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100000014

第14章 再次问鼎(2)

曹锟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可是有备而来,马上拿出杨庶堪、宋大章寄给宁武的两封信,信里直接提到了张景惠的秘书长宋文林。面对尴尬,张作霖脑子里飞快运转。猛然意识到信里只涉及宋文林,就把责任一股脑儿地都推到宋文林的身上。于是当着曹锟的面,给张景惠打电话,把他臭骂一顿,命令立即扣押宋文林。

演完这出戏后,把曹锟恭送出去。张作霖马上通知宋文林和宁武去见他,宁武就立即说: “我们往来的信件都是由日本邮局寄发的,从来没有出过差子。但北京宪兵司令秦华和直系有来往,还与日本人有些秘密勾当!可能是他从日本邮局偷出来的!”

张作霖听了大怒:“他妈的,做我的司令,跟别人干活,我一定要办了这小子。”然后张作霖再三叮嘱宁武,以后来往一定要小心,免得惹出麻烦。

从张作霖的态度看来,曹锟这一闹一迫,虽把秘密揭穿,倒帮了个忙,起了促成的作用。

奉系与孙中山的合作已经是呼之欲出,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中山想尽快北伐,并联手对付直系,但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孙中山差点当了俘虏,迫不得已,他只好回师广东,讨伐陈炯明的叛乱。所以直奉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根本没有能力援助张作霖,他自己都顾不过来了,而张景惠的两个师不堪一击,很快缴械投降。张作霖并没有埋怨孙中山,他很理解孙中山的处境:“那边有个陈小子,这边有个张杂种,坏了事。胜败乃兵家常事,算不了什么,不过孙先生是文人,带兵是为难的。我不求他别的,只要他对国家大计多想办法,这帮家伙让我用武力收拾他们!”

孙中山脱险到达上海后,张作霖找到宁武,很仗义地说: “宁孟言,我要在患难中交朋友。我不写信,信也难写,你就代表我去探望孙先生,请他到东北来住。”不过孙中山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孙中山是有顾虑的,他联合张作霖并非是出于政治目标一致,只不过想利用张作霖达到他驱逐直系的目的,将来如果成功,下一个目标他要对付的肯定是张作霖,到时候他怕自己难堪。

虽然没有答应张作霖的邀请,但孙中山还是向张作霖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那就是向张作霖借钱。

张作霖听后,毫不犹豫地说:“患难中交的朋友,才是真朋友。我送孙先生十万元作他的生活费用。回粤平乱问题,请他派代表来详细面商,你去发电报。”后来孙中山就多次派汪精卫、孙科等人到奉天同张作霖商谈合作事宜,而奉系派出与孙中山接洽的人则是姜登选。这个姜登选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五期工兵科毕业,朱庆澜任黑龙江将军时,他就任参谋长。后来,朱庆澜任广东省长,他也跟着老上级一起去了,后来又跟朱庆澜一起到过四川和云南。姜登选结交广泛,人缘甚好,特别是他对广东很熟。自然,奉系同孙中山的联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经过双方频繁密切的往来沟通,奉系和孙中山逐渐达成一致,主要协定就是针对直系作战的两套方案,一是军事上的,二是政治上的。

第一个是军事方案,由南方革命政府下令讨伐曹吴,从南方出兵北伐,用以牵制长江以南的曹吴军队。而奉军由东北进军关内,直捣北京。这样南北夹击,打倒曹吴。奉系完全同意南北夹击之议,但强调分头进行,意思是各自发动,彼此不必有统属关系,这一点取得了共识。

第二个是政治方案,提出打垮曹吴后,如何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家的统一和建设的问题。

说到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张作霖就显得莫衷一是了。说实在的,他还真没怎么仔细想过。之所以要与孙中山联合对付直系,很大原因就是他看不惯吴佩孚的嚣张跋扈,再后来则是他败在了老吴的手下,这个仇始终让他耿耿于怀。也难怪,自从张作霖从奉天崛起以来,他还真没怎么吃过亏,尤其是这么大的亏,更是难以想象,这让好面子的张作霖始终无法释怀,下定决心要将吴佩孚拉下马来。所以关于这一点,张作霖也就含糊其辞地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说,现在不是当务之急嘛!”

张作霖出于对孙中山的敬仰,始终是支持他的。就算孙中山被陈炯明逼得跑到上海的时候,张作霖也没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给孙中山送去了几十万,让他得以东山再起,消灭陈炯明,巩固南方革命根据地,而孙中山对他是抱着感激的心态的。双方合作倒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

而反直三角同盟的另一方段祺瑞又是怎么回事呢?按说段祺瑞现在已经算是过去式了,自从直皖一战,皖系就已经完全出局,段祺瑞本人也下野避走天津,怎么现在又冒出来了?

其实自从皖系倒台以来,段祺瑞表面上下野了,但他并没有停止自己倒直的工作,反而一直在暗中蛰伏待机,并时有动作。他知道,要对付直系,自己的实力是不够的,只有联合东北的张作霖,才有获胜的希望。而张作霖所带之兵原属袁世凯之36镇中的第27镇,虽然不是小站出身的北洋正统,但也属北洋一系。因此,段祺瑞和张作霖本来就有老关系。此外,他们都是亲日派。在对日关系上,他们早就是好搭档。1920年直皖战争后,奉系主张对皖系从宽处理,而且暗中同皖系建立了联系。

住在天津租界的他,秘密派遣徐树铮进入福建,准备联络福建督军李厚基,再次举起反直的大旗。因为李厚基本来就是皖系人马,是段祺瑞之前的学生与部下。但是在政坛上是没有什么仁义道德可讲的,李厚基一直在岸边观风,一见到直系势力大涨,为了自保,投入了直系阵营。

李厚基本人是指望不上了,段祺瑞又想出一计,准备赶走他,让福建重新回到皖系手中。完成这一任务的人选他也想好了,就是李厚基的属下,第24混成旅旅长王永泉。这个王永泉曾经是老段的部下,与他关系一直不错。为了这一计划,徐树铮紧急联络了孙中山。此时的孙中山已经平定陈炯明叛乱,部队集结于江西瑞金。但因为直奉战争已经结束,奉系失败,革命军孤立无援,实力上难以和吴佩孚抗衡,因而部队停留在江西没有再前进。得知徐树铮的计划后,孙中山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可以趁机将自己的部队从江西调出来,转移到福建休整,避开吴佩孚的锋芒。

于是计划妥当后,王永泉突然发动兵变,率兵包围了李厚基的督军府。突遭变故的李厚基慌了神,趁黑夜逃跑,福建就这样落到了王永泉手里。王永泉成为福建总抚,并兼任建国军总司令,而让国民党人林森当了省长。一位小小的旅长,一夜之间成为响当当的一省之首、军队总司令。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然而,徐树铮机关算尽,却没料到军阀王永泉得到了福建,大权在握,开始看不惯徐树铮在自己眼皮底下另搞一套,于是他通过种种手段,最终胁迫徐树铮两手空空地离开了福建返回上海租界。

尽管各自的主张不同,但是粤皖奉三派在反对直系军阀这一点上却很快就取得了共识,并秘密结成了三角同盟。

冯玉祥是双保险

张作霖成功地建立了三角同盟,但他知道,光凭这样还是不能确保获得胜利。要想有十足的把握,最好能在直系内部寻找到突破口。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张作霖很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直系内部谁有可能倒戈呢?在将直系重要将领的名单一个个筛选后,他最终将目光放到了一个人身上,他知道,只要说动这个人,直奉战争的胜利就是板上钉钉的了。此人就是冯玉祥!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1882年生,1913年任陆军第7师步兵14旅旅长。1921年任第1l师师长,同年升任陕西督军,次年5月又改任河南督军,10月调任陆军检阅使。1923年5月,兼任西北边防督办,11月授将军府扬武上将军。

冯玉祥出身贫寒,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生活,他15岁就参军入伍,开始了戎马生涯的传奇一生。因为早年的艰辛经历,冯玉祥对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极为不满,尤其是对达官显贵欺压百姓更是不能容忍,对军阀们连年征战、老百姓苦难深重更是刻骨铭心。

冯玉祥是有一定的改造国家的理想的,他从小就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中国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由于他的种种行为与那些旧军阀们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他在直系军队中显得比较异类,常常遭到同僚的嫉恨!这中间就包括吴佩孚。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听说张作霖在东北依靠日本人的撑腰,气焰熏天,非常痛恨,所以在直奉战争中格外卖力。吴佩孚虽然不喜欢他,但毕竟他在直系中还是一员重要战将,考虑到后方稳定的需要,吴佩孚安排他作为后援,率兵对付河南督军赵倜。

战争爆发时,河南督军赵倜认为有机可趁,就乘直系后方空虚之机,命他的弟弟赵杰率军从正面攻打郑州,而从背后包抄的则是赵倜的军务帮办鲍德全。冯玉祥果断迎敌,在郑州一线摆开战场,一场较量下来,赵倜的军队失败,赵倜本人只身逃往上海去了。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鲍德全因为和曹锟、吴佩孚关系比较铁,在自己兵败后居然没有逃走,反而跑到了省城,成了当地维持治安的总负责人。

由于鲍德全的参战,冯玉祥的部队也有不小的损失,为此他恨死了鲍德全。当冯玉祥获胜后率领部队追击赵部残余进到开封车站的时候,城内的文武官员都来相见。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这个鲍德全竟然也大模大样地跑来接迎。

冯玉祥一见到他,怒火上冲。心想你跟赵倜一起帮助张作霖,我的部队有不少军官和士兵都死在你手里,你居然还敢来迎接我,简直是不知死活。冯玉祥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命令手枪队长李向寅把他逮捕,拉到空地上枪决了。

吴佩孚本来知道冯玉祥和鲍德全嫌隙很深,却没有撤鲍德全的职,一是因为他们是老关系,二是为了用鲍德全牵制冯玉祥。不料,冯玉祥一到开封就把他杀了。听说了消息后,吴佩孚亲自打电话质问冯玉祥为什么不听命令,冯玉祥根本不承认见过鲍德全,只是含糊其辞地说:“他失败后逃到了哪里我不知道,说不定已经死在乱军中了。”吴佩孚对桀骜不驯的冯玉祥意见越来越大。

在以后,因为种种利益冲突,冯玉祥与吴佩孚两人之间的裂痕在一天天扩大,更是为冯玉祥的最终倒戈埋下了伏笔。

因为冯玉祥作战有功,吴佩孚不得不任命他为河南督军,但在他还没有正式上任前,关于督军署的办事机构人员,吴佩孚就给他开了一纸名单,上列的全是与吴有关系的故旧私亲,推荐他们到督军署担任要职。几十个职位全都是吴佩孚的人,只有秘书长一职让冯玉祥自己安排。冯玉祥大怒: “这么弄,我这个督军还用干吗?”一怒之下,他对吴佩孚推荐的人全部拒绝,一个不留,这当然让自负的吴佩孚更为生气。

后来在当上河南督军后,吴佩孚又命令冯玉祥在河南给他筹措80万元款项作为军费,还说以后每个月固定上缴20万元,冯玉祥更加不满,他直接拒绝了吴佩孚的命令,并且口气强硬地说: “我没有这么高的搜刮压榨的本领,不能遵办。你如一定要办,那就请你来当河南督军好了。”

由于冯玉祥在筹款的问题上不买账,加上他的驻扎地在开封,而吴佩孚本人住在洛阳,两地距离太近,让吴佩孚始终不放心他。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从来没有将冯玉祥当自己人。像这种不尊重领导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得到信任和重用,吴佩孚不是圣人,当然也逃不开这个规律。因此,吴佩孚就把他任命为有职无权的陆军检阅使,调往北京南苑驻扎。1922年10月31日颁布任命令,三天之内,冯玉祥就率队调动完毕。冯玉祥在河南督军的位置上只待了半年,就丢了地盘。而且吴佩孚为了安抚冯玉祥,好让他乖乖离开河南,答应每月仍由河南拨助20万元,作为他们的饷银。但当队伍调动完毕后,吴佩孚就把他的话扔到一边去了。

冯玉祥知道,吴佩孚此次将他调职,其用意就是要置他于绝境,让他们即使不饿死,自己也会瓦解。但是冯玉祥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不会坐以待毙。利用驻扎南苑的时间,他抓紧整顿队伍,每天高难度练兵,将自己的部队打造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劲旅。

正是看到了这些情况,张作霖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主动派人联系冯玉祥。第一次,张作霖派出了司令部参谋处科长傅兴沛,与冯玉祥的秘书长刘骥以私人身份往来,试探双方的立场。冯玉祥并没有过多表示,只是嘱咐傅兴沛不要在北京久待,因为北京耳目太多。

虽然冯玉祥没有明确表态,但为人机敏的张作霖从冯玉祥的态度中已经看到了希望。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副官马炳南,与冯玉祥的交际处长张树声秘密接触。

之所以派他们两人联系,主要因为他们俩原来就是老战友。冯玉祥在20镇任步兵连长时,张树声任骑兵连长,马炳南任团书记官,他们早就相识。而且,冯玉祥和马炳南又都是基督徒,关系更进一步。

开始时,两人之间的来往主要是私人关系,但张树声有意无意地向马炳南透露,冯玉祥对自己的处境极为郁闷,想要有所改变却又没有机会。得知这一重大消息,马炳南立即赶回奉天,把他与张树声密谈的情况汇报给了张作霖,张作霖很高兴,立即派马炳南返回北京,与冯玉祥暗中联系。

然而,马炳南的身份天下皆知,他不能公开去见冯玉祥,否则~旦被吴佩孚知道,他们俩也就大祸临头了。就在马炳南苦于找不到什么理由的时候,恰好冯玉祥要举行婚礼。这下好了,马炳南就以公开的身份,代表张学良前去祝贺。在结婚典礼进行完毕,嘉宾们都散去后,张树声带领马炳南单独见了冯玉祥。

马炳南借机把张氏父子愿与冯玉祥合作的口信说了出来。冯玉祥听后,亲切地笑着说: “你不容易啊,在两方之间来往,你就多费心吧!”

听话听音,虽然冯玉祥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答应合作,但那是政治人物的习惯,说话留三分。深深了解官场的马炳南岂有不懂的道理,回到奉天就报告了张作霖。此后,双方开始了日渐紧密的往来。

有人会问了,冯玉祥不是一直很讨厌张作霖吗,怎么会和张作霖合作呢?其实这是不了解政治,政治家为达成目的可以用种种手段的,绝不会仅仅凭借自己的喜好行事。冯玉祥想要在吴佩孚的紧逼下突围,必须要借助外来力量。而且,促使冯玉祥决定与张作霖合作的,其实主要还不是马炳南等人的功劳,而是另有其人。

这个另有其人,指的就是孙中山。

早在1920年,冯玉祥驻扎在汉口时,孙中山就曾派他的秘书徐谦到汉口看望他,表示希望双方能加强合作,一致从事革命工作。当时的孙中山,在中国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其威望盖过任何一位政治人物。而冯玉祥不过是个小小的师长,孙中山这么一位大人物居然能看重他,这种知遇之恩本身就让冯玉祥感激不尽。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本书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向人们展示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他为人类的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科学的最幻想

    科学的最幻想

    公元二零五零年,能力开发技术已经研发到了第三代,超能力的普及化已经成为正常趋势,伴随着人类科技实力的大跃进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矢量操控、电磁操控、火焰操控、冰霜操控、重力操控、时间操控,甚至物质创造、出口成真、预知未来、瞬间移动、直死之魔眼等等可怕的超能力统统现世————李小白,超能力者(level8),因为某些原因,他再次登上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国度……世界扭曲了无尽的鲜血汇聚成漩涡,仿佛要将少年吞没……“这一次,你们统统都要死!”————希望大家会一直支持下去,我会努力越写约好的,发个书友群号149698182——
  • 名门女相

    名门女相

    风霜雪夜而亡,风霜雪夜重生上辈子是大昭孝贤女纪家二姑娘,京城好儿媳杨家纪氏挖肝掏髓,呕血而去,未留一丝挂念,只余一腔不甘这辈子…“纪晴霜,好名字。我送你一字如何?曾有一把绝世好剑,光华若霜,名为霜华。华光二字你可喜欢?”从此之后天地间有一人名纪晴霜,字华光。
  • 倾覆天座

    倾覆天座

    在地愿做欢乐客,在天愿为逍遥神。开朗少年齐麟误入石榴门,梦醒异世,开始一段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的热血崛起之路……“终有一天,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崛起!”“别人给的自由便算不得真正的自由,即便你是天帝!”
  • 踏尽仙苍

    踏尽仙苍

    诸天万劫,上古仙界崩灭。轮回之始,何人能够以此执棋。鬼雄归来,仙神乱世,妖魔纵天下。浩荡的时代,万古的仙遗,这一世,天翻地覆又何妨。陆尘酒醒后,白衣血剑,苍穹长空下,剑气如霜纵横间长虹贯天。任你妖魔鬼怪,任你仙神鬼雄。若我不愿,这天地星空都遮不了我眼,这无尽仙苍不能挡我脚步。
  • 那年大漠起风歌

    那年大漠起风歌

    一部人文精神的武侠故事,一场正义与邪恶的纠葛,一段有名无实的爱情,一场艰难险阻的征程,一个匪夷所思的结尾!那年大漠起风歌等你来阅。
  • 两世宠妃

    两世宠妃

    前世,她曾是宠冠六宫的齐贵妃,一朝被废为庶人后,连蝼蚁不如,原以为能够帮助家族荣耀,谁知到头来却换得灭门之灾。重来一世,被迫入宫,她不再争,不再抢,低着头做人,只愿当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冷妃,虽不能光耀门楣,但至少可保得全家周全。谁知道这点小小的要求,皇帝都不让她如愿。罢了,既然造化弄人,福祸躲不过,这一世,她誓要护得全家平安,面对着前世设计于她的人,她定要先下手为强!
  • 修法大陆

    修法大陆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个大陆,少年有了更深的了解。
  • 相府嫡女太无良:痞女倾城

    相府嫡女太无良:痞女倾城

    洛倾城是一个很纯粹的人!绝对不是那种边嚷嚷着慈悲为怀边微笑着把刀捅进别人身体的人!更不是那种边对着美女帅哥流口水边反复声明自己很纯洁的人!总得来说,洛倾城是个很单纯的人,只不过女扮男装掰弯了几个帅哥引诱了几个美女而已!帅哥1号:“我喜欢你!”某痞子淡淡的一摆手,一脸嫌弃,“本尊主不搞基!”帅哥2号:“我恨你!”某痞子翻了个白眼,“本公子只需要美女爱!”帅哥3号:“我爱你!”某痞子娇羞一笑,“你要是不介意,本尊也没什么意见?”
  • 气转山河

    气转山河

    一个异界少年吸天地精华,夺天地造化,逐步走入强者之列。看他,如何逆天改命,异界封神。
  • 异能医生

    异能医生

    吾能救千千人,亦能杀万万人!隐藏于世的医学奇才玄冰被毒蛇咬后,醒来发现自己拥有了顺风耳跟透视眼的能力。几日后,他的身体又发生异变,长出一只天使的翅膀,由此引发出一场医学风云和异能风暴!