吃的,“死总比挨饿好”。小托布拉这句话表现了饥饿的印度人民深刻的悲哀和绝望。在城市贫民窟里,同样的绝望情绪笼罩着无路可走的穷人。在《苏德胡的公寓里》,一个自称是“占星家”的骗子,利用现代文明的工具——电报——去诈取急于知道远方儿子消息的老人的钱财。在这座公寓里,人们已经陷入愚昧和麻木不仁的状态,虽说他们知道老人受骗,却无人出来揭穿骗局。吉卜林十分准确地表现出了这个殖民城市下层社会的人们所处的精神困境。

吉卜林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他讲述的印度故事新奇浪漫,闻所未闻,充满了爱情、复仇、凶杀和死亡。《死心眼儿的水手头目帕姆别》,讲的是受到醉汉侮辱的水手头目,为何放弃了工作和妻儿,锲而不舍地漫游世界,追踪曾经侮辱他的火夫。多年以后,他们终于在异国重逢了。早已忘却往事的火夫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那样拥抱身患重病的水手帕姆别,帕姆别却把刀深深插进了他的胸膛。“这下我可以死了”,帕姆别完成了复仇的“壮举”以后就心甘情愿地被送上了绞架。一个野蛮人的原始的复仇行为就这样以文明社会用法律手段对他的惩罚作为结束。

在《越过火焰》里,讲的是一对公然无视世俗法规约束的男女的恋爱故事。经常挨丈夫打骂的少妇阿西拉投入了旁遮普土著步兵团的士兵苏凯特·辛格的怀抱。然而她的丈夫很了解用什么方法能使妻子就范,他请求巫师对这个不听话的女人施以法术,使她“像一棵剥了皮的树一样枯萎”。阿西拉相信了这种诅咒,她觉得自己正在枯萎下去。最后这对情人双双自焚于柴堆上,作为对迫害他们的人的抗议。

《伊姆雷的归来》的故事结构有点像侦探小说。驻印度的英国文职人员伊姆雷失踪了。警官斯垂克兰住进了他留下的房子。他总是感到这幢房子里有个飘忽不定的鬼影在出没,决心调查这件怪事。最后,他在屋顶和天花板之间的顶棚里发现了伊姆雷的尸体。杀死伊姆雷的是他的印度仆人。他四岁的儿子患热病死了。他认为儿子的死是因为主人用“毒眼”看了他。因此,他就把主人杀了。事情败露后,这个仆人宁愿让自己被毒蛇咬死,免得上法庭,因为“我要是死在绞架上,就辱没了家声”。

同类推荐
  •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包括陶渊明家书、鲍照家书、骆宾王家书、李白家书、元稹家书、范伸淹家书、欧阳修家书、王安石家书、黄庭坚家书、文天祥家书、彭端淑家书等。讲述了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庭故事。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其他各辑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一只猫的求职经历

    一只猫的求职经历

    《一只猫的求职经历》收录了刘万里近期的近50篇作品。让青少年享受愉悦的阅读前提下,体悟出人生的哲理,思想的悠远,智慧的光芒……刘万里的小小说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识、底层关怀、批判倾向以及道德精神。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冷观和深思,又有对虚拟生活的夸张和幽默;既有对作品深度的努力挖掘,又有对作品可读性和艺术性的不懈追求。
  •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09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文人的骄傲

    文人的骄傲

    卢一心编著的《文人的骄傲》内容介绍:天空上同样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银河或者天河。神通过这条河观看大地的原形。我猜想,那里附近应该同样也有草地和牛羊,包括青蛙和萤火虫等,反正大地上有的天空上也应该有。否则,神又如何生存,未来的人类又如何在上面安居?可见,天空原来也是大地的另一座家园,或者说,大地只是天空的一张床铺而已。但无论如何,神是从天上往下看,而人是从地下往上看。这样一想,神也是人,人也是神了,无论是从天上往下看,还是从地下往上看,人神都是一样的。一起来翻阅《文人的骄傲》吧!
热门推荐
  • 仙盟聊天群

    仙盟聊天群

    某天,苏云突然被一白胡子老头拉入仙盟聊天群,而且封为管理员,从此,清纯校花、高冷女神、绝色明星、火辣警花纷纷抢着靠近他,苏云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怀抱美人腰,脚踩死人骨,一路逆袭!
  • 极品麻辣王妃

    极品麻辣王妃

    中华美女特种兵,意外穿越到大明成化年间。救太子,订婚约;寻古墓,上演古墓丽影;闹黑市,虎口脱险;惩贪官,救民于水火;调戏四大才子,建造军事强国;不管你是太子、公子,还是将军、侠客、小才子,通通给本宫洗白白等好了。惊险,刺激,轻松,搞笑,啼笑皆非,嬉笑怒骂,一代刁蛮性感王妃,带你闯荡,不一样的大明王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经典的管理智慧(全集)

    最经典的管理智慧(全集)

    以清新隽永的语言,真实生动的案例,全面提示了成功管理者当具备的管理智慧,对那些希望提高管理认知和能力的人来说,本书介绍的内容将对你大有裨益。
  • 恶魔王子独恋呆萌笨丫头

    恶魔王子独恋呆萌笨丫头

    当恶魔王子遇上呆萌校花,他们的邂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是虐心之恋,还是温馨浪漫呢?还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王爱上小狐妖

    鬼王爱上小狐妖

    混血的鬼王大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心情暴躁,还好有萌萌哒混血小狐妖可以治愈。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跟他抢萌萌哒小狐妖,鬼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极品花魁

    极品花魁

    穿越醒来,发现自己身处青楼只有14岁,前世为杀手的她,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世为人的她,为求长远,勤学苦练,在前世的基础上又创出新一番世界。几年时间,她如常冷血,依然隐于青楼,身份却神秘莫测,却不想有一天,会遇到如此多的桃花劫,本就冷血无情,谁又能夺她之爱。
  • 异次元雇佣系统

    异次元雇佣系统

    吴胜的父亲在小兴安岭失踪,为了寻找父亲的他,却在一次意外开启了神秘的雇佣系统。原以为时来运转的吴胜,却发现还有许多拥有系统的幸运儿,吴胜在与其他系统拥有者斗争之时,也同时发现了自己父亲不为人知的秘密……
  • 妖孽美男靠边站

    妖孽美男靠边站

    那年,他轻轻捏着她的小脸答应她——我一定会带你去看普罗旺斯那一片堇色的花海。此生,他强扯起一抹苦涩的笑容告诉她——如果我说,我爱的是你呢?一个是为了追寻她苦苦等待了十几年,温柔优雅,有着无与伦比王子气息的前世恋人,一个是会没心没肺地喊着“求投喂”,总是喜欢带着伪装面具的绝世男。当温柔奇葩遇上霸道怪咖,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各种搞怪的悬疑冒险,直击事情背后的真相……就算你再完美又怎样?总有一天我会把你踩在脚下,然后很霸气地告诉你,什么叫小人物也有大梦想!什么叫做我的女人不准碰!还有——“啊凉,以后不准给我起外号!”
  • 王妃是大厨

    王妃是大厨

    本想逃离一切牵绊后,从此青灯古佛相伴,不想却成了战争的俘虏。抚额哀叹:我怎么这么命苦啊!想不命苦?那要看你的表现啰!他邪邪地笑着,眼前这个小女人可比那个和亲公主有趣多了。作为南国未来的皇帝,这是他该有的表现吗?刘嫣苦恼地看着他,他看起来比芮琨难对付多了。或许还是留在沄国比较好!只是此生,大概没机会回去了。“你必须嫁给他!如果不嫁,那就只好一辈子做的御用厨娘了!”“对不起,我不能……”刘嫣凄凉而又坚决。芮琨在她的身后重重地倒下,唇角轻扬,血迹洒在芳草地上,如同盛开的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